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徐丘一
主审:吴溯帆 靳令经
开本 : 16开
字数 :
版次 : 2018.1 第1版 2018.1第1次印刷
书号 : ISBN9787559104946
定价 :198元
《亚洲人肉毒毒素注射》原版为韩文版,在韩国出版后销量很好,springer公司将其做成英文版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受到亚洲医生的喜欢,本书作者在亚洲地区影响力很强,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是微整形医生图书。
第*章 肉毒毒素学
1.1 简介
1.2 关于皱纹的术语
1.2.1 关于皱纹的基础英文术语
1.2.2 从功能角度分类皱纹
1.2.3 从严重程度分类皱纹
1.3 肉毒毒素的基本原理
1.3.1 肉毒毒素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1.3.2 A 型肉毒毒素的分子结构
1.3.3 作用位置
1.3.4 作用时间
1.3.5 剂量和药效分析
1.3.6 个体敏感度差异
1.3.7 感觉神经的作用效果
1.4 产品对比
1.4.1 药效对比
1.4.2 赋形剂对比
1.4.3 保妥适:金标准
1.4.4 丽舒妥: 欧洲标准
1.4.5 Neuronox:韩国肉毒毒素第*品牌
1.4.6 Myobloc:唯*的 B 型肉毒毒素
1.4.7 希尔敏:二代肉毒毒素
1.4.8 衡力:中国的肉毒毒素
1.4.9 Botulax
1.4.10 Nabota
1.4.11 Innotox
1.5 免疫原性 / 免疫抗药性
1.6 安全性
1.6.1 人体致死剂量
1.6.2 药物过量
1.6.3 肉毒毒素和儿童
1.6.4 肉毒毒素和妊娠
1.6.5 肉毒毒素和过敏
1.7 肉毒毒素的复溶、稀释和储
1.7.1 复溶和稀
1.7.2 储存
1.8 禁忌证
1.8.1 禁忌证
1.8.2 需要谨慎注射的个体
1.9 操作特征 (EAT 分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肉毒毒素治疗皱纹
2.1 简介
2.1.1 有效和无效的肉毒毒素皱纹治疗
2.1.2 医患交流
2.1.3 治疗前评估
2.1.4 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审美差异
2.1.5 调整治疗和重复注射的合理时间
2.1.6 肉毒毒素对皱纹的效果
3 2.1.7 肉毒毒素平衡 (代偿性活跃)
2.1.8 肉毒毒素对面部表情的重塑
2.1.9 注射技术
2.1.10 不良反应
2.2 各区域皱纹的治
2.2.1 外眦皱纹
2.2.2 眼睑下
2.2.3 上睑皱纹
2.2.4 眶下皱纹
2.2.5 额横纹
2.2.6 眉毛塑形 / 眉毛提升
2.2.7 眉间皱眉纹
2.2.8 鼻梁横纹 / 兔纹
2.2.9 鼻根横纹
2.2.10 鼻尖提升
2.2.11 牙龈过度外露 / 露龈笑
2.2.12 鼻唇沟 / 微笑时不对称
2.2.13 鼻翼外侧凸起和浅窝
2.2.14 口周纹
2.2.15 口角提升
2.2.16 颏肌过度活跃 / 鹅卵石下巴
2.2.17 颈阔肌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肉毒毒素塑造面部轮廓
3.1 方下巴 / 咬肌肥大
3.1.1 作用机制:废用性萎缩
3.1.2 咬肌肥大的成因
3.1.3 术前评估
3.1.4 自
3.1.5 解剖结构
3.1.6 注射技巧
3.1.7 注射剂量
3.1.8 咬肌体积变化
3.1.9 药物起效时间和药效保持时间
3.1.10 合适的治疗间隔和重复治疗时的剂量
3.1.11 不良反应
3.1.12 为下颌骨注射肉毒毒素的治疗效
3.2 颞肌肥大
3.2.1 解剖结构
3.2.2 注射技巧
3.2.3 不良反应
3.3 唾液腺肥
3.3.1 腮腺肥大
3.3.2 颌下腺肥
3.3.3 注射技巧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肉毒毒素多点真皮内注射
4.1 概念
4.2 注射技巧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肉毒毒素塑造身体轮廓
5.1 简介
5.1.1 稀释和复
5.1.2 剂
5.1.3 注射技巧
5.1.4 合适的治疗间隔和重复治疗时的剂量
5.1.5 不良反应
5.2 各区域的注射
5.2.1 肩膀塑形 (斜方肌)
5.2.2 手臂塑形 (三角肌)
5.2.3 大腿塑形 (股四头肌)
5.2.4 小腿塑形 (腓肠肌)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肉毒毒素治疗多汗症
6.1 简介
6.1.1 多汗症的病因和分级
6.1.2 局部多汗症的流行病学
6.1.3 局部多汗症的诊断
6.1.4 局部多汗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6.1.5 局部多汗症的治疗
6.1.6 肉毒毒素治疗局部多汗症
6.2 各区域的注射
6.2.1 腋下多汗症
6.2.2 手掌多汗症
6.2.3 足底多汗症
6.2.4 头面部多汗症
6.2.5 味觉性多汗症
6.2.6 代偿性多汗症
6.2.7 腋臭
6.2.8 其他可用肉毒毒素治疗的疾病
6.2.9 B 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部多汗症的效果
参考文献
