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艾瑞深研究院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研发,是以2018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星级排名和本科排名为主题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工具书。本书对中国1325所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本科等方面的实力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发布了包括校友会版2018中国大学评价概论、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中国*好大学排行榜、中国“双”大学排行榜、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中国高校排名、中国大学本科排行榜等系列榜单。
目录
第*章 校友会版2018中国大学评价概论
第*节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简介 1
一、团队简介 1
二、1989~2018年核心研究成果 2
第二节 中国大学评价目的与特色 8
一、校友会中国大学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8
二、校友会中国大学评价的特色创新 9
第三节 中国大学分类体系标准 10
一、1989年首倡中国大学分类评价,引导中国高校办出特色办学水平 10
二、2012年提出“校友会中国大学分类体系标准” 10
三、发布2018中国大学分类体系标准,增设应用研究型类型 11
第四节 中国大学星级评价体系 12
一、提出“世界大学十大建设标准”,助力中国高校“双”建设 12
二、2009年**“中国大学星级评价体系”,创新中国大学评价理念 13
三、发布2018中国大学星级评价体系,接轨国家“双”战略 13
第五节 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评价指标 14
一、评价对象 14
二、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评价指标及权重 15
三、数据来源 18
四、计算方法 19
第六节 中国大学本科排行榜评价指标 19
一、建设已成为“双”建设的重要内容 19
二、连续4年发布中国大学本科排行榜 19
三、2018中国大学本科评价指标 20
第二章 2018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第*节 2018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21
第二节 2018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42
第三节 2018中国独立学院综合实力排行榜 46
第四节 2018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行榜 52
第五节 2018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 53
一、2018中国综合类大学排行榜 53
二、2018中国理工类大学排行榜 54
三、2018中国师范类大学排行榜 54
四、2018中国农林类大学排行榜 54
五、2018中国政法类大学排行榜 55
六、2018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 55
七、2018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 55
八、2018中国民族类大学排行榜 56
九、2018中国语言类大学排行榜 56
十、2018中国艺术类大学排行榜 56
十一、2018中国体育类大学排行榜 57
第六节 2018中国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排行榜 57
一、2018中国研究型大学排行榜 57
二、2018中国应用研究型大学排行榜 58
三、2018中国应用型大学排行榜 61
第七节 2018中国大学星级排名 61
一、2018中国*好大学排行榜 61
二、2018 世界大学排行榜 63
三、2018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国顶*大学排行榜 64
四、2018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大学排行榜 64
五、2018 世界知名、中国大学排行榜 65
六、2018 世界知名、中国高水平大学排行榜 66
七、2018中国知名、区域大学排行榜 67
第八节 2018中国“双”、“985 工程”和“211 工程”大学排行榜 68
一、全国42 所高校跻身国家“双”世界大学建设行列 68
二、全国87 所“双”大学跻身2018中国大学排行榜前100 强 68
三、昆明理工大学、深圳大学雄居2018中国非“双”大学排行榜冠亚军 72
四、中国社科院大学跻身中国六星级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荣膺中国五星级大学 72
第九节 2017 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中国高校排名情况 73
第三章 2018中国各地区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第*节 2018中国各地区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77
第二节 2018中国各地区百强大学排行榜 77
第三节 2018中国各地区大学排行榜 81
第四章 2018中国各城市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第*节 2018中国城市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85
一、北京市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强,雄居2018中国城市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85
二、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高校综合竞争力*强 85
三、北京市、上海市跻身全国百强和中国大学的高校数量*多 85
第二节 2018中国一线城市大学排行榜 91
第三节 2018中国新一线城市大学排行榜 93
第四节 2018中国二线城市大学排行榜 94
第五节 2018中国三线城市大学排行榜 95
第六节 2018中国四线城市大学排行榜 96
第七节 2018中国五线城市大学排行榜 98
第五章 2018中国大学本科排行榜
第*节 2018中国大学本科排行榜 101
一、2018中国大学本科排行榜 101
二、2018中国民办大学本科排行榜 123
三、201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排行榜 127
四、2018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本科排行榜 135
第二节 2018中国大学各学科门类本科排行榜 135
一、2018中国大学工学本科排行榜 136
二、2018中国大学理学本科排行榜 138
三、2018中国大学农学本科排行榜 141
四、2018中国大学医学本科排行榜 142
五、2018中国大学管理学本科排行榜 144
六、2018中国大学文学本科排行榜 145
七、2018中国大学法学本科排行榜 146
八、中国大学历史学本科排行榜 148
九、中国大学经济学本科排行榜 149
十、中国大学教育学本科排行榜 151
十一、中国大学艺术学本科排行榜 152
十二、中国大学哲学本科排行榜 154
第六章 2018中国各地区大学综合实力、本科排行榜
第*节 华北地区 157
一、北京市 159
二、天津市 185
三、河北省 197
四、山西省 219
五、内蒙古自治区 231
第二节 东北地区 238
一、黑龙江省 240
二、吉林省 255
三、辽宁省 270
第三节 华东地区 294
一、安徽省 297
二、福建省 316
三、江苏省 330
四、江西省 364
五、山东省 380
六、上海市 407
七、浙江省 422
第四节 中南地区 445
一、广东省 447
二、湖北省 473
三、湖南省 501
四、河南省 522
五、广西壮族自治区 544
六、海南省 558
第五节 西北地区 561
一、陕西省 562
二、甘肃省 585
三、青海省 593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 596
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99
第六节 西南地区 606
一、四川省 608
二、重庆市 629
三、云南省 639
四、贵州省 652
五、西藏自治区 662
第七节 香港、澳门、地区 664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664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 665
