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赵治勋围棋定式精解 |
| 作者 | 【日】赵治勋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450982 |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赵治勋围棋定式精解:185道经典问题掌握基本定式》由知名韩国旅日超围棋棋手赵治勋专为广大围棋爱好者创作。引言部分介绍了定式的思考方法;章至第3章介绍了围棋的星定式,共有50个问答,并将使用过星定式的棋谱汇总整理;第4章至第6章介绍围棋的小目定式,共有58个问答,并将使用过小目定式的棋谱汇总整理;第7章找出未完成的定式,共有27个问答,需要自己思考如何落子。通过对定式思考方法的学习,以及对星定式和小目定式的练习,直至自己找出未完成的定式,读者的围棋水平将在《赵治勋围棋定式精解:185道经典问题掌握基本定式》的帮助下有显著提高。《赵治勋围棋定式精解:185道经典问题掌握基本定式》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入门指导书。 |
| 作者简介 | |
| 赵治勋 1956年生于韩国釜山市。1962年到日本,拜木谷实九段为师。1968年11岁时成为围棋职业初段。1971年升为五段。1981 年升为九段。1975年在2期职业十强战中获得个冠军头衔,之后在各项棋赛中大显身手。1980年获得名人战冠军。至1984年为止蝉联五届名人战冠军,获得“名誉名人”称号。1981年又获得名人、本因坊、十段、鹤圣四项冠军。1983年获得棋圣战冠军。一人同时拥有三大冠军头衔。蝉联三届棋圣战冠军。1987年获得天元战冠军,成为历史上位大满贯获得者(获得七大冠军头衔)。1989 年再次获得本因坊战冠军,之后蝉联十届该项冠军,因而被授予“二十五世本因坊”的称号。1996 年,时隔11年他再次获得名人战冠军,第二次一人同时拥有三大冠军头衔,打破了由二十三世本因坊坂田荣男所保持的纪录。2014年获得第四届大师杯冠军。到2014年9月为止,共获得73项冠军头衔。到2012年为止,共获得1400次对局胜利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七小龙之首、21世纪初中国围棋界领军人物 常 昊九段 世界冠军 时 越九段 中日围棋友好大使、围棋教育专家 孔令文七段 弈招围棋(围棋TV网)创始人 赵守洵五段 联袂推荐! 日本位七大头衔战大满贯获得者、本因坊十连霸、二十五世本因坊 赵治勋 毕生经验荟萃! 围棋爱好者、初学者也能看懂,入级选手一目了然的棋力提升秘籍! ·526幅棋谱,图文讲解基本定式·185道问题,掌握定式一本就够·正误解法对比分析·多步展开,棋局走向一目了然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围棋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灾难级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捧着一块砖头,而不是一本能让人心静下来的棋谱。内页纸张的质感粗糙得让人心疼,油墨印得深浅不一,有时候那些复杂的黑白线条糊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出哪个是主线,哪个是变化图。更要命的是,图注的注释显得极其简略和跳跃,很多关键的步骤和意图,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达到了某种心领神会的境界。对于我这种还在努力从初级向中级迈进的棋手来说,读起来简直是步履维艰,每走一步都要对照着棋盘,反复揣摩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本书与其说是“精解”,不如说更像是一份只供高手之间心照不宣的速查手册,对我们这些渴望系统学习的普通爱好者而言,它提供的帮助太有限了,读完后留下的更多是挫败感,而不是豁然开朗的喜悦。如果不是冲着作者的名头和内容本身,光凭这制作水准,我可能看两页就想把它束之高阁了。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范围似乎过度集中于某些特定开局或布局的极端深入,而对主流定式中那些更常见、更具普适性的变化着墨不多。这造成了一种阅读上的失衡感——你花了很多精力去钻研那些在实战中可能十年也遇不到一两次的“冷门”或者“极限招法”,反而对那些几乎每局都会遇到的基础应对处理得过于草率。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提升对局胜率的普通棋手而言,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那些覆盖面广、能立刻在日常对局中用上的“高频知识点”。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大师在梳理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那些极致的、需要精确计算的“陷阱”或“妙手”,而不是一本面向大众、旨在系统化提升综合水平的训练手册。这种选材的侧重,使得它在工具书的实用价值上打了一个折扣。
评分从内容深度上来说,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对现有定式的“确认”和“深化”,而不是对“定式生成原理”的“揭示”。换句话说,它告诉你某个走法是好的,并且给出了更细致的后续变化,但对于“为什么”这个走法是最好的,它并没有给予足够的理论支撑或历史演变的回溯。这让我产生了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围棋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哲学,而这本书似乎省略了这部分至关重要的“底层代码”。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多关于时间、空间、厚薄等抽象概念如何在具体的定式选择中体现出来的论述,但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具体的“招法清单”,这让我在实战中应用起来,总感觉心里没底,缺乏一种“我能根据局势灵活变通”的自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专业人士特有的疏离感,用词精准但却缺乏必要的温度和引导性。作者在描述一些微妙的缓急取舍时,常常使用一些只有资深棋手才能心领神会的术语,即便是查阅了词典,也难以体会其在实战中的具体分量。例如,对于“急所”的判断,书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仿佛读者早已了然于胸,这种对读者认知水平的“高估”,使得阅读体验变得相当吃力。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旁听者,站在一群用高深行话交流的专家圈子外,只能依稀捕捉到一些零星的片段,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乐趣。如果能多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比喻或者生动的对局案例来佐证那些抽象的理论,这本书的价值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跳跃,它不像一本教科书那样有清晰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的递进,更像是某位顶尖棋手在对局间隙的随手札记被整理出版了。前一页还在讨论某个局部战斗如何通过尖冲来确立优势,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定式收官技巧,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读者自己去苦苦挖掘和构建。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对于习惯了循序渐进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棋感和对围棋理论的宏观把握能力,才能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有效地整合起来。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来容纳这些信息,但收效甚微,感觉自己像是在一片知识的迷雾中摸索,很难形成一个坚固可靠的知识体系,对基础薄弱的棋手来说,这实在不太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