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 董卫国,许昱 人民卫生出版社 9787117200370

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 董卫国,许昱 人民卫生出版社 978711720037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卫国 许昱 编
图书标签:
  • 消化病学
  • 医学词典
  • 英汉词典
  • 汉英词典
  • 医学
  • 专业词典
  • 董卫国
  • 许昱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医学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00370
商品编码:25950863552
丛书名: 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 第2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

定价:48.00元

作者:董卫国,许昱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117200370

字数:279000

页码:533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部分 英汉消化病学词典
 A
 F
 K
 P
 U
 Z
 B
 G
 L
 Q
 V
 C
 H
 M
 R
 W
 D
 I
 N
 S
 X
 E
 J
 0
 T
 Y

第二部分 汉英消化病学词典
 A
 F
 L
 Q
 X
 B
 G
 M
 R
 Y
 C
 H
 N
 S
 Z
 D
 J
 0
 T
 E
 K
 P
 W
附录
 一、缩写词
 二、常用处方拉丁文缩写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有着独特、突出的优势:一是作为口袋书携带方便,在学习与工作中可随手查阅;二是实用性强,相比软件版词典,《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收录的消化病学专业词汇更系统、更全面,是从事消化病学医务人员及医学生的理想参考工具。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读者致谢与新版展望 引言 自《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问世以来,我们收到了广大消化科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医学教育者以及翻译工作者热情洋溢的反馈。这本词典凝聚了编者董卫国教授、许昱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的心血与智慧,旨在为读者搭建一座精准、权威的消化病学专业术语的桥梁。然而,正如任何一本力求精进的工具书一样,其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读者的积极使用、审慎检验与宝贵建议。 本篇致谢与展望,并非是对已出版词典内容的重复介绍,而是我们对所有支持者深切的感谢,并着重阐述我们对未来版本改进方向的思考与规划,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飞速发展的消化病学领域。 第一部分:对读者的诚挚谢意 我们首先要向所有购买并使用《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的读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正是你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对专业术语的严格要求,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词典的准确性与完备性。 一、临床一线的精确检验 感谢全国各大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以及肝病科的同仁们。你们在复杂的疑难病例讨论、高风险内镜操作报告撰写,以及跨国学术交流中,成为了我们词典最严格的“用户测试员”。我们尤其关注到一些读者反馈的关于特定罕见病名称的翻译细微差别,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分子靶向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术语的收录情况。这些反馈极大地帮助我们校对了现有条目的精确度,尤其是那些依赖于语境区分的动词和形容词的翻译。 二、科研领域的前沿探索 消化病学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等交叉学科渗透。感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他们在使用词典查阅前沿文献时,往往能指出我们在基础研究术语,如特定信号通路名称(如Wnt/$eta$-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新发现的翻译)、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的最新命名)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滞后性。你们的投入,是推动我们更新速度的强大动力。 三、医学教育的薪火相传 向所有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们致谢。你们是消化病学未来知识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你们对基础概念的清晰定义和规范化翻译的需求,促使我们在解释性术语(如“胃黏膜屏障”、“小肠黏膜重塑”)的释义准确性上投入更多精力。 四、翻译界的专业支持 感谢专业的医学翻译人士。你们对于“信、达、雅”的追求,帮助我们发现了诸如某些手术术式名称在不同语境下的习惯用法差异,例如“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在不同英语教材中的细微表述区别,以及如何确保专业缩略词的首次出现和规范化解释。 第二部分:展望未来:对新版词典的思考与规划 《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的成功发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完成,但绝非终点。消化病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学科,新知识、新技术、新指南层出不穷。基于现有读者的反馈和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在构思下一版词典时,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使新版词典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 一、拓宽和深化交叉学科的收录广度 1. 聚焦分子与遗传学: 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机制研究是热点。新版词典亟需大量收录与“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Sequencing)”相关的术语,以及最新被确认的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易感性相关的基因位点或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规范英汉对应。 2. 整合微生物组学: 肠道菌群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丰硕。我们需要补充关于“粪菌移植(FMT)”的标准术语,更详尽地收录特定细菌属(Genus)或种(Species)的拉丁文名称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常用缩写,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吲哚衍生物)在肝病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术语。 3. 提升介入与功能性疾病的术语颗粒度: 介入治疗日趋精细化,例如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EUS(超声内镜)导向下新的组织活检技术(如Fine-Needle Biopsy/Aspiration的最新演进),以及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中关于“脑-肠轴(Brain-Gut Axis)”的新解释和诊断标准(如罗马IV标准中的关键术语)。 二、强化释义的层次感与实用性指导 当前的词典更多侧重于“对等翻译”,未来的版本应加强“解释性”。 1. 区分“学术术语”与“临床惯用语”: 许多概念在学术论文和日常查房记录中有不同的表述习惯。例如,对于某些炎症程度的描述,应标注其分别对应于病理报告(Pathology Report)还是内镜报告(Endoscopy Report)的常用词汇。 2. 标注术语的“时效性”: 部分疾病名称或分类标准已经迭代。对于已被淘汰或修订的术语,应在原条目中标注“(旧称/Superseded by: XXX)”,以帮助读者理解老文献的语境,并掌握最新的规范。 3. 细化缩写和全称的对应: 对于高度专业化的缩写(如PDE-4抑制剂,JAK抑制剂),新版词典将确保其在首次出现时,提供完整的化学名、药物类别及其作用机制的简要中文解释,而非仅仅是名称的直译。 三、优化排版与检索体验 工具书的价值也在于检索的便捷性。我们计划优化索引结构,特别是增加按“治疗方法”和“病理机制”的首字母检索的交叉索引,使用户能更快地从一个治疗领域定位到相关的诊断术语。 结语 《英汉汉英消化病学词典(第2版)》是作者团队对当时消化病学知识体系的一个忠实记录。未来版本的编纂工作已经提上日程,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持续吸纳来自临床、科研和教育一线的宝贵意见。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打磨和更新,下一版词典将能更好地应对消化病学领域日新月异的挑战,成为所有从业者的得力助手。感谢所有人的信任与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精致的烫金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即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医学术语,分类清晰,查阅起来非常顺手,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对比中英文术语的临床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而且,全书的开本设计也考虑到了便携性,放在书包里既不占地方,又能随时拿出来翻阅,非常实用。总的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工具书,看得出编者和出版方在追求内容准确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读者的使用体验,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在同类医学词典中是少见的,确实值得称赞。

