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云笈七签(上中下)
定价:168元
作者:(宋)张君房
出版社:中央编译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1730749
字数:1200000
页码: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云笈七签》,北宋张君房编,是一部宋代道教类书。道教称收藏道教典籍的容器为“云笈”,分道教典籍为“三洞四辅”共七部,此书名“云笈七签”即掇取七部精华之意。初学者在浩瀚的道教典籍面前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书系统的收录了北宋以前的道教经典著作,具有简明全面的特点,为初学者的学习指明了门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
本次整理出版的《云笈七签》,以明代《正统道藏》所收录的版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内容提要
《云笈七签》是北宋张君房编的一部道教类书,素称 “小道藏”、“道教小科”。更为重要的是,张君房据以编修《云笈七签》的底本《大宋天宫宝藏》在流传中佚失,《云笈七签》这一《大宋天宫宝藏》的“简抄本”的史料价值就变得更加重要。
张君房编修的《云笈七签》给我们保存了大量北宋以前的道书及其他古籍甚多,其中有的今已散佚或失传,反可以凭借此书得以完整的流传或保存吉光片羽。 就没有散佚的书籍,由于《云笈七签》大体保存了宋本的旧貌,也可以用它来作为校雠订正之用。《云笈七签》除了道教本身的东西外,还涉及大量的教外内容,如有关宇宙构成、天 地化生、人类由来,乃至天文地理、物化学、民俗风情等,这对我们研究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是常有价值的材料。《云笈七签》的编撰体例不再是沿用刘宋陆修静、孟法师以来的三 洞四辅七部分类法,而是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创立了更科学、更准确、更细致的部类编排法。张君房把道经丰富的内容分为块,以“道德”为起始,以“灵 验”为终结,以“法术”为主干的整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道教内容 的体系性、完整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说:“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
作者介绍
张君房(公元01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岳州安陆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咸平中前后在世。尝记鬼神变怪之事,作乘异记,咸平六年书成,自为序。景德中,(公元06年左右)进士及第。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祥符中,(公元12年前后)自御史台坐鞫狱谪官宁海。适真宗崇尚道教,尽以秘阁道书付杭州,俾戚纶、陈尧臣等校正。纶等同王饮若荐君房主其事。君房乃编次得四五六十五卷,进之。官著作佐郎。君房于编成道书后,又撮其精要共馀条,成《云笈七签》一二十二卷传于世。
不同章节之间那种微妙的呼应与对比,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结构设计之一。你会发现,作者在介绍某个流派的“根源”时,所采用的论证方法,与他在阐述后期演变时所用的反驳技巧,存在着一种精妙的镜像关系。这种前后呼应并非生硬的重复,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对同一主题进行多维度的立体打光。例如,前面章节中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某一种修行理论,在后面关于“实践应用”的部分,就会被放置在一个更具批判性的环境中进行审视。这种辩证的、动态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避免了将古代智慧“神圣化”或“教条化”的倾向。它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吸收,去思辨,而不是盲目地顶礼膜拜。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作者对所涉猎领域持有的那种既尊重又超越的成熟态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简直像一个多才多艺的叙事者在向你娓娓道来。有些章节的文字,古朴得像是直接从宋代的经卷中拓印下来,那种凝练和韵味,需要读者慢下来,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中深意。然而,紧接着,你会发现作者的叙述又会突然转向一种非常现代、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口吻,用现代的逻辑和概念去阐释那些看似高深的古老思想,这种跳跃感,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像是在迷宫中找到了一条条清晰的线索,让人茅塞顿开。这种在“庄重”与“平易近人”之间的自如切换,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阅读它,就像是跟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富幽默感的长者对谈,他既能引经据典,也能用最朴素的比喻让你领悟到宇宙的运行法则。这种文本的张力,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道的新手,也不会感到被知识的海洋所淹没,而是获得了持续探索下去的信心和乐趣。
评分这本书在引用和参考资料的呈现上,展现出一种罕见的严谨和包容并蓄的态度。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大量的典籍原文,更重要的是,它在旁注和译解中,清晰地标示出不同学派对于同一段文字的歧见与争论焦点。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再是被单一的解释所局限,而是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代学者们的圆桌会议之中,能清晰地听到不同的声音在相互碰撞、交融。这种多源头的引用策略,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层次感。它教会读者的,与其说是具体的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对待知识的“方法论”——即,任何深邃的思想体系,其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质疑、被修正、被丰富多元化的过程。这种开放的姿态,对于我们理解任何宏大体系的生命力,都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教育。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高到令人咋舌,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条理清晰”与“博大精深”的完美结合。它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将各个知识点零散地堆砌起来,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园丁,将不同的流派、思想、历史事件,通过精巧的逻辑丝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又自洽的知识体系。每当我认为自己理解了某个概念时,作者总能引入一个新的视角或佐证,将我的认知推向更深一层。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参与感。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跟着作者的思维导图进行一场激动人心的探索。这种深度构建的结构美学,使得读完某一卷后,合上书本,脑海中自然形成了一幅清晰的知识地图,而非一团挥之不去的迷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令人惊叹,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质地非常好,摸起来温润而不失坚韧,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择既典雅又易读,尤其是一些古籍的引用部分,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貌的庄重感,又不失现代阅读的便捷性。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扉页的设计,那种淡淡的水墨晕染效果,仿佛能带你瞬间穿越回古代的文人书房。这本书的实体感,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享受,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细细品味。这绝不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件需要被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气质的彰显。那种对传统文化敬畏与热爱的态度,从这本书的每一个物理细节中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加分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