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森林培育/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
:64.00元
作者:王景燕,李吉跃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038882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森林培育/教育部 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依据《林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标准》和森林培育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分为4个单元:单元1林木良种生产,包括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林木种实采集、林木种实调制、林木种实贮运及林木种实品质检验;单元2苗木培育,包括育苗地准备、实生苗培育、无性繁殖育苗、设施育苗和苗木出圃;单元3森林营造,包括造林作业设计、造林施工、造林检查验收、工程造林管理、造林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制作;单元4森林经营,包括森林抚育采伐、森林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技术、林分改造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单元1 林木良种生产
项目1 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
任务1.1 母树林的营建和管理
任务1.2 种子园的营建和管理
任务1.3 采穗圃的营建和管理
项目2 林木种实采集
任务2.1 主要林木种实识别
任务2.2 林木种实产量预测预报
任务2.3 种实采收
项目3 林木种实调制
任务3.1 林木种实脱粒
项目4 林木种实贮运
任务4.1 种子贮藏
任务4.2 林木种子的调拨和运输
项目5 林木种实质量检验
任务5.1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单元2 苗木培育
项目6 育苗地准备
任务6.1 苗圃地规划设计
任务6.2 苗圃地准备
项目7 实生苗培育
任务7.1 播种育苗
任务7.2 移植苗培育
任务7.3 苗期管理
项目8 无性繁殖培育
任务8.1 扦插育苗
任务8.2 嫁接育苗
任务8.3 组织培养育苗
项目9 设施育苗
任务9.1 容器育苗
任务9.2 温室育苗
项目10 苗木出圃
任务10.1 苗木调查
任务10.2 苗木出圃
单元3 森林营造
项目11 造林作业设计
任务11.1 造林作业设计准备
任务11.2 造林作业设计外业区划调查
任务11.3 立地分类
任务11.4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
任务11.5 造林物资、工程量、用工量测算和投资预算
任务11.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编制
项目12 造林施工
任务12.1 造林地的清理
任务12.2 造林整地
任务12.3 苗木准备
任务12.4 造林方法
任务12.5 幼林抚育
项目13 造林检查验收
任务13.1 检查验收
项目14 工程造林管理
任务14.1 工程造林管理
任务14.2 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单元4 森林经营
项目15 森林抚育间伐
任务15.1 林分抚育间伐
项目16 林分改造
任务16.1 低效人工林改造
任务16.2 低效次生林改造
项目17 森林主伐更新
任务17.1 森林的皆伐更新
任务17.2 森林的渐伐更新
任务17.3 森林的择伐更新
任务17.4 矮林作业
任务17.5 中林作业
项目18 森林采伐作业
任务18.1 采伐作业
项目19 森林经营作业设计
任务19.1 森林经营作业设计
附录 我国造林分区及主要造林树种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第一次看到《森林培育》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森林,总让人联想到生命力、成长、以及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一直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在这里获得更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用一种非常生动和形象的比喻,来阐述教育的理念。比如,森林的生长需要各种元素的协同作用,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构建一个类似“森林生态系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汲取养分,学习技能,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的身份,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实践性有了很高的期待。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包含了大量经过验证的教学案例和方法,能够为我这样的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培育”学生的全新视角,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让他们能够像森林一样,不仅自己茁壮成长,还能为周围的环境带来生机和活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森林培育》让我眼前一亮,它立刻勾起了我对自然界生机勃勃景象的想象,同时也让我对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培养出像森林一样,既有坚韧的根基,又有蓬勃的生长的学生。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用一种非常形象和生动的方式,来阐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森林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需要精心的照料,需要漫长的时间,也需要应对各种自然挑战。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将这些自然规律,比喻成教育中的各种环节,比如如何为学生打造一个“肥沃的土壤”,让他们能够汲取知识的养分;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又或者,如何像“修剪”树枝一样,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而且,看到“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的字样,我更加坚信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这说明它并非个人经验的碎片化分享,而是经过国家层面认可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理念,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培育”的艺术,让我的学生能够像参天大树一样,在职业的道路上茁壮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的教育类专区发现了这本书,当时就被它独特的书名吸引了——“森林培育”。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生命力,让我立刻联想到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勃勃生机,以及那种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的培育过程。我当时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疑问:这本书是否会把“森林培育”的理念,巧妙地运用到职业院校的教学中?我是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深知我们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职业兴趣,如何才能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当我在封面上看到“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的字样时,内心的好奇更是被点燃了。这表明这本书并非个人经验的随意分享,而是经过官方认可、有系统性研究和实践支撑的成果。这让我对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了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方法和理论指导。比如,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学习环境?如何像“施肥”一样,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又或者,如何“修剪”学生的“枝丫”,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不良习惯?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像种子一样,在适宜的条件下自主萌发、向上生长。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教学模式,或者一些能够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策略,那将对我个人的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我非常想了解,这本书是如何将“森林”的生态智慧,转化为教育的实践智慧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淡淡的绿色调,配上细腻的树木纹理,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与“森林”二字紧密相连。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微微带着些许哑光,翻阅时没有刺眼的反光,这一点细节就足以见出出版方的用心。我当初购买它,其实是被“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这个标签所吸引。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深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多么重要,而由官方层面推出的成果系列,往往意味着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我一直希望能够接触到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尤其是那些经过验证、切实有效的成果,能够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发和方向。这本书的名字“森林培育”更是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我猜测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植物学或者林业技术方面的纯粹知识,而是会以一种更具生命力和发展性的视角来探讨教育,或许是将自然界中“培育”的原理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比如如何“浇灌”学生的知识,“修剪”他们的不良习惯,或者如何为他们搭建一个“生态系统”,让他们能够自由茁壮地成长。这种比喻性的命名,让我对书中可能蕴含的深刻寓意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它会如何将“森林”的生长规律,例如光照、水分、土壤、共生关系等,转化为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比如,不同“林层”的学生,是否需要不同的“培育”方式?如何才能让不同“物种”的知识在学生心中“共生”,形成丰富的知识网络?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教师如何像“护林员”一样,默默守护和引导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这些疑问都在我翻开书的第一页之前,就已经在我脑海中盘旋。
