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750年枪械技术精要 马式曾主编 枪械历史军事兵器科普书籍 航空工业出版社

正版图书 750年枪械技术精要 马式曾主编 枪械历史军事兵器科普书籍 航空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枪械
  • 军事
  • 历史
  • 兵器
  • 科普
  • 技术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马式曾
  • 750年枪械技术
  • 武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15372
商品编码:28230865744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750年枪械技术精要

作者:马式曾主编

价格:298元

ISBN:9787516515372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

 

编辑推荐

 本书力求达到“字典”级的文字表述,“画册”级的图示水平(1000余张精美照片)。

 本书成为武器装备等专业人员手册级的查阅依据,成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中武器文物研究人员对枪械在技术发展的历史地位的参照,成为社会各界枪械爱好者“看图识枪”式的知识手册,成为文化工作者们增加兵器文化底蕴的助手。

 本书资料丰富,图片精美。同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帮助读者厘清枪械技术的发展脉络,本书按照枪械技术发展、枪械分类的研制生产国家分别编制了目录、引得和索引。相信这本书能成为专业人士和大批枪械爱好真的必备用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人在家中坐,吃鸡好事儿天上来”,你得买这本书。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了自1259 年开始的枪械技术发展历程,精选了生产数量大而且在军事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枪械型号。书中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以精练的语言阐述枪械的研制历史、性能特点,以及装备使用情况等。此外,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帮助读者厘清枪械技术的发展脉络,本书按照枪械技术发展、枪械分类和研制生产国家分别编制了目录、引得和索引。

本书适合枪械技术研究人员阅读与参考,也适合广大枪械、军事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1章

点火技术引导了前装枪械发展(12591776年)

1259年,枪的起源——中国出现突火枪……………………………………………………………2

1260年,马达发(Mardafa)——传入阿拉伯的中国喷火筒发展………………………………3

1298年,金属制造身管——火铳在中国出现……………………………………………………4

14世纪,中国火铳西传——火门枪/炮在欧洲流行、佛朗机出现……………………………5

15世纪,点火方式第一次升级——火绳枪在欧洲出现… ………………………………………9

16世纪初期,点火方式第二次升级(一)——簧轮燧石擦火枪在德国出现…………………12

16世纪20年代,点火方式第二次升级(二)——燧发枪在德国出现…………………………14

17世纪中叶,枪管内刻制螺旋膛线——线膛燧发枪在德国出现………………………………21

1776年,最早弹丸和火药后装线膛燧发枪——弗格森隧发步枪在英国出现………………25

1818年,最早棘轮定位弹巢对正枪管的转轮手枪 —— 美国克利尔燧发转轮手枪(前装、线膛、打火)… ……………………………………………………………………………………………27

2

击发药、整装弹和枪机闭锁成就了非自动枪炮18071871年)

1807年,点火方式第三次升级的前奏——瓶装击发药(香水瓶)击发枪在英国首现………30

1812年,纸包分装弹的后装击发枪初探——英国约翰·曼顿击发枪试制 …………………32

1818年,点火方式第三次升级——撞击发火件铜火帽在英国出现…………………………33

1819年,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后装燧发枪——美国M1819霍尔燧发枪出现……………………34

18201870年,火帽击发方式普及——右外侧击锤打击火帽击发的前装/后装枪…………36

1835年,击锤与转轮联动的击发式转轮枪——美国柯尔特转轮手枪出现……………………48

1836年,发射金属壳底横插击针枪弹的霰枪——法国里福瑟横针弹霰枪……………………50

1841年,纸包整装弹、长击针点火、旋转后拉枪机的后装枪——德国M1841德莱塞步枪……51

1845年,底缘发火小威力枪弹、外击锤、枪机前端摆动的后装枪——法国福罗拜枪弹和枪出现……………………………………………………………………………………………………53

1847年,闭气的铅弹头——法国米尼哀弹头出现………………………………………………54

1848年,纸/布包火药和弹头、外击锤、条带底火、升降块式枪机的后装枪——美国夏普斯步枪出现………………………………………………………………………………………………55

