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与生活
定价:35.00元
作者:王洪兴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15655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并不是只有摄影家或是那些专业学习摄影的人才能够拍摄出好的作品.我们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都有希望拍出动人的作品.但是如何抓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则是需要学习的.本书就是针对那些想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又对摄影知识不够精通的社区居民编写的.社区教育“摄影与生活”课程是将职业院校影像与影视艺术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后.根据社区居民的兴趣及实际能力选取符合居民摄影生活需求的内容而形成的摄影基础课程.本书以了解摄影、认识相机为切入点.以体验学习、组织摄影活动为基本途径.以作品鉴赏、分析感悟为提升手段.按照摄影学习目标完成规律及居民自我发展需要.设计安排了摄影基础知识、各种风格摄影技巧和作品赏析等内容.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提高社区居民的审美能力.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品位.为生活留下美好瞬间.使居民生活发生变化.同时.居民在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同时.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居民适应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真正建立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本书适用于社区教育.也可供摄影爱好者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前言
01
单元
认识摄影
节 认识相机
/2
第二节 相机的使用方法
/19
第三节 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23
第四节 正确的持机姿势
/31
第二单元33 风光摄影
节 拍摄日出日落
/34
第二节 拍摄雨景
/37
第三节 拍摄雪景
/39
第四节 拍摄雾景
/41
第五节 拍摄夜景
/43
第六节 拍摄焰火
/44
第七节 风光摄影作品赏析
/47
第三单元54 花卉摄影
节 花卉题材的拍摄准备工作
/55
第二节 花卉摄影的拍摄技巧
/62
第三节 花卉摄影作品赏析
/64
..........
66 66
第四单元
静物摄影
节 静物题材的拍摄准备工作
/67
第二节 静物题材的拍摄技巧
/72
第三节 静物摄影作品赏析
/73
编写说明
前言
01
单元
认识摄影
节 认识相机
/2
第二节 相机的使用方法
/19
第三节 画面构成诸元素及其处理
/23
第四节 正确的持机姿势
/31
第二单元33 风光摄影
节 拍摄日出日落
/34
第二节 拍摄雨景
/37
第三节 拍摄雪景
/39
第四节 拍摄雾景
/41
第五节 拍摄夜景
/43
第六节 拍摄焰火
/44
第七节 风光摄影作品赏析
/47
第三单元54 花卉摄影
节 花卉题材的拍摄准备工作
/55
第二节 花卉摄影的拍摄技巧
/62
第三节 花卉摄影作品赏析
/64
..........
66 66
第四单元
静物摄影
节 静物题材的拍摄准备工作
/67
第二节 静物题材的拍摄技巧
/72
第三节 静物摄影作品赏析
/73
..........
75
第五单元
人像摄影
节 人像题材的拍摄准备工作
/76
第二节 人像题材的拍摄技巧
/83
第三节 人像摄影作品欣赏
/99
..........
第六单元102 运动摄影
..........
110 参考文献
..........
75
第五单元
人像摄影
节 人像题材的拍摄准备工作
/76
第二节 人像题材的拍摄技巧
/83
第三节 人像摄影作品欣赏
/99
..........
第六单元102 运动摄影
..........
110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在我迷失在日常琐碎之中时,悄悄地把我拉回了生活的原点。我原本以为,“摄影”这个主题会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高深的理论,但事实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以一种极其平实、真诚的笔触,探讨了摄影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没有教我如何拍出“大片”,而是教我如何去“看”。我开始留意光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投下的影子,观察人们在街头巷尾的神情,感受不同季节带来的空气变化。书里的一些观点,比如“看见比拍摄更重要”,“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选择,而选择源于内心的感受”,这些话语在我脑海里反复回荡。它们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看”,但却从未真正“看见”。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情。我开始尝试去捕捉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瞬间,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记录。也许我的照片并不专业,也许我的构图并不完美,但我却从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和满足。这是一种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是一种将内心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奇妙过程。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具体的“方法”,但它给了我一种“方向”,一种让我能够更好地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生活的美好。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了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一个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感受的创造者。
评分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艺术,需要天赋、技巧和大量的练习。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给我灌输复杂的摄影理论,也没有让我去背诵那些枯燥的参数。相反,它以一种非常温和、细腻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摄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书中的观点,比如“用心去感受,比用技术去模仿更重要”,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尝试着去放慢脚步,去留意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比如,清晨醒来时透过窗户的光影,街边小贩忙碌的身影,又或者雨后泥土的芬芳。这些曾经只是我日常的一部分,如今却因为书的引导,在我眼中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我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故事,充满了色彩,只是需要我们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用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去记录。这本书没有教我如何去拍出“好照片”,而是教我如何去“看见”生活。它让我明白,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与生活的对话,一次情感的表达。这种体验是如此的纯粹和美好,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它让我意识到,我并不需要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师,我只需要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人,就能在这幅名为“生活”的画卷中,留下属于我自己的独特痕迹。
评分我一直以为,摄影是一门需要天赋和专业技巧的艺术,离我这样的普通人非常遥远。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给我讲那些复杂的相机设置,也没有给我灌输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相反,它以一种非常平实、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摄影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书中的观点,比如“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去感受”,让我茅塞顿开。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用心去解读生活的能力。我开始尝试着去留意身边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比如,清晨阳光洒在窗台上的光斑,街边小店里飘出的食物香气,又或者一个陌生人友善的微笑。这些曾经只是我日常的一部分,如今却因为书的引导,在我眼中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它让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而摄影,只是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捕捉和记录它们。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如何拍”的答案,但它给了我“为何拍”的动力,以及“如何看”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摄影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远,需要很高的门槛。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给我讲那些复杂的相机参数,也没有给我展示那些令人炫目的后期处理。相反,它以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摄影的本质。书中的观点,比如“你的眼睛才是最美的镜头”,让我茅塞顿开。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摄影并非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能力。我开始尝试着去留意身边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比如,清晨的阳光洒在脸上,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又或者陌生人友善的微笑。这些瞬间,在书的引导下,变得如此鲜活和有意义。它让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而摄影,只是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捕捉和记录它们。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如何拍”的答案,但它给了我“为何拍”的动力,以及“如何看”的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渴望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生活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明白了“看见”的真正含义。