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纸板书全七册,是给初识世界的孩子*美的礼物。
1234567,ABCDEFG,红橙黄绿蓝靛紫……每个孩子都是从这些*基本的元素开始认识缤纷世界。这套幼儿纸板书,可以让宝宝完成与知识、与万物、与书籍的*一次“亲密接触”。来自英国设计师简·福斯特的《宝宝的*一本书》,就是这样一件美好的“初物”。
《宝宝的*一本书》包含《123》《ABC》《黑与白》《认出颜色》《叫出名字》《小老虎学图形》《小棕熊认色彩》七册,让宝宝们开始学着数数,认识字母,了解物体的名称,辨识简单的颜色和图形。非常适合家长和3岁以下的孩子一起阅读。
读小库的这一套中文版,完全由印制英文版的印厂加工制作,与外版并无二致。
简·福斯特是来自英国的插图画家、作家及织物设计师。她的作品受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欧设计风格的强烈影响,笔下的形象拥有干净的线条,令人耳目一新的对比色,呈现出极简的风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简·福斯特曾说,她的人生愿望就是通过清新美好的图画,给孩子带来快乐。除了创作绘本,她还热爱缝纫,喜欢织物和手工,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坊,教授丝网绘画和手工缝纫,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封面及内页展示:
《123》
从“1只微笑的狐狸”到“10条游泳的鱼”。既能数数,又能认识十种事物。
从1数到10,从10数回1, 每本书的最后一页,都有总结回顾。
《ABC》
26个英文字母,26个可爱的形象。中英双语,两种表达。
你还只知道apple吗?快跟着这本书学起来。
书的最后一页是26个字母表,读完全书,一起唱首《字母歌》吧。
《黑与白》
白底加黑,黑底画白。黑白世界,泾渭分明。
宝宝眼里的世界,一开始都是黑白的,后来才逐渐有了色彩。
《认出颜色》
红色的草莓,灰色的大象,棕色的狗熊,认识这些动物和它们的颜色。
除了红、黄、蓝这些常见色,还有一些特别的颜色,比如蓝绿色。
《叫出名字》
苹果、鲜花、杯子、汽车……了解世界从认识身边的事物开始。
发现了吗?左页和右页,是相关的事物。除了让宝宝知道名称,还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老虎学图形》
跟小老虎一起,在充满设计感的图形书中遨游。
条纹、斑点、三角形……简·福斯特就是用这些基本的线条和图形,设计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
《小棕熊认色彩》
小棕熊在哪里?在色彩的海洋里找到它。
《小老虎学图形》和《小棕熊认色彩》,在基本认知的同时,加上简单的情节,可以让孩子们边读边玩。
作为一名老母亲,我对阅读的启蒙非常看重,特别是对于0到3岁这个黄金学习期。我之前试过很多绘本,但很多色彩过于丰富或者信息量过载,对于新生儿的视觉发育来说可能刺激性太强了。这套书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对色彩的把控和版面的留白艺术。它的色调虽然鲜明,但大多是以高对比度的色块为主,这非常符合新生儿视觉聚焦和辨识物体的生理特点。我们家老大现在快两岁了,他看书的习惯很独特,喜欢把书放在地上,然后用脚去踢或用身体去压。这套纸板书的厚度和稳定性,完全能承受住这种“非传统阅读方式”的考验。每次我给他读,我都会用手指着图画,然后用夸张的语气描述,比如“看,这个球圆圆的!”虽然他可能还不理解“圆”的几何含义,但这种重复的“指读”行为,正在建立他听觉信息与视觉符号之间的稳定连接。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个高质量的“玩具”,而不是单纯的读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啊。
