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到面系统解读五幅不可不知的中国名画,给孩子不止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艺术启蒙,更是生动有趣的中国文化通识课!
艺术教育团队精心编撰,陈丹青、熊亮、王志安联合推荐!
书名: 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看懂名画
定价:249.00元
作者:高高亭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12
页码:292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ISBN:9787508683454
"孩子不可不知的中国艺术经典:
具代表性的的古代画家,精心选择的的藏品,孩子成长不可绕过的艺术经典: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国文化符号文物
顾恺之《洛神赋图》,乾隆皇帝超爱的古典绘画
阎立本《步辇图》,展现唐王朝的真实历史
张萱《捣练图》,圆明园被掠夺的珍贵国宝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工笔重彩画的超高水平
带回家的美术馆:
古典中国的艺术之美,徐徐展开的名画长卷,众多彩色高清艺术大图贯穿全书;设计精致优美,高品质全彩印刷;美不胜收的视觉体验。
生动有趣的艺术课:
源自艺术史内容,生动的艺术家故事,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讲解,系统的艺术知识普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各种艺术类别全囊括;故事性的叙述打开孩子的心灵,描述性的语言开启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去感受画面和事物,教孩子如何看懂中国画,学会欣赏艺术的具体方法;艺术工坊,亲手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易读易懂的中国文化通识:
38位古代文化名家、40个经典故事、众多古诗和辞赋;各种角度呈现画家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样貌;打造文学、书法、历史、社会生活的全新人文通识知识体系,更好应对考试大纲新增传统艺术类考点;深入浅出的人文启蒙,化为孩子的品格涵养;更多知识小链接,提供深入学习拓展的多样选择
艺术教育团队精心编撰,中国艺术启蒙大系:
重新认知中国经典艺术,开启艺术思维,奠定孩子一生的品位。呈现艺术家广阔的艺术创作,既符合孩子开拓视野的需求,又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契合孩子的认知水平,特意回避了艺术术语。从幼儿启蒙到中小学拓展阅读,到想要懂得欣赏艺术的家长,都能津津有味地阅读。
"
"“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是一套为7岁以上直至青少年写作的中国艺术启蒙读物,也很适合亲子共读、及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成年人翻阅。由中信美术馆馆长曾孜荣领衔主编,国内艺术教育团队精心编写,将分辑出版,终成为一个大的艺术普及套系。
辑《看懂名画》主要介绍五幅传世名画及其名画家:介绍的是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顾恺之和他的《洛神赋图》、阎立本和他的《步辇图》、张萱和他的《捣练图》、顾闳中和他的《韩熙载夜宴图》。5本一起,构成了孩子不可不知的中国艺术经典。
书中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故事讲述、画面分析、画家特点、时代背景等内容,后有相关知识小链接和动手创作两个部分。在美术史以外,还注重跟同时代其他艺术家和艺术形式的关联,如雕塑、壁画、书法、诗歌、辞赋等等,既是中国艺术启蒙,又是中国文化通识。
"
"章 序幕
第二章 故事开始了
第三章 这幅画应该怎样看
第四章 画家传奇
第五章 知道更多:唐代画家吴道子
第六章 艺术小链接
第七章 涂色工坊"
主编曾孜荣:曾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兼《东方艺术》杂志主编、《东方艺术家》杂志执行主编,现为中信美术馆馆长。具有20年艺术普及工作经验,艺术出版人,长期在豆瓣时间、今日头条开设艺术通识专栏。
"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了几百个人物,每个人物只有豆粒大小,但是每个人的表情、动作、服饰都画得活灵活现。像彩楼欢门、虹桥、城门这样复杂的建筑,也都按实物比例结构,连一砖一瓦也画得准确精细。绘画技术这么高超,画家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很可惜,历史上关于他的资料太少了。
金朝人张著在《清明上河图》后面写了85个字,说张择端是山东东武人,小时候喜好读书。他后来到开封参加科举考试。可能考试失败了,于是他改学画画,擅长画的就是船、车、桥、街道、建筑等。这就是历史上关于张择端的全部记载。
除了《清明上河图》,还有一幅据传是他创作的《西湖争标图》,画的是开封城里龙舟竞赛的情景,不过这幅画在元代末期就已经遗失了。
张择端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活了多少岁?他是跟谁学习的画画?北宋灭亡后他去了哪里?……因为没有记载,这些统统没有答案。他只留下了这幅让人们不断解读的伟大画卷《清明上河图》,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关于他本人的一丝线索,就从历史上神秘地消失了。
"
说实话,我刚拿到书的时候,对“套装5册”的厚度有点担心,怕内容重复或者质量不一。但翻阅下来,发现中信出版社这次真是下了大功夫,每一册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切入点,内容组织得错落有致,完全没有凑数的感觉。其中有一册专门讲了“材料与技法”,这一点对我这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详细介绍了古代文房四宝的特性,比如不同宣纸对墨色的吸附效果差异,以及不同笔锋在勾勒线条时产生的粗细变化。这种硬核知识的融入,让“看懂名画”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好看”,而是上升到了对“如何创造美”的理解。我甚至尝试着模仿书里介绍的方法,用稍微粗糙的纸张练习写字,立刻就能感受到古代画家们在材料选择上的深思熟虑。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趣味性。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引路人。
