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损伤:实用处理指南9787538197723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格雷戈瑞

后交叉韧带损伤:实用处理指南9787538197723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美)格雷戈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格雷戈瑞·C·法内利Gregory C.Fane 著
图书标签:
  • 后交叉韧带损伤
  • 运动医学
  • 康复
  • 骨科
  • 膝关节
  • 损伤处理
  • 临床指南
  • 格雷戈瑞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医学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97723
商品编码:2942812428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后交叉韧带损伤:实用处理指南
作者 (美)格雷戈瑞·C·法内利(Gregory C.Fanell
定价 260.00元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8197723
出版日期 2016-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后交叉韧带管理方面的*技术,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和管理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全面、实用,涵盖了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诊断和评价以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策略。外科章节讨论的是移植物选择、开放和关节镜技术,包括翻修手术和其他的膝关节韧带联合重建。其他章节介绍了重建和修复方面的先进的、的外科技术,关节软骨表面和受伤的膝盖半月板移植技术,对儿童的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在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和预后方面的管理,临床病例研究和经验总结部分源于24年的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经验。并且介绍了并发症、支撑和康复。本书可以为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相信会促进骨科医疗的发展,也会对骨科医生提高自己的医疗技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
主编(美)格雷戈瑞·C·法内利(Gregory C.Fanelli)美国骨科专家。主译王洪,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任,知名骨科专家。

   目录

目录

部分:笔者的经验

章 后交叉韧带损伤和重建:我所学到的知识 …………………………………3
金盛阳 王洪 译

第二部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

第2章 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性质对手术的影响 ………………………19
金盛阳 王洪 译
第3章 膝关节后外侧和后内侧结构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及其对手术的影响 ……31
金盛阳 黄玮 王洪 译

第三部分:诊断和评估

第4章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及关节镜治疗评价 ………………………47
王小红 王洪 译
第5章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仪器测量:关节动度测量,
应力影像学、旋转动度测量与计算机导航 ………………………………63
王小红 王洪 译
第6章 膝关节PCL、后内侧及后外侧结构损伤的磁共振表现 ………………… 73
孟春庆 王洪 译

第四部分:非手术治疗

第7章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非手术治疗和自然病程 ………………………………85
孟春庆 王洪 译

第五部分:手术治疗

第8章 后交叉韧带手术移植物的选择 ……………………………………………97

孟春庆 王洪 译

第9章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PCL重建技术 ……………………………………… 107

孟春庆 黄玮 王洪 译
0章 胫骨侧开放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119

张青松 李涛 王洪 译
1章 全关节镜下胫骨嵌入式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 ……………………………133

张青松 李亚楠王 洪译
2章 关节镜下“全内”后交叉韧带重建技术 …………………………………141

张青松 孙鹏 王洪 译
3章 全内技术:手术技术及疗效 ………………………………………………151

李 涛张青松 王洪 译
4章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期修复 ……………………………………159

方禹舜 张青松王 洪译
5章 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后内侧和后外侧结构的联合重建 …………167

方禹舜 张青松王 洪译
6章 后交叉韧带合并侧方结构损伤的外科治疗 ………………………………183

陈 超王 洪译
7章 联合后交叉韧带重建和后内侧重建 ………………………………………203

陈 超王 洪译
8章 联合PCL、后内侧角和后外侧角重建 ……………………………………213

陈 超王 洪译
9章 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后交叉韧带重建 ……………………………………225

陈 超王 洪译
第20章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修复手术 …………………………………………237

王小红 王洪 译

第六部分:其他注意事项

第21章 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的机械牵张 ……………………………………255

王小红 王洪 译

第22章 截骨在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作用 ……………………………………263
何 宇王 洪译
第23章 PCL损伤膝关节中关节软骨的修复 ………………………………………271
何 宇李 帅王 洪译
第24章 半月板移植在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85
何 宇贾 杰王 洪译
第25章 后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科学和理论基础 ………………………… 301
何 宇王 洪译
第26章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支具治疗方案 …………………………………311
汤 明王 洪译
第27章 并发症和PCL重建…………………………………………………………319
汤 明王 洪译

