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条码:9787511865274
图书名称:彼得论法律语言
定价:58
作者:(美)蒂尔斯马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1-01
目录
《法律语言学译丛》第二辑前言廖美珍
主编的话廖美珍
中文版序言 劳伦斯·M.索兰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法律语言的起源
第一章 凯尔特人、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和丹麦人
凯尔特人
盎格鲁一萨克逊人
基督教和拉丁语
斯堪的纳维亚人
第二章 诺曼征服与法语的兴起
征服者威廉入侵英格兰
拉丁语继续使用
法律法语
三语制和语码转换
第三章 英语的复兴
拉丁语和法律法语的消亡
书写和印刷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在英格兰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各地的法律英语
杰斐逊就此总结道:好
结论
第二部分 法律语言的本质
第四章 像律师那样讲话
作为群体凝聚力标记的发音和拼写
冗长而复杂的句子
冗长的用词和冗余
连体短语和单词堆砌
异常的句子结构
否定式
非人称结构
结论
第五章 追求精确性
避免使用代词:“运动员承诺,运动员将同……比赛”
对精确性的破坏:“男性中应包括女性”
策略性含混:通过被动语态和名词化模糊行为人
灵活、总括或模糊的语言
灵活性和精确性之间的对峙
结论
第六章 法律词汇
法律古词语
陈旧的语形
Same的指称问题
Said和Aforesaid的意义问题
Such的指称问题
To Wit的演变
虚拟语气
Here-,There-和Where-的合成结构
为什么法律词汇这么保守?
语言的创造性
正式的和仪式的语言
助动词Do和Shall
行话、隐语和专门用语
词语之间的关系
结论
第七章 解释和意义
定义问题
指称意义
意义
第八章 变异
法律方言
口语法律语言和书面法律语言
电报式言语
法律俚语
变异和语体
那么到底什么是法律语言?
第三部分 在法庭上
第九章 诉状:构建法律叙事
叙事
诉状
第十章 证人证言和真实性
语言变异和法庭语码转换
对证人的询问
直接询问
交叉询问
询问的语言
询问过程中的意义推断
创建书面记录
第十一章 完成故事
终结辩论
指示陪审团
解决冲突
结论
第四部分 改革法律语言
第十二章 什么使法律语言难以理解?
专门词汇
过时的、正式的和异常的词语
无人称结构
滥用名词化和被动句
情态动词
多重否定
冗长复杂的句子
低劣的谋篇
第十三章 简明英语
业内法律语言
消费者权益文件
简明英语运动
简明英语立法
一些仍然存在的挑战
第十四章 与陪审团交流
困惑及其结果
致命的指示:关平生死攸关问题的理解
结论
附录
A.一份盎格鲁一撒克逊法律文件
B.一份用法律法语的判决报告
C.一份现代遗嘱
D.给陪审团指示选录
E.花旗银行原始本票
F.修改过的花旗银行本票
注释
第一部分 法律语言的起源
第二部分 法律语言的本质
第三部分 在法庭上
第四部分 改革法律语言
精选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法律语言的起源
第二部分 法律语言的本质
第三部分 在法庭上
第四部分 改革法律语言
网络注释
词语索引
总索引
编辑推荐
《彼得论法律语言》是彼得·蒂尔斯马教授的代表作,也是法律语言研究领域重要著作之一。该书受梅林科夫的《法律的语言》影响很大,继承了前者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具有自己的特色,反映了时代特征。
内容简介
《彼得论法律语言》有许多《法律的语言》一书没有的内容,例如关于解释和意义关系问题的论述,法庭交际问题等。《法律的语言》一书更多地关注书面语,而《彼得论法律语言》则更多地关注口头交际,因此是《法律的语言》一书很好的补充。彼得·蒂尔斯马教授大学本科是语言学,所以本书侧重法律语言的语言层面,语言表述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彼得·蒂尔斯马
(Peter M.Tiersma)
(1952年6月23日至2014年4月13日),生前为美国洛约拉法学院法学教授,精通法律和语言学,是国际法律语言学领域为数不多的两栖学者之一。他先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加州圣地亚哥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他曾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俄亥俄迈阿密大学讲授语言学课程,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伯特霍尔法学院担任《加利福尼亚法学评论》副编辑,1990年进入洛约拉法学院任教,讲授语言与法律、救济方法、信托和遗嘱、世界法律制度课程。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语言、法律文本、陪审团指示、语言权利以及伪证等。他的代表作有《法律语言》、《语言与法律牛津手册》、《羊皮纸、纸张、像素:法律与传播技术》、《论说犯罪:刑事司法的语言》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这本书的书名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彼得论法律语言"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对语言与法律之间关系的深刻探索。彼得·蒂尔斯马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非特别熟悉,但结合书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一位深耕于法律文本分析、对语言的细微之处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学者的形象。我设想他可能是一位在大学里教授法律语言学、修辞学,或是法律哲学多年的学者,他的研究必定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且充满了对现实法律实践的深刻反思。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他对法律文本的词汇选择、句法结构、逻辑论证方式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揭示语言在构建法律权威、影响司法判决、甚至塑造社会认知方面扮演的角色。