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拔罐随手查

对症拔罐随手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志刚 著
图书标签:
  • 拔罐疗法
  • 中医
  • 对症治疗
  • 家庭医学
  • 健康养生
  • 穴位
  • 经络
  • 图解
  • 实用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宿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ISBN:9787537261074
商品编码:25484990516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名: 对症拔罐随手查
作者: 李志刚 开本:
YJ: 19.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5-09
书号: 978753726107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李志刚,教授、主任医师、针灸学博士、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兼任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WY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刺法灸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针灸学会现代针灸研究专业WY会WY,北京针灸学会现代针灸研究专业WY会WY,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副会长兼MSZ,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医刮痧师专业专家WY会副主任W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Y会及教育部评审专家。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章 拔罐指点——安全操作零失误
002 拔罐的奇妙功效
005 寻穴定位速成指南
009 常用的拔罐方法
013 拔罐所需的工具
015 拔罐的注意事项
018 拔罐时要做好的重要细节
020 拔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023 罐印所代表的健康状况
D二章 拔罐养生——未病先防
五脏六腑拔
026 健脾养胃
028 养心安神
030 宣肺理气
032 补肾强腰
靓丽佳人拔
034 瘦身降脂
036 调经止带
038 排毒通便
040 益气养血
健康长寿拔
042 强身健体
044 降压降糖
D三章 拔罐治病法——手到病除
呼吸疾病拔
048 感冒
051 咳嗽
054 发热
056 支气管炎
059 肺炎
062 哮喘
065 胸闷
068 空调病
070 慢性咽炎
心脑血管疾病拔
072 头痛
075 冠心病
078 高血压
080 低血压
083 中风后遗症
086 心律失常
088 偏头痛
精神和神经疾病拔
090 眩晕
092 失眠
094 三叉神经痛
096 癫痫
098 疲劳综合征
100 神经衰弱
消化疾病拔
103 呕吐
106 胃痛
108 胃下垂
110 慢性胃炎
113 慢性胆囊炎
116 消化性溃疡
118 打嗝
121 腹胀
124 腹泻
127 便秘
130 痢疾
132 急性肠炎
134 痔疮
136 胆结石
139 脂肪肝
内分泌疾病拔
142 高血脂
145 糖尿病
148 肥胖症
150 中暑
152 甲亢
154 类风湿性关节炎
泌尿生殖疾病拔
157 阴囊潮湿
160 慢性肾炎
162 尿道炎
165 前列腺炎
168 早泄
171 阳痿
174 不育症
177 性冷淡
180 遗精
182 膀胱炎
184 尿潴留
妇产疾病拔
186 月经不调
188 痛经
191 闭经
194 崩漏
196 带下病
198 乳腺增生
201 慢性盆腔炎
204 子宫脱垂
骨伤疾病拔
206 颈椎病
208 肩周炎
211 膝关节炎
214 脚踝疼痛
216 小腿抽筋
219 腰椎间盘突出
222腰酸背痛
224 腰肌劳损
226 坐骨神经痛
228 风湿性关节炎
231 网球肘
234 肌肉萎缩
236 强直性脊柱炎
五官疾病拔
239 鼻出血
242 麦粒肿
244 鼻炎
246 咽喉肿痛
248 急性扁桃体炎
251 耳鸣耳聋
254 牙痛
256 青光眼
258 梅尼埃综合征
皮肤疾病拔
261 湿疹
264 冻疮
266 痤疮
268 黄褐斑
270 脚气
272 玫瑰糠疹
274 丹毒
276 神经性皮炎
278 带状疱疹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舌诊入门: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 作者: [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虚构的专家名字]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填写一个虚构的出版社名称] --- 内容概要 《舌诊入门: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医舌诊原理、方法及临床实践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为初学者和希望深化理论的实践者提供一套清晰、实用的学习路径,帮助读者掌握这一传统诊断技术的精髓。全书结构严谨,从舌象的生理基础讲起,逐步深入到病理演变,最终落脚于临床常见病症的舌象解析与鉴别诊断。 第一部分:舌诊的理论基石与历史沿革 第一章: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舌象地位 本章首先回顾了舌诊在传统中医(TCM)诊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阐述了“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的理论依据。