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1520》(上中下册)
书号:978-7-5474-2532-9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定价:516.00元
版次:2018年1月第1版
册数:全三册
字数:196万字
内图:630幅插图,28页彩色插图
开本:大16开(185*245),
总页数:1736
分类:历史
读者对象:历史研究学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及有一定学术背景的历史爱好者
名著、名译、名社倾力打造的“三名图书”
名著
原著作者均为欧美历史学术界世界*尖级学术*威,国际一流学术专家。主编是巴黎di一大学中世纪史教授罗伯特·福西耶。
名译
中文译者以陈志强、李增洪、郭方领衔,皆为国内*名中世纪史研究专家,国家级人文社科学术机构知名专家学者,译文专业、准确、典雅。
名社
原著由出版高品质历史学著作享誉全球的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剑桥大学出版社du家授权,中文简体版为专擅出版人文社科图文书饮誉海内外的山东画报出版社荣誉出品。
荟萃当今世界中世纪史学术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630幅插图,28页彩色插图,高品位通俗化图文书典范之作。
内容简介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1520年》(全三册)分别为《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年》。
单行本山东画报出版社曾经于2006-2010年陆续出版,销量及读者口碑都好。此版本是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后shou次以套装形式出版。
三卷本的每一卷都附有丰富的图片、大量相关的地图和表格,并提供了学术研究和分析的综合成果。本书中文简体版译自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英文版译自法语原文。
*一卷涉及中世纪时代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不仅以变革、瘟疫和世俗斗争为标志,而且以教会迅速兴起、拜占庭帝国日益重要和繁荣的加洛林文艺复兴为起点。本卷对罗马帝国的东、西部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并通过大量彩色图片展示了其艺术遗产。
第二卷始于千年之交,涵盖了欧洲异乎寻常的重生时期,如人口的增长、土地的调整与重组、城市和农村的确立、封建制度的鼎盛、正式国家和王国的产生、令人瞩目的西方教会控制力量的加强等。在东方,伊斯兰教国家尽管有着庄严的外表,但是已处于四分五裂、相互敌对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衰退,拜占庭帝国也丧失了大片领土
。
第三卷涉及中世纪的结束、危机时代、瘟疫、饥荒、国内冲突,并且在最后几个章节论及欧洲强有力的经济和殖民扩张、文化复兴和宗教改革。不仅涉及西欧,也兼及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而且配有彩图来展示他们的艺术遗产。
主编简介
(法) 罗伯特·福西耶,巴黎di一大学中世纪史教授。
译者简介
*一卷: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历史与考古学博士,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历史学会理事长,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曾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拜占廷历史与文化、世界中古史、欧洲史、基督教史研究。荣获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金质勋章。
第二卷:
李增洪,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欧洲中世纪史、英国史、太平洋岛国史、史学理论与方法。著有《13—15世纪伦敦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五卷本《西方宪政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参与译作有: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年)、诺曼·戴维斯的《欧洲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等。
第三卷:
郭 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桂芝: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史和欧洲中世纪妇女史。
张 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史。
目录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350~950年》上册
彩图目录
鸣谢
术语表
前言(罗伯特·福西耶)
第一编 旧世界的断裂:395年至700年
第一章 剖析西部帝国:5世纪初期[米切尔·鲁谢(Michel Rouche)]
第二章 西罗马的解体与蜕变:5世纪至7世纪(米切尔·鲁谢)
第三章 东部历史的开端:5世纪初期[埃弗兰·帕特拉让(Evelyne Patlagearl)]
第四章 帝国的繁荣时期:5世纪中期至7世纪中期(埃弗兰·帕特拉让)
第二编 东部新世界的建立:7世纪至10世纪
第五章 从徙志模式到阿拉伯王国:7世纪至8世纪中期[亨利·布雷斯克和比埃尔·吉夏尔(Henri Bresc and Pierre GLticklard)]
第六章 阿拔斯王朝的世界,伊斯兰教的“鼎盛”(亨利·布雷斯克和比埃尔·吉夏尔)
第七章 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拜占庭帝国吗?7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埃弗兰·帕特拉让)
第八章 东方的复兴:9世纪中期至10世纪中期(埃弗兰·帕特拉让)
第三编 欧洲的第一次繁荣:7世纪至10世纪中期
第九章 蛮族王国、基督教帝国还是独立公国? (米切尔·鲁谢)
第十章 加洛林“复兴”(米切尔·鲁谢)
第十一章 欧洲的早期积累与收益:6世纪至9世纪(米切尔·鲁谢)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再版后记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950~1250年》中册
彩图目录
地图目录
鸣谢
术语表
前言
第一编 西方的黎明:约950年至1100年
第一章 公元1000年的欧洲
第二章 基督教欧洲的诞生:950年至1100年
第三章 国家的建立
第四章 伊斯兰世界的繁荣发展:875年至1200年
第五章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辉煌:950年至1070年
第二编 欧洲的崛起:约1100年至1250年
第六章 欧洲扩张的开始
第七章 欧洲经济的跃进
第八章 社会结构
第九章 文化上的严格标准化
第三编 东方的衰落:1100年至1250年
第十章 伊斯兰世界的衰落
第十一章 拜占庭的垂死挣扎:1080年至1261年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再版后记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年》下册
彩图目录
鸣谢
术语表
前言(罗伯特·福西耶)
第一编 欧洲危机的发展:1250年至1430年
第一章 阴云密布西方(罗伯特·福西耶)
第二章 大审判(罗伯特·福西耶)
第三章 不同的价值标准与权利机构[雅克·韦尔热(Jacques Verger)]
第二编 在东方和南方的新较量:1250年至1520年
第四章 拜占庭帝国暂缓灭亡? [凯瑟林·阿斯德拉查&斯皮罗斯-阿斯德拉查(Catherine Asdracha with Spiros Asdrachs)]
第五章 土耳其人或蒙古人的伊斯兰教[罗伯特·曼特兰(Robert Mantran)]
第六章 土耳其人和欧洲人在东方的对抗(凯瑟林·阿斯德拉查‘&罗伯特·曼特兰)
第七章 非洲向旧世界敞开大门[罗伯特·曼特兰&查理·德·拉·荣西耶尔(Charles de la Roncire)]
第三编 西方走向近代:1430年至l520年
第八章 欧洲的第二春(罗伯特·福西耶)
第九章 从欧洲走向世界(罗伯特·福西耶)
第十章 人类的再征服(罗伯特·福西耶)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再版后记
这套《剑桥插图中世纪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虽然中世纪听起来遥远而陌生,但当我沉浸在书中文字和插图构筑的世界里时,我却能感受到那些生活在过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信仰与挣扎、他们的爱恨情仇。我仿佛能看到骑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也能听到修道士们在祈祷中的虔诚;我能感受到饥荒带来的绝望,也能体会到节日庆典的欢乐。这种情感上的代入感,是很多枯燥的历史书所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不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的堆砌,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所构成。
