编辑推荐
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人来说,有个舒服的枕头特别重要。怎么选枕头?不同程度的患者应该选硬的还是选软的枕头呢?
自己在家做颈椎保健操,没有人指导,做不好了怎么办呢?
颈椎多脆弱啊,能不手术就不手术,还是采用按摩、运动、药浴、药酒、熏蒸、水疗等保守治疗方法比较好。如果保守疗法不见成效,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吃什么对腰比较好,吃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吃这些呢?
得了腰椎间旁突出症,医生建议康复训练,自己锻炼真的能好吗?怎么练?
......
这些问题在本书中会给您一一解决。
本书不同于以往的脊椎保健书,有的只重视脊椎理论知识的讲解,有的只有各种脊椎保健方法的简单罗列。本书重理论也重方法。将深奥难懂的脊椎理论知识图解化、表格化和通俗化,即使没有任何人体脊椎结构知识的人也能看懂。
本书提供的脊椎保健方法齐全,涉及按摩、艾灸、拔罐、熏蒸、水疗、药浴、药枕、药酒、药膳、保健操等,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但总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自己的。
另外,本书不仅详细阐述了脊椎(颈椎、胸椎、腰椎)的各个分段,还增加了与脊椎关系极为密切的肩膀和盆骨。可以说是同类书中内容*全面的脊椎保健书
内容简介
《脊椎健康零酸痛(汉竹)》的内容全面。按照颈椎、肩膀、胸椎、腰椎、盆骨分类讲解。不仅详细阐述了脊椎的各个分段,还增加了与脊椎关系极为密切的肩膀和盆骨。
《脊椎健康零酸痛(汉竹)》重理论也重方法。将深奥难懂的脊椎理论知识图解化、表格化和通俗化,全方位阐释脊椎知识,即使没有任何人体脊椎结构知识的人也能看懂。
《脊椎健康零酸痛(汉竹)》的方法齐全。不仅有传统的中医自然疗法按摩、艾灸、拔罐、熏蒸、水疗、药浴、药枕等,还有药酒、药膳等食疗方法。另外,还提供了上百幅真人脊椎保健操示意图。
作者简介
赵向超,湖南医药学院针灸推拿美容系讲师,中医硕士,主治医师,中华特色医药学会理事,黄帝明堂医馆馆长,师从王燮荣教授(中华脊柱医学论坛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会长),擅长脊椎矫正手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脊柱侧弯、寰枢椎半脱位等脊柱相关疾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脊椎健康自测法,并自创了一套适合大众练习的脊椎保健操。
在繁忙的教学出诊工作之余,积极进行脊柱相关疾病的学术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 余篇,如《寰枢椎紊乱引起头晕的巩膜眼征机理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误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 例分析》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将深奥难懂的脊椎理论知识图解化、表格化和通俗化,全方位阐释脊椎健康知识,即使没有任何人体解剖知识的人也能看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乔晋琳 ★实用的脊椎保养法,便捷的脊柱保健操,让您站更挺、坐更稳、走更远。
——针刀医学泰斗 针刀外科先驱 庞继光 ★以大众能理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脊柱,用脊柱知识治疗、预防家人疾病,让大众成为真正的家庭医生。
——中华医药科学院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院长 王自平 ★头痛、手麻、眼胀、耳鸣……若是久治不愈,根源往往出在脊椎上。这时候每一节脊椎的结构、功能和病变,你都应该了解,不妨看看本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博士 文川目录
脊椎的“一家四口”——颈椎、胸椎、腰椎、骶椎
脊椎连接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脊椎问题引发病症的自我诊断
*一章 脊椎健康,人才健康
认识我们的脊椎
脊椎就是“行政部门”,供养五脏六腑
脊椎“大将军”统帅全身经脉
脊椎是神经的大本营
椎间盘是脊椎的“小弹簧”
脊椎是健康之本,亦是百病之源
浑身酸痛,脊椎有隐患
冠心病久治不愈,病因常在脊椎上
警惕!椎间关节错位可引发心源性猝死
更年期综合征诱因常在中年椎间盘退化
椎间关节错位会导致亚健康
家长要注意,幼儿阶段是脊椎伤害潜伏期
找出“真凶”,什么习惯伤了脊椎
久坐不动
跷二郎腿
站姿歪斜
趴着睡
常穿高跟鞋
胸罩不合适
领带太紧
床上看书
弯腰不当
腰部受凉
坐车打盹
脊椎问题,什么情况下要做手术
脊椎手术的类型
手术的风险
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养脊让身体无忧
养护脊椎*好的方法是运动和按摩
运动和按摩脊椎好处多
运动有讲究,掌握好度很重要
脊椎按摩的注意事项
说说生活中那些有益脊椎的运动
不同年龄段,脊椎保养重点不同
青少年要防止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
中年要防止枕寰枢椎椎间关节错位和胸椎、腰椎病变
老年要防止脊椎病变加重
16 道养护脊椎的药膳
葛根芎芍汤
菊花葛根粥
五子当归羊肉汤
猪脑炖天麻
黑豆猪骨汤
山楂丹参粥
白芍桃仁粥
桃红四物汤
桑枝大枣粥
羊肾羊肉枸杞粥
杜仲猪髓汤
桑麻粥
黄酒炖韭菜
韭菜子桃仁汤
复方红花酒
附桂猪蹄汤
肾主骨,养脊要养肾
肾精充足骨质才好
三大养肾穴
精彩书摘
脊椎是以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为主要结构,由椎间关节、椎间盘和椎旁各关节、韧带及肌肉紧密连接而成的,是人体的中轴。
脊椎就是“行政部门”,供养五脏六腑
脊椎就是人体的“行政部门”,它和五脏六腑又有什么联系呢?
