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套裝全新改版上市!老版的托馬斯·摩爾的《少有人走的路4:心靈地圖》替換成斯科特·派剋的新作《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慮的年代獲得精神的成長》
張德芬、趙薇、任誌強、楊冪、呂良偉、倪妮、柯雲路、陳衝、鬍因夢、何雯娜等名人感動推薦
鳳凰衛視、《新京報》、《廣州日報》、ZY人民廣播電颱《鼕吳相對論》等媒體強力推薦!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或許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僅在北美,其銷售量J超過瞭700萬冊,被翻譯成23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它停駐瞭近20年的時間。這是齣版SS的一大奇跡。
毫無疑問,本書創造瞭KQ的銷售紀錄,而且,至今長盛不衰。
本書處處透露齣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製,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寜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D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書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D漫長。但是,它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它帶領我們去經曆一係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Z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麵對謊言》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兩隻狼,一隻善,一隻惡。
如果說《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心中那隻善良的狼,那麼,這本書則是在分析我們心中那隻惡狼。
培養善良的狼需要誠實,而惡狼特彆害怕的則是誠實,特彆喜歡的則是謊言。
為什麼惡狼喜歡謊言呢?因為謊言的本質是掩蓋真相。
從本質上來看,人之所以掩蓋真相,是不願意承受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痛苦。在逃避問題和痛苦的過程中,人會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變得瘋狂和邪惡。所以,邪惡是由顛倒是非的謊言産生的。這J像單詞“生命”——live,如果顛倒過來,J變成瞭“邪惡”——evil 。
勇敢地麵對謊言,J是要讓我們勇敢地麵對真相,不逃避自己的問題,承受應該承受的痛苦,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W有如此,我們的心靈纔會成長,心智纔能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3:與心靈對話》
如果說《少有人走的路》講的是心智成熟的旅程,《少有人走的路2》講的是勇敢地麵對謊言,那麼這本《少有人走的路3》講的則是:人生錯綜復雜。
每個人都必須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沒有自助手冊,沒有公式,沒有現成的答案,某個人的正確之路,對另一個人卻可能是錯誤的。本書將告訴你,人生錯綜復雜,我們應為生活的神奇和豐富而歡喜,而不應為人生的變化而沮喪。生活是什麼?生活是在你已經規劃好的事情之外所發生的一切。所以,我們應該對變化充滿感激!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慮的年代獲得精神的成長》
這是一個焦慮的年代,似乎一切都不確定,一切都令人睏惑。在人們憂心忡忡、茫然無助之際,斯科特·派剋J像一位飽經滄桑的嚮導,從反抗草率和盲從入手,告訴我們如何在不確定的中間地帶生存,如何在矛盾中抉擇,以及如何在焦慮中獲得精神的成長。
本書是斯科特·派剋60歲時完成的著作,他以世間少有的勇氣擊碎人們心中的幻影,直抵生命的真相。這真相如此真實,不免令人觸目驚心,但他的真誠和智慧又能夠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力量,勇往直前,大步走嚮不確定的未來。
M.斯科特·派剋(M.Scott Peck),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瞭卓著成績,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傑齣的心理醫生”。
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他獲得政府特許,進入政府心理治療特殊小組,為越戰士兵提供治療。他還曾接受派遣,在美軍駐日本衝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這些特殊的職業經曆,成J瞭他偉大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係列,該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傑作,創造瞭齣版SS的一大奇跡!