评分这套《剑桥插图中世纪史》简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拿到这三卷厚重的书,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敬畏。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沉静而富有质感的纸张,触感极佳,让人瞬间就进入了阅读的状态。而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更是令人惊艳。不同于流水线式的单调图片,这里的插画,无论是宏伟的城堡、细腻的壁画,还是描绘战争场面的生动细节,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是简单地装饰画面,而是与文字浑然一体,成为了理解那个时代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的场景,从农耕的辛劳到城镇市集的喧嚣,再到贵族生活的奢华,都通过画面的笔触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现代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尘土味、闻到面包的香气,甚至听到远处教堂传来的钟声。
评分这套书的篇幅虽然宏大,但它绝非一本“劝退”读者的巨著。相反,作者们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进程娓娓道来,使得即便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够轻松进入。他们善于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无论是宏大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被描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这种叙事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仿佛在听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评分这套书在编排上也非常用心,无论是章节的划分,还是内容的过渡,都显得十分流畅自然。作者们并没有将历史简单地分割成一个个孤立的时期,而是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从一个章节到另一个章节,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都能够顺理成章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这种结构设计,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中世纪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它帮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理解不同时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更加立体和深刻的历史认知。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对中世纪历史感到一丝畏惧的读者,我因为这套《剑桥插图中世纪史》而彻底爱上了这个时代。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和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演变过程的深刻理解。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如同闪耀的星辰,点亮了历史的夜空,让冰冷的文字焕发出温暖的光芒。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他们的信仰与追求,他们的悲欢与离合。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传世之作,它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它深邃的目光,引导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欧洲中世纪岁月。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细节有着强烈追求的读者,我对《剑桥插图中世纪史》中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考据印象深刻。虽然这是一套配有大量插图的普及性读物,但其学术底蕴却丝毫未减。作者们并非空穴来风地进行叙述,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史料、考古发现以及学术研究成果,使得书中的论述既有说服力,又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并没有简单地将事物的好坏对立起来,而是试图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避免了先入为主的偏见。
评分我一直相信,好的译本能够让原著的魅力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剑桥插图中世纪史》能够被国内知名的“名著名译名社”引进出版,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其翻译质量的保障。拿到手后,果然不负所望。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更是在语言风格上力求贴近原著的严谨与流畅。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晦涩难懂的句子,也没有感到生硬的“翻译腔”。反而,文字的表达清晰而富有表现力,使得中世纪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娓娓道来,充满了阅读的乐趣。
评分《剑桥插图中世纪史》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完整的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全景图”。它没有将视角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整个欧洲大陆,以及与之相关的地中海世界、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文明之间互动和影响的深入分析,它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动态的中世纪历史。这种宏观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打破过去对中世纪的刻板印象,看到那个时代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全球性,理解它如何为后来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评分我一直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泛泛而谈,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著作。当我看到《剑桥插图中世纪史》的简介时,就立刻被“全景性历史著作”和“名著名译名社”这些关键词吸引了。这套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和人物,而是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中世纪欧洲漫长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到基督教的兴起,从蛮族入侵的混乱,到封建制度的形成,再到文艺复兴的前夜,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一条影响深远的脉络,都被作者梳理得清晰而有条理。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演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中世纪欧洲。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剑桥插图中世纪史》的插图质量,真的是非常出色。不仅仅是数量多,更关键在于它的精美程度。很多插图都来自于那个时代的珍贵文献、手抄本、壁画、雕塑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图像,与其说是插图,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珍贵“证物”。它们以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服饰、建筑、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艺术成就。当我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哥特式教堂的渲染图,或是描绘十字军东征的细致插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间,亲眼见证了那些历史时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