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写给HR和猎头们的超级实用工具书 | ||
| 定价 | 48.80 |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王春圆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313185143 | |
| 重量 | 260 | |
第壹章 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看到任何陌生人的性格!!! / 001
*二章 实打实的理论篇:背后的理论知识 / 006
4P理论 / 007
DISC理论 / 010
PDP理论 / 011
性格色彩分析 / 012
MBTI / 012
荣格的潜意识 / 016
学习风格偏好决定你能学得多快,学得多好 / 025
情绪智力 / 030
神奇的大脑 / 032
神奇的肽 / 035
四种力量:脑、心、腹、手 / 037
肌肉测试 / 040
相关的书 / 042
第三章 无往不胜的实例篇:我从知道到做到,
就是这么简单和任性 / 043
《一分钟面对面识人》的来历 / 043
带着相信的力量实现梦想 / 049
看到性格的优缺点 / 050
看到当下及过往的情绪及压力 / 067
感受到对方身体的病痛史 / 077
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及看到画面 / 083
看到对未来的期待 / 090
看相片识人 / 098
第四章 自我沉淀的心得篇:练习,练习,再练习 / 102
完成1 000人改变了我的生活 / 105
完成1 000次对视提升了我的情商 / 108
期待看到不同国家的人群,拥有看世界的眼睛 / 111
第五章 令人羡慕的实操篇:面试招聘时的运用 / 113
面试 / 114
高潜力人才储备 / 128
谈薪资与激励 / 133
裁员,与投资方谈判,接班人培养 / 139
猎头 / 140
走进企业内部 / 140
第六章 讲台上的传授篇:公开课辅导学员 / 145
学员的提问及我的回答 / 146
如果有人质疑怎么办 / 171
第七章 突飞猛进的培养篇:一对一辅导学员 / 172
如何跟陌生人打交道 / 172
注重场域 / 174
树立自信心 / 174
相信自己的身体感受 / 179
及时调节能量 / 180
第八章 学员心声 / 182
附录 4P测评 / 189
后记 / 195
显示全部信息
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许多面试场景。作为一名猎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至关重要。在快速筛选和匹配候选人的过程中,如何迅速而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我们的客户需求,是工作的核心。这本书承诺的“一分钟识人”,听起来像是传说中的“乾坤大挪移”。我非常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是会教授一些快速的微表情解读技巧?还是会提供一套肢体语言的“解读密码”?亦或是通过一些特别的发问方式,来探究对方的内在驱动力?我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做到“超级实用”,意味着它不会是那些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和工具。我尤其希望能学到一些“不看简历”就能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毕竟,有时候简历也可能存在“包装”的成分。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快地挖掘出那些隐藏在“普通”外表下的“优秀”人才,那它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很清晰,就是面向HR和猎头,提供快速掌握一个人特质的实用技巧。从目录来看,作者似乎从面部特征、肢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逐一拆解识人要点。我尤其关注的是“一分钟”这个概念,这在快节奏的招聘环境中简直是福音。想象一下,在一次简短的初试中,就能快速捕捉到候选人的核心特质,判断其是否与岗位匹配,这能极大地提升招聘效率,避免大量无效的面试时间。书中应该会提供很多具体的案例和“套路”,比如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微笑、坐姿,就能推断出其自信度、开放度,甚至是潜在的压力点。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术”,更包含了一定的心理学洞察,让人觉得既实用又有趣。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快速建立信任感,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对方的非语言信号,捕捉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实信息。这本书如果能做到将复杂的识人理论浓缩成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工具,那就太棒了。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一线人力资源岗位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识人一直是件既重要又棘手的事情。简历上的技能和经验是可以量化的,但一个人的性格、情商、团队协作能力、甚至是长期的稳定性,这些软性特质却难以通过书面材料来准确评估。市面上关于人才测评的书籍很多,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宽泛,真正能落地到日常面试场景,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提供有效反馈的,却少之又少。这本书的名字“一分钟面对面识人”就直击了痛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的方法论,让HR在面试中,不再仅仅依赖主观感受,而是有更客观、更科学的依据来判断人才。比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套“识人清单”或者“观察矩阵”,帮助我们在面试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和记录?是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岗位,提供相应的识人侧重点?如果能有具体的“避坑指南”,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善于伪装的候选人,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是无可估量了。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战派,从它提供的副标题“写给HR和猎头们的超级实用工具书”就可以看出。这表明作者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将多年在一线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提炼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识人方法。我尤其看重“工具书”这个定位,这意味着它应该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对照、实践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简洁、易于操作的识别流程。例如,在面试的某个环节,应该观察哪些关键点?如何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触及到对方的核心特质?书中是否会提供大量的图文并茂的示例,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看懂”一个人,如何通过细微的信号,捕捉到对方真实的想法和意图。如果它真的能让我“一分钟”就对一个人有基本的判断,那它绝对会成为我案头的必备工具。
评分我一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工作环境中,了解他人的特质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团队合作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更系统、更专业的学习路径。虽然我不是HR或猎头,但作为团队的一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同事,洞察他们的优势和潜在的沟通障碍,对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识别”层面,更应该包含如何“运用”这些识别结果。例如,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后,如何更好地安排任务,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如何激发他们的潜能。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团队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分析?或者如何根据对方的识人结果,调整自己的沟通和管理风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本“人际交往的说明书”,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职场环境,提升我的情商和社交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