《少有人走的路》
前 言
D一部分 自律
問題和痛苦
推遲滿足感
子不教,誰之過
解決問題的時機
承擔責任
神經官能癥與人格失調癥
逃避自由
忠於事實
移情:過時的地圖
迎接挑戰
隱瞞真相
保持平衡
抑鬱的價值
放棄與新生
D二部分 愛
愛的定義
墜入情網
浪漫愛情的神話
再談自我界限
依賴性
精神貫注
“自我犧牲”
愛,不是感覺
關注的藝術
失落的風險
D立的風險
投入的風險
衝突的風險
愛與自律
愛與D立
愛與心理治療
愛的神秘性
D三部分 成長與信仰
信仰與SJ觀
科學與信仰
凱茜的案例
馬西婭的案例
特德的案例
嬰兒與洗澡水
D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跡
潛意識的奇跡
好運的奇跡
恩典的定義
進化的奇跡
開始與結束
熵與原罪
邪惡的問題
意識的進化
力量的本質
俄瑞斯忒斯的傳說
對恩典的抗拒
迎接恩典降臨
後 記
附錄 25 周年版序言
《少有人走的路2》
D一章 謊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那些可怕的念頭,為什麼揮之不去?
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將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你不解決問題,你J會成為問題
為瞭逃避痛苦,人選擇瞭謊言,扭麯瞭心靈
解決瞭逃避問題的問題,你纔能解決其他問題
D二章 有沒有罪惡感,是善與惡的分水嶺
把生命顛倒一下,J變成瞭邪惡
沒有罪惡感的人窮凶J惡,逃避罪惡感的人邪惡
父母逃避自己的錯,孩子J會齣大錯
不在壓抑中死亡,J在壓抑中瘋狂
如何識彆僞善之人,遠離邪惡
D三章 壓製彆人,J是邪惡
控製欲強的父母會培養齣抑鬱的孩子
孩子偷竊常常不是為瞭財物,而是因為壓抑
邪惡總是隱藏在謊言中
壓製彆人,J是邪惡
D四章 惡,總是齣現在需要愛的地方
要敞開心靈,但不要把心靈交給對方管理
不敢麵對自己,纔會去控製彆人
愛需要一個空間,否則便會感到窒息
母親讓女兒離不開自己,這不是愛而是惡
D五章 從小缺乏愛,長大J容易變壞
惡性自戀的人,常常藏得很深
雪莉所說的愛,更多的是一種控製和操縱
自閉,是更高程度的自戀
不願意放棄病態的自我,是覺得病態的自我很好
不放棄病態的自我,人J會變得邪惡
內心沒有安全感,J想去控製外麵的一切
沒勇氣正視過去,J不會有未來
D六章 勇敢地麵對謊言
為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
過分依賴集體,個人的心智J會退化
一個人瘋瞭不可怕,一群人瘋瞭纔可怕
一群人瘋瞭可怕,但Z可怕的是整個國傢都瘋瞭
勇敢地麵對謊言
《少有人走的路3》
D一部分 人生是一場修行
D一章 意識和痛苦
痛苦地成長
積J的痛苦
意識及康復
沙漠中的綠洲
D二章 責備與寬恕
責備與憤怒
責備與評判
責備的規則
廉價的寬恕
自毀模式
寬恕的必要性
D三章 復雜的人生
拒絕簡單的思考
避免陷入J端
本性和人性
選擇與人生
使命與人生
感恩與人生
D二部分 心靈探索
D四章 自尊自愛
自愛與自負
罪惡感的功用
不破不立
自己是無價之寶
準備工作
D五章 感受神秘
神秘的旅程
心理學與煉金術
好奇與冷漠
神秘的心靈之旅
D六章 心靈成長的四個階段
對抗與信仰
錶象的欺騙性
人的發展與心靈的成長
檢查你的地牢
D七章 神話:人性的旅程
傳說
神話和童話
責任的神話
WN的神話
《聖經》裏的神話
善與惡的神話
英雄的神話
詮釋的選擇
D八章 上癮:神聖的疾病
榮格與匿名戒酒協會
皈依的程序
心理重建計劃
世俗的精神療法
公共計劃
酗酒者的福分
早一點麵對危機
D三部分 尋找自己的歸宿
D九章 “未知死,安知生”
對死亡的恐懼
生命可以預期
心理轉變的奇跡
身病與心病
理解死亡
死與生的不同階段
學習死亡
死亡的恐懼與自戀
D十章 性與精神
性高潮:一種神秘的體驗
戀愛的假象
一個QQ性問題
D十一章 物質與精神
宗教與科學的分離
分割的不幸
什麼被忽略瞭
心理醫生的“隔離”
抑鬱與幻想
D十二章 從宗教中得到的裨益
通往上帝之路
耶穌的真實性
耶穌的天纔
死亡洗禮
教堂之罪過
新時代運動
異端
死後的生命
地獄
上帝的效率
天堂
結 語 心理治療的睏境
《少有人走的路4》
前言 9
D一部分 反抗草率的思考
D一章 思考 14
大腦的意義 18
草率思考和盲從心理 24
流行和盲從 27
先入為主與貼標簽 28
混亂的思考和犯罪 31
混亂的思考和心理疾病 32
D立思考的勇氣 37
不確定的中間地帶 38
思考與傾聽 43
自由與思考 46
時間與效率 47
正直的思考 51
