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森林培育/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
:64.00元
作者:王景燕,李吉躍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038882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森林培育/教育部 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依據《林業職教師資人纔培養標準》和森林培育教學的基本要求編寫,全書分為4個單元:單元1林木良種生産,包括良種基地建設與管理、林木種實采集、林木種實調製、林木種實貯運及林木種實品質檢驗;單元2苗木培育,包括育苗地準備、實生苗培育、無性繁殖育苗、設施育苗和苗木齣圃;單元3森林營造,包括造林作業設計、造林施工、造林檢查驗收、工程造林管理、造林工程項目實施方案製作;單元4森林經營,包括森林撫育采伐、森林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技術、林分改造和森林經營作業設計。
目錄
齣版說明
前言
單元1 林木良種生産
項目1 良種基地建設與管理
任務1.1 母樹林的營建和管理
任務1.2 種子園的營建和管理
任務1.3 采穗圃的營建和管理
項目2 林木種實采集
任務2.1 主要林木種實識彆
任務2.2 林木種實産量預測預報
任務2.3 種實采收
項目3 林木種實調製
任務3.1 林木種實脫粒
項目4 林木種實貯運
任務4.1 種子貯藏
任務4.2 林木種子的調撥和運輸
項目5 林木種實質量檢驗
任務5.1 林木種子品質檢驗
單元2 苗木培育
項目6 育苗地準備
任務6.1 苗圃地規劃設計
任務6.2 苗圃地準備
項目7 實生苗培育
任務7.1 播種育苗
任務7.2 移植苗培育
任務7.3 苗期管理
項目8 無性繁殖培育
任務8.1 扡插育苗
任務8.2 嫁接育苗
任務8.3 組織培養育苗
項目9 設施育苗
任務9.1 容器育苗
任務9.2 溫室育苗
項目10 苗木齣圃
任務10.1 苗木調查
任務10.2 苗木齣圃
單元3 森林營造
項目11 造林作業設計
任務11.1 造林作業設計準備
任務11.2 造林作業設計外業區劃調查
任務11.3 立地分類
任務11.4 造林作業內業設計
任務11.5 造林物資、工程量、用工量測算和投資預算
任務11.6 造林作業設計文件編製
項目12 造林施工
任務12.1 造林地的清理
任務12.2 造林整地
任務12.3 苗木準備
任務12.4 造林方法
任務12.5 幼林撫育
項目13 造林檢查驗收
任務13.1 檢查驗收
項目14 工程造林管理
任務14.1 工程造林管理
任務14.2 造林工程項目監理
單元4 森林經營
項目15 森林撫育間伐
任務15.1 林分撫育間伐
項目16 林分改造
任務16.1 低效人工林改造
任務16.2 低效次生林改造
項目17 森林主伐更新
任務17.1 森林的皆伐更新
任務17.2 森林的漸伐更新
任務17.3 森林的擇伐更新
任務17.4 矮林作業
任務17.5 中林作業
項目18 森林采伐作業
任務18.1 采伐作業
項目19 森林經營作業設計
任務19.1 森林經營作業設計
附錄 我國造林分區及主要造林樹種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森林培育》讓我眼前一亮,它立刻勾起瞭我對自然界生機勃勃景象的想象,同時也讓我對它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職業院校的教育中,培養齣像森林一樣,既有堅韌的根基,又有蓬勃的生長的學生。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用一種非常形象和生動的方式,來闡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森林的生長需要適宜的環境,需要精心的照料,需要漫長的時間,也需要應對各種自然挑戰。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將這些自然規律,比喻成教育中的各種環節,比如如何為學生打造一個“肥沃的土壤”,讓他們能夠汲取知識的養分;如何為他們提供充足的“陽光”和“雨露”,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又或者,如何像“修剪”樹枝一樣,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職業發展道路。而且,看到“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的字樣,我更加堅信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實用性。這說明它並非個人經驗的碎片化分享,而是經過國傢層麵認可的、具有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和理念,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培育”的藝術,讓我的學生能夠像參天大樹一樣,在職業的道路上茁壯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森林培育》這本書時,它的名字就給我一種特彆的感覺。森林,總讓人聯想到生命力、成長、以及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我一直對職業院校的教育模式有著濃厚的興趣,並思考如何能讓學生在這裏獲得更全麵、更可持續的發展。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用一種非常生動和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教育的理念。比如,森林的生長需要各種元素的協同作用,需要時間的沉澱,也需要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為職業院校的學生,構建一個類似“森林生態係統”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在其中汲取養分,學習技能,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閤作關係。而且,“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的身份,讓我對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實踐性有瞭很高的期待。這意味著它很可能包含瞭大量經過驗證的教學案例和方法,能夠為我這樣的職業院校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一些關於如何“培育”學生的全新視角,能夠幫助我更好地引導他們成長,讓他們能夠像森林一樣,不僅自己茁壯成長,還能為周圍的環境帶來生機和活力。
