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
定价:30.00元
作者:王秉钧,王少毅,韩敏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1804504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扼要地讲述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和具体应用。全书共分9章,包括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学传输、数学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信道复用和多址技术、信道编码、通信系统举例等。各章均有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着重物理概念的阐述,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吸收新的技术成果,简化了部分烦琐的数学推导,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对象的需要。本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自学。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自动化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高职生、函授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
1.1.3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信道
1.3.1 信道的分类
1.3.2 信道模型
1.3.3 恒参信道与变参信道特征
1.4 信道容量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5.1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1.5.2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习题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2.1 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2.1.1 调制的目的和作用
2.1.2 调制的分类
2.2 标准调幅(AM)
2.2.1 标准调幅的波形及其频道
2.2.2 调幅波的功率分布和效率
2.2.3 A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2.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
2.3.1 DSB的波形及其频谱
2.3.2 DSB法产生单边带信号
2.4 单边带调幅(SSB)
2.4.1 滤波法产生单边带信号
2.4.2 相移法产生单边带信号
2.4.3 单边带信号的解调
2.5 残留边带调幅(VSB)
2.5.1 VSB调制原理
2.5.2 VSB信号的解调
2.6 调幅应用举例
2.6.1 调幅广播
2.6.2 立体声广播
2.6.3 广播电视
2.6.4 单边带通信
2.7 角度调制
2.7.1 角度调制的一般概念
2.7.2 频率调制(FM)
2.7.3 宽带调频波的产生
2.7.4 调频信号的解调
2.8 调频应用举例
2.8.1 调频广播
2.8.2 广播电视伴音
习题
附录A2
A2-1 傅里叶变换
A2-2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A2-3 常用傅里叶变换对
A2-4 贝塞尔函数
第3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3.1 抽样定理
3.1.1 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3.1.2 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3.2 模拟脉冲调制
……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5章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第6章 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附录A6
第7章 信道复用和多址技术
第8章 信道编码
第9章 通信系统举例
附录B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巧妙布局,它简直像是一个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对时间线的处理非常大胆且高明,时不时地插入一些过去的回溯片段,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非但没有打乱阅读的连贯性,反而像拼图一样,在关键时刻拼凑出了一个完整而震撼的画面。这种叙事手法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随之而来的回报是巨大的——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即便是看似不重要的支线人物或场景,在故事的后半段也会被重新提及并赋予新的意义,显示出作者在构思之初就铺设了深远的伏笔。这种环环相扣的结构美学,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掌控力。
评分如果说一本书有一个灵魂,那么这本书的灵魂无疑是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者并没有将角色脸谱化,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角色,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灰色地带”的描绘,很多时候,你无法简单地用好坏来定义一个人,他们的动机可能源于爱,却导向了毁灭,或者他们的错误选择背后,隐藏着不得已的苦衷。这种对人性的立体化呈现,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厚重感。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我如果是他,会怎么做?”的疑问,这说明作者成功地将读者的情感代入与角色的处境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可能存在的矛盾和挣扎。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但又奇妙地保持了一种内在的逻辑自洽性。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架空世界,其中的各种规则和设定,初看之下可能让人有些应接不暇,但只要沉下心来,就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密的推敲和设计。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多线叙事上的功力,几条看似平行的故事线,在关键时刻又能巧妙地汇合,产生的张力令人拍案叫绝。这种高级的叙事技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像是在解一个巨大的谜题,每解开一环,都能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而且,书中对于哲学思辨的探讨,也处理得非常高明,它不是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将这些思考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行动和对话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去反思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这种既有娱乐性又兼具思想性的作品,实在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就是一场味蕾的盛宴,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但又丝毫没有老气横秋的感觉。作者的遣词造句极其考究,很多短句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的美感。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情感波动时,总是能找到最精准也最不落俗套的词汇来表达,不像有些作品那样只会堆砌形容词,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动作来展现内心的波涛汹涌。比如,某处描绘角色克制怒火的场景,仅仅用了“指关节泛白”和“呼吸短促”几个词,却将那种濒临爆发的边缘感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屏息凝神。这种精简而有力的文字功力,是长期积累和深厚文学素养的体现,让我忍不住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反刍一下那些精妙的句子。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顺畅感。作者在构建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时,丝毫没有那种刻意为之的痕迹,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作者只是那个忠实的记录者,将发生的一切娓娓道来。尤其是对主角内心挣扎和成长的刻画,细腻入微,让人感同身受。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每一步选择背后的重量,那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纠结,简直能击中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而且,书中的一些环境描写也极其传神,无论是喧嚣的都市街景,还是幽静的田园风光,都仿佛触手可及,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浓厚的氛围感。读完之后,合上书页,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久久不散,总觉得故事的某个角落,还有未被完全揭示的秘密在等待着被发掘。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值得反复品味,绝非那种快餐式的读物,它需要你投入时间和情感去细细咂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