D二章 意識與覺察 56
亞D和夏娃的教訓 57
善與惡 59
罪過與邪惡 62
陰影 66
意識與能力 69
死亡的意識 74
隻管努力,不要操心結果 77
D三章 學習與成長 82
修煉靈魂的山榖 83
被動學習 85
成長與意誌 90
擺脫自戀 93
自戀與自愛 97
自戀與死亡 101
捨棄與心理彈性 104
黛米的故事 108
價值觀與學習 113
學習的榜樣 117
D二部分 在復雜中摔打,在矛盾中抉擇
D四章 個人的生命抉擇 122
聰明的自私與愚蠢的自私 124
責任的抉擇 128
服從的抉擇 131
職業的抉擇 135
感恩的抉擇 138
死亡的抉擇 141
空無的抉擇 144
D五章 團體的生命抉擇 148
禮 儀 149
係 統 150
道 德 154
依賴與閤作 158
責任與結構 161
邊界與傷害 168
力 量 173
文 化 177
功能不良與禮儀 180
D六章 在社會中的抉擇 183
善與惡的矛盾 184
人性的矛盾 191
人人平等的矛盾 194
責任的矛盾 197
時機與金錢的矛盾 199
個人的案例研究 203
D三部分 前半生追尋自我,後半生放下自我
D七章 生命在焦慮中 210
自我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 212
觀察性自我與 215
自我與靈魂 219
放棄和掏空 224
傾聽靈魂的聲音 230
愛的定義
自律能夠讓我們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並終解決問題;而心靈在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會不斷地成長和成熟。
所以,自律是人們心靈進化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麼,我們為什麼願意通過自我約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J是愛。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
愛,是一種J為神秘的現象,我們很難給齣確切的定義,也很難觸及它的本質。關於愛的研究,是心理學界Z艱難的課題之一。要嘗試瞭解愛的本質,我們J需要涉足一個神秘的領域。愛的概念實在太博大、太精深瞭,無法用言語CD解釋清楚。盡管我相信這一部分內容很有價值,但我也清楚,我筆下的文字不可能WQ涵蓋愛的真諦。
迄今為止,不曾有誰給“愛”下過真正令人滿意的定義,這J足以證明“愛”的神秘瞭。有人把愛分成許多種:肉體之愛、精神之愛、手足之愛、完美的愛、不完美的愛,等等。在此,我冒昧地給所有愛的種類,下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盡管我深知這樣的定義不可能完美無缺。我的定義是:愛,是為瞭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在對這個定義展開詳細闡述之前,我必須做幾點說明:1先,“心智成熟”這個字眼,可能會使人聯想到宗教意義上的愛。
篤信科學的人往往對此不以為然。但我的定義並非來自宗教思想,而是來自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和多年的自我反省。在心理治療中,愛的重要性無可比擬,然而大多數患者卻並不清楚愛的本質,他們對愛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一位年輕的男患者,他膽小怕事,性格拘謹而內嚮。他對我說:“母親對我的愛太深瞭!她因為怕我在外麵受到傷害,從上小學DYT開始,J天天開車接送我上下學,直到高中三年級時,她仍不肯讓我坐校車上學,這也給她增加瞭許多負擔。經過我苦苦的哀求,她纔終於同意讓我坐校車。她真的是太愛我瞭!”為瞭順利完成治療,我必須讓他意識到,他母親的動機,可能與愛沒有關係,甚至根本J不是愛。原因有如下幾點:
1先,愛與非愛顯著的區彆之一,J在於D事人意識和潛意識中的目標是否一緻。如果不一緻,J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彆人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齣的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樣也能使自己獲益。
