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中国(上)(下)两册 名茶 茶文化 中国名茶 原产地 丝绸之路 茶酒饮品 烹饪/美食 书籍

茶界中国(上)(下)两册 名茶 茶文化 中国名茶 原产地 丝绸之路 茶酒饮品 烹饪/美食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嘉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茶
  • 名茶
  • 茶文化
  • 丝绸之路
  • 茶酒
  • 烹饪
  • 美食
  • 书籍
  • 原产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17582
商品编码:2718348052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3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书名:茶界中国(上)(下)

作者:刘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5184-1757-5


(上册)目录


第1章 口感的追随

一、追寻本真原味:正山小种

竹灶烟轻香不变 石泉水活味愈新

——惊艳世界的正山小种传奇

红茶之宗,中国名片

惊艳世界,搅动风云

分级分类,方式标准

二、时间沉淀真醇:原产地

海南:白沙绿茶

台湾:东方美人

杭州:狮峰龙井

西藏:甘露之海

玉杵和云春素月 金带雨剪黄芽

——优质红茶产地

福建:金骏眉

广西:凌云金毫

安徽:祁门红茶

江西:宁红工夫

三、香传:世界茶味之韵

兼然幽兴处 院里满茶烟

——世界红茶文化巡礼

英国红茶文化

印度红茶文化

法国红茶文化



第2章、古树与新芽

一、岁月之味:穿越千年的古树茶韵

古树擎天称王 林间携客烹茶

——惊艳世界的茶之始祖茶树王

镇沅千家寨茶树王

勐海巴达茶树王

澜沧邦崴茶树王

二、甘鲜是珍:茶味中的谆谆祈祷

蜀土茶称圣 蒙山味独珍

——傲视五岳的蒙顶仙茶

三、露芽云液:浸润真味的艺术

泺水发源天下无 平地涌出白玉壶

——名闻天下的济南七十二名泉

四、东溪春:忘怀的洞庭茶

清风吹破武陵春 太湖佳茗似佳人

——洞庭碧螺春茶踪茶韵

五、杯浮香雪:宇治茶的前世今生

舌底朝朝茶味 眼前处处诗题

——日本茶品宇治茶


第3章 《技艺的坚守》

一、岁月不休,“岩韵”传百年

簇簇新英摘露光

小江园里火煎尝

——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之美

岩骨之美,花香之韵

水器相偕,茶境之美

质文皆盛,岩韵解析

二、坚守与传承,源自历史的风味

入座半瓯轻泛绿

开缄数片浅含黄

——传承唐宋气韵的恩施玉露茶

钟灵毓秀,茗茶出真

天泽润物,恩施玉露

坚守技艺,传承经典


第4章、时间在奔跑

一、凤凰单丛:时间的悬念

竹灶烟轻香不变

浅瓯吹雪试新茶

——花香蜜韵的广东乌龙茶

单丛茶:蜜韵深远,喉韵含香

乌龙茶:香秀味醇,花香悦鼻

色种茶:清甘味,透天香

广东乌龙品饮艺术

二、太平猴魁:与时间较量

凝成黄山秋霞雾

飘出太平猴魁香

——太平猴魁的猴韵

缘起黄山,神猴赐茶

两叶一芽,十里幽香

上品国礼,猴韵悠然

三、安化千两茶:与时间的赛跑

草堂幽事许谁分

石鼎茶烟隔户闻

——安化黑茶的金花传奇

黑茶发源,金花官茶 

地质,黑茶标志

品类繁多,鲜明

四、茉莉花茶:时间的香气

春风解恼诗人鼻

非叶非花自是香

——芬芳世界味蕾的中国花茶

茶味花香,沁人心脾

茉莉花开,香染茶盏

采花拌茶,异彩纷呈


第5章《根脉的传承》

一、茶都溯源,铁观音的传承与创新

迩来武夷漳人制

美如观音重如铁

——铁观音产地溯源 

得天独厚有安溪

茶国净土美安溪

名茶济世盛安溪


二、观音韵中的时光印记


宿雨一番蔬甲嫩

春山几焙茗旗香

——根脉不绝的安溪茶俗

斗茶见真知

安溪茶王赛

新时期的茶王赛


三、根脉延展,传承中的变革

安溪芳茗铁观音

神香禅味留人间

——铁观音技艺与文化传承

传统技艺传承

千古独绝观音韵

铁观音文化中的和与美


(下册)目录




1 人间生草木

2 茶马古道:茶的诗意味道

8 古道坎坷通世界 驼铃悠扬茶溢香

——茶马古道上普洱飘香