《亚洲人肉毒毒素注射》是徐丘一等人编写的英文版图书,针对亚洲人的肉毒毒素注射教科书,其中先介绍了肉毒毒素的概论,肉毒毒素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肉毒毒素注射在面部轮廓整形中的应用,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方法,肉毒毒素在体型整形中的应用,如何用肉毒毒素治疗多汗症等内容,并在介绍肉毒毒素注射的同时介绍注射解剖层次,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医生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主编徐丘一,知名微整形专家,留学于美国、韩国等国家学习整形操作技术,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编参编多部图书及英文医学图书。主译孙燚,2005年硕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一直从事整形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加编写书籍数本,现任浙江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秘书,具有丰富的成功手术经验。 方向:头面部整形美容、乳房整形、注射美容、激光融脂塑形、腋臭治疗、瘢痕整复、唇腭裂畸形整复等。
读这本书的经历,与其说是学习美容技巧,不如说是一次关于“美”的哲学思辨之旅。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们并没有像许多美容书籍那样,急于提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为何”以及“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他们反复提及“内在的自信”与“外在的修饰”之间的微妙平衡,并且强调这种平衡对于亚洲人来说尤为重要。书中关于亚洲人面部结构特点的分析,虽然没有达到专业医美的深度,但也足够让我意识到,不同人种、不同肤质、不同年龄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截然不同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亚洲式含蓄美”的论述,作者们似乎在暗示,最理想的美容效果,并非是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种“锦上添花”式的优化,让美感更加含蓄、耐人寻味。这种理念与当下一些追求极致网红脸的潮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美容观念。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光泽感”和“通透感”的描述,这似乎是他们认为亚洲人肤质最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虽然我无法从书中直接学到具体的注射技术,但它成功地引导我从一个更深层次的维度去审视“美”,并且让我更加注重选择那些能够提升自身气质、而非改变自身骨骼的美容方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惊喜的书,它并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成为一本纯粹的操作指南。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大量的步骤图、器械介绍,以及各种“网红”项目的使用心得。然而,作者们(徐丘一、吴溯帆、骆叶)似乎更倾向于从一个更人文、更具文化底蕴的角度来探讨亚洲人的美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东方韵味”的解读,他们试图去阐述,在西方美容潮流涌入的当下,亚洲人如何保留并升华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书中并非没有提到“注射”这个概念,但它更多地是将注射作为一种实现“精细化雕塑”的手段,而非一蹴而就的“变脸”方式。我注意到,作者们反复强调“个性化”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真正的美容,应该是能够放大个体的独特魅力,而非将所有人塑造成同一种模板。他们对亚洲人面部结构的细致观察,让我对自己的五官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关于“减龄”的讨论,也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善皮肤质感、提亮肤色,以及调整面部轮廓的“黄金比例”,来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年轻态。我从书中领悟到,美容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那种“恰到好处”,不留痕迹,却又焕然一新的美。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美”的定义,它不仅仅是外表的修饰,更是一种对自身特点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我抱持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疑虑的心情翻开的。