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 作 者: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甦等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1 I S B N:9787115111302 字 数:1266000 页 码:621 版 次:1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16开 重 量:1260g 原 价:88.00元编辑推荐
相关购买点击进入: 心理学与生活(第18版)(英文版) ★心理学与生活被誉为“普通心理学”第*品图书 ★心理学与生活被世界多所大学心理学系指定教材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人处世,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是一本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品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第*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目录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4章 感觉 第5章 知觉 第6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第7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第8章 记忆 第9章 认知过程 第10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 第12章 动机 第13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第14章 理解人类人格 第15章 心理障碍 第16章 心理治疗 第17章 社会过程与关系 第18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人名和主题索引内容介绍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教材。不仅如此,这本心理学与生活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心理学与生活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该中译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心理学与生活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提供主要课件。 这本心理学与生活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作者介绍
理查德·格里格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获LexHixon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专长,是美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分会的会员。从《心理学与生活》这部经典教科书第14版修订时开始,格里格成为该书的合著书。
这本书的购买纯属偶然,我原本只是想找点轻松的读物,结果在书店里看到了它,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一种沉静而睿智的感觉扑面而来。我本来对心理学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只是一些零散的认知,但这本书的副标题“生活中的心理学”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似乎承诺能将那些高深的理论与我们 everyday life 联系起来。拿到手里,这本书的质感非常好,纸张厚实,印刷清晰,翻阅起来手感舒适。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随意翻到几个章节,比如关于“学习与记忆”的,还有“情绪与动机”,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娓娓道来,仿佛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常见心理现象的解读,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为什么我们会犯错?这些问题听起来日常,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这本书的厚度让我觉得它内容非常丰富,感觉能从里面学到很多,而且它似乎不像一些理论书那样晦涩难懂,更侧重于实际应用,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评分这本书我其实在网上看过一些盗版,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次下定决心买正版,拿到手的那一刻,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清香,以及封面设计所带来的厚重感,都瞬间让我觉得值了。封面设计就很经典,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但一看就很有学术气息,深蓝色调搭配简洁的字体,传达出一种严谨而又包容的感觉。翻开第一页,厚实得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啃下它的决心。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开始阅读,只是大致翻阅了一下目录,就已经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从绪论到各种心理学分支,再到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几乎囊括了心理学的所有重要领域。我尤其期待关于“意识”和“人格”的章节,毕竟这才是最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部分,也最能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比如“认知失调”、“依恋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感觉就像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期待它能为我揭示人性的奥秘,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这本书的篇幅确实很大,但正是这种厚重感,让我相信它蕴含的知识是无比丰富的,足以成为我心理学学习道路上一块坚实的基石。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加上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总觉得需要一些“精神食粮”来排解。之前在网上听过一些心理学讲座,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总感觉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这本书我听说非常经典,而且是领域内的权威教材,就想着一步到位,把它当做一个了解心理学全貌的起点。拿到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书页泛着淡淡的米黄色,不是那种刺眼的白,看起来很舒服。我不太懂装帧设计,但它给我的感觉就是专业、扎实,不像有些书那样哗众取宠。虽然还只看了开头几章,但已经能感受到作者的功力。他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将一些听起来很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甚至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和实验,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特别喜欢那些配图,有的清晰地展示了实验过程,有的用形象的比喻帮助理解理论,感觉这本书是真正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力求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入门。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学生,但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能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甚至指导我们的行为。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心理学一直有个刻板印象,觉得它离普通人太远,要么是研究精神疾病的,要么就是一些玄乎其玄的理论。但自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这本书是我在朋友的推荐下买的,他说这是心理学入门的“圣经”。拿到书后,我第一眼就被它厚重的体量和经典的封面所震撼。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速成”读物,而是一本真正有分量的“砖头”。打开书,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来劝退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生动的语言,把心理学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各种小故事和实验,它们将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可感。比如,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我简直惊呼“原来我一直都这样!”。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很多行为和思维模式,也开始更客观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它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虽然我才刚刚开始阅读,但已经能感受到它巨大的价值,它不仅是教科书,更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生活指南”。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系统地了解一下心理学这个领域。之前一直觉得心理学很神秘,也很有用,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入门途径。偶然间看到有人推荐这本《心理学与生活》,说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而且非常适合入门,我便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的那一刻,它的分量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厚实而又沉甸甸的,让人觉得里面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对这本书的编写风格赞不绝口。作者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各种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娓娓道来,而且还穿插了大量的实例和有趣的实验,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识”、“感知”和“学习”等章节的讲解,它们让我对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开始用一种更科学、更理性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也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人性的本质。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