五脏六腑是什么呢?“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脏相对应的五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人类脊椎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脏腑与脊椎关系十分密切。汪晸《寿人经》说:“五脏皆系于脊,骨节灵通,均获裨益。”人体的脏腑穴位都反射在督脉(脊椎)上,脊椎位于人背部之中央位置,其内部的脊髓是人脑与全身的管理联络通路,这正是中医所说的“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被称为“阳脉之海”。脊椎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就像一个衣柜的“衣架”上挂着“衣服”,衣架是“脊椎的附件结构”,而衣服是“五脏六腑”。如果有一件衣服特别大而重,那衣架肯定歪了,内脏病变后,其体积就可能相对增大,重量也可能增加,那么病变的内脏通过附件结构将椎体拉歪了,椎体就错位了。
脊椎是人类的生命源,脊椎骨是人体的支柱,而脊椎神经又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如果一个人的脊骨或脊髓神经发生障碍,他的健康就会发生大问题,许多疾病也就会随之而来。
脊椎的中间呈管状,是脊椎神经的通道。脊椎神经由脊髓管内发出,共31对,上通大脑,下接全身,人体的任何一部分均有分支线与之联络,把大脑所发出的指令和信息,经由这24节脊骨的神经传递到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
脊椎是健康之本,亦是百病之源
脊椎作为人体的支柱,神经的中枢,与全身很多疾病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据统计,过敏、贫血、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内的几十种疾病都与脊椎的病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脊椎健康,身体健康;脊椎有病变,身体健康也会受到牵连。
浑身酸痛,脊椎有隐患
我们对脊椎的关注往往来源于生活中身体感觉到的浑身酸痛。据统计,80%~90%的人在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颈项痛、肩背痛或者腰腿痛。也许,你会认为这些问题只是人到中年的表现,但实际上,浑身酸痛是脊椎疾病的一种信号。
脊椎问题对人的困扰远远不只是疼痛。目前,已经发现有百余种病症与脊椎相关,其中不乏一些人们根本想不到的病症,诸如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等。
由脊椎引起的疾病可涉及人体神经、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各个系统,病种可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甚至皮肤科等多个科室。
困扰现代人的亚健康症状中亦有很多是因为脊椎不正所致。脊椎疾病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的困扰越来越多地被发现,脊椎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学专家的重视,他们开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脊椎相关疾病医学,国外也称“脊骨神经医学”,在国外有100多年的历史,专门研究由于脊椎原因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
《脊柱的秘密:重拾活力,告别酸痛》 本书并非市面上常见的“脊椎健康零酸痛”类书籍,亦非出自赵向超先生之手。我们专注于探索脊柱——人体这座精妙建筑的“中流砥柱”——背后更深层的科学原理与日常保健的实践哲学。本书旨在为读者揭示脊柱健康为何如此至关重要,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科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善脊柱功能,提升生活品质,而非仅仅停留在“零酸痛”的表面目标。 第一章:脊柱,生命之柱的奥秘 脊柱的结构精巧: 我们将从解剖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脊柱的组成部分——椎骨、椎间盘、韧带、肌肉等。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以及如何协同工作,维持身体的稳定与灵活。我们不仅仅是介绍骨骼的形状,更要揭示其内在的力学原理,例如椎体之间的承重关系,椎间盘的缓冲机制,以及不同节段脊柱的运动特性。 脊柱与神经系统的对话: 脊柱不仅仅是支撑骨架,更是保护脊髓、承载神经信号的通道。我们将详细阐述脊柱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精密联系,解释为何脊柱的任何细微损伤都可能引发全身性的不适,从头痛、颈部僵硬到肢体麻木,甚至是内脏功能的紊乱。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读者从更宏观的层面认识脊柱健康的重要性。 生物力学在脊柱中的体现: 人体脊柱在运动、站立、甚至坐姿时,都承受着复杂的力学负荷。本书将引入基础的生物力学概念,解释重力、肌肉力量、关节力矩等如何在脊柱上产生作用,以及不当的姿势或动作如何打破力学平衡,日积月累地对脊柱造成损伤。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清晰的图示,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 脊柱的生命周期与退行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会经历自然的退行性变化,如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本书将客观介绍这些生理性变化,并区分哪些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哪些是需要警惕的病理性改变。理解这些变化的过程,有助于读者更理性地看待脊柱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第二章:现代生活方式与脊柱的隐形杀手 久坐的“慢性毒药”: 现代社会,长时间的久坐已经成为许多职业的常态。