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0070
条码:9787511870070
图书名称:人本法律观下的检察职权配置及其实现
定价:38
作者:詹建红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4-10-01
质量:380g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人本法律观的基本范畴
一、法律观的历史演进
二、人本法律观中“人”的理解
三、人本法律观的内涵与立论依据
四、人本法律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人本法律观下的刑事司法理念
一、法治理念
二、人权保障理念
三、无罪推定理念
四、程序正义理念
五、权力制衡理念
第三节人本法律观下的检察活动原则
一、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二、检察一体化原则
三、客观公正原则
四、程序法定原则
五、比例原则
第二章我检察权配置之反思
第一节 我检察权配置的基本情况
一、我检察权的基本法律定位
二、我关于检察权性质的讨论
三、我检察权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我检察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检察权配置的立法缺陷
二、我检察权配置立法缺陷的现实表现
第三节我检察权的优化配置
一、我检察权优化配置需要廓清的思想认识
二、我检察权优化配置的具体建议
第三章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探析
第一节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概述
一、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含义
二、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要求
第二节比较法视野下的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
一、关于检察官角色定位的比较
二、关于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比较
第三节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理论基础
一、权力伦理视角的解析
二、诉讼法史视角的解析
三、诉讼法理视角的解析
四、法社会学视角的解析
第四节我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制度实现
一、我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二、我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的制度实现路径
第四章公诉裁量权的体系建构
第一节公诉裁量权概述
一、公诉裁量权的内涵
二、公诉裁量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二节公诉裁量权的基本理论
一、公诉裁量权的理论依据
二、公诉裁量权的司法价值
三、公诉裁量权的运用原则
第三节公诉裁量权的比较法考察
一、英美法系的公诉裁量权
二、大陆法系的公诉裁量权
三、两大法系公诉裁量权的比较
第四节我公诉裁量权的制度缺陷
一、立法设计上的缺陷
二、制度运作上的缺陷
三、制约机制上的缺陷
第五节我公诉裁量权的扩充与制约
一、扩充我公诉裁量权的现实基础
二、扩充我公诉裁量权的具体建议
三、完善我公诉裁量权的制约机制
第五章审查逮捕制度的变革
一、审查逮捕制度的内涵
二、我审查逮捕制度的功能
第二节我审查逮捕制度的基本状况评析
一、我审查逮捕制度中的权力配置
二、我审查逮捕制度运行中的既存问题
三、我审查逮捕制度既存问题的成因
第三节我审查逮捕制度的新发展
一、基本理念的贯彻
二、适用条件的细化
三、运行程序的完善
四、监督机制的创新
第四节当前背景下我审查逮捕制度的完善
一、健全证据排除规则
二、引入逮捕听证程序
三、探索司法救济途径
第六章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本土路径
第一节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概述
一、羁押的内涵
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涵
第二节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域外考察
一、大陆法系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二、英美法系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三、两大法系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之比较
第三节我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探索
一、我羁押制度的司法现状
二、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践尝试
三、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实施阻碍
第四节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
一、我现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合理性
二、完善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具体建议
三、完善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保障机制
第七章量刑建议的制度走向
第一节量刑建议制度概述
一、量刑建议与量刑建议权
二、量刑建议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三、量刑建议制度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我量刑建议制度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一、我量刑建议制度的立法与司法概况
二、我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我量刑建议制度的完善
一、规范量刑建议的提出机制
二、建立量刑建议制度的衔接机制
三、完善量刑建议制度的保障机制
四、健全量刑建议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
内容提要:
《人本法律观下的检察职权配置及其实现》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一章分析“人本检察”的理论来源,第二章至第四章从总体评价、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和公诉裁量权这三个方面研究检察职权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第五章至第七章从审查逮捕、羁押必要性审查和量刑建议这三个方面探讨检察职权优化配置下的制度建构与完善。
作者简介:
詹建红,1969年生,湖北红安人。曾先后就读于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从事过检察官、公务员、法官等职业,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兼任中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著有《刑事诉讼契约研究》,主编或参编高校教材6部;在法学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中社会科学文摘》《中社会科学》(英文版)《中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主持或参与和省部科研课题10余项;曾获湖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法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奖励。
吴峰,1963年生,湖北天门人。199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曾赴英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WTO规则与际法培训班学习。曾先后在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武汉市武昌区综合治理办公室、武汉市武昌区委办公室、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工作,现为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注重检察实务研究,主编《人本青检》系列丛书等,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刚拿到这本书,名字就吸引了我——“人本法律观下的检察职权配置及其实现”。光听名字,就感觉是一本理论性很强,又贴近现实的书。我特别想知道,在“人本”这个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检察机关的权力到底应该如何设计和运作,才能真正服务于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检察职权在不同情境下的边界?比如,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如何避免过度干预,保障公民的自由和隐私?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示人本理念在检察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效和遇到的挑战。毕竟,法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如何让检察权的配置和行使更具人文关怀,这始终是值得深思的课题。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引导我们探索更符合时代发展和公民期待的检察模式。
评分我一直在关注法学界的一些前沿理论,而“人本法律观”这个提法,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的题目暗示着它可能会对传统的法学理论进行一种新的解读,并将其应用于检察权力的配置和实现上。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人本法律观”的内涵,以及这一理论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书中会如何将这种理论上的探讨,转化为对检察职权配置的具体指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有见地的分析,例如,检察机关在不同类型案件中,其职权的侧重点和行使方式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存在一套普适性的原则,能够指导检察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始终将人的价值和尊严置于核心地位?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一些关于司法改革的讨论,尤其是检察机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从“人本法律观”这个角度切入,来分析检察职权的配置问题的。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对现行的检察职权体系进行一番审视,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与人本理念不符之处?我特别关注书中会不会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建议,例如在侦查、起诉、监督等环节,如何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比如,在追诉犯罪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在刑事诉讼中,如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人格尊严?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人本法律观对于检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地。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直击了当下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如何优化权力配置,使其更加合理和有效。而“人本法律观”的引入,则为这个议题增添了一层深刻的哲学和价值判断。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宏观的哲学理念,具体落实到检察职权的配置和实现上。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建议,比如在检察官的选拔、培训、考核机制上,如何体现人本原则?在检察权力的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监督和制约机制,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并最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理解和构建一个更具人本精神的检察制度。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是在探讨检察权力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这让我想到,在很多时候,检察工作可能会给人一种冰冷、机械的感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视角,让我们看到检察工作背后的人性关怀。例如,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检察官如何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判断?在刑事申诉和控告工作中,如何更有效地回应公民的诉求?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现检察官在践行人本理念时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探讨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更具温度和人文色彩的检察图景,这让我非常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