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極拳行功心解詳解
定價:18.00元
作者:蘇峰珍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094880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太極拳行功心解詳解是作者結閤自己幾十年的練拳體會,對太極拳經論進行瞭詳細的解釋。書中,作者不僅就太極拳經論中比較深澀難懂的語體作瞭詳細釋義,還對經綸中的實質內涵進行瞭深入的剖析,甚至對太極拳的修煉方法也作瞭獨到的分析,是研究太極拳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目錄
**章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節以心行氣
第二節務令沉著
第三節乃能收斂入骨
第二章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節以氣運身
帛二節務令順遂
第三節乃能便利從心
第三章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處,所謂頂頭懸也
**節精神能提得起
第二節則無遲重之虞
第三節所謂頂頭懸也
第四章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節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
第二節變轉虛實
第三節虛實與雙重
……
作者介紹
蘇峰珍,1984年生於颱灣高雄鳳山。自幼喜愛武術,苦無機緣學習。當時,鳳山有一拳師,名大鼻師,身材高挑魁梧,南北跑場打拳,賣膏藥。心嚮往之,懇請母親往說,欲隨練拳,大鼻師迴曰:'以手擊壁可也,不必隨師。'自創土法煉鋼非拳術究竟之道,終而蹉跎歲月。其間雖練過跆拳道、外傢拳及其他武術,但總覺得不能相契而放棄。1980年緣遇林師昌立先生,學習形意、八卦、太極,曆二十餘年之久,為入室弟子,排行第二。同門中,練拳*為精勤,從無間斷,為林師所賞識,而盡得其傳。1982年至1992年參加高雄縣市、颱灣省推手比賽,常名列冠、亞軍,為師門爭光。1994年取得省市級太極拳教練證及重量太極拳教練證,經林師認可,開始授拳。2008年參加美國新唐人電視颱舉辦**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榮獲第三名。其拳論著作常於髙雄市太極拳雜誌社發錶,頗獲讀者喜愛。著作有〈汰極拳行功心解詳解》《內傢拳武術探微(籌備齣版中)》《太極拳經論詳解(籌備齣版中)》等。現於高雄市鳳山區文華兒童公園授拳。生平*大之願望,乃能將內傢拳武術承授有緣者,永續流傳。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用心瞭,初次翻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散發齣的淡淡的油墨香氣,就讓人覺得這絕非泛泛之作。封麵設計上采用瞭古樸又不失雅緻的留白處理,中央的太極圖騰綫條流暢,蘊含著一種動靜相宜的哲學意味。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文字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絲毫沒有壓迫感,即便是長時間研讀,眼睛也不容易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配圖的清晰度和專業性令人印象深刻。那些關於樁功、步法和推手的示意圖,細節刻畫得極其精準,仿佛能透過紙麵感受到動作的微妙變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從外在的美學設計延伸到內在的編排邏輯,無疑是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極佳的閱讀體驗的起點。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武術的書籍,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充滿瞭期待和敬意。整體來看,這本書在外在呈現上,已經達到瞭行業內高水準的製作標準,讓人愛不釋手,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心法”的詮釋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市麵上很多太極拳書籍往往將“心法”簡單地等同於“意念”或“精神集中”,但本書的作者顯然是將“心法”視為一套完整的、指導整個修煉曆程的內修體係。其中有一段論述,關於如何在實戰中保持“不動心”的境界,作者將其與道傢“虛靜”的概念巧妙地結閤起來,指齣“不動心”並非是思想的停滯,而是一種對外界信息的極速處理和反饋,保持內在的平衡性是應對外部變化的根本。這種跨學科的理論整閤,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太極拳的理解維度。它不再僅僅是一門肢體運動的技藝,更像是一門關於自我調節、情緒控製和應變哲學的實踐科學。對於那些尋求武術深層內涵的習練者來說,書中關於“由內而外”修煉路徑的揭示,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讓人醍醐灌頂。
評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駕馭能力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它成功地在“古典的韻味”和“現代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作者的遣詞造句,既保留瞭傳統武術經典中那種沉穩、內斂的文風,避免瞭當代白話文的輕佻感,但在復雜的概念闡釋上,又能準確、清晰地使用現代漢語的錶述方式,確保瞭理解的無礙。比如,在解釋“掤勁”的微妙之處時,他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嚮上頂”這種錶述上,而是用瞭一段極具畫麵感的文字,描述瞭像水麵浮力一樣,既有支撐又有順應的感覺,這種富有張力的文字錶達,比乾巴巴的術語描述要生動深刻得多。通篇閱讀下來,你會感覺到作者是一位真正浸潤於傳統文化,但又具有開闊現代思維的學者,他的文字本身就帶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化力量,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瞭拳理,更享受瞭一場文字的盛宴。
評分我閱讀瞭大量關於傳統武術理論的書籍,但坦白說,很多都是故紙堆裏的陳詞濫調,或者是作者個人經驗的片麵總結,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和可操作性。然而,這本書在論述功法要領時,展現齣一種令人信服的“可驗證性”。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將理論與實際的身體感受進行對照驗證。例如,在描述如何做到“周身一傢”時,他不僅給齣瞭理論上的描述,還設計瞭一係列細微的牽動練習,要求讀者去體會手指與腳趾之間的微妙聯係,去感受呼吸如何影響到腰胯的轉動。這種手把手的引導,讓讀者能夠立即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到理論的對應點。這種強烈的實踐導嚮性,使得書中的內容不是高懸於空的教條,而是可以被立即投入實踐並感受到即時反饋的有效方法。對於那些希望將所學知識快速轉化為自身能力的練習者來說,這種嚴謹的“理論-實踐-反饋”閉環設計,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評分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懷有深深敬意,但又對理論體係的嚴謹性有較高要求的學習者。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闡釋太極拳核心理念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由錶及裏、層層遞進”的邏輯架構。作者似乎深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初級章節,他以極其平實的語言引導讀者建立對“氣”和“意”的初步感知,沒有濫用玄乎的術語,而是巧妙地結閤瞭人體的生理結構和日常經驗進行類比,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進入中段,講解開始深入到勁力的轉換、纏絲勁的運行路徑以及棚、捋、擠、按這四正手如何融於一法時,那種條分縷析的講解方式,猶如庖丁解牛,將復雜的技法拆解成瞭可以獨立訓練的單元,但同時又強調瞭它們之間不可分割的整體性。這種兼顧瞭宏觀哲學思辨與微觀技術拆解的敘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係統性和連貫性,讓人感覺每一步的提升都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而不是盲目地模仿某個特定的招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