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看见就是看到,但这本书告诉我,看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感知,是一种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理解和感受的过程。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在生活中,但却从未真正地“看见”生活。书中的观点,比如“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蕴含着不平凡的美丽”,深深地触动了我。它鼓励我去放慢脚步,去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体会那些细微的情感。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去观察街边的行人,去感受不同天气带来的氛围,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表情。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瞬间,如今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记录的冲动。我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幅不断变化的画卷,而摄影,只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和解读这幅画卷的工具。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具体的摄影技巧,而是给我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让我去“看见”世界的方式。它让我变得更加敏感,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渴望去记录那些美好的瞬间。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觉“充电”的书。我常常觉得,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中,自己变得越来越麻木,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感知力。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灵。它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关于摄影的“干货”技巧,反而以一种非常柔软、非常温暖的方式,引导我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书中的观点,比如“每一个瞬间,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遇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曾经以为,我只是在“经历”生活,但这本书告诉我,我更应该去“感受”生活。我开始留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比如清晨醒来时透过窗户的阳光,下班路上看到的晚霞,又或者与家人朋友闲聊时的温暖。这些细微之处,在书的引导下,变得如此鲜活和动人。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我不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个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去记录、去创造的探索者。它让我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让我重新开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生活方式的书,虽然它以“摄影”为名,但内容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技巧或构图。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那些被匆忙脚步踩过的细节。读完之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去观察,去感受,去捕捉那些曾经习以为常却又充满韵味的瞬间。比如,清晨窗帘缝隙里透出的第一缕阳光,路边被雨水打湿的叶片上晶莹的水珠,又或者公园里老人脸上安详的笑容。这些细微之处,曾经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如今却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记录的冲动。我开始明白,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用眼睛去发现世界、用心去解读生活的态度。它教会我放慢脚步,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这本书没有给我枯燥的技术讲解,没有让我对着复杂的参数冥思苦想,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我心里播下了观察的种子,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不平凡的光芒。我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是风景,处处是故事,只是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它让我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渴望深入每一个角落,去感受那里独特的气息,去倾听那里无声的诉说。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刻而持久的,它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懂得生活、更懂得欣赏生活的人。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觉得非常“舒服”的书。它的语言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真诚和朴实。我曾经以为,“摄影”这个主题会让我望而却步,觉得它过于专业和高深。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摄影的魅力。它并没有给我灌输那些枯燥的摄影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感悟,让我体会到了摄影与生活的连接。书中的观点,比如“捕捉那些被遗忘的瞬间,让它们重获新生”,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开始意识到,原来我一直都在生活中,但却从未真正地“看见”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引导我去放慢脚步,去留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我开始留意清晨窗帘透进的光线,留意雨滴落在叶片上的晶莹,留意孩子在公园里奔跑的笑脸。这些细微之处,在书的引导下,变得如此鲜活和动人。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我不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个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去记录、去创造的探索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观察”的意义。我一直以来都以为,观察就是看到,但这本书告诉我,观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感知。它鼓励我去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去体会那些细微的情感,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我曾经觉得,摄影似乎离我非常遥远,是一种需要专业技能才能触及的领域。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觉得摄影原来就在我身边,就在我的生活之中。它没有给我提供具体的摄影技巧,而是给我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让我去“看见”世界的方式。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去观察路边的一草一木,去留意行人的表情,去感受不同天气带来的氛围。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瞬间,如今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甚至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记录的冲动。我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幅不断变化的画卷,而摄影,只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和解读这幅画卷的工具。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如何拍”,而是给了我“为何拍”的理由,以及“如何看”的方法。它让我变得更加敏感,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渴望去记录那些美好的瞬间。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是一个对摄影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觉得这类书籍对我来说可能过于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出乎意料的亲切和贴近的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它没有冗长的理论阐述,也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相反,它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看见”的故事。我被书中的一些观点深深打动,比如“生活本身就是一幅未完成的画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画师”。这句话让我觉得,我并不需要成为一个专业的摄影师,我只需要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用我的眼睛去捕捉,就能在这幅画卷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我开始在生活中主动寻找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丽,那些隐藏在平凡角落里的惊喜。也许是清晨的露珠,也许是孩子天真的笑容,也许是落日时天空变换的色彩。这些瞬间,在书的引导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拥有了生命。它让我明白,摄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我们愿意去观察、去感受的瞬间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生活”这个词的重量和色彩,让我不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是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个用镜头和心灵去记录和诠释生活的美好之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