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第二版)、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第二版)
定价 78元
王效山、夏伦祝 主编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
ISBN:'9787122307859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在简述制药工业三废的定义、分类、来源与特性,制药工业三废的组成,制药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和立法状况等内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制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技术,并结合制药工业三废综合处理,以工程实例形式说明了制药工业三废的综合处理技术、方法和控制工艺流程。
本书可供从事制药、化工、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药学、制药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第1章绪论1
1.1基本概念1
1.1.1水资源、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1
1.1.2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1.1.3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6
1.2环境保护法规与三废处理7
第2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9
2.1制药废水处理概述9
2.1.1废水处理的名词术语10
2.1.2废水处理的原理和方法11
2.1.3制药废水的类别和性质16
2.1.4制药废水处理的工程设计19
2.1.5制药废水处理的技术进展27
2.1.6制药废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46
2.2发酵与生物工程类制药废水处理53
2.2.1发酵类制药生产概况53
2.2.2发酵类制药废水的特性54
2.2.3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的工程设计56
2.2.4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66
2.2.5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总结104
2.2.6生物工程类制药废水处理106
2.3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111
2.3.1化学合成类制药生产概况111
2.3.2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特性113
2.3.3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14
2.3.4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122
2.4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135
2.4.1提取与中药类制药生产概况136
2.4.2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的特性137
2.4.3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38
2.4.4提取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141
2.5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处理160
2.5.1混装制剂类制药生产概况161
2.5.2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的特性162
2.5.3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66
2.5.4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168
2.5.5药用辅料生产废水处理174
第3章制药工业废气治理176
3.1制药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政策176
3.2制药行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77
3.3制药行业有机废气处理原则178
3.3.1制药行业有机废气处理的必要性178
3.3.2制药行业有机废气的收集方式178
3.3.3制药行业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179
3.4制药工业废气处理的主要方法180
3.4.1吸收法182
3.4.2吸附法186
3.4.3催化转化法191
3.4.4燃烧法192
3.4.5冷凝法194
3.4.6生物处理法194
3.5制药工业生产中各种废气处理技术196
3.5.1含硫化合物废气治理196
3.5.2含氮氧化物废气治理204
3.5.3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处理208
3.5.4治理制药工业废气的发展212
第4章制药工业废渣处理216
4.1制药工业废渣处理概述216
4.1.1废渣的收集、运输和储存216
4.1.2危险废渣的收集、运输及储存219
4.1.3废渣的预处理221
4.1.4废渣处理的方法225
4.1.5废渣的资源化233
4.2无机物废渣的处理技术236
4.2.1中和法236
4.2.2氧化还原法237
4.2.3沉淀法237
4.2.4化学浸出法240
4.2.5吸附法241
4.2.6离子交换法241
4.2.7微生物解毒242
4.2.8化学稳定化法的重要应用242
4.2.9无机物废渣处理应用实例243
4.3化学合成药物产生废渣的处理技术258
4.3.1热解259
4.3.2好氧堆肥化263
4.3.3厌氧发酵技术267
4.3.4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渣处理应用实例270
4.4发酵生产药物产生废渣的处理技术279
4.4.1发酵废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280
4.4.2复合菌发酵乳酸废渣生产蛋白质饲料282
4.4.3利用发酵法丙酮酸产生的废渣制备超微碳酸钙282
4.4.4抗生素生成过程中的废渣处理283
4.4.5发酵生产药物废渣处理应用实例284
4.5中药废渣的处理技术293
4.5.1中药渣的主要来源及化学成分293
4.5.2出渣间药渣的处理294
4.5.3药渣的综合利用处理294
4.5.4中药药渣焚烧和堆肥方案投资分析301
4.5.5中药废渣处理应用实例303
第5章制药工业三废综合处理——以实例阐述制药工业三废综合处理315
5.1制药工业三废处理的改造工程——实例:上海医药第十五制药厂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317
5.1.1工程概况317
5.1.2工艺流程317
5.1.3工艺设计参数及特点318
5.1.4运行数据汇总319
5.1.5经济分析319
5.2制药工业三废的回收综合利用——实例:东北制药总厂三废回收利用320
5.2.1综合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320
5.2.2工艺改革321
5.2.3加强科研,突破治理技术难题322
5.3制药工业不同工艺三废的综合处理技术——实例:浙江新昌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322
5.3.1工程概况322
5.3.2工艺流程323
5.3.3工程设计参数及特点323
5.3.4污水站实际运行数据324
5.4.5经济分析324
5.3.6存在问题及建议325
5.3.7平面布置图325
5.4制药工业不同种类三废的综合处理技术——实例:上海小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制药污水处理工程326
5.4.1工程概况326
5.4.2工艺流程326
5.4.3工艺设计参数及特点328
5.4.4运行数据汇总329
5.4.5经济分析329
5.4.6存在问题及建议330
5.5制药工业三废处理多种技术的综合利用——实例:安徽省皖北药业生产废水综合处理工程330
5.5.1工程概况330
5.5.2工艺方案330