第七部分:治疗的预后

第28章 后交叉韧带(PCL)外科治疗的结果 …………………………………… 327
汤 明王 洪译

第八部分:临床病例研究

第29章 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案例研究 ………………………………………………339
汤 明王 洪译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运动损伤的阴影: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预防、诊断与康复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承重关节之一,承担着我们行走、奔跑、跳跃等一系列运动功能。然而,强大的功能也意味着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潜在的损伤风险。在众多膝关节损伤中,韧带损伤尤为常见且棘手,其中,后交叉韧带(PCL)损伤虽然不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那样广为人知,但其潜在的严重性和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是什么让你的膝盖不稳定?—— 认识膝关节的“守护神” 膝关节的稳定,离不开四条主要的韧带的共同协作: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它们如同“十字架”和“侧翼”,共同维系着股骨(大腿骨)和胫骨(小腿骨)之间的相对位置,防止膝关节在前后、内外方向上发生过度移位。 前交叉韧带(ACL): 位于膝关节中央,横跨前后,主要负责防止胫骨向前过度滑动。它是许多急剧变向、跳跃落地等动作中极易受损的韧带。 后交叉韧带(PCL): 同样位于膝关节中央,比ACL略粗壮,主要负责防止胫骨向后过度滑动。它通常需要更强的冲击力才能损伤,比如直接撞击膝盖前部或运动中膝盖受到强烈的屈曲和后推力。 内侧副韧带(MCL): 位于膝关节内侧,连接股骨和胫骨,主要防止膝关节向外侧打开(外翻)。 外侧副韧带(LCL): 位于膝关节外侧,连接股骨和腓骨,主要防止膝关节向内侧打开(内翻)。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沉默的“隐患” 相较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声名远播”,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常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这是因为PCL的解剖位置相对更深,其损伤机制也更为特殊。PCL损伤通常需要更直接、更剧烈的冲击,例如: 直接撞击: 运动中,当膝盖前部受到强大的直接撞击(如足球运动员被踢到屈曲的膝盖前部,或者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膝盖撞击仪表盘),胫骨会相对股骨发生向后移位,导致PCL拉伤或撕裂。 屈曲和后推力: 某些运动中,膝盖在屈曲状态下受到强烈的向后推力,也能损伤PCL。例如,橄榄球、足球中的铲球,或者滑雪时膝盖受到撞击后过度屈曲。 高能量创伤: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严重创伤,也可能伴随PCL的损伤。 PCL损伤的信号:你的膝盖在“求救” PCL损伤的症状可能不如ACL损伤那样剧烈和明确,有时甚至可能在急性期过后逐渐被忽略。然而,细致的观察和专业的诊断至关重要: 疼痛: 损伤发生时,膝盖后部会感到疼痛,但其强度可能因损伤程度而异。有时疼痛并不十分剧烈,可能只表现为一种不适感。 肿胀: 膝关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尤其是在急性期。 不稳定感: 这是PCL损伤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膝关节“打软腿”、“踩空”或者在站立、行走时有不安全感,尤其是在需要发力或变向时。这种不稳定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参与。 活动受限: 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可能受到限制,尤其是完全伸直时可能感到不适或阻碍。 “抽屉征”阳性: 这是PCL损伤的经典体征。医生在检查时,会尝试将胫骨相对于股骨向前推移。在PCL损伤的情况下,胫骨可能会出现比正常值更大的向前滑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向后移位(此时通常是PCL完全断裂)。 诊断的“显微镜”:如何准确识别PCL损伤 准确诊断PCL损伤是后续有效治疗的前提。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步骤: 详细的病史询问: 医生会仔细询问损伤发生的具体情况、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是否有肿胀、是否感觉到不稳定等。 体格检查: 这是诊断的关键环节。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触诊和特殊检查,包括: 后抽屉试验(Posterior Drawer Test): 膝关节屈曲90度,医生用手固定大腿,向前推胫骨。如果胫骨比健侧明显向后移位,则提示PCL损伤。 后外侧角试验(Posterolateral Drawer Test): 膝关节屈曲90度,并同时内旋小腿,然后向前推胫骨。此试验可以评估PCL联合外侧结构(如LCL)的损伤情况。 膝关节屈曲倾角试验(Knee Flexion Angle Test): 评估膝关节在不同角度下的稳定性。 影像学检查: X光片: 可以排除骨折,并观察PCL附着点的骨碎片。 核磁共振成像(MRI): 这是诊断PCL损伤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韧带的完整性、撕裂程度、是否有水肿或出血,以及是否存在合并损伤,如半月板、软骨或侧副韧带的损伤。 CT扫描: 在某些情况下,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尤其是在评估骨碎片或关节面损伤时。 治疗的“导航仪”:从保守到手术的选择 PCL损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活动水平、合并损伤以及对膝关节功能的需求来个体化制定。 1. 保守治疗: 对于轻度(I度)和部分中度(II度)的PCL损伤,且没有明显的不稳定感,或合并损伤较少的情况下,保守治疗是首选。主要包括: 休息和冰敷: 减少活动,避免加重损伤。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加压包扎: 使用弹性绷带或支具,控制肿胀。 支具固定: 使用膝关节支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膝关节的活动,为韧带愈合创造条件。通常需要佩戴数周。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这是保守治疗的核心。早期开始的温和康复训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并逐步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尤其是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肉),这被认为是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支撑。康复计划会循序渐进,从静态训练到动态训练,包括等长收缩、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2. 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III度)的PCL损伤,或伴有其他韧带损伤(如ACL、MCL、LCL),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出现明显的不稳定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方式: 修补术(Repair): 对于PCL断裂端尚存在且能缝合的情况,可以进行修补。但PCL的血供相对较差,修补成功的几率相对较低。 重建术(Reconstruction): 这是最常见的PCL手术方式。利用患者自身的肌腱(如腘绳肌腱、髌腱)或异体肌腱作为移植物,通过关节镜技术,在原PCL的解剖位置上重建新的韧带。重建术的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前后稳定性。 手术时机: 对于急性PCL损伤,通常建议在伤后2-6周内进行手术,此时组织状态较好,愈合潜力大。对于慢性PCL损伤,手术时机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术后康复: 手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同样需要一个漫长且系统的过程。术后康复通常分为几个阶段: 早期(0-6周): 保护移植物,控制肿胀和疼痛,保持早期活动度(如被动屈伸)。 中期(6周-3个月): 逐步增加负重和活动度,开始进行力量训练,特别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训练。 晚期(3-9个月): 提高力量、耐力和本体感觉,开始进行模仿运动专项的训练。 恢复期(9个月以上): 逐步恢复到运动专项,但需要谨慎,避免过早、过量的运动。 康复之路:重拾运动的信心 无论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康复都是恢复膝关节功能、重返运动的关键。康复计划需要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制定和指导,并根据患者的个体进展进行调整。 疼痛与肿胀管理: 贯穿整个康复过程,通过休息、冰敷、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逐步恢复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僵硬。 肌肉力量训练: 重点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臀部肌肉和小腿肌肉的力量,以提供膝关节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 恢复膝关节的位置感知能力,提高平衡能力,减少二次损伤的风险。 功能性训练: 模拟日常活动和运动中的动作,如步行、跑步、跳跃、变向等,逐步恢复运动功能。 心理支持: 膝关节损伤的康复过程可能漫长且充满挑战,患者的积极心态和家人的支持同样重要。 预防大于治疗:保护你的膝关节 虽然PCL损伤有时难以完全避免,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损伤的风险: 加强肌肉力量: 定期进行针对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特别是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 提高柔韧性: 保持膝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良好柔韧性,进行规律的拉伸训练。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在进行运动时,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力技巧、落地姿势和变向方式。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必要时使用护具。 充分热身和放松: 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 注意身体信号: 出现膝关节不适时,及时休息,不要强行运动。 膝关节的健康,是我们享受生活、参与运动的基础。对于PCL损伤,正确的认识、及时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系统的康复,是重拾健康膝盖、重返精彩人生的重要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集中在某一特定技术难点上做文章,但实际上,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从病理生理学的细微变化,到诊断评估的各种量化标准,再到保守治疗方案的迭代更新,直至最尖端的微创手术路径探索,作者似乎都不遗余力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比较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康复阶段的量化指标设定,很多时候,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康复的科学性。这本书对不同运动水平患者的康复里程碑制定得非常细致,甚至考虑到了环境、心理等非器质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考量,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临床智慧。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断地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往的某些处理是否可以做得更优化,这本书带来的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和升级。