评分《森林培育》这个名字,自带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它让我立刻联想到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相互依存的和谐景象。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才能将这种自然的智慧,运用到职业院校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阐释“培育”的含义?是像为幼苗浇水施肥一样,提供知识和技能的滋养?还是像为森林搭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索,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为职业院校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学习环境的思路,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而且,“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的标签,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这表明它不仅是某位教师的个人感悟,而是经过国家层面认可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培育”学生,让他们能够像森林一样,根基深厚,枝繁叶茂,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深刻启示和实用方法。
评分《森林培育》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它让我想到了大自然中,那些经过漫长岁月,从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生命历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种“生长”的哲学,运用到职业院校的教学中。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以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生命力的方式,来阐述教育的原理?比如,森林的生长需要土壤、阳光、水分,需要时间,也需要抵御风雨。我猜测,书中可能会将这些元素,比喻成教育中的不同方面。例如,如何为学生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能够扎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又或者,如何帮助他们“抵御风雨”,让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而且,“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这个定位,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说明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理论书籍,而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育”职业院校学生,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深刻见解和实用方法。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有效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充满了探索欲。当我第一次看到《森林培育》这本书的书名时,它所传达出的生命力和成长感就深深吸引了我。我当时就在想,这本书会如何将“森林”这种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生态,与职业院校的教育场景相结合?我猜想,它可能会用一种非常形象和贴切的比喻,来阐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比如,森林的生长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适宜的环境,需要精心的照料,也需要应对各种变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为职业院校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的思路,如何“滋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何“修剪”他们的不良习惯,最终帮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而且,当我看到“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这个出品方时,我更加坚信这本书的价值。这意味着它并非个人观点,而是经过国家层面认可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新的教学视角和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能够像森林一样,充满生机,贡献价值。
评分当我第一次在书架上看到《森林培育》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那种将自然界最富生命力的景象与教育相结合的构思,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和富有诗意。我反复琢磨着“森林培育”这四个字,想象着它可能蕴含的深意。森林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肥沃的土壤,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克服各种自然的挑战,最终才能形成一个繁茂的生态系统。我猜测,这本书或许是在探讨如何将这种自然生长、生态平衡的理念,运用到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以一种非传统的、更加灵活和有机的方式,来论述教学方法和学生培养?我是一名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都非常感兴趣的读者,尤其关注那些能够触及教育本质、激发学生潜能的读物。当我在封面上看到“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的字样时,我更是确信了这本书的价值。这表明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教育观点,而是国家层面支持下,经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检验的优秀成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关于如何“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全新视角,也许是关于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知识生根发芽的“土壤”,如何提供充足的“阳光”和“雨露”来滋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又或者是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像森林中各种生物一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学习社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精耕细作”才能茁壮成长的职业院校学子。
评分这本《森林培育》的书名,让我想到了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的奇妙景象。在我看来,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培育”的过程,而“森林”则代表着一种复杂、丰富、且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这种“森林”的生长理念,运用到职业院校的教育实践中。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知识能够像阳光一样滋养他们,技能能够像雨露一样润泽他们,而他们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又能够像森林中的各种生物一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且,“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这个标签,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这表明这本书是经过官方认可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而非个人零散的经验之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育”职业院校学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的职业基础,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像参天大树一样,根深叶茂,迎向未来。
评分当我偶然在书店的教育专区看到《森林培育》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而“森林培育”这个充满生命力的词汇,让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联想:这本书是否会用一种非常自然、有机、且充满生态智慧的方式,来探讨教育的本质?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将森林的生长规律,例如土壤的肥沃度、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养、以及物种间的共生关系,巧妙地比喻成职业院校教育中的不同环节?比如,如何为学生提供“肥沃的土壤”,让他们能够扎实地掌握职业技能?如何为他们营造“充足的阳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又或者,如何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在互助合作中共同进步?加上“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成果系列丛书”的标签,更让我确信这本书的内容是经过官方认可、有深度研究和实践基础的。我期待它能为我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指导,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像森林一样,根深叶茂,茁壮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