也许他会探讨不同法律传统(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或者分析特定历史时期法律语言的演变。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会如何处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歧义性以及其潜在的意识形态影响,以及是否会提出一些改善法律沟通、提升法律可及性的策略。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语言的,更是关于权力的、关于正义的,它为我打开了一个理解法律深层运作机制的窗口。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名为《彼得论法律语言》的书,彼得·蒂尔斯马的署名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好奇。我设想这本书的基调会偏向于批判性分析,也许是对当下法律实践中语言使用的某种弊端提出质疑,或者是对某些被普遍接受的法律概念的语言表述进行解构。我揣测作者可能会引用大量的案例,从具体的司法文书、立法条文乃至律师辩护词中提取样本,来论证他的观点。我很好奇他会如何定义“法律语言”,是将其视为一种专业行话,一种特定的修辞风格,还是一种承载特定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例如,他是否会讨论法律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或者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对法律语言带来的影响?我对其中关于法律语言的“不可译性”或“解释性”的讨论特别感兴趣,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法律条文的晦涩难懂,以及不同人对其的解读差异。这本书,在我看来,可能不只是为法学专业人士量身定做,也可能对语言学家、社会学家,甚至是对社会公平正义抱有疑问的普通读者,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评分彼得·蒂尔斯马的《彼得论法律语言》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位对法律文本的精妙之处有着极致追求的学者。我猜测这本书的风格会相当学术化,可能会充斥着大量的法学概念、哲学理论和语言学分析。我设想作者会深入剖析法律语言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张力,探讨法律术语的边界以及解释的可能性。我期待书中能够看到对特定法律概念的语言学解读,例如“公平”、“正义”、“责任”等词汇在不同法律语境下的精确含义和演变。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否会探讨法律语言的“说服力”和“操纵性”,即法律语言如何在不经意间影响人们的判断,甚至服务于特定的政治或经济目的。书中可能还会涉及法律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进语言来提高法律的透明度和可及性。这本书,在我看来,或许是一本需要耐心和专注去阅读的著作,它会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由法律语言构筑的复杂而迷人的世界。
评分我最近了解到一本名为《彼得论法律语言》的书,作者是彼得·蒂尔斯马。单从书名来看,我感觉这本书的视角会相当独特,它似乎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解释,更侧重于法律“语言”这一载体本身。我设想作者可能是一位善于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的学者,他或许会探讨法律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反映的社会变迁和权力结构的调整。我想象着书中会涉及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功能,例如,它如何构建和维持社会秩序,如何塑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我很好奇,作者是否会讨论法律语言的“意识形态”属性,即法律语言在无形中可能传递的特定价值观念和权力关系。我也在思考,这本书是否会触及法律语言的“政治性”,它如何在政治辩论、法律改革中发挥作用。这本书,在我看来,可能是一部关于法律与社会、法律与文化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论述,它会引发读者对法律文本之外更广阔的社会图景的思考。
评分彼得·蒂尔斯马的《彼得论法律语言》这本书名,让我联想到了一位严谨的学者,他对法律和语言的结合之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预期这本书会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著作,作者可能运用了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工具,来探讨法律语言的本质属性。我猜想他会对“法律的精确性”这一概念提出质疑,或者至少是对其进行审慎的考察,因为法律语言在追求精确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大量的解释空间和潜在的模糊地带。我想象着作者会详细阐述法律术语的定义、法律文本的语用学特征,以及法律论证的结构和逻辑。我特别好奇,他是否会探讨法律语言的“非人性化”倾向,以及这种倾向如何影响普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和信任。书中可能还会涉及法律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以及如何在保证法律的稳定性与适应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这本书,在我看来,可能是一本帮助读者建立对法律语言深刻理解的指南,它将引导我们去审视那些隐藏在法律条文背后的语言力量,并反思我们与法律的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