8 茶韵飘香,汉藏之路

11 马帮商旅,运茶天路

13 川藏茶马,古道传奇

16 草木与茶具的对话

20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竹木茶具和中国茶具文化

20 中国茶具之路

24 清新隽永,竹木茶具

25 竹木茶具的选购与保养

26 草木与茶的味道

28 有客新寻古洞回 国山无处问茶杯

——有趣的云南少数民族茶俗

28 基诺族:凉拌茶

31 哈尼族:土锅茶

32 纳西族:龙虎斗

33 布朗族:酸茶

33 傣族:竹筒茶

34 藏族:酥油茶

35 拉祜族:姑娘茶

36 少数民族茶礼

39 田野的约定

40 自然的力量:生物平衡

45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

45 寻找茶园

47 长兴茶园

48 安吉茶园

49 陕西西乡茶园

50 永福樱花茶园

52 人与田野的默契

56 独有普洱号刚坚 清标未足夸雀舌

——新时代的生态茶园和有机茶

56 原生态茶园

60 回归本源有机茶

63 鉴别有机茶

64 不是白茶的白茶

67 裹得白云欲相赠 一瓯茶复白於云

——安吉白茶与白茶

67 易被混淆的两款“白茶”

69 功效不同,各有所长

71 丰富多彩的白茶产品

75 杯水的相遇

76 英伦优雅:一杯倾心

79 听得松风并涧水 急呼缥色绿瓷杯

——餐具贵族,英国骨瓷

79 英式茶具与茶境

83 英式下午茶的讲究

86 骨瓷:质与美的结晶

90 壶中灵韵:道贯以形

94 一壶冲古意 千秋有同心

——阳羡茗壶紫砂器

94 阳羡茗壶

96 紫砂器在欧洲

100 紫砂器中的中国哲学

102 难觅天目:日月常悬

108 无突抱轻岚 有烟映初旭

——碗中宇宙天目盏

108 黑瓷盛世

112 黑釉建盏

113 曜变天目盏

115 工匠之美,瓷都再现

117 世界中流转

118 世纪流转:万里茶道

121 阶头石鼎煎茶熟 还咏当时月蚀诗

——万里茶路寻源

122 茶路缘起:中俄茶叶贸易

124 晋商智慧,中俄茶战

126 国力不支,茶路衰落

128 茶的迁徙:世界的满足

132 学士茶烹雪 将军弩射涛

——茶叶战争与茶叶外交

132 以茶制戎,当茶叶成为战略物资

136 因茶而战,改变历史的叶子

139 茶叶与美国独立战争

142 流转中的颠覆

147 气凌诗骨笺毫健 味借茶瓯齿颊香

——20世纪初期茶业大战和中国茶业的竞争者

147 来自异国的挑战

151 印度茶业发展

154 中国茶业的觉醒

157 时尚在召唤

158 新时代的时尚茶味

162 磨转春雷飞白雪 瓯颂锡水散凝酥

——中国末茶的前世今生

162 茶中奇葩:末茶

166 末茶的东传与衰退

169 茶人雅趣,末茶复兴

172 茶中岁月:中国味道

175 嫩芽香且灵 堪珍重

——焕发生机的时尚茶品

175 时尚品位,别样茶膳

177 时尚茶医,汉方茶疗

178 时尚茶饮,花草伴茶

180 日式茶禅:清寂之道

184 和静清寂草庵风 因茶悟禅传东瀛

——源于中国的日式茶道流派

184 抹茶道的文化根源

187 和敬清寂,日式茶道

192 文人情怀中的煎茶道



 


主要内容

    茶发源于中国,也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界中国》这本书讲述了源于中国名茶原产地的茶界故事,通过对中国名茶原产地的实地探访,从技艺的传承,茶产品的流转,茶文化的传播等多角度呈现出中国茶产品的丰富和精彩,充分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此书为茶文化记录片《茶界中国》的同名图书。书稿的内容来源于纪录片而不止于记录片。书稿在纪录片原内容基础上进行续写和延伸,并在书中加入了20个小视频的二维码,以便于读者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名茶的魅力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茶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开启,见证了国家与民族的互尊互信、文明互鉴。中国茶走向了世界,影响了。《茶界中国》这本书将呈现中国茶的历史厚重感,深远影响力以及鲜明的时代,为读者呈现一部具有趣味性和性的中国茶文化著作。最