評分這本《森林培育》的書名,讓我想到瞭大自然中萬物生長的奇妙景象。在我看來,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培育”的過程,而“森林”則代錶著一種復雜、豐富、且充滿生命力的生態係統。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將這種“森林”的生長理念,運用到職業院校的教育實踐中。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為學生創造一個“生態友好”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知識能夠像陽光一樣滋養他們,技能能夠像雨露一樣潤澤他們,而他們之間的閤作和競爭,又能夠像森林中的各種生物一樣,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而且,“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這個標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信心。這錶明這本書是經過官方認可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而非個人零散的經驗之談。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如何幫助他們建立起堅實的職業基礎,讓他們能夠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像參天大樹一樣,根深葉茂,迎嚮未來。
評分當我第一次在書架上看到《森林培育》這本書時,它的名字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那種將自然界最富生命力的景象與教育相結閤的構思,讓我覺得非常新穎和富有詩意。我反復琢磨著“森林培育”這四個字,想象著它可能蘊含的深意。森林的生長,需要陽光、雨露、肥沃的土壤,需要時間的積纍,需要剋服各種自然的挑戰,最終纔能形成一個繁茂的生態係統。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是在探討如何將這種自然生長、生態平衡的理念,運用到職業院校的教育過程中。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以一種非傳統的、更加靈活和有機的方式,來論述教學方法和學生培養?我是一名對教育理論和實踐都非常感興趣的讀者,尤其關注那些能夠觸及教育本質、激發學生潛能的讀物。當我在封麵上看到“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的字樣時,我更是確信瞭這本書的價值。這錶明它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教育觀點,而是國傢層麵支持下,經過係統研究和實踐檢驗的優秀成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關於如何“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的全新視角,也許是關於如何為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知識生根發芽的“土壤”,如何提供充足的“陽光”和“雨露”來滋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又或者是如何幫助他們建立起像森林中各種生物一樣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學習社群。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創新性的教學策略,能夠真正幫助到那些需要“精耕細作”纔能茁壯成長的職業院校學子。
評分一直以來,我都對如何有效培養職業院校的學生充滿瞭探索欲。當我第一次看到《森林培育》這本書的書名時,它所傳達齣的生命力和成長感就深深吸引瞭我。我當時就在想,這本書會如何將“森林”這種充滿生命力的自然生態,與職業院校的教育場景相結閤?我猜想,它可能會用一種非常形象和貼切的比喻,來闡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比如,森林的生長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適宜的環境,需要精心的照料,也需要應對各種變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為職業院校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的思路,如何“滋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如何“修剪”他們的不良習慣,最終幫助他們“茁壯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而且,當我看到“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這個齣品方時,我更加堅信這本書的價值。這意味著它並非個人觀點,而是經過國傢層麵認可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藉鑒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新的教學視角和實用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職責,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夠像森林一樣,充滿生機,貢獻價值。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的教育類專區發現瞭這本書,當時就被它獨特的書名吸引瞭——“森林培育”。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畫麵感和生命力,讓我立刻聯想到自然界中植物生長的勃勃生機,以及那種循序漸進、細緻入微的培育過程。我當時就産生瞭一個強烈的疑問:這本書是否會把“森林培育”的理念,巧妙地運用到職業院校的教學中?我是一名職業院校的教師,深知我們的學生往往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和職業興趣,如何纔能因材施教,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找到適閤自己的發展道路,一直是我思考的重點。當我在封麵上看到“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的字樣時,內心的好奇更是被點燃瞭。這錶明這本書並非個人經驗的隨意分享,而是經過官方認可、有係統性研究和實踐支撐的成果。這讓我對書的內容質量充滿瞭信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的具體方法和理論指導。比如,如何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學習環境?如何像“施肥”一樣,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和實踐機會?又或者,如何“修剪”學生的“枝丫”,幫助他們剋服學習上的睏難和不良習慣?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讓他們像種子一樣,在適宜的條件下自主萌發、嚮上生長。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創新的教學模式,或者一些能夠有效解決職業院校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的策略,那將對我個人的教學工作産生巨大的積極影響。我非常想瞭解,這本書是如何將“森林”的生態智慧,轉化為教育的實踐智慧的。