5.5.3工程设计333
5.5.4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335
5.6制药工业三废部分处理和总体处理结合——实例:浙江某化学有限公司医药化工废水治理工程335
5.6.1设计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335
5.6.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36
5.6.3主要新建构筑物尺寸及设计参数336
5.6.4主要设备337
5.6.5运行情况338
5.7中药制药工业三废综合处理技术——实例:青海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废水净化处理338
5.7.1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情况339
5.7.2污水处理工艺339
5.7.3废水处理过程339
5.7.4污泥处理340
5.7.5结果340
5.8制药工业医药原料药中间体三废处理技术——实例:杭州某化学厂医药化工原料药中间体的废水处理340
5.8.1废水水量、水质340
5.8.2工艺流程341
5.8.3调试运行与验收342
5.8.4经济分析343
5.8.5存在问题及建议343
5.8.6结论343
5.9咔唑酮制药废液的处理及综合利用344
5.9.1回收冰醋酸344
5.9.2废液处理344
5.10中药药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概况344
参考文献346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第二版)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和语言风格,给我的感觉是非常严谨且具有前瞻性的。它不像某些旧教材那样停留在上世纪末的技术框架内,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国家对“绿色制药”和“循环经济”的最新要求。特别是书中对废水资源化利用和副产物回收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处理成本降低和环境效益提升的巨大潜力。它没有回避制药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反而将其转化为技术创新的驱动力。比如,在谈到膜浓缩液的处理时,作者并未简单推荐填埋或焚烧,而是探讨了盐类结晶回收、热能梯级利用等更高级的资源化路径,并给出了相应的物料衡算和能量平衡分析模型。这种跳出传统“末端治理”思维,转向“全生命周期优化”的视角,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引导我们思考的不再是如何被动地达标排放,而是如何主动地构建一个低污染、高效率的闭环生产系统。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拿起这本书是冲着“三废”一起处理的系统性观点来的,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处置那一章的详尽介绍。制药行业的废渣成分复杂,残留的药物活性成分(API)和高毒性物质使得最终的无害化处理成为一道坎。这本书对焚烧技术的选择、热解气化的应用前景,以及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工艺控制标准,描述得极为细致。它不仅仅讲了“怎么做”,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的法规背景和环境影响评估。例如,书中对不同类型药渣的分类、预处理要求,以及最终处置场地的选址和安全防护标准,都参照了最新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这对于确保企业合规运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操作支撑。这部分内容的专业性,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环保技术指导,更像是法律法规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权威指南,非常适合企业管理者和环境安全负责人参考研读。
评分这本《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的第二版,我刚入手不久,就被它那详实而深入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水处理这一块,但这本书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工程经验,让我对制药行业特有的复杂废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书中对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分析,数据详实,步骤清晰,让我这个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瓶颈的技术人员茅塞顿开。特别是对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预处理技术,作者似乎是倾囊相授,详细对比了芬顿氧化、臭氧氧化以及电化学氧化等多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和运行参数的优化策略。读到这些部分,我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积累和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它不是那种空泛地罗列技术名词的书,而是真正教你如何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下,设计出高效、稳定且经济的处理方案的实战手册。这本书对于提升一线工程师的实操能力,无疑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值得反复研读和参考。
评分我对环境工程领域的一些经典著作都有涉猎,但这本书在阐述废气治理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制药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一直是行业难题,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硬骨头”。它用相当大的篇幅系统梳理了吸附、吸收、催化燃烧等传统技术的局限性,继而重点介绍了针对复杂气味和低浓度VOCs的创新性处理思路。我特别欣赏它在新型催化剂开发和反应器设计上的论述,例如如何利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高效净化,这对于降低能耗至关重要。书中对不同类型药物中间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性废气,都给出了针对性的治理路线图,这种“对症下药”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对于负责环保设施运行和维护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故障排查和工艺优化建议,简直就是一份“救急手册”,避免了许多因理论知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操作,体现了极高的工程化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化工背景的读者,我更注重那些能够与现有化工单元操作相融合的技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将制药废水、废气处理技术,融入到了更广阔的化工单元操作原理之中进行讲解。例如,在描述气液传质效率提升时,它会引用化工原理中的边界层理论和强化传质的工程手段,使得我们这些习惯了化工流程的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核心的工程放大规律。在描述催化反应器的设计时,对流体力学和反应动力学的结合分析,也展现了作者扎实的交叉学科功底。这种将环境工程技术与传统化工工程基础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跨专业学习的门槛,让技术人员能够更顺畅地将这些前沿的“三废”处理技术,融入到现有的化工生产线设计和改造之中,真正实现工艺的集成与优化,而非仅仅是增加一套孤立的环保末端设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