评分

坦率地说,一本厚重的工具书能够让人产生“爱不释手”的感觉是相当难得的,但这本书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是一本冷冰冰的词汇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导师陪伴在侧。尤其是在我夜深人静,埋头攻读最新的国际消化内镜指南时,遇到那些拗口的复合词汇,翻开它,总能迅速定位到准确无误的解释,这极大地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的挫败感,保证了思路的连贯性。阅读医学文献本身就已经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工作,一本好的词典应该最大程度地降低你的认知负荷,而这本词典无疑就是优秀的典范。它帮助我节省了大量的查证时间,让我的精力可以更集中地投入到对专业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消化上,这种效率的提升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

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本书的检索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体现了编纂者对使用流程的深刻理解。除了标准的按字母顺序排列外,它还设计了非常实用的“反向索引”功能,也就是从中文查到英文,再从英文查回中文的逻辑路径,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先看到中文描述,需要确认其规范英文表达”的场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排版上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分处理得当,通常会用括号或脚注的形式标注出它们的使用频率或侧重点差异,这在需要进行精确措辞的学术写作中,简直是救命稻草。很多工具书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粗糙,导致读者常常混淆使用,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真正体现了“工具”而非“参考”的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覆盖面之广,确实超出了我的初步预期。我本以为它会主要集中在常见病症的术语上,但深入使用后发现,即便是涉及到一些相对少见或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疑难杂症,例如某些罕见的肠道淋巴瘤亚型或者复杂的肝脏代谢异常,它也提供了详尽且对等的专业词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收录名词的同时,还附带了一些简短的语境说明或专业注释,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区分那些意思相近但应用场景不同的词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库,能帮助他们建立更立体、更细致的专业词汇认知框架,避免生搬硬套。这本书的编纂显然是站在了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的前沿,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的词语堆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消化内镜检查的医生,我对于词典的权威性和时效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的修订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明显在紧跟最新的国际医学进展上做了大量的更新工作。我留意到,很多近年来才在顶级期刊上被广泛接受的新技术名词和新的疾病分类标准,都被准确、及时地收录了进来,并且中英文的对应关系处理得非常精准到位,这对于撰写国际会议摘要或者阅读外文文献时,避免歧义至关重要。过去我手里的一些旧版词典,在某些前沿术语上已经明显滞后,常常需要反复核对好几个来源才能确定最准确的译法,但有了这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像我的一个可靠的“翻译引擎”,保证了我在处理复杂病例时,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极大地增强了我进行跨文化学术交流的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