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HIIT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
定价:59.00元
作者:史蒂夫巴雷特(Steve Barrett)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154724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的指导书,其介绍的HIIT 是提高运动表现、改善身体成分、快速减重的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书中内容分为6个部分,* 1部分从HIIT的基础知识讲起,介绍了开始训练需要掌握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安全须知;* 2部分详细讲解了HIIT所需的装备及饮食注意事项;第3部分和第4部分系统介绍了HIIT的训练动作及方法;第5部分则给出了训练的评估方法及两套难度不同的训练计划; * 后一部分为HIIT 的常见问题及解答。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讲解的训练动作均来自于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并经过了大量健身机构的实践测试,适合各种水平的健身爱好者练习。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系统全面讲解高强度间歇训练法(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的完全指南。全书分为6个部分,* 1部分从训练的基础讲起,介绍了开始训练需要掌握的各种综合知识和安全须知;* 2部分详细讲解了训练所需的装备及饮食注意事项;第3部分和第4部分系统介绍了训练动作及方法;第5部分则给出了训练的评估方法及两套不同难度的训练计划;* 后一部分为训练的常见问题及解答。本书适合广大的健身爱好者,尤其适合那些正在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健身的运动爱好者阅读。
目录
目录
* 1部分 启程 5
1.安全须知 6
2.介绍 13
3.HIIT 训练的投 资 回 报 18
4.HIIT 训练的科学 26
5.HIIT 训练品 牌 30
6.先学习,再行动! 57
* 2部分 你需要什么 61
1.HIIT 训练的装备 62
2.HIIT 训练的食物与饮料 80
第3部分 训练动作 93
1.自重 HIIT训练 94
2.哑铃强化自重 HIIT训练 116
3.健身房、车库健身房、CrossFit 健身房 HIIT训练 138
4.器械有氧 HIIT训练 150
第4部分 训练方法 165
1.你* 一需要的 HIIT训练 166
2.自重训练 171
3.健身房训练 181
4.户外训练 191
第5部分 HIIT训练评估法与训练挑战计划 199
1.HIIT 训练评估法 200
2.HIIT 训练挑战计划 203
3.14 天“从弱到强”的挑战 206
4.28 天“从弱到”的挑战 212
第6部分 HIIT 训练快速问答 225
作者简介 234
作者介绍
史蒂夫·巴雷特(Steve Barrett)是“全面健身”系列图书的作者、健身教练,曾多次出席世界上各大健身组织大会,包括FitPro(英国)、IDEA(美国)、IHRSA(美国)、Filex(澳大利亚)和MIOFF(俄罗斯)等。他在30 年的职业生涯中开发了很多训练体系,并一直担任诸多健身器材制造商的品 牌大使。作为一名私人教练,巴雷特与很多客户(包括运动员和体育名人)合 作了近20 年,他的训练方法会一直随时代发展,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他还为《泰晤士报》《跑者世界》《男士健康》《健康与健身》《热情》以及BBC 等多家媒体撰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整体气质非常“现代”和“专业”,这从其选择的字体和图表的清晰度上就可见一斑。它没有采用那种花哨的、过度修饰的视觉语言,而是选择了更偏向学术报告或专业手册的风格,这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而非“杂志”。我注意到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运动生理学的图解,如果这些图解能够准确无误地标注出目标肌肉群和发力点,那么它在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训练精准度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我个人最期待的是,书中对于“如何根据个人体能定制化训练”的部分能有多深入的探讨。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标准化的流程总是有局限性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将科学原理灵活地应用到千差万别的个体身上。这种注重细节、追求科学严谨的态度,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拿到这本沉甸甸的著作,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它的“诚意”。从装帧的厚度来看,这绝不是一本敷衍了事的小册子,它似乎囊括了大量的细节和深度内容。我快速翻阅了一下章节标题,发现它似乎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进阶实战的全过程,这对于不同水平的读者都有很强的包容性。特别是那些关于营养搭配和休息恢复的章节,常常是这类书籍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部分。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详细的餐食建议或作息时间表,并将其与HIIT的训练强度相匹配,那简直是锦上添花。我比较看重的是,它能否打破那种“越痛苦越有效”的刻板印象,转而提倡一种可持续的、与生活方式相融合的训练哲学。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传达了一种“我们把能说的都说了”的信号,让人对内容的详尽程度抱有很高的期望。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整体视觉设计,给我带来了一种极强的“效率感”。它没有使用太多浮夸的宣传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直接、不拐弯抹角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很符合高强度间歇训练所追求的简洁和目标明确的特性。我倾向于相信,内容组织上也必然是高效的,每一部分都直奔主题,没有太多冗余的叙述。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入门、进阶、突破”的阶段性计划,并配以明确的考核标准,那么它就能成为我未来一段时间内最依赖的训练伙伴。我希望这本书能解答“为什么这样做有效”和“如何最快安全地达到目标”这两个核心问题,而不是仅仅罗列“做什么”。从封面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它似乎在努力提供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训练系统,这对于追求即时反馈和明确路径的运动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功力。从封面到内容大纲的初步浏览,我能感受到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逻辑链条。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训练动作,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方法论”。比如,它可能深入探讨了身体适应性、恢复机制与强度递增之间的微妙平衡,这些都是决定训练成败的关键要素。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如何量化训练效果”的部分,因为如果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这本书如果能提供科学的评估工具和周期性的自我检测方案,那它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一本普通的健身手册。这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让这本书显得非常可靠,不像市面上很多只追求噱头的速成读物,它似乎更注重长期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的运动习惯培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醒目,色彩搭配充满了活力,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质量,纸张手感厚实,印刷清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体验。内页的排版也很讲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让人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抑。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容,但从目录结构来看,作者似乎非常系统地梳理了运动科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融入到了日常的训练计划中。特别是那些图示和流程图,看起来非常专业,预示着这本书在图文结合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通过视觉辅助来理解复杂动作要领的健身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可操作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总的来说,第一印象非常正面,它给人的感觉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值得信赖的专业指南,让人有立刻翻开细读的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