评分我给外甥买了这套书作为满周岁的礼物,反馈非常好。那孩子正处于“口欲期”和“探索期”的交汇点,任何能塞进嘴里的东西都要经过口腔的检验。这套纸板书的材质选择非常安全,我们特意检查过,完全没有异味,边角处理得无可挑剔,这意味着父母可以暂时放下“他会不会误食有害物质”的担忧,让他自己去探索书本的物理属性。而且,这套书的尺寸设计很适合小手抓握,能够有效锻炼他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我舅妈跟我分享了一个小经验,她发现把书放在宝宝的爬行垫旁边,宝宝在自己玩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去找这套书,用手拍打封面,观察里面的图像晃动,这说明书的“存在感”很强,能自主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它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安静、可靠的早期启蒙伙伴的角色,而不是需要家长时刻紧盯的电子设备。这种高质量的物理媒介,是早期认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这套纸板书真的是给小宝宝准备的宝藏!我女儿刚满一岁多点,对任何会动的、有色彩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这套书的设计,首先就抓住了“抓握”这个关键点。书页厚实得像小木板,完全不用担心被小手撕烂,这对新手父母来说简直太友好了。封面那些鲜艳的图案,比如大大的动物眼睛,总能第一时间吸引她的注意力。每次我拿起其中一本,她就立刻会伸出小手想去摸。我发现,通过这些简单的、对比鲜明的图案,她开始对“颜色”和“形状”有了初步的认知,虽然她还不能说出名字,但是每次指到特定的颜色时,她的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我认识它”的小光芒。我们现在玩的最多的就是“找不同”的游戏,比如这本书里有只红色的瓢虫,下一本里又出现了其他红色的东西,这种重复和对比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在构建她的视觉识别系统。而且,纸板书的边缘处理得非常圆润光滑,完全不用担心划伤宝宝娇嫩的皮肤,这点细节看得出出版方是真心为低幼宝宝着想的。我们家的阅读时间,现在都成了母女俩的亲密互动时间,光是啃啃、拍拍、翻翻,都能让她开心好一阵子,这比单纯的电子屏幕强太多了。
评分我给刚上幼儿园的侄子买了一套,他家是典型的“早教焦虑型”父母,各种早教产品堆满了房间。但有趣的是,他最喜欢的反而是这套看似“简单”的纸板书。我观察了一下,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纯粹性”。它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没有长篇大论的文字,有的只是最基础的视觉信息——比如“球”、“车”、“小猫”。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这种直接的输入效率极高。我侄子现在正处于语言爆发期,当我们读到“鸭子嘎嘎叫”的时候,我会故意模仿那个声音,他会咯咯大笑,然后立刻尝试发出相似的声音,这极大地激发了他开口表达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这些书的内容非常贴合他们日常的生活场景,比如洗澡、吃饭、睡觉,这让抽象的认知概念立刻变得具象化了。我姨妈跟我说,以前买的那些带机关的立体书,孩子玩几次就腻了,而且机关容易坏。但这套书简单到几乎没有可以损坏的地方,完全经得起熊孩子反复蹂躏,这种耐用性简直是为“破坏力强悍期”的宝宝量身定做的。它成功地把“学习”这件事,转化成了一种低压力的“游戏”。
评分给我家老二选书时,我特别关注内容是否具有“可扩展性”。这套书虽然每页内容简单,但恰恰是这种“简单”给了我们家长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书中有一页画着一条鱼,我不会只停留在“这是一条鱼”的阶段。我会结合我们最近去海洋馆的经历,问他:“你还记得那条大大的蓝色鱼吗?它也是像这样游泳的!”或者,我们会用手模拟鱼游泳的动作。这种基于阅读内容进行的知识点延伸和生活经验的嫁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早期教育。这套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它的“重复阅读价值”极高。很多绘本读几次孩子就厌烦了,但这些基础认知概念的书,需要反复强化才能固化在大脑中。我发现,即便是隔了几天,当我又拿出同一本书时,他依然能表现出兴趣,并且对其中某个他已经认识的物体做出反应,这印证了早期教育中“巩固”的重要性。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是一个可以陪伴孩子度过数月甚至数年认知发展关键期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