评分我给我的侄女买的这套书,她今年十四岁,正处于开始对“潮流”和“个性”产生浓厚兴趣的阶段。我原本担心她会对这种“古典”主题提不起兴趣,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对这套书的评价非常高,尤其是对其中几幅“创新”的传统作品的分析角度。她对色彩的敏感度比我们成年人更直接,她更关注画面的“情绪表达”。书中有一段分析了某位画家使用对比色来营造紧张气氛的手法,她立刻就联想到了现代电影的剪辑手法,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其他传统读物无法给予的。这套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现代,留白得当,字体选择清晰易读,完全没有老学究式的沉闷感。它成功地将传统艺术的魅力,用当代年轻人能够接受的语汇和视觉习惯重新包装了一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时尚感”的书籍是最好的选择,它既满足了学习的需要,又尊重了他们的审美偏好。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给自己补补课,毕竟成年人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一幅画”的层面。我本身是做市场营销的,对视觉传达非常敏感,所以特别关注这套书如何将复杂的艺术语言进行“翻译”。这套书的文字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不拘泥于单纯的图解,而是深入到了创作背景和时代精神的层面。比如在解读某位画家运用特定颜料的章节,作者会巧妙地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让作品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品,而是那个时代生活的一个切片。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克制的讲解力度,它不会过度解读,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和感受。有时候,我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高清的细节放大图,就能体会到古人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对于我来说,这套书更像是一本高品质的文化读物,它帮助我重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认知框架,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审美细节。阅读过程非常享受,让人有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的书籍收藏爱好者,对出版社的选择一直比较挑剔,中信出版社的出品一向在装帧设计和内容准确性上有保障。这套《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质感,配合内文的精美四色印刷,使得即便是临摹或观察细节时,都能感受到原作的气韵。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收录名画时,非常注重不同流派和地域的平衡性,不是简单地堆砌“最出名”的作品,而是构建了一个有层次感的艺术图景。比如,它会穿插介绍一些地方性艺术的独特风格,拓宽了我们对“中国艺术”范畴的理解。这种广度和深度兼备的内容设置,体现了编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普及教育的责任感。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值得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工具书和欣赏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标价,是家庭必备的高质量人文读物。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位小小艺术鉴赏家量身定做的!我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对色彩和形状总是充满好奇,但传统的艺术史书籍对她来说实在太过枯燥。这套《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真是太有眼光了,它没有上来就给她灌输什么“主义”、“流派”,而是用最直观、最有趣的方式打开了艺术的大门。特别是那本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解读,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没有直接把原作铺在她面前让她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小人,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把北宋的市井生活娓娓道来。我们一起研究图里的哪些人正在做买卖,哪些人在路边歇脚,甚至连那些轿夫的姿势都模仿着做。通过这种互动,她一下子就理解了“动态”和“构图”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术语。书里的插图印刷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很棒,即便只是看书上的局部放大图,那种笔触的细腻感也能扑面而来。这比我小时候看那些模糊的黑白印刷品强太多了。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启蒙”,不是填鸭式教学,而是点燃了孩子主动探索美的火花。我敢说,有了这套书的铺垫,以后再接触更专业的艺术知识,她都会有天然的亲近感和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