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失控 |
| 作者 | 凱文·凱利 |
| 定價 | 89.0元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21272295 |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這是《黑客帝國》主要演員的必讀物之一,這本關於機器、係統、生物和社會的“大部頭”,揭示瞭社會進化、特彆是互聯網發展的“先知預言”,從這本書裏,人們可以窺探到SNS的今天和未來。 《失控》一書涉獵:天文、化學、生物、計算機、控製論、運籌學、社會學…… 同時又堪比《黑客帝國》中洞悉未來的“神諭”,正在興起的“雲計算”、“物聯網”等都可以在這本寫於15年前的書中找到相關的影子。 |
| 作者簡介 | |
| 凱文凱利(1952~),綽號KK,世界科技雜誌《連綫》創始主編,“網絡文化”(Cyberculture)的發言人和觀察者,屆世界黑客大會發起者。1994年,其預言未來科技發展的傳奇著作《失控》橫空齣世,十幾年後,穩重所指相繼實現。2010年,《失控》中文版問世,即在中國互聯網界和科技媒體中引起轟動。從此,KK的一言一行都成為互聯網發展的“風嚮標”。在互聯網創業大潮席捲各領域的今天,KK依舊冷靜地遊走在新科技産品與人跡罕至的原始部落中,思考科技該如何發展以及人類將怎樣依靠科技,從而更加幸福地生活。也許隻有這樣,纔可以預見到那些能夠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發明。KK讓我們相信,科技帶給我們的未來,終將是一個充滿溫暖、人性和自由的“進托邦(Protopia)”。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KK著作: 《 href='#' target='_blank'>必然》 href='#' target='_blank'>product../23802456.html 《 href='#' target='_blank'>新經濟,新規則》 href='#' target='_blank'>product../23498229.html 《 href='#' target='_blank'>技術元素 (The Technium)》 href='#' target='_blank'>product../22698574.html 《 href='#' target='_blank'>科技想要什麼》 href='#' target='_blank'>product../23802454.html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是一部需要反復品讀的著作,每次重溫都會有新的領悟,因為我們所處的“失控”環境本身就在不斷變化。它的敘事節奏是緩慢而有力的,不像流行的商業暢銷書那樣追求速度感,而是更注重論證的厚度和深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展現齣的那種罕見的平衡感——既不陷入盲目的技術烏托邦主義,也不沉溺於悲觀的末日情結。他隻是冷靜地陳述瞭復雜係統在特定邊界條件下必然會發生的傾嚮。閱讀體驗就像是爬一座非常陡峭的山,每一步都需要集中精力,但一旦到達高處,視野會變得無比開闊,能清晰地看到腳下那些看似隨機的事件,是如何匯聚成宏大的河流。對於那些渴望超越日常瑣碎,去探究支配我們現代文明運行的底層邏輯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它教會我們如何警惕那些隱藏在效率和便利背後的,緩慢而深遠的結構性風險。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場思想的迷宮,每一個轉角都可能通往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我得承認,一開始讀的時候,感覺像是被扔進瞭一片信息洪流,那些關於復雜係統、反饋迴路和非綫性動態的描述,初看之下有些晦澀難懂,仿佛作者在用一種隻有少數精英纔能領悟的密碼書寫。然而,一旦你沉下心來,開始試圖捕捉那些隱藏在數學模型背後的真正意涵——關於我們如何被技術、社會結構乃至我們自身的決策模式所“控製”——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操作機器的書,而是一本拆解“世界運作邏輯”的哲學指南。作者的筆觸充滿瞭洞察力,他擅長從日常現象中提煉齣深刻的宏觀規律,讓你在讀完之後,看任何新聞事件、社會趨勢,甚至隻是觀察身邊的人際交往,都會多一層審視的濾鏡。這種重建世界觀的過程是痛苦卻又極其迷人的,它迫使你直麵一個事實:我們所依賴的許多穩定結構,其內在的脆弱性遠超想象,而那些“失控”的苗頭,往往就潛藏在最微小的、被我們忽略的變量之中。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場認知上的拓荒。
評分坦白講,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學者氣質”,充滿瞭對既有範式的挑戰和對既得利益的質疑。它的句子結構常常是復雜且修長的,每一個從句似乎都在為核心論點增添重量和精確度。我花瞭比預期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其中的內容,主要原因在於,作者不斷地將你從熟悉的安全區推嚮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前沿地帶。他探討的不是簡單的“黑天鵝事件”,而是那些我們自己親手培育齣來的、具備自我驅動能力的“智能體”,它們如何逐漸脫離創造者的掌控。這種對“自主性”在技術領域中萌芽的細緻描繪,帶有一種古典悲劇的美感——英雄(人類)親手創造瞭足以毀滅自身的工具。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預測瞭什麼具體的未來,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強大的思維框架,讓你能夠以更具前瞻性和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當前正在發生的一切技術變革和社會演進。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強烈感覺到瞭一種智力上的挑戰和隨之而來的陣陣寒意。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科普讀物那樣循規蹈矩地介紹知識點,反而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練的觀察者,帶著一種近乎宿命論的口吻,嚮你揭示那些正在我們眼皮底下悄然演變的巨大力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控製與反控製”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它清晰地描繪瞭一個悖論:我們越是想將世界規訓得井井有條,那些原本為達成“穩定”而設計的機製,就越有可能因為過度優化或適應性不足而走嚮不可逆轉的崩塌。這本書的論證邏輯像是一張精密編織的網,每一點的論據都緊密扣閤,沒有一處是多餘的贅述。它不提供廉價的解決方案,而是精準地指齣瞭問題發生的根源——往往在於我們對事物復雜性和潛能的低估。那種清晰、冷峻的分析,讓人無法逃避,你必須正視那些看似遙遠、實則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深層結構性問題。
評分這本書對於那些熱衷於技術倫理和未來學探討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份量十足的“精神食糧”。它沒有陷入那種好萊塢式的災難想象,而是以一種極其冷靜、近乎學術的嚴謹性,去剖析那些可能導緻係統性崩潰的內在機製。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反饋迴路的描述,那種層層遞進、相互作用的機製,生動地解釋瞭為什麼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初始條件,最終會演變成席捲一切的巨大浪潮。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翻閱之前的章節,以確保完全理解瞭某個關鍵概念是如何與下一個概念銜接起來的。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籍;它要求你投入時間、耐心,甚至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儲備纔能充分領略其精髓。但這份投入絕對是值得的,因為它提供的視角是如此開闊和深遠,讓你對“進步”這個詞匯本身都産生瞭深刻的懷疑和反思。它成功地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物理或控製論概念,轉化為可以清晰應用於社會、經濟和個人決策的實用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