D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彆人。父母缺少自律,心靈不能成長,J不可能讓孩子學會自律,獲得心靈成長。我們在推動他人心智成熟之時,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為瞭他人去努力自律,與為瞭自己去努力自律一樣,這二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彆。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纔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們Z終會意識到,愛自己與愛他人,其實是並行不悖的兩條軌道,隨著時間的推進,兩者不但越來越近,其界限Z後甚至會模糊不清,乃至WQ泯滅。D四,愛需要付齣努力。由於愛是不斷擴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過程,所以,愛意味著我們要不斷付齣努力,去跨越原來的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付諸行動;愛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誠付齣。我們愛自己或愛某人,J要持續地努力,幫助自己和他人一起獲得成長。
Z後,愛是一種意願。我之所以用“意願”來定義愛,是為瞭讓它與一般的“欲望”有所區彆。並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夠轉化成行動,而隻有強大到足以轉化成行動的欲望,纔能夠稱為意願。二者的差彆J相D於說:“今晚我想去遊泳”和“今晚我要去遊泳”。人人都有愛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隻把這種愛停留在想法和口頭上。想愛不等於去愛,愛的想法不等於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一種由意願而産生的行動。愛一個人卻沒有付諸行動,J等於從未愛過。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付齣愛的時候,在為瞭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貢獻力量的時候,一定是齣於自覺自願的選擇,即主動選擇去愛,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 愛如此神秘,以至於很多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們,對於愛究竟是什麼,常常感到迷惑或産生誤解。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消除對愛的誤解,從不必要的痛苦中解脫齣來。要瞭解愛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先來看看愛不是什麼。
《少有人走的路》套裝全新改版上市!老版的托馬斯·摩爾的《少有人走的路4:心靈地圖》替換成斯科特·派剋的新作《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慮的年代獲得精神的成長》
張德芬、趙薇、任誌強、楊冪、呂良偉、倪妮、柯雲路、陳衝、鬍因夢、何雯娜等名人感動推薦
鳳凰衛視、《新京報》、《廣州日報》、ZY人民廣播電颱《鼕吳相對論》等媒體強力推薦!
目錄
《少有人走的路》
前 言
D一部分 自律
問題和痛苦
推遲滿足感
子不教,誰之過
解決問題的時機
承擔責任
神經官能癥與人格失調癥
逃避自由
忠於事實
移情:過時的地圖
迎接挑戰
隱瞞真相
保持平衡
抑鬱的價值
放棄與新生
D二部分 愛
愛的定義
墜入情網
浪漫愛情的神話
再談自我界限
依賴性
精神貫注
“自我犧牲”
愛,不是感覺
關注的藝術
失落的風險
D立的風險
投入的風險
衝突的風險
愛與自律
愛與D立
愛與心理治療
愛的神秘性
D三部分 成長與信仰
信仰與SJ觀
科學與信仰
凱茜的案例
馬西婭的案例
特德的案例
嬰兒與洗澡水
D四部分 恩典
健康的奇跡
潛意識的奇跡
好運的奇跡
恩典的定義
進化的奇跡
開始與結束
熵與原罪
邪惡的問題
意識的進化
力量的本質
俄瑞斯忒斯的傳說
對恩典的抗拒
迎接恩典降臨
後 記
附錄 25 周年版序言
《少有人走的路2》
D一章 謊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那些可怕的念頭,為什麼揮之不去?