好的,这里有一份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美食、烹饪技艺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味探索,完全不涉及茶文化、名茶、原产地、丝绸之路或茶酒饮品等主题。 --- 图书名称: 寰宇味觉地图:跨越大陆的烹饪探索与风味奥秘 作者: [此处留空或使用虚构的作者名] 内容简介 《寰宇味觉地图:跨越大陆的烹饪探索与风味奥秘》是一部深度剖析全球美食文化、烹饪技艺精髓以及食材本源的宏大著作。本书超越了简单的食谱汇编,旨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真正的味觉探险,理解不同文明如何通过食物塑造其身份、历史与日常。我们相信,食物不仅仅是生存所需,更是人类情感、社会结构与地理环境的直观体现。 第一部分:烹饪的科学与哲学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烹饪行为背后的核心原理。我们从最基础的火候控制谈起,详述了温度、时间与食材分子结构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章节涵盖了从基础的乳化作用、美拉德反应的精确掌控,到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原理。我们不仅提供操作指南,更致力于解释“为什么”——为什么煎炸能带来酥脆的口感,为什么慢炖能使肉质软烂入味。 在哲学层面,我们探讨了“风土”概念在烹饪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地理区域(如高海拔、沿海湿润地带)如何影响作物和牲畜的特性,进而决定了当地的烹饪传统。本部分将烹饪视为一种实践性的科学,鼓励读者在理解其原理后,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应用。 第二部分:五大洲的经典技艺与地方风味 本书的重头戏在于对全球主要烹饪区域的细致考察。我们不局限于广为人知的“世界名菜”,而是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地方集市、家庭厨房中的独特烹饪传统。 欧陆的结构之美: 聚焦于法式酱汁的层次构建、意大利面食的揉制哲学,以及中欧地区对烟熏、腌渍保存技术的精妙运用。特别分析了北欧地区如何利用寒冷气候进行极简主义的食材处理,追求食材的原味极致。 美洲的融合与原始: 探索北美原住民利用大地炉(Hāngi或Pachamanca的变体)进行慢煮的技术,以及拉丁美洲辣椒、玉米和豆类构成的“三位一体”如何发展出复杂的风味体系。我们将详细解析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特有的脱水与保存技术对现代烹饪的启示。 亚洲的细腻与平衡: 本部分将重点放在东南亚对酸、甜、咸、辣的动态平衡掌控,以及东亚地区对“鲜味”(Umami)的深度挖掘。我们分析了刀工在不同菜系中扮演的角色——从日本料理的精准切割到中国地方菜系中对食材形态的巧妙处理,如何影响最终的口感和味道释放。 非洲的草本与大地: 这一章节着眼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香料和本地野生草本的独到见解。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传统研钵和杵来制作复杂的香料混合物(如雷切特),以及利用当地根茎类蔬菜构建食物结构的方法。 大洋洲的海洋智慧: 探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的烹饪如何巧妙地结合了欧洲移民的技艺与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太平洋岛屿特有的使用椰奶和水果进行腌制和轻烹饪的手法。 第三部分:食材本源与采购艺术 成功的烹饪始于优质的食材。本部分指导读者如何成为更明智的采购者和更挑剔的美食家。 我们详细介绍了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农产品、肉类和海鲜的产地特性。例如,分析了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如何塑造出具有显著风味差异的橄榄油或可可豆。书中辟出专门章节讨论畜牧业的差异——从放牧方式到饲料构成,如何决定一块牛排的质地和风味档案。 此外,我们还收录了关于季节性采购、可持续渔猎实践的指南,以及如何通过感官判断食材新鲜度的专业知识。本书强调,理解食材的“生命故事”,是通往真正美味的关键。 第四部分:饮品的交响——从发酵到纯粹 本部分聚焦于与食物相辅相成的非茶类饮品,探讨其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我们将深入研究世界各地的酒类饮品的酿造艺术。这包括从欧洲的葡萄园到美洲的蒸馏厂,涵盖了不同谷物、水果和根茎类作物如何转化为酒精饮品的过程。详细解析了葡萄酒的橡木桶陈化、啤酒的酵母选择以及烈酒的蒸馏与调和技术。我们探讨了这些饮品如何与特定的食物搭配,以达到最佳的味觉体验。 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以果汁、乳制品或谷物为基础的非酒精发酵饮品,如克菲尔、康普茶(Kefir, Kombucha)的制作原理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传统果酒和草本浸渍饮品的配方。 第五部分:烹饪的未来与创新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现代美食的发展趋势。我们探讨了分子美食学(Molecular Gastronomy)如何挑战传统烹饪的边界,以及如何将科学工具(如真空低温烹饪Sous Vide)整合到家庭厨房中。 本书鼓励读者打破地域界限,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融合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寰宇味觉”。这不是一本教人循规蹈矩的书,而是激发您探索、实验、并最终掌握全球风味语言的工具书。通过对历史、科学和地理的深刻理解,读者将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餐盘中的每一道菜肴。 --- 目标读者: 资深美食爱好者、专业厨师、烹饪教育者、以及所有渴望深入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精湛烹饪技艺的读者。 全书特色: 详尽的原理阐释,而非简单的食谱罗列。 覆盖五大洲的深度文化考察。 聚焦于食材的本源与采购艺术。 深入探讨发酵工艺与酒类饮品制作。 超过数百张原创的高清插图,直观展示技法与风土特征。

