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南南渡北归(2015新版全三册) | ||
| 定价 | 195.00 | |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23770142  |  |
《南渡北归. 南渡》是《南渡北归》第yi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 北归》是《南渡北归》第二部,着重描述了抗战胜利前后,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思想变化与不同的人生遭际,时间跨度约为抗战中后期至1948年末,国民政府抢运国宝与“抢救学人”计划,连同选举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为止。突出地再现了董作宾、李约瑟、童第周、陶孟和、沈性仁、梁思永、蒋梦麟、闻一多、刘文典、罗庸、郑天挺、吴晗等中外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里,颠沛流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西南联大学潮与闻一多被刺案真相,对知识分子群体于时代大潮中的分化与演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究与揭示。
《南渡北归. 离别》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战争爆发,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理想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扼腕浩叹的同时,更可以“在史中求史识”,有所受益。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宣传干事、编辑、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等。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传记作品十余部。《南渡北归》三部曲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亚洲周刊》评其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称其为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评论称:岳南等作家写出这一年的好书,展现出全球华人的软实力及不断“向上的力量”。
章浮海说三千弟子_005
◎归骨于田横之岛_005
◎傅斯年之死_010
◎胡适:青山就是国家_022
◎生命的后机缘_030
第二章短兵相接_045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_045
◎面对“人民的敌人”_050
◎再掀高潮_057
第三章胜利的牺牲品_077
◎但愿来生不姓胡_077
◎万叶千声皆是恨_082
◎胡思杜之死_088
◎胡适出任院长_095
第四章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_115
◎告别清华园_115
◎梅贻琦出走内幕_124
◎后的光芒_131
◎胡适、梅贻琦之死_136
第五章蒋梦麟的凄凉晚景_151
◎独立晚更好_151
◎徐娘身老谩多情_160
◎食少事繁,岂能久乎?_167
第六章悲剧的主角_181
◎教授生涯的终结_181
◎如此江山烟客逝_186
◎“叶公超案”新破译_196
第七章难风雨故人来_205
◎代院长李济_205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_210
◎学术巨人的消失_219
第八章池南旧事不堪记_237
◎吴金鼎之死_237
◎花落春仍在_244
◎林徽因之死_254
◎陶孟和之死_261
第九章高才短命人谁惜_275
◎大时代里的曾昭燏_275
◎田野考古的位女性_286
◎改男造女态全新_291
◎巷哭江南尽泪痕_300
◎灵谷塔下付劫灰_307
第十章“铁证”下的亡灵_329
◎《海瑞罢官》出笼_329
◎引火烧身_341
◎投靠胡适的“铁证”_349
◎吴晗之死_359
第十一章简编桀犬恣雌黄_369
◎花落春意尽_369
◎国魂消沉史亦亡_379
◎庙小神灵大_386
第十二章百年驹隙过如驰_395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_395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_406
◎曾昭抡之死_412
第十三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425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_425
◎厄运降临_433
◎蓝的星,腾起又落下_443
第十四章人间热泪已无多_455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_455
◎胡康河上的白骨_460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_468
◎诗人穆旦之死_476
第十五章狂衅覆灭,岂复可言_493
◎当年盛事久成尘_493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_503
◎熊大缜遇害之谜_513
◎离奇的C.C.特务案_517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_526
第十六章悲回风_535
◎北归残梦终成空_535
◎虎落平川_543
◎康乐园之会_550
◎陈寅恪之死_567
◎吴宓之死_571
◎绝响_576
增订版后记_603
我必须承认,《南渡北归》的阅读体验,是一种全方位的沉浸。岳南先生的叙事,仿佛一部宏大的电影,将我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呼吸,听到他们的叹息,看到他们眼中的泪光。书中的那些告别,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宣泄。每一次离别,都伴随着对故土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国”二字的沉甸甸的分量。在那个时代,国破家亡,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意味着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学术环境荡然无存,他们所珍视的文化传承面临断裂的危机。这种双重的打击,是何其沉重。它让我更加感恩我们如今所拥有的和平与稳定,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评分《南渡北归》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历史事件的呈现,更在于它深刻揭示了知识分子群体在动荡年代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精神困境。岳南先生的叙事,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我常常为那些在战乱中坚守学术、薪火相传的学者们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们失去了安逸的生活,失去了熟悉的家园,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却从未动摇。我特别记得书中对某位教授的描写,他在颠沛流离中,仍然坚持用微薄的灯光,批阅学生的论文,指导他们的学术研究,那种精神力量,足以穿透一切黑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那个极端困难的时期,知识是如何成为一种抵抗,一种希望。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含义,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责任、担当与不屈的精神。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与书中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南渡北归》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岳南先生的笔法,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的人物与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阅读时,被那些生动的细节所打动,仿佛能够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煎熬。书中对离别场景的描绘,更是令人肝肠寸断。那些告别,不仅仅是简单的挥手,更是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离别”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分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创伤。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家国情怀的共鸣,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释怀。