本书将深入分析久坐对脊柱的负面影响,包括椎间盘压力增大、核心肌群松弛、血液循环不畅等,并详细阐述其可能引发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问题。我们将引用相关的研究数据,让读者直观感受久坐的危害。 手机与电脑的“屏幕陷阱”: 低头族、屏幕前的不良姿势,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脊柱形态。本书将重点剖析手机和电脑使用习惯对颈椎造成的压力,以及长期以往可能导致的“科技颈”等现代病。我们不仅会指出问题,更会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例如调整屏幕高度、定时休息、进行颈部拉伸等。 不良睡眠姿势的“暗中作祟”: 很多人忽视了睡眠姿势对脊柱健康的影响。本书将讨论各种常见的睡眠姿势(如趴睡、侧睡、蜷缩睡)对脊柱的潜在压力,并推荐更健康的睡眠体位,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和床垫,以确保睡眠期间脊柱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支撑。 缺乏运动的“骨骼危机”: 运动不足导致肌肉力量减弱,无法为脊柱提供足够的支撑,增加脊柱受伤的风险。本书将强调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能够有效锻炼核心肌群、增强脊柱稳定性的运动方式,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放松”练习。 第三章:构建主动式脊柱健康防御体系 科学的体态评估与纠正: 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体态评估,识别自身存在的体态问题,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后倾等。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科学的体态纠正练习,帮助读者恢复身体的自然平衡,减轻脊柱压力。这些练习将注重动作的精确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 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 强健的核心肌群是脊柱最坚实的后盾。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锻炼腹部、背部和盆底肌等核心肌群,提供一套由浅入深的训练计划,包括静态练习(如平板支撑)和动态练习,以全面提升脊柱的稳定性和支撑力。我们将强调练习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精细化的拉伸与柔韧性训练: 僵硬的肌肉会限制脊柱的活动度,并可能引发疼痛。本书将指导读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全身拉伸,特别是针对脊柱周围的肌肉群,如背阔肌、竖脊肌、臀部肌群等。我们不仅会介绍拉伸的技巧,还会讲解拉伸的时机、频率以及注意事项,以避免过度拉伸造成的损伤。 日常行为的“脊柱友好”化改造: 从坐姿、站姿到搬运重物,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脊柱健康。本书将提供一套实用的“脊柱友好”行为指南,教导读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微小的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脊柱的伤害。例如,如何正确地弯腰提物,如何调整办公桌椅的高度,如何选择合适的背包等。 睡眠环境的优化: 良好的睡眠是脊柱修复的关键时期。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枕头、床垫,以及调整卧室环境(如光线、温度),来创造一个有利于脊柱放松和恢复的睡眠条件。 第四章:多元化辅助疗法——理性认知与科学运用 传统疗法的现代解读: 对于按摩、艾灸、拔罐、熏蒸等传统疗法,本书将采取更加科学和审慎的态度。我们不会简单地推崇其神奇效果,而是从其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潜在风险等角度进行客观分析。例如,按摩如何通过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来辅助脊柱健康;艾灸的温热效应如何作用于穴位;拔罐的负压如何产生局部刺激等。 药浴与药枕的药理学基础: 对于药浴和药枕,本书将探讨其中所使用的中草药的药理学特性,解释它们可能对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等方面产生的作用。我们将强调中草药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使用前的咨询建议。 药酒与药膳的辅助价值: 在讨论药酒和药膳时,本书将回归其作为辅助手段的定位。我们会介绍一些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食材和药材,并提供一些经过科学搭配、有利于脊柱健康的食谱建议。同时,我们会强调这些食疗方法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水疗的物理治疗原理: 水疗,特别是结合温热、浮力与水的阻力,可以为脊柱提供一种温和而有效的康复环境。本书将介绍水疗在放松肌肉、减轻关节压力、改善血液循环方面的作用,以及一些适合在家中进行的水疗辅助练习。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建立起主动的脊柱健康意识,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我们将明确指出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例如剧烈疼痛、麻木感、大小便失禁等,并介绍不同类型的脊柱专科医生,帮助读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结语: 《脊柱的秘密:重拾活力,告别酸痛》并非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的学习旅程。它邀请您一起,以科学的态度、系统的认知,去理解和关爱您的脊柱,让它不再是困扰您生活质量的负担,而是承载您精彩人生的坚实基石。本书致力于为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脊柱健康管理方案,助您从“零酸痛”迈向“全活力”的人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