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 9787010028064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 978701002806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统 著
图书标签:
  • 解放战争
  • 华东战役
  • 中国革命
  • 军事历史
  • 战争纪实
  • 历史军事
  • 国民党
  • 共产党
  • 战略战术
  • 淮海战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联文化传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28064
商品编码:2821915802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

定价:125.00元

作者:刘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010028064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3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东解放战场上,国共双方展开殊死博斗,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老百姓的独轮车推出了战争的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插上南京的红旗,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目录


章 全线出击
第2章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第3章 津浦路上争夺战
第4章 阴云笼罩下的“和平”
第5章 苏中七战七捷(一)
第6章 苏中七战七捷(二)
第7章 转战山东、淮北
第8章 两淮失守
第9章 艰难的转折
0章 集中兵力宿北歼敌
1章 鲁南战役:“快速纵队”的本科生灭
2章 一面打仗,一面建设
3章 生擒郝鹏举
4章 莱芜大战
5章 两位韩军长的道路
6章 “耍龙灯”寻战机
7章 激战孟良崮
8章 化敌为我
9章 七月分兵
第20章 战斗在敌后
第21章 将战争引向蒋管区
第22章 挺进豫皖苏
第23章 胶东保卫战
第24章 战略的抉择
第25章 豫东之战(一)攻克开封
第26章 豫东之战(二)血战睢杞
第27章 山东大反攻
第28章 攻济打援
第29章 策动吴化文起义
第30章 红旗插上济南城
第31章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
第32章 围追堵截黄百韬兵团
第33章 徐东大血战
第34章 “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第35章 车轮滚滚支前忙
第36章 风雪陈官庄
第37章 向江南进军
第38章 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39章 “紫石英”号事件
第40章 别了,司徒雷登
第41章 战上海
参考书目 华东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烽火长河:华东战场的决胜篇章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长卷中,解放战争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斗争中,华东战场以其辽阔的地域、密集的人口、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极为惨烈和辉煌的战役,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本书所描绘的,便是这场决战中,发生在华东大地上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一次次以弱胜强的传奇,以及人民军队如何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最终将反动统治的基石彻底摧毁的史诗。 华东,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化身为决定乾坤的关键棋盘。它北接中原,南扼要冲,东临大海,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既有平原沃野,也有丘陵山地,为不同类型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国民党军队在这里集结了重兵,试图凭借其在装备和兵力上的优势,构筑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扼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然而,他们低估了人民的力量,低估了共产党人的决心,更低估了华东人民对光明未来的渴望。 本书聚焦的,正是解放战争中,华东战场上那些决定性的战役和关键性的转折点。我们将跟随历史的脚步,重返那些硝烟弥漫的年代,亲历战火纷飞的岁月。从鲁南战役的初露锋芒,到孟良崮战役的以少胜多,再到济南战役的战略破袭,直至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和最终的辉煌胜利,华东战场始终是战略重心,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关键区域。 战役的逻辑与人民的力量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战役名称和时间,而是深入剖析每一场战役的战略意图、战术运用、关键节点以及对整个战争进程的影响。我们将探究,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如何通过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将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例如,在孟良崮战役中,面对国民党精锐的“王牌”部队,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精准打击,一举歼灭整编七十四师,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计划?这背后,是怎样的情报侦察、后勤保障,以及指战员们的非凡胆略和高超指挥? 我们还将看到,人民解放军如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优势。从“小推车”推出胜利,到“挑粮小道”上的信念坚持,再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后勤、情报、兵源输送等各个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都展现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正是有了亿万人民的支持,人民解放军才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本书将通过鲜活的事例,生动地展现这一点,让读者感受到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 战略决策的深邃与博弈 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战略决策的博弈。在华东战场,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们,如蒋介石、汤恩伯、黄百韬等,他们试图凭借其对战争的理解和过去的经验,制定所谓的“剿共”计划。而中国共产党方面,以毛泽东、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为代表的革命家们,则深刻洞察战争的本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灵活的战略战术应对强敌。 本书将深入探讨双方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过程。国民党方面,为何屡屡错失良机,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其内部的派系斗争、腐败现象,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支持基础的忽视,又对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民解放军方面,又是在怎样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先打两淮,后取徐州”的战略部署,并最终实现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包围和歼灭?