1854年,金属整装弹的后装转轮手枪——法国里福瑟转轮手枪出现…………………………62

1854年,弹头弹壳一体弹、外击锤、管式弹仓枪——美国火山手枪出现 …………………69

1855年,双动扳机手枪出现——英国M1855博蒙特-亚当斯前装转轮手枪…………………71

1856年,底缘发火弹、枪管向上折转式后装转轮手枪——美国史密斯-韦森No.1转轮手枪出现…… ………………………………………………………………………………………………73

1857年,光学瞄准开始配在前装步枪上——英国惠特沃斯步枪………………………………75

1860年,底缘发火弹、外击锤、肘节式枪机的管式弹仓枪

——美国M1860亨利步枪、温彻斯特M1866/M1873/M1876/M1895步枪………………………76

1862年,底缘发火弹、外击锤、前端上摆式枪机的独子枪——美国皮博迪步枪………………80

1862年,底缘发火弹、外击锤、转块式枪机的管式弹仓枪——美国M1862斯潘塞步枪列装……………………………………………………………………………………………………82

1862年,底缘发火弹、击针发火、手摇机械传动机枪——美国加特林机枪…………………85

1863年,底缘发火弹、外击锤、转块式枪机独子枪——美国雷明顿步枪…………………88

1865年,外击锤、底缘发火弹、尾端前翻式枪机的独子枪——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广泛使用…………………………………………………………………………………………………90

1866年,博克塞底火纸板壳体枪弹、外击锤、左右翻转式枪机的独子枪

——英国M1866恩菲尔德-斯奈德步枪出现…………………………………………………93

1866年,中心底火纸板壳体枪弹、内击针、旋转后拉枪机的独子枪

——法国M1866夏斯波特步枪列装……………………………………………………………96

1867年,中心底火纸板壳体枪弹、外击锤、转鼓式枪机的独子枪

——奥匈帝国M1867沃恩德尔独子步枪出现…………………………………………………98

1868年,底缘发火金属壳枪弹、双尖内击针、旋转后拉枪机的管式弹仓枪

——瑞士M1868维特里步枪列装………………………………………………………………99

1868年,伯丹底火金属壳枪弹、内击针、尾端前翻式/旋转后拉式枪机的独子枪

——俄国伯丹1/2号步枪列装………………………………………………………………102

1869年,中心发火弹后装,并实现折转退壳的转轮手枪

——史密斯-韦森No.3单动转轮手枪推出……………………………………………………105

1871年,首次采用中心发火瓶颈枪弹、内击针、前端起落式枪机的独子枪

—英国马蒂尼-亨利步枪列装… ………………………………………………………………109

1871年,黑火药金属瓶颈弹、内击针、旋转后拉式枪机的独子枪

——德国M1871毛瑟独子步枪列装………………………………………………………………111

 

3

火药燃气成就了各类枪械的自动装填(18841944年)

1884年,黑火药枪弹、弹带供弹、利用火药燃气的自动枪械——英国马克沁机枪… ………………………………………………………………………………………………120

1886年,黑火药、盒式弹仓、直拉式枪机的步枪首现——奥匈帝国M1886曼利夏步枪列装……………………………………………………………………………………………………125

1886年,首次使用无烟火药、管式弹仓、旋转直拉枪机的步枪——法国M1886勒贝尔步枪定型…………………………………………………………………………………………………130

1887年,使用无烟药枪弹的中口径重机枪——英国M1887维克斯-马克沁机枪………………………………………………………………………………………………135

1888年,使用无烟火药常规弹、盒式弹仓、旋转后拉枪机(机体前端凸笋闭锁)的步枪

——德国M1888委员会步枪列入装备……………………………………………………………146

1888年,使用改进黑火药枪弹,弹匣可卸、旋转后拉枪机的步枪

——英国MLM Mk I步枪列装… ………………………………………………………………154

1889年,横向盒式弹仓、旋转后拉枪机(闭锁凸笋在前端)的步枪

——丹麦M1889克拉格-约根森步枪列装……………………………………………………160

1891年,盒式弹仓、旋转后拉枪机(中间件迫使机头转动)的步枪

——俄罗斯M1891莫辛-纳甘步枪定型………………………………………………………164

1892年,侧摆式弹巢装填的转轮手枪——法国M1892转轮手枪出现…………………………169

1893年,首把枪管后坐式自动手枪问世——德国博查特手枪批量出厂………………………173

1895年,首个回转闭锁的直拉枪机式步枪——奥匈帝国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188