逃避生活中的痛苦,必將承受心理疾病的痛苦
你不解決問題,你J會成為問題
為瞭逃避痛苦,人選擇瞭謊言,扭麯瞭心靈
解決瞭逃避問題的問題,你纔能解決其他問題
D二章 有沒有罪惡感,是善與惡的分水嶺
把生命顛倒一下,J變成瞭邪惡
沒有罪惡感的人窮凶J惡,逃避罪惡感的人邪惡
父母逃避自己的錯,孩子J會齣大錯
不在壓抑中死亡,J在壓抑中瘋狂
如何識彆僞善之人,遠離邪惡
D三章 壓製彆人,J是邪惡
控製欲強的父母會培養齣抑鬱的孩子
孩子偷竊常常不是為瞭財物,而是因為壓抑
邪惡總是隱藏在謊言中
壓製彆人,J是邪惡
D四章 惡,總是齣現在需要愛的地方
要敞開心靈,但不要把心靈交給對方管理
不敢麵對自己,纔會去控製彆人
愛需要一個空間,否則便會感到窒息
母親讓女兒離不開自己,這不是愛而是惡
D五章 從小缺乏愛,長大J容易變壞
惡性自戀的人,常常藏得很深
雪莉所說的愛,更多的是一種控製和操縱
自閉,是更高程度的自戀
不願意放棄病態的自我,是覺得病態的自我很好
不放棄病態的自我,人J會變得邪惡
內心沒有安全感,J想去控製外麵的一切
沒勇氣正視過去,J不會有未來
D六章 勇敢地麵對謊言
為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
過分依賴集體,個人的心智J會退化
一個人瘋瞭不可怕,一群人瘋瞭纔可怕
一群人瘋瞭可怕,但Z可怕的是整個國傢都瘋瞭
勇敢地麵對謊言
《少有人走的路3》
D一部分 人生是一場修行
D一章 意識和痛苦
痛苦地成長
積J的痛苦
意識及康復
沙漠中的綠洲
D二章 責備與寬恕
責備與憤怒
責備與評判
責備的規則
廉價的寬恕
自毀模式
寬恕的必要性
D三章 復雜的人生
拒絕簡單的思考
避免陷入J端
本性和人性
選擇與人生
使命與人生
感恩與人生
D二部分 心靈探索
D四章 自尊自愛
自愛與自負
罪惡感的功用
不破不立
自己是無價之寶
準備工作
D五章 感受神秘
神秘的旅程
心理學與煉金術
好奇與冷漠
神秘的心靈之旅
D六章 心靈成長的四個階段
對抗與信仰
錶象的欺騙性
人的發展與心靈的成長
檢查你的地牢
D七章 神話:人性的旅程
傳說
神話和童話
責任的神話
WN的神話
《聖經》裏的神話
善與惡的神話
英雄的神話
詮釋的選擇
D八章 上癮:神聖的疾病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的。《少有人走的路》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探索未知、挑戰自我的意味。我一直覺得,生活中很多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其實都源於我們不敢突破舒適區,不敢去麵對那些“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次深入內心世界的徒步旅行。作者並沒有直接告訴你目的地在哪裏,而是引導你一步步去認識腳下的路,去瞭解沿途的風景,甚至去正視那些荊棘和泥濘。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愛”的論述,它顛覆瞭我以往對愛的認知。我一直以為愛就是給予,就是付齣,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愛,首先是懂得付齣,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不被情感所奴役,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清醒的判斷。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治愈係”的書,它更像是一本“啓濛係”的書。它不會讓你立刻感到輕鬆,反而會讓你感到沉甸甸的,因為你開始意識到,成長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付齣代價的事情。但正是這種沉甸甸的感覺,讓我覺得這本書是值得細細品味和反復咀嚼的。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教會瞭我如何“麵對”。麵對自己的不完美,麵對生活中的不如意,麵對那些曾經讓我痛苦不堪的過往。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完美主義”的傾嚮,總想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不希望犯任何錯誤。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完美是一種幻覺,而接納不完美,纔是通往成熟的必經之路。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延遲滿足”的重要性,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習慣瞭即時享樂,習慣瞭快速得到反饋,但現實生活中的很多重要事情,都需要長期的投入和積纍。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很多隱藏的弱點和迴避的真相。我曾經以為自己很瞭解自己,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我隻是在錶麵上認識自己。這本書讓我開始嘗試去深入挖掘,去理解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動機,去認識那些影響我決策的無意識模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漫長且充滿挑戰的旅程,而這本書,就是這個旅程中一位睿智的嚮導。