评分每次拿起《南渡北归》,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岳南先生的笔触,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的心田,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复杂性格的刻画,他们并非完美的英雄,也有人性的弱点,有恐惧,有迷茫,但正是这种真实,才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宏大的事件,更是无数个体的命运交织。我从书中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依然有人在默默地坚持,在努力地奋斗。他们的坚持,成为了民族精神的火种,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历史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流动的生命,是无数个鲜活个体的故事汇聚而成。
评分这套《南渡北归》的增订版,在我看来,是对历史真相的一次深刻挖掘与补充。岳南先生的写作,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力求还原历史的本真面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术派别的知识分子命运的对比描写,这使得整个画卷更加宏大而立体。书中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的披露,更是令人惊叹,它填补了我认知上的空白,也让我看到了历史背后隐藏的更多故事。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事实,更是在体味人物的命运。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他们的悲欢离合,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巨大伤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为什么”,以及那些个体在历史巨变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是超越书本知识的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洞察。
评分《南渡北归》这套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也是一本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的教科书。岳南先生用朴实而深刻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艰难跋涉的知识分子。我常常被书中那些离别的场景所打动,那种告别,不仅仅是对故土的眷恋,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对文化的传承,却从未停歇。他们的坚守,成为了民族的精神火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知识分子所承担的巨大责任,以及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也让我更加感恩我们如今所拥有的和平与繁荣。
评分初读《南渡北归》,我便被卷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岳南先生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际的命运跌宕。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伴着窗外微弱的灯光,与书中那些鲜活的面孔一同经历离愁别绪,感受家国破碎的锥心之痛。那些曾经在学术殿堂里熠熠生辉的大家,在时代的车轮碾压下,或颠沛流离,或默默无闻,但他们的精神火炬却从未熄灭,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融入了民族的血脉。书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呐喊,感受到他们失去故土、亲人的悲凉。每一页都充满了沉甸甸的分量,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曲悲壮的挽歌,是对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致敬,也是对民族苦难的深刻反思。我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更清晰地看到历史的脉络,也更懂得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评分《南渡北归》这套书,给予我的,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岳南先生在书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那些叱咤风云的时代巨擘,更有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知识人,他们同样在这场历史洪流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某个教授在艰难条件下,依然坚持用毛笔写字,比如某个女学者在颠沛流离中,依然不忘照顾病重的家人。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人物的性格与精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它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它让我更加懂得,理解历史,需要从每一个个体出发,去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去体味他们的选择与牺牲。
评分《南渡北归》之所以能够成为畅销书,我认为,它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岳南先生的写作,并没有刻意煽情,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却足以打动人心。我常常在阅读时,被那些感人的故事所深深吸引,那些在国难当头,依然选择坚守学术、传承文化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形象,如同暗夜中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芒。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的精神力量依然可以如此强大。它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也是一种对生命尊严的捍卫。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顾历史,更在于启迪当下。它提醒我们,不应忘记过去,不应忘却那些为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做出贡献的人们。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历史作品,不仅仅是记录过去,更是为了照亮未来。《南渡北归》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岳南先生通过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描摹,让我们看到了在逆境中,人类所能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高尚精神。书中那些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坚持信仰、坚守原则的人物,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民族脊梁。我常常思考,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份精神。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给历史爱好者阅读,它更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反思历史、认识自我的镜子。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残酷,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它给了我一种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去坚持内心的信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