評分《森林培育》這個書名,給我一種非常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它讓我想到瞭大自然中,那些經過漫長歲月,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的生命曆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種“生長”的哲學,運用到職業院校的教學中。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是否會以一種非常細膩和富有生命力的方式,來闡述教育的原理?比如,森林的生長需要土壤、陽光、水分,需要時間,也需要抵禦風雨。我猜測,書中可能會將這些元素,比喻成教育中的不同方麵。例如,如何為學生提供“肥沃的土壤”,讓他們能夠紮實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如何為他們提供“充足的陽光”,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又或者,如何幫助他們“抵禦風雨”,讓他們能夠勇敢地麵對職業生涯中的挑戰。而且,“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這個定位,也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這說明它不是一本簡單的理論書籍,而是經過實踐檢驗、具有推廣價值的研究成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培育”職業院校學生,讓他們能夠全麵發展,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纔的深刻見解和實用方法。
評分《森林培育》這個名字,自帶一種寜靜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氣息。它讓我立刻聯想到大自然中,萬物生長、相互依存的和諧景象。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纔能將這種自然的智慧,運用到職業院校的教育實踐中,培養齣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纔。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闡釋“培育”的含義?是像為幼苗澆水施肥一樣,提供知識和技能的滋養?還是像為森林搭建一個健康的生態係統,讓學生在其中自由探索,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為職業院校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學習環境的思路,讓他們能夠在這裏找到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特長,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而且,“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的標簽,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信心。這錶明它不僅是某位教師的個人感悟,而是經過國傢層麵認可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一些關於如何“培育”學生,讓他們能夠像森林一樣,根基深厚,枝繁葉茂,為社會貢獻力量的深刻啓示和實用方法。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自然的氣息,淡淡的綠色調,配上細膩的樹木紋理,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與“森林”二字緊密相連。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微微帶著些許啞光,翻閱時沒有刺眼的反光,這一點細節就足以見齣齣版方的用心。我當初購買它,其實是被“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這個標簽所吸引。作為一名長期在教育領域摸爬滾打的從業者,我深知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提升是多麼重要,而由官方層麵推齣的成果係列,往往意味著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實用性。我一直希望能夠接觸到一些前沿的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尤其是那些經過驗證、切實有效的成果,能夠為自己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啓發和方嚮。這本書的名字“森林培育”更是讓我産生瞭很多聯想,我猜測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植物學或者林業技術方麵的純粹知識,而是會以一種更具生命力和發展性的視角來探討教育,或許是將自然界中“培育”的原理巧妙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比如如何“澆灌”學生的知識,“修剪”他們的不良習慣,或者如何為他們搭建一個“生態係統”,讓他們能夠自由茁壯地成長。這種比喻性的命名,讓我對書中可能蘊含的深刻寓意充滿瞭期待。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將“森林”的生長規律,例如光照、水分、土壤、共生關係等,轉化為教育的理論和方法。比如,不同“林層”的學生,是否需要不同的“培育”方式?如何纔能讓不同“物種”的知識在學生心中“共生”,形成豐富的知識網絡?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示教師如何像“護林員”一樣,默默守護和引導學生的成長,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這些疑問都在我翻開書的第一頁之前,就已經在我腦海中盤鏇。
評分當我偶然在書店的教育專區看到《森林培育》這本書時,它的名字就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緻力於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彆是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培養。而“森林培育”這個充滿生命力的詞匯,讓我産生瞭一個大膽的聯想:這本書是否會用一種非常自然、有機、且充滿生態智慧的方式,來探討教育的本質?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將森林的生長規律,例如土壤的肥沃度、陽光的普照、雨露的滋養、以及物種間的共生關係,巧妙地比喻成職業院校教育中的不同環節?比如,如何為學生提供“肥沃的土壤”,讓他們能夠紮實地掌握職業技能?如何為他們營造“充足的陽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驅動力?又或者,如何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共生關係”,在互助閤作中共同進步?加上“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成果係列叢書”的標簽,更讓我確信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官方認可、有深度研究和實踐基礎的。我期待它能為我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指導,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培養職業院校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像森林一樣,根深葉茂,茁壯成長,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