起初,我以为它会像许多市面上流行的美容指南一样,充斥着各种“秘籍”和“独家配方”,主打快速见效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虽然我并不熟悉徐丘一、吴溯帆、骆叶这几位名字)似乎更倾向于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探讨亚洲人的审美意识,以及这种意识如何在美容实践中体现出来。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亚洲国家和地区在面部特征偏好上的细微差异的论述,比如东亚地区对于“鹅蛋脸”的推崇,或是东南亚地区对某种特定眼型的偏爱。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追求的“美”,究竟是天然形成还是后天塑造,又或是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自然感”和“和谐感”的强调,这似乎是作者试图传递的核心理念,即美容不仅仅是修饰,更是一种对自身特质的尊重和发挥。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观点与我自己的美容经验进行对比,发现有些地方不谋而买,有些地方则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比如关于如何根据五官比例来选择发型,或是如何通过日常保养来达到一种不易察觉的“微调”效果。尽管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注射步骤或产品推荐,但它所引发的关于“什么是亚洲人真正想要的变美”的讨论,对我而言已经足够有价值了。我感觉作者们在努力引导读者跳出“千篇一律”的审美陷阱,去发现和欣赏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醇厚的老茶,初尝之下可能并不惊艳,但回味无穷。我原以为会看到大量关于具体美容项目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例如如何注射、使用何种剂量、以及术后的恢复过程等等。然而,作者们(徐丘一、吴溯帆、骆叶)似乎更侧重于从文化、心理以及亚洲人特有的审美追求出发,去解读“美”的含义。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探讨了许多关于亚洲人在历史长河中对美的认知演变,以及这些认知如何渗透到当下的美容文化中。他们并没有回避“微整形”这个话题,但更多的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讨论,比如如何通过科学、安全的方式,去实现一种符合亚洲人面部比例和气质的“自然之美”。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关注,他们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一些看似微小的调整,来达到整体面部的和谐与平衡。这让我意识到,美容并非一场“大刀阔斧”的革命,而更像是一门精细的手工艺术。书中关于“年轻化”的论述,也并非停留在表面的除皱,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善肤质、提升轮廓,来重塑一种由内而外的活力感。虽然我仍旧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具体操作技巧的分享,但它所传递的“适度”、“自然”、“和谐”的美容理念,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对美的看法,让我不再盲目追求潮流,而是开始审视自身的需求和特点。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多是一种观念上的启迪,而非技术上的直接传授。我最初拿到它,是抱着一种学习如何在亚洲人脸上进行“微调”的期待,想着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注射技巧、材料选择,以及如何应对各种皮肤问题的详细解答。然而,徐丘一、吴溯帆、骆叶三位作者,似乎更愿意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去探讨亚洲人的审美倾向以及他们在美容实践中的独特性。书中对“自然美”的推崇,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并没有鼓吹激进的改变,而是强调如何通过对自身面部特点的深刻理解,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光彩”和“通透”的论述,这似乎是他们认为亚洲人肌肤最理想的状态。他们用一种相对含蓄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通过一些“微创”的方式,来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提升效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美容并非一个简单的“修复”过程,而更像是一个“雕琢”的过程,需要耐心、需要对细节的把握,更需要对自身特点的清晰认知。虽然我并未从中获得直接的注射操作指导,但它成功地引导我,将目光从“如何改变”转向“如何优化”,从“如何模仿”转向“如何突出”。这让我对未来的美容之路,有了更清晰、也更具个人特色的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