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缩印本) 小本英语查询 词典 辞典 字典 英语词典字典 商务印

正版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缩印本) 小本英语查询 词典 辞典 字典 英语词典字典 商务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翠莲 译
图书标签:
  • 牛津词典
  • 高阶英汉双解
  • 词典
  • 英语学习
  • 商务英语
  • 缩印本
  • 第八版
  • 英语词汇
  • 工具书
  • 字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钰博(北京)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6627
商品编码:29437224556
丛书名: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4-12-17

具体描述

缩印版为64开本,即8.8cm长x13.2cm宽x8cm高

编辑推荐

l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t;#40;第8版#41;秉承霍恩比开创的学习型 词典的理念,在多个方面有所创新。如收录更多社会热点词汇及英语国家广泛流行的词语,增收百科词汇;更加注重语言的生成性,动词用法模式更加直观合理;新 设”词语搭配“和”用语库“等用法说明,辨析常见疑难问题。凡此种种,皆见这部词典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纂宗旨。

1. 一部畅销,销量遥遥的英语学习词典。英语词典,销量遥遥,平均每分钟销售2.16册。

2. 一部科学严谨,性的英语学习词典,的专家,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铸就的专业品质。

3. 一部与时俱进,富创新精神的英语学习词典,新增20%内容,包括1000新词、78页全彩图解词汇、5000余项正文修订。


媒体评论

lt;牛 津高阶gt;八版的”Which Word?“、”Vocabulary Building“、”Language Bank“、”Collocations“、”More About“等栏目,因为预设的针对性较强,我认为还是相当有用的,没有偏离lt;高阶gt;教学 + 描记 + 实用的编纂初衷。mdash;mdash;陆谷孙#40;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41;


喜见如今的英语学习型词典为学英语的人设想越来越周到,此新版lt;牛津高阶gt;就是其中的佼佼者。mdash;mdash;刘绍铭#40;岭南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翻译家#41;


l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t;提升学习者表达能力的功能,本来就相当不错,第八版在这方面更加用心。mdash;mdash;苏正隆#40;台湾翻译学学会执行长#41;


内容介绍

lt;牛津高阶gt;为世所公认的英语学习词典,自1948年出版至今,销量已超过5000万册,惠及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学子。第八版较之前版多 有突破,更为实用和准确,充分满足读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需求,突出学习功能。双解版汉译紧贴英文原义,符合汉语表述方式。l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 典gt;#40;第8版#41;是案头的英语工具书。

本书为64开软精装,轻巧便携,物超所值。

  1. 184 500单词、短语和释义:英美并重。
  2. 1 000新词:贴近时代,求新求确。
  3. 5 000余项正文修订:精益求精。
  4. 49页牛津写作指南:教授14个有关写作的项目。
  5. 78页图解词汇扩充:图文并茂,提升记忆效果。
  6. 28个专业的学术词汇:全新标注。
  7. 68页参考信息:全面实用。
  8. 8类用法说明:析难解疑。
  9. 较第七版内容增加20%。

作者介绍

霍 恩比#40;A S Hornby#41;,词典编纂家、教育家。他根据手教学经验,针对母语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的特殊需要,编纂出lt;牛津高阶英语词典gt;,这是世界上早的”学 习型词典“之一,各版销量已逾3500万册。他还用编纂该词典的收入建立了”霍恩比教育基金“,资助外国教师赴英国学习。



