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74542
条码:9787511874542
图书名称: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
定价:120
作者:周腾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5-02-01
质量:1770g
目录:
扎根实践沃土探索司法真谛(代序)/1
学术论文
1.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民事执行权法院配置模式的重新审视、实践检讨与完善许威/
2.寻找消失的痕迹
——论电子数据中的“路径信息”及其采信黄晖孔德雨/
3.“媒体审判”:媒体监督职能“异化”与刑事审判公信力“博弈论” 杨波苏灵艳/
4.被害人过错适用制度的检讨和完善
——以侵犯人身权利命案为视角傅朝霞/
5.制度视阈下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构
——兼论转型社会中“影响性诉讼”对司法的影响及其回应刘蔚/
6.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基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275条为逻辑起点的展开彭情宝/
7.监狱管理行为司法审查可行性分析
——以加强服刑犯权利保护为视角张茹/
8.感受文字的别样精彩
——论刑法扩大解释的适用赖亮/
9.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
——兼论形式逻辑“三段论”在刑事个案推理中的有限性黄晖/
10.虚拟社区与复合式矫正:我国社区矫正的路径探索
——以社区功能和矫正性质为视角何莉白莉/
11.案件质量评估的实证检视与功能回归
——以发回重审率、改判率等指标为切入点探讨郑肖肖/
12.审判长负责制改革进路的思考
——以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为视角韦肖依谢志强覃慧媛/
13.论司法审查行政裁决的强度
——基于商标行政裁决“循环诉讼”的分析彭情宝/
14.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何鹏祖/
15.自治定位下的有限法律保留
——校规在高校教育行政纠纷案件中的适用问题探究肖知花/
16.从内向到外向:司法公信表达模式的转变
——从影响性诉讼看司法对公众意见的回应黄晖/
17.司法解释发布机制研究
——以高人民法院“法释”为研究对象何明波/
18.司法公正视角下对法院调查取证制度的再审视方扬慧刘绍锋/
19.我国行政诉讼时效的长期限问题研究
——由三亚侵犯农场所有权案分析行诉法解释第41~42条的适用谢志强覃慧媛韦肖依/
调研报告
1.关于以数学模型量化机动车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调研
报告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2.关于法院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情况的调研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3.关于完善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纠纷解决机制的调研报告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4.关于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策略的调研报告
——以广西两级法院医疗纠纷审判实践为研究样本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5.广西法院审理物业纠纷案件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6.关于民事审判庭书记员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的调研报告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7.关于减刑假释案件中审查处理罪犯财产刑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广西法院减刑、假释案件财产刑执行情况为研究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二庭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监庭课题组/
8.南宁市职务犯罪量刑规范化调查研究
——以南宁市基层法院审理贪污贿赂案为视角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9.关于民间借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课题组/
内容简介:
本书将南宁市两级法院2012年、2013年两年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主要由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案例三大部分组成。编撰的范围主要包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系统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的学术论文;获得2012~201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的调研报告以及入选《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人民法院案例选》等的优秀案例等。涉及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立案、审判监督、审判组织运行机制、司法公开工作机制、审判质效评估体系等法院工作各个领域,题材广泛,内容针对性强,观点论证较为翔实,清晰地展示出应用法学研究的鲜明个性。
拿到《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这套书,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画面,便是那些在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们是司法体系中最直接的实践者,他们的工作成果、遇到的挑战,无不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套书的书名,没有用那些高屋建瓴、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直指“一线司法”,这让我觉得非常亲切,也充满了现实意义。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大量鲜活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司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是程序上的困境?是证据规则的模糊?还是法律适用的不统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能够真正触及这些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并尝试构建起一套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理论框架。同时,“实证研究”的加入,又为这本书增添了科学性和说服力。我非常想知道,作者们是如何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他们的实证结果,是否能够有力地支持他们的理论观点?或者,是否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扇观察中国司法现状的窗口,一堂生动的实践理论课。
评分我是一名法律从业者,每天都穿梭在各种复杂的案件和法律条文之间。对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为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遇到的难题。《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这本书,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务实、深入的气息。我迫切地想知道,书中关于“一线司法”的研究,具体触及了哪些方面?是基层法院的审判效率问题?检察机关的公诉策略?还是律师在实践中的代理困境?我更关心的是,作者们是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或者挑战一些现有的法律理论的。比如,某个法律原则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在实际的一线操作中,是否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这本书是否有能力为我们提供一些打破僵局的思路和方法?我期待它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当然,我也会非常关注书中对研究方法的介绍,了解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从而更好地借鉴其中的研究成果。
评分《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从书名和出版单位来看,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法律出版社一向以其严谨、专业的学术出版风格著称,能够出版“理论与实证研究”这样扎实的课题,可见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尤其“一线司法”这个关键词,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当下,我国司法改革如火如荼,无数的实践难题和理论空白亟待填补,而“一线司法”恰恰是这些难题和空白最集中的地方。我一直认为,脱离了实践土壤的理论研究是空泛的,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探索则是盲目的。这本书似乎正好弥合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试图通过对一线司法现象的深入考察,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洞见,并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加以检验和支撑。我非常好奇,作者们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司法实践中,捕捉到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现象的?他们采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那些“理论”部分,又是否能够精准地解读一线司法人员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预感,这本书一定能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司法状况,或许还能从中找到一些我一直以来思考却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答案。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读者来说,《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重量级作品。我特别欣赏“一线司法”这个表述,它意味着研究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植根于中国司法实践的最前沿,充满了真实性和紧迫感。理论与实证的结合,更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对当前司法体系中一些关键性、普遍性问题的深刻剖析,并提供有数据支撑的结论。例如,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基层法院面临的资源分配、人员培训、科技应用等实际问题,又或者在法律适用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法官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性,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能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甚至是政策启示。尤其令人好奇的是,作者们是如何克服数据获取的难度,进行严谨的实证研究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中国司法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其对现实问题的回应能力,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法律实证研究领域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宏大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著作。《一线司法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三卷 上下册)》这个名字,立刻引起了我强烈的关注。在我看来,很多法律理论的构建,往往在实验室或者象牙塔里完成,与真实的司法世界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一线司法”这个词,恰恰点明了研究的落脚点,是将目光聚焦于司法体系中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层面。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对哪些具体的一线司法场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刑事审判中的证据采信困境?民事执行中的财产查控难题?还是行政诉讼中的程序正义保障?“理论”和“实证”的结合,意味着作者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而是会尝试去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可能提出基于经验证据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学术论文集,它有可能成为解决现实司法问题的“思想库”。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详细的研究方法介绍,让我能够理解作者是如何从海量的司法实践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分析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了解中国司法前沿研究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