详细解释了舌头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舌象反映的不仅仅是局部病变,更是整体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状态的综合体现。 第二章:舌诊的历史发展与经典论述 追溯了舌诊自《黄帝内经》萌芽,经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的演变历程。重点解读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关于舌诊的经典论述,分析了历代医家在舌象记录与辨识上的主要贡献与流派差异。 第三章:舌的正常形态与生理结构 详细解剖了舌的正常生理结构,包括舌体、舌质、舌苔的物质基础。区分了正常舌象的范围,强调了“薄白苔,淡红舌”作为健康状态的标志性特征。对舌体的肌肉、脉络分布及其与血液循环、津液输布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的病理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舌象的客观观察与记录规范 第四章:采集舌象的科学环境与标准操作流程 本章详述了采集舌象时需要注意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时间)、患者姿势、舌体暴露程度等标准化操作要求。强调了采集过程中的“去苔”禁忌,以及如何引导患者正确伸舌、保持舌位以获得最准确的观察视野。 第五章:舌质的辨识维度:颜色与形态 系统梳理了舌质辨识的五大核心要素:颜色(淡白、红、绛、紫、青黑)和形态(胖大、瘦薄、裂纹、齿痕、槟榔样)。针对每一种变化,详细分析其背后的气血亏虚、热毒壅盛、瘀血停滞等病理实质,并配有大量高清彩图辅助对比。 第六章:舌苔的构成、分类与记录 舌苔的分析是舌诊的重点。本章将舌苔的物质基础归纳为胃气所生,并细致划分了舌苔的四大主要特征:颜色(白、黄、灰、黑)、厚薄(薄、腻、厚)、润燥(润、燥、积粉)以及形态(腐、垢、燥裂)。特别区分了“薄苔”与“腻苔”在临床意义上的差异。 第三部分:舌象的病理演变与辨证思路 第七章:病理舌象的动态变化规律 本章探讨了舌象如何随疾病的进退而发生演变,即“舌象的动态跟踪”。分析了从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舌象如何对应表证初起、里热亢盛、邪深入络的阶段性特征。例如,湿热从表入里时,舌苔的变化轨迹。 第八章:常见病理舌象的辨证思路 针对临床中最常见的几类病理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舌象解析: 1. 寒证与阳虚: 舌淡嫩、苔白润,常伴有水湿内停。 2. 热证与实热: 舌红、绛,苔黄或焦黄,甚至黑燥,提示里热燔灼。 3. 湿浊与痰饮: 舌胖大、苔腻或厚浊,是湿邪凝聚的直观体现。 4. 气血与阴津亏虚: 舌质红绛少苔(阴虚火旺)或舌淡嫩(气血不足)。 第九章:舌象在特殊疾病中的指征 探讨了舌象在疑难杂症中的特异性指征,如瘀血征象(舌有瘀斑、紫暗)、肝胆湿热(苔黄腻微黄)以及温病后期津液耗伤的舌象特征(镜面舌、焦黑舌)。强调了舌象与其他四诊资料的有机结合,避免孤立判断。 第四部分:舌诊的临床实践与高级应用 第十章:舌象与常见临床疾病的对应关系 本书选取了内科、妇科、消化系统常见病症,如感冒、胃炎、腹泻、月经不调等,展示其典型的舌象表现。例如,慢性胃炎的湿热中阻舌象与脾胃虚寒的淡白舌象的对比分析。 第十一章:舌诊的鉴别诊断技巧 教授如何利用舌象差异来区分相似病症,例如:如何通过舌苔的厚腻程度区分“食积”与“痰湿”;如何通过舌质颜色区分“血瘀”与“热盛”。重点讲解了“望舌的整体观”,即必须结合脉象、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第十二章:舌象的自我监测与养生指导 将舌诊的应用延伸至日常健康管理。指导读者如何利用每日清晨的舌象变化,初步判断前一日的饮食失调、睡眠不足或情志波动对外在身体造成的影响,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早期干预。 附录 附录A: 中医舌象图谱速查表(高清彩图对照) 附录B: 舌象主病速查索引 附录C: 舌诊常用术语解释 本书特点: 本书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配图清晰直观,是所有致力于掌握传统中医诊断技艺者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教授“看舌之法”,更阐释了“观舌之理”,是通往精深中医诊疗境界的坚实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充满敬意,特别是那些能够在家中简单操作,就能起到保健作用的疗法。“对症拔罐随手查”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和有吸引力。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小到头痛脑胀,大到肌肉酸痛,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即时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快速找到相应的拔罐方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拔罐的原理,比如它如何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针对不同症状,拔罐又会起到怎样的具体作用。是否会有不同病症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安全性,比如哪些情况不适合拔罐,拔罐后需要注意些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拔罐带来好处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评分