三、地区 665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这几个字上,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生态的深度解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外国来华留学生”的分析部分印象深刻。虽然我不是留学生,但了解这一群体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国大学的看法,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审视国内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吸引力。这部分内容可能很多人会忽略,但我觉得它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也暗示了国内高校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的努力和挑战。报告中对不同大学在留学生教育方面的投入、管理以及成果进行了评估,这为我们理解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切入点。除此之外,书中关于“中国大学评价研究”的部分,也提供了很多有别于传统排名的思考维度。它不仅仅关注学术声誉,更深入到学生满意度、就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等多个层面,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让我们在看待大学时,能看到更完整、更真实的图景。这本书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深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不仅仅是为考生准备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值得深入思考的教育观察报告。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和实用性的读者,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对“挑大学”这个概念有着非常细致的解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些是名校,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什么才是一所“好大学”,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挑”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所大学。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大学的特点分析,比如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艺术类院校等等,都有很详细的介绍,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缩小选择范围。而且,它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层次大学的优势和劣势。让我特别喜欢的是,它没有回避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地域发展不均衡、学科设置重复等,并试图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反而让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大大增加。此外,书中关于“2018中国大学评价”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过去的,但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于理解当年的大学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有深度、有指导意义的书。
评分作为一名教育研究领域的从业者,我一直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向。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和数据来源。尤其是“校友会版”的评价体系,其关注毕业生的长期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与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趋势不谋而合。报告中对不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领域、创业成功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大学教育的实际成效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我仔细研读了书中关于“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部分,它不仅仅是填报技巧的罗列,更包含对当前高考制度、招生模式以及未来改革方向的探讨,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环境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提及的“外国来华留学生”的评价,虽然不是我研究的直接对象,但它反映了中国大学在国际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对于我们评估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本书的出版,为研究中国大学评价、高考制度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其数据量和分析的深度都相当可观。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感觉像一个宝藏!我最开始是被“中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吸引,以为它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选大学 list,结果却远超我的预期。在阅读“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时,我被其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全面的评价维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加权,而是深入剖析了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并对不同类型的大学进行了分类研究。这让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校友会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加侧重于“实效性”,比如校友的职业发展、社会贡献等,这与许多只关注学术排名的榜单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更贴近家长和考生选择大学的实际需求。书中关于“全国高考考生”的分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不同考情、不同分数段的考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志愿填报,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挑大学”这个核心问题的多角度探讨,它鼓励考生理性分析自身条件,结合专业前景和大学特色,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即使不是当年的考生,阅读这本书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关于大学选择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启示。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正在为孩子规划大学道路的家长,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权威又能贴合实际情况的参考书。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详细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不同高校的办学实力、科研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社会声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排名,而是深入剖析了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让我能更理智地分析每所大学的优劣势。尤其是关于“校友会版”的独特视角,更加凸显了以毕业生发展为导向的评价维度,这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大学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能有所作为的人才。报告中对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情况的分析也相当到位,数据详实,图表清晰,让我对不同地区的招生政策和竞争激烈程度有了直观的了解。另外,书中对于如何结合自身成绩、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来选择大学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像有些指南那样空泛,而是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家长和考生如何进行科学的志愿填报。整体感觉这本书信息量很大,而且条理清晰,非常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