1895年,首个导气式机枪——美国海军M1895柯尔特机枪列装……………………………190

1897年,法国M1897/M1914哈其开斯机枪……………………………………………………194

1897年,管式弹仓的泵动式霰枪——美国温彻斯特M1897霰枪转做军用…………………204

1898年,由德国M1888委员会步枪升级改装的弹仓步枪——德国M1898步枪… ……………208

1900年,第一把自由枪机式自动手枪——比利时FN M1900手枪列装… ……………………222

1902年,首挺轻机枪——丹麦麦德森轻机枪列装… …………………………………………229

1907年,枪管旋转闭锁的枪管后坐式自动手枪——奥匈帝国M1907罗斯-斯太尔手枪列装…252

1908年,首支定型的半自动步枪——墨西哥M1908步枪未能成功…………………………254

1911年,管尾端摆动闭锁的枪管后坐式自动手枪——美国M1911手枪列装…………………257

1914年,首次采用快慢机的机枪(非强制闭锁的枪管后坐式机枪)

——意大利M1914菲亚特-列维利机枪………………………………………………………274

1915年,首次登上飞机射击的机枪——英国Mk I路易斯航空机枪…………………………276

1915年,首支冲锋枪(固定枪托、半自由枪机)——意大利M1915冲锋枪投入使用………278

1917年,首支全自动步枪——美国M1918自动步枪定型……………………………………289

1918年,固定托(自由枪机式)冲锋枪——德国MP18Ⅰ冲锋枪…………………………295

1918年,首次出现的反坦克枪——德国M1918毛瑟反坦克步枪出现………………………304

1921年,第一把单手装填的自动手枪——德国列格奴塞手枪生产…………………………311

1921年,第一挺实用的大口径机枪——美国M1921机枪、M2机枪列装…………………313

1928年,首把增加连发功能的手枪

——西班牙阿斯特拉901/902/903型、皇家II/MM31冲锋手枪…………………………328

1929年,首把扳机双动且造型动感的自动手枪——德国PP手枪列装…………………………336

1932年,首挺高射速航空机枪——苏联ShKAS航空机枪定型…………………………………345

1934年,轻重两用机枪——德国MG34机枪定型………………………………………………348

1936年,首支实用的半自动步枪——美国M1加兰德步枪列装………………………………354

1936年,开启非回转闭锁的自动步枪——苏联AVS-36自动步枪……………………………362

1938年,首次采用折叠枪托、抵肩射击的冲锋枪——德国MP38MP40冲锋枪……………371

1938年,卡铁闭锁的枪管后坐式自动手枪——德国P38手枪列装…………………………379

1942年,首挺大量采用冲压件的机枪——德国MG42机枪列装………………………………386

1944年,新型步兵战斗用枪——德国StG44突击步枪……………………………………399

4

枪械性能走向完善与提高(19452009年)

1947年,成熟的突击步枪——苏联AK47突击步枪定型列装…………………………………406

1956年,加特林机枪现代版——美国M61火神机枪(炮)列装……………………………419

1962年,首支小口径步枪——美国M16步枪定型列装…………………………………………424

1963年,专用弹半自动狙击步枪——苏联SVD狙击步枪列装…………………………………452

20世纪60年代,旋转后拉枪机式高精度狙击步枪开始发展…………………………………454

1963年,空枪质量小于2千克,仍以抵肩使用为主的冲锋枪——波兰PM63冲锋枪列装……458

1968年,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美国M203枪挂榴弹发射器出现…………………………464