評分我必須說,這是一本需要“耐心”來閱讀的書。它不像那些輕鬆愉快的讀物,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得愉悅感。相反,它需要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消化,甚至去反思自己的人生。我記得其中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讓我徹底改變瞭對憤怒和恐懼的看法。我一直以為這些負麵情緒是需要極力壓製的,但作者卻告訴我,這些情緒其實是內心的信號,它們在提醒我們關注自身的需求和問題。理解這一點,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讓我不再害怕自己的負麵情緒,而是學會如何與它們共處,甚至從它們那裏汲取力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哲學思辨的深度,又有心理分析的細膩。作者並沒有高高在上地教導你,而是以一種分享和引導的方式,讓你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我感覺自己就像在與一位智者對話,他提齣的每一個問題,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內心深處被塵封的寶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的內心世界,也讓我對如何成為一個更成熟、更完整的人,有瞭更清晰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的,當時我正處在一個有些迷茫的時期,感覺生活像一團麻,解不開也理不清。我迫切地希望找到一些能指引我方嚮的書籍,也嘗試過不少,但總覺得它們過於淺顯,或者說,不夠“深入”。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第一個感覺就是:它沒有給我速成的答案,反而提齣瞭很多需要我思考的問題。作者用一種非常坦誠、甚至有些“不留情麵”的方式,剝開瞭我一直迴避的那些內心深處的痛苦和脆弱。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很多觀點震撼到,甚至有些抗拒,因為它們挑戰瞭我根深蒂固的認知和習慣。比如,關於“責任”的闡述,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很負責任的人,但讀完之後纔發現,我隻是在逃避真正需要承擔的那部分責任。那種感覺,就像被一個溫柔但無比犀利的手,點破瞭我自欺欺人的一層層僞裝。我花瞭很長時間消化這些內容,反復閱讀,並在生活中去實踐,去感受,去體會。這本書真的像一個老友,沒有敷衍,隻有真誠的對話,它讓我看到瞭那些“少有人走的路”的風景,雖然艱辛,卻也無比真實和有價值。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真的有些“燒腦”。我不是一個能輕易接受新觀念的人,尤其是當這些觀念與我過往的經驗和認知産生巨大衝突的時候。這本書就是這樣,它提齣的很多觀點,比如關於“拖延”的深層原因,關於“依戀”的模式,關於“自我界限”的建立,都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我之前總以為自己是個理性的人,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現,原來我的很多行為和選擇,都深受潛意識的影響,甚至是被一些童年時期的創傷所驅動。這種自我揭露的過程,既痛苦又充滿力量。作者並沒有販賣任何雞湯,而是以一種極其理性的方式,剖析瞭人類行為的本質,以及心智成熟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種種挑戰。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講到瞭“選擇的自由”和“接受現實”之間的辯證關係,讓我深思瞭很久。我總以為擁有選擇就是自由,但這本書告訴我,真正的自由,在於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所有選項,並且有勇氣承擔每一個選擇帶來的後果。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自由,需要付齣更多的智慧和勇氣去爭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