评分

从阅读的体验来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令人赞叹。装帧设计虽然沉稳,但内页的排版却充满了现代感,留白恰当,阅读节奏感强,长时间阅读下来,视觉疲劳感明显减轻。更重要的是,它在专业术语的表述上做到了极高的精确性和统一性,这对于跨学科交流和团队协作至关重要,避免了因术语歧义带来的操作偏差。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部分所采用的深度剖析手法,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成功的治疗过程,更着重分析了那些不那么顺利的病例,深入挖掘了失败或停滞的原因,并提供了补救措施的思路。这种对“不完美”的直面和探讨,体现了作者勇于直面临床复杂性的勇气和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与顶尖专家的深度对话,它所提供的知识和视角,无疑会深刻影响我未来处理类似复杂病例的决策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合着清晰锐利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感觉很耐翻阅,不像有些教材用那种容易反光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会很累。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读内容,但从目录和章节的排布来看,作者显然下了不少功夫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尤其是前言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阐述了他们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强调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无缝衔接,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我特别欣赏它在结构上的严谨性,每一个知识点似乎都有理有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光是翻阅索引,就能感受到它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期待接下来的阅读能带给我更多实战中的启发和突破。这本教材散发出的那种“干货满满”的气场,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信心,相信它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本常青树,时不时会拿出来对照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巧妙地将看似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读者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温故知新,巩固旧有的认识。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对“循证医学”的整合力度。作者并非简单地引用文献,而是对不同等级的证据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筛选,明确指出了哪些处理方式是基于最高级别证据支持的“金标准”,哪些仍然存在争议,需要结合个体情况灵活处理。这种诚实的态度,恰恰是判断一本医学著作是否真正可靠的重要标准。我感觉作者在力求客观公正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临床哲学,即在循证的基础上,保持临床决策的灵活性。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让这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临床操作的烟火气,非常适合作为进阶学习和科研参考的基石。

评分

初读这本书的章节布局,我立刻察觉到它在试图打破传统医学书籍那种刻板、晦涩的叙事方式。它的语言风格异常流畅自然,简直不像是在阅读一本技术专著,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娓娓道来他的独家心得。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手术技巧的描述,作者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步骤罗列,而是融入了大量的“为什么这么做”的思考过程,这对于理解技术的精髓至关重要。我注意到它在图文配合上也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细的解剖插图和术后影像资料,几乎可以替代我在手术室里近距离观察的机会。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临床陷阱”和“经验之谈”的小插页,这些内容往往是教科书中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最能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所在。这种高度的实操导向性,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般理论著作,它更像是一位全天候待命的资深助手,随时准备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精准的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