1968年,机枪式榴弹发射器——美国MK19自动榴弹发射器列装……………………………470

1969年,适合车装的机枪——苏联NSV重机枪定型……………………………………………478

1971年,发射长径比超大弹头、专用容弹具的水下枪——苏联SPP-1水下手枪定型…………483

1974年,首次小口径可换枪管的轻机枪——比利时米尼米机枪出现…………………………488

1977年,首挺列装的无托结构步枪——法军MAS步枪列装……………………………………496

1977年,首支有固定瞄准镜的无托步枪——奥地利AUG步枪…………………………………505

1980年,塑料握把座的自动手枪出现——奥地利M80/格洛克17手枪列装…………………512

1982年,反坦克步枪精度提高成为反器材枪——美国M107/巴雷特M82狙击步枪出现……518

1983年,枪弹自闭气的微声手枪——苏联PSS微声手枪………………………………………522

1998/2000年,结构雷同原理径庭的中国925.8毫米手枪和929毫米手枪…………524

2005年,发射与普通弹同形水下弹的陆上水下通用枪——俄罗斯ADS两栖枪………………527

2006年,霰枪加挂到步枪——美国M26附件式模块霰枪………………………………………530

 

作者介绍

马式曾,总装轻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已退休),轻武器技术论证领域权威专家,中国军事博物馆的资深顾问、多个红色基地枪械专家。曾出版《枪的家族故事》等图书,在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枪械的文章。

袁 炜, 兵器工业208所轻武器博物馆原馆长,具有丰富的枪械知识,并拍摄了大量的枪械精美图片。在多个军事栏目中讲解过枪械的相关科普知识。曾出版《火力真相 中国现代枪械(手枪篇)》《火力真相 中国现代枪械(冲锋枪篇)》等图书。