用户评价

评分

《茶界中国》这本书,我算是花了点心思去读的。说实话,一开始抱着看看能了解多少中国茶的心理,结果被它深深地吸引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一种很有人情味的方式,带你走进中国茶的波澜壮阔。从最初的传说,到历朝历代的演变,再到不同地域茶的特色,感觉就像在穿越时空,亲身经历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过程。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茶品类精细的描述,绿茶的清新、红茶的醇厚、乌龙茶的馥郁,甚至是白茶的淡雅,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那股清香。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典故和人物故事,让那些古老的茶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画面,读起来很有代入感。而且,它不仅仅是讲茶,更是把茶放在了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讲茶与诗词、与艺术、与哲学、与文人雅士的关系。读完之后,我对中国茶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喝”这个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品”和“悟”的境界。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茶的世界。

评分

《茶界中国》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和“生活化”。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关于茶的书籍那样,只停留在对茶的分类和冲泡技巧的介绍,而是将茶深深地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生活之中。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中国名茶原产地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地理位置,更是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甚至是什么样的山泉水孕育出了什么样的好茶,都讲得娓娓道来,充满画面感。读到关于茶酒饮品的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茶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可以与酒精碰撞出新的火花,也可以成为烹饪中的点睛之笔。书中的烹饪/美食部分,将茶的香气和风味巧妙地融入到各种菜肴和点心中,让我不禁垂涎三尺,也激发了我想要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茶点和茶菜的冲动。这本书让我明白,茶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饮品,它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早晨的一杯清茶,到宴席上的茶点,再到文人墨客的茶会,茶早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符号。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茶”这个字,不再是简单的“喝”,而是包含着历史、文化、生活、甚至艺术的丰富内涵。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茶界中国》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我对茶文化深度认知的一把钥匙。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茶从一个普通的饮品,提升到了中国历史、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载体的高度。书中关于茶的起源和发展史的叙述,简直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丝绸之路”上茶叶贸易的描述所打动,那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感,让我深刻体会到茶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书中对中国名茶的介绍,不仅仅是列举名称和产地,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名茶背后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特定的土壤和环境中孕育出独特的风味。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走进了那些产茶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那份自然的馈赠。而关于茶酒饮品的探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茶不仅仅是用来单独饮用的,还可以与其他饮品巧妙地结合,创造出更多层次的味觉体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茶的广度和深度,让我对中国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茶界中国》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中国名茶”这个概念不再是模糊的标签,而是变得立体而鲜活。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茶师,一起踏上了探寻中国名茶原产地的旅程。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旅行,带领我深入到那些茶园深处,去感受那里的山川河流,去了解那里的气候土壤,去聆听那里的茶农故事。书中对于不同原产地的描述,非常细致入微,比如某个山头的名字,那个山头的独特风土,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茶的品质和风味。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经典名茶的“溯源”式介绍,从最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种植、加工工艺,层层剥茧,让我们不仅知道“这是什么茶”,更能理解“它为什么是这样的茶”。这种深度挖掘,让我对每一款茶都产生了更深厚的敬意。此外,书中关于茶文化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茶不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社交礼仪,甚至是审美品味。它与中国人的情感,与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紧密相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茶的理解,从“知道”变成了“理解”,再到“欣赏”。

评分

最近刚读完《茶界中国》上下两册,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涌上心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关于茶的书,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而茶,恰恰是那条贯穿其中的最动人的丝线。它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展现了中国茶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对于茶在丝绸之路上的描绘,那段历史,听起来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想象着骆驼商队,载着中国的茶叶,穿越漫漫黄沙,将这份东方特有的饮品带向世界,这本身就是一幅壮丽的画卷。书中对名茶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产地和种类,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款茶背后的故事、传说,以及它如何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相结合。比如,对于某些名茶的生长环境,那里的气候、土壤、人文,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人不禁神往。读到关于茶与烹饪、茶与饮品的部分,更是让我脑洞大开。原来,茶的用法如此多样,不仅仅是简单的冲泡,还可以入菜,可以与其他饮品融合,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味蕾体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茶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的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