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蜂窝移动通信工程设计
定价:29.00元
作者:A·麦罗拉,聂涛,王京,李承耀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1-01
ISBN:9787115064370
字数:421000
页码:49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介绍蜂窝移动通信工程的有关内容。全书共分十章。章是蜂窝移动无线电导论;第二章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数学基础;第三章介绍蜂窝移动通信的环境;第四章介绍电波传播;第五章讨论天线系统;第六章介绍同信道和邻信道干扰;第七章介绍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第八章讲述分集与合成;第九章介绍信号处理与编码;第十章介绍无绳电话和个人通信。
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院校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逻辑层次分明,使得即便是像我这样对某些高级概念还需要反复琢磨的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先回顾相关背景知识,确保读者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再深入探讨细节。例如,在讲解MIMO技术时,它从阵列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预编码和波束赋形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中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没有生硬的跳跃感。文字风格上,虽然是专业技术书籍,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带着一种沉稳而富有条理的节奏,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有一种探究真理的愉悦感。这本书无疑是提升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绝佳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带着深刻洞察力的行业观察报告。作者在探讨技术细节的同时,总是能将其置于更宏大的产业背景下进行审视。例如,在讨论网络虚拟化时,书中不仅分析了NFV/SDN带来的技术优势,还探讨了它们对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这种宏观视野非常宝贵。阅读过程中,我不断被书中对未来挑战的预见性思考所触动,比如频谱资源日益紧张的现实下,如何通过更精妙的频谱效率提升方案来维持服务质量。整本书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工程经验和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敏锐洞察力,绝对是移动通信领域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珍藏佳作。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网络维护和优化工作的人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当前主流蜂窝技术瓶颈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书。这本著作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涵盖了传统TD-SCDMA/WCDMA/LTE的基础知识,更着墨于LTE-A乃至向5G演进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载波聚合、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的初步构想。作者对于网络性能指标(KPI)的解读尤为到位,比如如何通过RSRP、RSRQ、SINR等参数的组合分析,准确诊断出网络中存在的覆盖盲区、干扰源或容量瓶颈。书中所提供的故障排查流程图和案例分析,简直就是现场工程师的“急救手册”,极大地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蜂窝网络规划与优化的专著,真是受益匪浅。书里对各种信道模型和干扰抑制技术的分析深入浅出,尤其是对于城市复杂环境下的信号覆盖预测,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程经验和数学工具。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的章节,作者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平衡系统容量和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那些用图表展示的性能指标对比,清晰地揭示了不同优化策略带来的实际效果差异。对于初入移动通信领域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张详尽的地图,指引着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网络设计中找到最优路径。特别是对于4G和5G过渡阶段的一些关键技术点,如异构网络(HetNets)的协同调度,书中也有独到的见解,让人对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的罗列,没想到在实际的工程实现层面也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比如,在基站选址和网络部署方面,作者没有停留在理想化的模型上,而是着重探讨了受限于地理条件、成本约束和政策法规的现实操作中的权衡艺术。其中关于切换性能优化的章节尤其精彩,它详细剖析了不同切换算法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延迟和成功率表现,并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调整建议。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工程方案,有了更扎实的信心。那种把复杂的算法逻辑与具体的硬件实现、软件配置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非常贴合我们日常工作的需求,简直就是一本实战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