我们将看到,在每一次重大战役前夕,党中央和前线将领们是如何经过反复权衡,制定出既大胆又稳妥的作战方案。 关键战役的细节与人物的光辉 本书将聚焦于华东战场上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如: 鲁南战役: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山东解放区进行的一次重要防御战役,为后续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莱芜战役: 在运动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的一次重要战役,极大地增强了人民解放军的实力。 孟良崮战役: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济南战役: 攻克国民党重镇,切断其南北联系,为解放全中国打开了重要的通道。 淮海战役: 规模宏大、战况复杂、歼敌数量空前的战略决战,被誉为“淮海的奇迹”,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在这些战役的描述中,本书将力求展现每一个细节的真实性,包括战场上的地形地貌、天气状况、部队的部署、火力的运用、士兵的英勇表现,以及指挥员们的决策时刻。我们将看到,在枪林弹雨中,无数普通士兵如何为了信念而英勇奋斗,他们的牺牲精神和爱国热情,是构成这场胜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将着力刻画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指挥若定的将领们,他们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为这场伟大的胜利增添了光彩。 历史的回响与启示 华东战场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全面胜利。本书旨在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生动呈现,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人民是如何被凝聚和动员起来的。 它提醒我们,任何强大的敌人,只要其统治基础腐朽,脱离人民,最终都将走向灭亡。而只要坚持正确的革命道路,紧紧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任何看似强大的敌人,都将被最终战胜。华东战场的辉煌篇章,是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后世永恒的激励。 本书将以严谨的史料考证为基础,以生动翔实的叙述为笔触,力求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华东战场。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信念、关于人民、关于历史的书,它将带领您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体会那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献汇编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的梳理,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档案汇集,为后来的历史研究者铺设了一条坚实的道路。我注意到它引用和交叉比对了许多不同的原始资料,使得最终呈现的观点具有极强的佐证基础,减少了单一信源可能带来的偏颇风险。尽管阅读过程需要一定的专注度来消化这些专业信息,但所获得的知识密度和体系完整性是空前且令人满足的。它提供了一种近乎全景式的观察视角,让人得以跳出零散的事件碎片,构建起对整个历史阶段更具穿透力的认知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地图和附录部分做得实在太棒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补充材料。我发现光是地图的详尽程度就足以让人赞叹,不仅标注了重要的地理标志,还清晰地绘制了不同阶段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路线,很多关键节点的对比图做得非常直观,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空间维度在军事决策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不用说那些附带的人员名单和装备清单,简直是历史爱好者的福音,为进一步的考证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每次读到关键的战略转折点,我都会立刻翻到相应的地图进行对照,这种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比纯粹的文字叙述效率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扎实,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搜集和梳理史料的。整体的叙事逻辑极其清晰,脉络分明,即使是对于不太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战役部署和人员变动时的那种严谨态度,没有过多的煽情或主观臆断,而是冷静地陈述事实和数据,让历史自己说话。这种克制而有力的笔触,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求真的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叙事。对于那些追求史料精准度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参考框架,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作者对整体历史图景的宏观把握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那种厚重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力量,选用了一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显得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容易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偏向哑光质感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阅读历史文献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无形中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而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史料珍品。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仿佛透过书页都能触摸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即便是作为陈列品放在书架上,它的存在感也是非常强的,散发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评分

我个人对书中对基层战斗细节的描摹特别有感触。很多历史书往往聚焦于高层的战略决策和宏大叙事,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笔墨去还原一线士兵的所思所想,以及战术执行层面的具体挑战。例如,对于某次突击行动中,不同兵种如何协同作战,物资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被补给上去的种种描述,都非常细致入微,充满了画面感。这些“人”的故事,让原本冰冷的战役数据瞬间鲜活了起来,让人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以及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韧。这种由微观视角反观宏观局限的做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那场战争的理解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