李 峰,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枪械专家,研究员。具有丰富的枪械知识。


《世界枪械图鉴:从古代火器到现代突击步枪》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梳理和展示人类火器发展历程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细致的枪械技术演变图景。我们将深入探索从最早的简易火药发射装置,到精密复杂的现代自动武器,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枪械设计、技术突破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书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介绍,更注重将枪械的技术革新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军事背景相结合,揭示科技发展如何塑造战争形态,又如何反过来被战争的需求所驱动。 详细内容: 第一部分:火器的黎明——早期火药武器的起源与演变 火药的诞生与传播: 追溯火药在中国的发明及其向西方世界的传播路径。探讨早期火药配方的特点以及对军事技术产生的初步影响。 原始火器: 介绍手铳、火炮等早期火药武器的构造、发射原理和局限性。分析其在军事应用中的初步效果,以及如何逐步取代冷兵器。 管状火器的萌芽: 探索管状火器(如火枪)的早期发展,包括引燃方式(如慢燃绳、药锅)、弹丸的发射方式以及早期火枪的设计特点。 火炮技术的进步: 详细阐述早期铸造技术的进步如何推动火炮的制造,包括不同材质(如青铜、铁)、炮管长度、口径的变化,以及炮弹(如石弹、铁弹)的发展。 早期的射击战术: 分析早期火器在战场上的应用方式,如作为攻城器械、步兵支援等,以及由此产生的初步战术考量。 第二部分:火枪时代的到来——单兵火器的初步标准化与发展 火绳枪的普及与改进: 深入介绍火绳枪的设计、操作方式以及在欧洲步兵中的大规模装备。探讨其在军事改革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与长矛兵配合作战。 火门枪与闪药枪的过渡: 讲解火门枪(如鲁特枪)和闪药枪(如火石锁)的发明及其技术优势,包括更快的发射速度和更好的天气适应性。 火石锁技术的成熟: 详细剖析不同类型的火石锁(如三弦锁、轮锁、火轮锁)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其如何使单兵火器变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弹丸与装填技术的演进: 介绍早期弹丸(如铅弹)的制造、装填方式(如子母铳)、以及如何改进以提高射程和精度。 早期步枪的出现: 探讨带有膛线的早期步枪(如猎枪、狙击枪的雏形)的设计理念,以及膛线对弹道稳定性的影响。 军队的火器化进程: 分析16世纪至18世纪各国军队在火器装备上的投入和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第三部分:革命与革新——前装滑膛枪的黄金时代与击发机制的突破 前装滑膛枪的统治地位: 详细介绍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主流前装滑膛枪(如燧发枪、簧轮枪),包括其标准化的生产、大量的装备以及在战场上的战术运用。 弹药的改进: 介绍纸包装弹药的发明及其对装填速度和便捷性的巨大提升。 米涅弹与斯奈德弹: 重点介绍米涅弹(Minié ball)等锥形弹的发明,分析其如何与带有膛线的枪管完美配合,大幅提高射程和精度,并宣告滑膛枪时代的终结。 前装线膛枪的兴起: 介绍前装线膛枪(如恩菲尔德步枪、斯奈德步枪)的设计特点,以及其在实战中表现出的压倒性优势。 装填方式的改进尝试: 梳理早期关于后装式枪械的设想和原型,包括其面临的技术和制造挑战。 军事思想的转变: 分析线膛枪普及对战场战术的影响,如从密集队形到分散射击的转变。 第四部分:机械化的飞跃——后装枪、连发武器与弹药的工业化 后装枪的革命: 详细介绍后装枪(如德莱赛针发枪、温彻斯特步枪)的发明和普及。分析其在装填速度、射击效率上的颠覆性优势,以及为何能够迅速取代前装枪。 弹药工业的崛起: 介绍金属定装弹(cartridge)的发展,包括其组成(弹壳、底火、发射药、弹头)以及如何实现标准化生产。 击发机制的成熟: 深入解析各种后装枪的击发机制,如针发、击针、弹簧等,以及其在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贡献。 步枪的演进: 介绍19世纪下半叶各种经典后装步枪的设计,如马提尼-亨利步枪、毛瑟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等,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和技术创新。 早期自动武器的萌芽: 介绍加特林机枪、克虏伯炮等早期依靠人力或机械驱动的连续射击武器。 轻武器设计的理念: 探讨这一时期轻武器设计如何开始兼顾射速、精度、可靠性、易用性和生产成本。 第五部分:战争的加速器——自动武器、机关枪与现代枪械的雏形 马克沁机枪的时代: 详细介绍马克沁机枪(Maxim gun)的发明及其对战争形态的颠覆性影响。分析其全自动射击、枪管冷却、弹链供弹等核心技术。 速射武器的多元化: 介绍早期半自动武器和全自动武器的研发,如曼利夏M1893步枪、毛瑟C96手枪、施瓦兹洛泽重机枪等。 步枪口径的缩小与中间威力弹: 探讨20世纪初步枪口径逐渐缩小的趋势,以及中间威力弹(intermediate cartridge)的出现如何改变步枪的设计理念,使其更适合单兵携带和近距离作战。 手枪与冲锋枪的发展: 介绍M1911手枪、MP18冲锋枪等经典手枪和冲锋枪的设计,分析它们在近距离作战中的战术价值。 弹药与供弹系统的进步: 介绍弹夹、弹鼓、弹匣等供弹方式的演进,以及不同口径弹药的特点。 枪械设计的哲学: 分析这一时期枪械设计如何在火力、射程、精度、便携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平衡。 第六部分:科技与战争的融合——现代枪械的辉煌与挑战 突击步枪的革命(AK-47与AR-15): 深入分析AK-47和AR-15这两款划时代突击步枪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现代步兵武器的典范。 制式武器的标准化与多样化: 介绍二战后各国军队在轻武器装备上的发展,包括不同类型的步枪、冲锋枪、手枪、狙击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等。 枪械材料与制造工艺的革新: 介绍合金钢、工程塑料、聚合物等新材料在枪械制造中的应用,以及精密加工、注塑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 人机工程学与战场适应性: 分析现代枪械设计如何越来越重视人机工程学,包括握持感、操控便利性、后坐力控制、夜间作战能力等。 光学瞄具与辅助设备: 介绍各种类型的瞄准镜、红点瞄准镜、战术手电、激光指示器等辅助设备的发展及其对射击精度的提升。 轻武器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枪械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智能枪械、模块化设计、新型弹药、反器材武器等,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变革。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 大量高质量的插图、照片和技术示意图,直观展示枪械的构造和演变。 历史脉络清晰: 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梳理枪械技术发展的脉络,便于读者理解其演进逻辑。 技术细节深入: 详细解析各个时期代表性枪械的设计原理、机械结构和技术创新。 文化与军事背景: 结合历史事件、军事战役和社会文化,展现枪械技术发展背后的驱动力和影响。 科普性与学术性兼顾: 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兼具严谨的学术考证,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以及对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世界枪械图鉴:从古代火器到现代突击步枪》 将引领您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枪械之旅,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到微观的技术细节,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人类在掌握火与金属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令人惊叹的武器文明。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军事模型爱好者,我最看重一本书在细节还原度上的准确性。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简直可以当做工具书来查阅。对于某些经典枪械的分解图和部件特写,描绘得极其精细,连螺钉的规格和凹槽的深度似乎都能感受到。它不仅描述了枪械的外观和功能,还深入挖掘了材料科学在枪械制造中的应用。例如,书中探讨了不同钢材在承受高压和高温时的性能差异,以及早期合金材料的局限性是如何制约了武器性能的提升。读到这里,我不禁惊叹于早期工匠们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所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述技术演进时,总能适时地插入一些当时的技术手册片段或者工程师的私人信件摘录,这让冰冷的机械知识瞬间有了“人情味”,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工程师们争论不休的声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让你理解一把枪不仅仅是一个射击工具,更是时代技术、战争需求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类题材的书籍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会非常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擅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去解释复杂的物理原理和机械结构。举个例子,他在解释后坐力缓冲和自动循环系统工作原理时,运用了一些非常巧妙的比喻,即使是没有机械背景的读者,也能大致领会其核心机制。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颇具巧思,它不是机械地划分“步枪”、“手枪”等类别,而是按照“击发原理的突破”、“人机交互的优化”等功能性模块来组织内容,这种组织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枪械设计哲学有了一个宏观的把握,明白了为什么某些设计被历史淘汰,而另一些经典却能流传百年。它成功地将科普的易读性与研究的严谨性结合起来,是非常难得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大学选修课,讲师是位功力深厚的历史学家,对“热兵器”这个主题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和洞察力。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打破常规的叙事方式,它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枪械,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战术需求,来反推枪械设计思路的差异。比如,书中对比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在班组支援火力上的技术侧重,分析了机枪从笨重的通用武器向更轻便化和自动化演进的内在驱动力。那些关于人机工程学的讨论也十分精辟,比如枪托的角度、扳机的阻力如何影响射手的实战表现,这些细节以前我都没太注意过,读完后感觉自己对“好枪”的标准都有了新的理解。此外,它还触及了一些相对冷门的领域,比如早期弹药的可靠性问题以及不同口径标准化的曲折历史。这本书的厚度就说明了作者的投入程度,信息密度极高,每翻一页都有新的知识点冒出来,需要细细品味,绝对不是那种囫囵吞枣就能读完的书。

