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趙治勛圍棋定式精解 |
| 作者 | 【日】趙治勛 |
| 定價 | 39.80元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ISBN | 9787115450982 |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趙治勛圍棋定式精解:185道經典問題掌握基本定式》由知名韓國旅日超圍棋棋手趙治勛專為廣大圍棋愛好者創作。引言部分介紹瞭定式的思考方法;章至第3章介紹瞭圍棋的星定式,共有50個問答,並將使用過星定式的棋譜匯總整理;第4章至第6章介紹圍棋的小目定式,共有58個問答,並將使用過小目定式的棋譜匯總整理;第7章找齣未完成的定式,共有27個問答,需要自己思考如何落子。通過對定式思考方法的學習,以及對星定式和小目定式的練習,直至自己找齣未完成的定式,讀者的圍棋水平將在《趙治勛圍棋定式精解:185道經典問題掌握基本定式》的幫助下有顯著提高。《趙治勛圍棋定式精解:185道經典問題掌握基本定式》對於圍棋愛好者來說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入門指導書。 |
| 作者簡介 | |
| 趙治勛 1956年生於韓國釜山市。1962年到日本,拜木榖實九段為師。1968年11歲時成為圍棋職業初段。1971年升為五段。1981 年升為九段。1975年在2期職業十強戰中獲得個冠軍頭銜,之後在各項棋賽中大顯身手。1980年獲得名人戰冠軍。至1984年為止蟬聯五屆名人戰冠軍,獲得“名譽名人”稱號。1981年又獲得名人、本因坊、十段、鶴聖四項冠軍。1983年獲得棋聖戰冠軍。一人同時擁有三大冠軍頭銜。蟬聯三屆棋聖戰冠軍。1987年獲得天元戰冠軍,成為曆史上位大滿貫獲得者(獲得七大冠軍頭銜)。1989 年再次獲得本因坊戰冠軍,之後蟬聯十屆該項冠軍,因而被授予“二十五世本因坊”的稱號。1996 年,時隔11年他再次獲得名人戰冠軍,第二次一人同時擁有三大冠軍頭銜,打破瞭由二十三世本因坊阪田榮男所保持的紀錄。2014年獲得第四屆大師杯冠軍。到2014年9月為止,共獲得73項冠軍頭銜。到2012年為止,共獲得1400次對局勝利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七小龍之首、21世紀初中國圍棋界領軍人物 常 昊九段 世界冠軍 時 越九段 中日圍棋友好大使、圍棋教育專傢 孔令文七段 弈招圍棋(圍棋TV網)創始人 趙守洵五段 聯袂推薦! 日本位七大頭銜戰大滿貫獲得者、本因坊十連霸、二十五世本因坊 趙治勛 畢生經驗薈萃! 圍棋愛好者、初學者也能看懂,入級選手一目瞭然的棋力提升秘籍! ·526幅棋譜,圖文講解基本定式·185道問題,掌握定式一本就夠·正誤解法對比分析·多步展開,棋局走嚮一目瞭然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圍棋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簡直是災難級的,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像捧著一塊磚頭,而不是一本能讓人心靜下來的棋譜。內頁紙張的質感粗糙得讓人心疼,油墨印得深淺不一,有時候那些復雜的黑白綫條糊在一起,根本就看不齣哪個是主綫,哪個是變化圖。更要命的是,圖注的注釋顯得極其簡略和跳躍,很多關鍵的步驟和意圖,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達到瞭某種心領神會的境界。對於我這種還在努力從初級嚮中級邁進的棋手來說,讀起來簡直是步履維艱,每走一步都要對照著棋盤,反復揣摩作者到底想錶達什麼。這本書與其說是“精解”,不如說更像是一份隻供高手之間心照不宣的速查手冊,對我們這些渴望係統學習的普通愛好者而言,它提供的幫助太有限瞭,讀完後留下的更多是挫敗感,而不是豁然開朗的喜悅。如果不是衝著作者的名頭和內容本身,光憑這製作水準,我可能看兩頁就想把它束之高閣瞭。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充滿瞭專業人士特有的疏離感,用詞精準但卻缺乏必要的溫度和引導性。作者在描述一些微妙的緩急取捨時,常常使用一些隻有資深棋手纔能心領神會的術語,即便是查閱瞭詞典,也難以體會其在實戰中的具體分量。例如,對於“急所”的判斷,書中往往是一筆帶過,仿佛讀者早已瞭然於胸,這種對讀者認知水平的“高估”,使得閱讀體驗變得相當吃力。我感覺自己像一個旁聽者,站在一群用高深行話交流的專傢圈子外,隻能依稀捕捉到一些零星的片段,這大大降低瞭學習的效率和樂趣。如果能多一些富有啓發性的比喻或者生動的對局案例來佐證那些抽象的理論,這本書的價值會提升不止一個檔次。
評分從內容深度上來說,這本書似乎更偏嚮於對現有定式的“確認”和“深化”,而不是對“定式生成原理”的“揭示”。換句話說,它告訴你某個走法是好的,並且給齣瞭更細緻的後續變化,但對於“為什麼”這個走法是最好的,它並沒有給予足夠的理論支撐或曆史演變的迴溯。這讓我産生瞭一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睏惑。圍棋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於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哲學,而這本書似乎省略瞭這部分至關重要的“底層代碼”。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多關於時間、空間、厚薄等抽象概念如何在具體的定式選擇中體現齣來的論述,但這本書提供的更多是具體的“招法清單”,這讓我在實戰中應用起來,總感覺心裏沒底,缺乏一種“我能根據局勢靈活變通”的自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選材範圍似乎過度集中於某些特定開局或布局的極端深入,而對主流定式中那些更常見、更具普適性的變化著墨不多。這造成瞭一種閱讀上的失衡感——你花瞭很多精力去鑽研那些在實戰中可能十年也遇不到一兩次的“冷門”或者“極限招法”,反而對那些幾乎每局都會遇到的基礎應對處理得過於草率。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提升對局勝率的普通棋手而言,我們更迫切需要的是那些覆蓋麵廣、能立刻在日常對局中用上的“高頻知識點”。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大師在梳理自己職業生涯中遇到的那些極緻的、需要精確計算的“陷阱”或“妙手”,而不是一本麵嚮大眾、旨在係統化提升綜閤水平的訓練手冊。這種選材的側重,使得它在工具書的實用價值上打瞭一個摺扣。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邏輯非常跳躍,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有清晰的章節劃分和知識點的遞進,更像是某位頂尖棋手在對局間隙的隨手劄記被整理齣版瞭。前一頁還在討論某個局部戰鬥如何通過尖衝來確立優勢,下一頁突然就跳到瞭一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定式收官技巧,兩者之間的內在聯係需要讀者自己去苦苦挖掘和構建。這種非綫性的敘述方式,對於習慣瞭循序漸進學習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它要求讀者必須具備高度的棋感和對圍棋理論的宏觀把握能力,纔能將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點有效地整閤起來。我花瞭大量時間試圖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來容納這些信息,但收效甚微,感覺自己像是在一片知識的迷霧中摸索,很難形成一個堅固可靠的知識體係,對基礎薄弱的棋手來說,這實在不太友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