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护理学基础(本科中医药类/护理学)
定价:46.00元
作者:马小琴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171599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编写的指导思想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推动护理教学的改革,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本教材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参考。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本科中医药类·护理学)》在编写过程中严格遵循教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吸取了外本课程经典教材的精华,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加以的创新,在编写内容上具有传承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结合高等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力图做到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内容更新;对理论的阐述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学习。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医院及医疗环境
第三章 患者的入出院护理
第四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五章 护理职业防护
第六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七章 患者的清洁护理
第八章 患者的舒适护理
第九章 休息与睡眠
第十章 患者的活动护理
第十一章 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护理
第十二章 冷热疗法的护理
第十三章 患者的给药护理
第十四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第十五章 排尿护理
第十六章 排便护理
第十七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第十八章 标本采集
第十九章 临终护理
第二十章 护理文件书写
附录一 体温单
附录二 长期医嘱执行记录单(表格式)
附录三 长期医嘱执行记录单(粘贴式)
附录四 患者输液/巡视卡
附录五 一般护理记录单
附录六 危重护理记录单
附录七 入院护理评估单
附录八 中医院入院护理评估单
附录九 手术护理记录单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经典的医学教材风格,一看就知道内容肯定硬核。我记得当时拿到手的时候,感觉分量挺沉的,那种厚度让人心里就有底,觉得里面塞满了知识。翻开扉页,看到主编的名字,马小琴,在业内还是挺有分量的,这至少保证了教材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很强,从最基础的生命体征测量讲起,层层递进到具体的护理操作规范,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构思内容的。比如,它对“无菌技术”的讲解,不是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和原理分析,让你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微生物学依据是什么。我尤其欣赏它对“沟通技巧”这部分的阐述,在强调技术标准化的同时,也顾及到了人文关怀,这一点在早期的教材中并不多见,让人觉得这本书是与时俱进的。阅读过程中,我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在脑子里勾勒出未来在病房里操作的情景,这本书就像是我的第一位“临床导师”,默默地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它不花哨,但耐看,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是值得称赞的,用料扎实,内页纸张的质感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没有那种廉价书籍特有的刺鼻气味,这对需要长期备考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急救护理”这一部分的覆盖面,在基础教材中算是相当全面的。它对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描述得非常细致,每一个按压的力度、频率、深度,都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并且结合了最新的指南要求,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医学知识更新很快,一本过时的教材在急救领域是绝对不合格的。我记得在学习休克的分类和处理时,书中用了一个流程图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简化了,这个图我到现在还留着,在我做模拟练习时,它就是我的快速参考卡。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能够无缝衔接到临床实践中去,它提供的知识点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直接在病床边应用的“工具箱”。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对处理突发状况的信心大增。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用词精准到让人拍案叫绝。很多专业术语的解释,既保持了科学的严谨性,又做到了让人通俗易懂,这在医学著作中是相当考验功力的。我记得有一次准备一个关于伤口护理的考试,翻到相关章节,里面关于不同类型渗液的描述,简直就像是高清照片一样呈现在我脑海里,每一个形容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让人一眼就能区分开来。而且,它的图文结合处理得非常好,那些示意图清晰明了,线条流畅,不像有些教材的插图画得潦草,让人看了反而更糊涂。我特别喜欢它在知识点旁添加的那些“拓展阅读”或“临床提示”的小栏目,这些内容往往不是考试的重点,却是真正区分优秀护士和普通护士的关键。它教的不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构建,让我对整个护理学科的认知从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专业词汇量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护理学基础”这种入门级别的教材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无非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它对“健康教育”这块的论述,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深度。它没有将健康教育简单地视为疾病宣教的附属品,而是将其提升到了预防医学和个体化护理的核心地位。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如何设计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甚至引用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来支撑其观点。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护理工作绝不是冰冷的执行机器,而是需要高度的同理心和沟通策略。在学习体位管理和安全防护章节时,它详细对比了不同体位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这种精细到毫米级的考量,展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每次翻到这些需要高度集中精神阅读的部分,我都会泡上一壶浓茶,因为我知道,这些看似枯燥的细节,才是未来保证患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基础工作做到了极致的专业化。
评分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建立了我对“职业认同”的初步认知。在探讨护士的角色与职责时,它不仅仅强调了执行层面,更着重阐述了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社会责任。它鼓励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要盲目服从医嘱,而是要在充分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提供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支持。书中提到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最好的护理,是让患者感觉不到你的存在,却又在最需要时恰到好处地出现。”这句话极大地激励了我。在学习感染控制时,它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细致到洗手液的选择和更换频率,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塑造了我未来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明白,护理工作绝非简单的“打下手”,而是贯穿患者生命全程的专业照护艺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护理世界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