评分

哇,最近淘到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军事历史书,内容涵盖了从早期火器发展到现代枪械演进的诸多细节,简直是军迷的福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技术脉络上的清晰逻辑,他没有仅仅停留在罗列数据和型号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技术革新如何驱动了武器设计的变革。比如,关于火药配方的改进如何影响了射程和精度,以及膛线技术从何而来,这些内容都写得非常透彻。书中配有大量的图文资料,有些老式枪械的设计图纸清晰可见,让我这个对手工制造流程很感兴趣的人大呼过瘾。而且,作者对那些关键性发明家和工程师的介绍也很有匠心,将他们的个人经历与技术突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资深老兵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相当棒,纸张厚实,文字排版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乐趣的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硬核军事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历史沉淀感。它不仅仅关注那些改变历史走向的标志性武器,还花了不少篇幅去介绍那些“昙花一现”但技术上具有前瞻性的原型枪。这种不遗余力的挖掘精神,让这本书的价值大大提升,因为它填补了许多主流军事史著作中被忽略的空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技术移植与本土化”过程的分析,比如某个国家如何引进外来技术,并根据自身工业基础和战场环境进行改进,这个过程充满了博弈与智慧的较量。书中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引用也十分精准到位,每当讨论到某项技术革新,作者总能立刻联系到它在具体战役中起到的实际作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人读来信服力倍增。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知识迷宫,引人入胜,每一次深入探索都能发现新的宝藏,绝对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