评价四: 对于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我而言,一本能够快速解决身体小毛病的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对症拔罐随手查”这个书名,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我一直认为,身体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许多时候,我们对身体发出的信号不够重视,导致小问题日积月累,变成大麻烦。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将复杂的身体问题与一种相对简便易行的疗法——拔罐——结合起来。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具体地讲解“对症”这一环节,是否会提供详细的症状描述,以及相应的拔罐部位和手法。是简单的图文并茂,还是会包含一些古籍的引用和现代医学的佐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身体的语言,从而在问题的萌芽阶段就能及时干预。想象一下,在不打针不吃药的情况下,通过拔罐就能缓解腰酸背痛,或者改善睡眠质量,这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

评分

评价二: 说实话,在拿到这本“对症拔罐随手查”之前,我对拔罐的了解仅限于“在后背上拔几个罐子”。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就让我对这项传统技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单一的疗法,而是与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反应紧密相连。我注意到书中列举了从头痛、颈椎病,到胃胀、咳嗽,甚至是一些更偏向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方法。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喜,也更加确信了中医“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原来,拔罐并非只能针对严重的病症,更多的是在于日常的保养和微调。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复杂的经络理论和症状对应起来的,是否会提供清晰的图解,让我们这些中医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是否会强调个体差异?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拔罐的反应也可能不同。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细致地指导我,让我不仅学会“怎么拔”,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么拔”,从而真正掌握这项技能,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护者。

评分

评价三: 最近家中添置了一本新书,书名颇具实用主义色彩——“对症拔罐随手查”。虽然我尚未有机会逐页细读,但其概念本身就足以吸引我。在我看来,传统的医学书籍往往冗长而晦涩,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让人难以接近。而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流,将古老的中医智慧以一种更加亲民、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设想,当我在某个工作日的午后感到肩颈僵硬,或是晚上因为思虑过度而辗转反侧时,只要随手翻开这本书,就能找到针对性的拔罐方案,并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期待的解放!我尤其欣赏“随手查”这个词,它暗示了这本书的便携性和即时性,让学习和实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任务。我猜测书中一定包含了大量实操性的指导,例如不同类型拔罐(湿拔、干拔、走罐等)的区分与应用,以及各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的呈现,将是本书价值的关键所在。

评分

评价一: 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中医养生的新书,虽未深入细读,但仅从其封面和目录来看,便足以引发我无穷的遐想。书名“对症拔罐随手查”简洁明了,直指核心——如何通过拔罐这一古老而有效的方法,针对各种身体不适进行调理。我一直对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深感好奇,而拔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外治手段,其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除湿邪等方面的作用,早已有所耳闻。想象一下,当身体出现酸痛、麻木、僵硬,或是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困扰时,能够迅速翻开这本书,找到与自己症状相对应的拔罐方案,这该是多么便利而神奇的体验!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即时、便捷的自我保健途径,让那些对中医理论望而却步,或者没有时间频繁就医的人,也能在家中轻松地尝试这种古老的疗法。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部位的拔罐手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应对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操作,真正做到“随手查,对症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