鸿鹄之志:一部聚焦于中国古代哲学与政治思想的深度研究 图书名称:《鸿鹄之志:先秦至魏晋时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与核心议题》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学术专著,旨在对中国古代(主要聚焦于先秦至魏晋时期)核心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剖析及其历史脉络的追踪。它并非一部通史式的叙述,而是专注于提炼和阐释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政治形态与治理逻辑的根本性议题。 第一部分:思想的源流与奠基——礼乐秩序的构建与挑战 本部分将从周代礼乐制度的初创及其理论化入手,探讨“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政治伦理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分析了早期思想家如何试图以一套精密的社会规范来维系庞大帝国的稳定。 一、 宗法与血缘的政治基石: 详细考察了宗法制度如何渗透到政治权力分配、等级确认以及个体义务的设定中。我们将对比分析《周礼》《礼记》中关于“亲亲”与“尊尊”的原则,揭示其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 二、 德治的雏形与困境: 追溯了“德”的概念如何从个人修养提升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探讨了早期君主如何以“天命转移”的叙事来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以及这种朴素的德治理念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时所暴露出的内在张力与脆弱性。 三、 早期儒家思想体系的政治化: 聚焦于孔子和孟子的核心政治论述。本书将孟子的“仁政”理论置于其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分析“民贵君轻”思想的激进性及其在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政治诉求的表达方式。同时,对比分析荀子的“性恶论”如何导向一种更具制度性和功利主义色彩的政治设计,强调“法”与“礼”的协同作用。 第二部分:群雄逐鹿与“术”的崛起——法家、道家与兵家的政治实践 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催生了对效率和权力控制的极端渴望。本部分将深入剖析不同学派如何从根本上重塑了政治运作的逻辑。 一、 法家治术的精细解构: 对商鞅变法、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进行细致的结构分析。本书强调法家的核心在于“去人治、尚法治”,探讨“循名责实”与“一民”战略如何有效地实现了中央集权,并分析其对秦朝统一的决定性意义。此外,本书将批判性地探讨“术”——即君主驾驭臣属的权谋手段——在后世帝王心术中的继承与演变。 二、 道家思想的政治隐喻与避世哲学: 老庄思想虽然常被视为“反政治”的,但其对“无为而治”的阐释却为统治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理思路。我们将探究“无为”在实践中如何被解释为“不妄为”或“顺应民性”,以及其如何成为士人在乱世中自我保全与保持精神独立的哲学依据。 三、 兵家思想中的战略性权力观: 孙武的《兵法》不仅仅是军事理论,更是对权力结构、信息控制和动态博弈的深刻洞察。本部分将抽取《孙子兵法》中关于“形”、“势”和“奇正”的论述,阐释其如何转化为对政治资源的布局和对敌方意图的揣测,从而构建了一种侧重于威慑与均衡的权力观。 第三部分:帝国初期的整合与张力——汉代经学与黄老之治的交替 秦朝的速亡给新生的汉王朝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本部分重点关注统治思想的修正与制度的稳定。 一、 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 分析汉初推行的“无为而治”政策的实际效果,探讨其如何契合了社会经济恢复的客观需求。本书将考察黄老思想在初期政治实践中对国家干预程度的限制,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秦朝留下的社会矛盾。 二、 董仲舒与儒学的“官方化”: 深入考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进程。分析董仲舒如何通过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家伦理与“天人感应”的宇宙观相结合,成功地将儒学改造为一套服务于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意识形态,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政治合法性论据。 三、 察举制的政治后果: 研究汉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别是察举制对地方士绅阶层与中央官僚体系关系的塑造。探讨这种基于德行推荐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逐渐被门第和人情所腐蚀,为后世的士族政治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士人精神的觉醒与魏晋玄学的政治悖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既有门阀士族的权力固化,也有知识分子对个体价值的深刻反思。 一、 玄学的兴起与对现世的抽离: 详尽分析“竹林七贤”等知识分子群体对汉末以来政治倾轧的反应。探讨“名教与自然”的冲突如何推动了玄学的诞生,以及“贵无论”和“宽绰任达”的思潮在事实上对传统政治秩序的消解作用。 二、 门阀制度的理论根源: 考察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如何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垄断地位。本书认为,此时的政治思想已从如何“治国”转向如何“安身”,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热情大幅降低,转向对个体生命体验和审美价值的追求。 三、 佛教的传入与政治伦理的冲击: 探讨佛教“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观念对传统儒家纲常伦理构成的挑战。分析统治者如何应对佛教的兴盛,以及佛教思想如何被部分改造以适应统治需求,例如“三世说”与“王权神授”的结合。 结论:古老智慧在现代语境下的回响 本书最后将总结先秦至魏晋时期政治思想的核心议题——即“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德行”、“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永恒张力。通过对这些历史范式的考察,为理解当代中国在治理模式上面临的内在选择与挑战,提供一份深厚的历史参照系。本书旨在证明,这些看似遥远的古代争论,构成了我们理解当下政治文化基因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英语学习者,尤其在准备雅思口语和写作时,对地道的搭配和不常见的词汇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第八版的《牛津高阶》在词条的广度和深度上,完全满足了我这种“进阶”学习者的需求。许多非常地道的习语和固定搭配(collocations)被收录其中,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呈现的。比如,查询“make”,你会发现它下面列举了数十种与“make”搭配的动词短语,并配有实用的情景例句,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口头表达。再者,这本书在学术词汇方面的覆盖率也值得称赞。在阅读和写作一些需要较高学术性的文章时,我常常需要寻找那些能提升文本“档次”的精准词汇,这本书提供的同义词辨析和级别标记(比如是否为正式用语、是否为学术专用)帮我做了很好的把关,避免了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这种对语言使用层级的细致划分,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对学习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总而言之,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查字工具”,而更像一位耐心的语言导师,在你每一步探索中提供精准的导航和坚实的后盾。

评分

我一直认为,词典的选择,反映了一个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严肃程度。对于我们这批从传统教育体系走过来的“老派”学习者来说,纸质词典的逻辑结构和深度是电子工具难以比拟的。这本《牛津高阶》缩印版,虽然体积小巧,但内容量却惊人地扎实。我特别注意到它在词源和语用标记上的用心。很多时候,理解一个词的词源,能帮助我一下子记住它的核心意义,避免望文生义。比如查询一些拉丁语或古法语词根派生出来的词汇时,词典会给出简要的提示,这对我构建自己的词汇体系非常有帮助。此外,它对不同国家英语(美式、英式)的差异标注得非常精细,这对于我需要接触全球性客户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不会因为用词习惯上的细微差异而显得不专业。相比那些只提供简单对应翻译的工具书,牛津高阶的“双解”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翻译,更是对概念的解析。比如它不会简单地将一个抽象名词翻译成一个中文名词,而是会提供一个小型语境说明,告诉我这个词在英语思维中是如何被构建和使用的。这对我从“翻译思维”向“直接理解”过渡,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它的排版虽然紧凑,但得益于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行间距,查阅起来并不费力,可以说是效率与深度兼顾的典范。

评分

购买这本缩印版之前,我还在犹豫是否应该直接依赖网络词典,但收到实物后,我庆幸自己的选择。首先,它的便携性让我在任何零碎时间都能进行“微学习”。等车的时候,翻开查几个生词;午休时,快速回顾一下昨天查过的重点词组。这种随时可得的触手可及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其次,实体词典的“视觉记忆”功能是电子设备无法复制的。我常常记得某个词汇是在左侧页面的中间部分,旁边紧挨着一个我之前做过标记的例句,这种物理上的参照物能帮助我的大脑更好地组织和检索信息。对于我这种需要长期、大量积累词汇的人来说,建立这种“空间地图”至关重要。而且,作为一本工具书,它的“抗干扰性”是电子设备无法比拟的。当我沉浸在查阅一个复杂词汇的语境和用法时,手机上的各种通知、弹窗会瞬间打断我的思路,而这本厚实的词典,能给我一个完全纯净的学习环境。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它的耐用性和长期价值。好的工具书是可以伴随一个人数年的,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价值是持续增值的。这次购书体验,非常满意。

评分

这本新淘到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缩印本)》简直是我的救星!作为一名常年与英语打交道的职场人士,我深知一本可靠的词典在手边是多么重要。过去我用过好几本电子词典和在线资源,但总觉得少了点“仪式感”和即时的满足感。这次换成小本的实体书,轻巧便携,放进公文包里完全不占地方,这一点对于经常出差的我来说简直太贴心了。翻开扉页,那熟悉的牛津出品的严谨感扑面而来,纸张质量摸上去扎实又不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我最欣赏的是它的释义清晰度和例句的时效性。很多旧版词典里收录的俚语或专业词汇已经有些过时,而第八版显然紧跟时代步伐,很多最新的科技和文化词汇都收录进去了,比如最近很火的“deepfake”或“staycation”,都能迅速查到精准的解释。尤其对于那些一词多义的复杂词汇,它的排列逻辑非常清晰,从最核心的含义到引申义,再到不同语境下的搭配,讲解得层层递进,让人真正理解这个词的“生命力”。我上次在准备一份英文合同翻译时,遇到一个模糊的介词搭配,用其他工具查了好几次都觉得别扭,最后翻阅这本词典,找到了商务场景下最地道、最无懈可击的表达方式。这种知识的厚重感和精准度,是任何APP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缩印本会不会在清晰度上打折扣,毕竟把那么多内容塞进小本子里,字太小岂不是要戴老花镜?然而,拆开包装后,我的顾虑立刻烟消云散了。商务印书馆的工艺水准果然名不虚传,即便是缩印本,字体也保持了极佳的锐度和可读性。我发现它巧妙地利用了版面设计,通过不同字号、粗细和斜体的组合,将词条、音标、词性、释义、例句以及辨析点清晰地划分开来,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找到重点。我尤其喜欢它对辨析部分的详尽处理。在英语学习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那些“长得像,意思却微妙不同”的词汇,比如“affect”和“effect”,或者“imply”和“infer”。这本书在这类易混淆词的对比例句和解释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仅告诉你A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告诉你A与B的区别在哪里,这种“排除法”的学习过程,让我对这些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周末窝在咖啡馆里,不用担心手机电量或网络信号,手中捧着这本沉甸甸的词典,专注地啃下一个知识点,那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它提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数字时代稀缺的宝贵资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