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频电子线路
定价:29.00元
作者:杨霓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1112074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搬移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高频功率放大器、干扰与噪声等。在内容的编排上,尽量做到思路清晰、由简到繁,便于自学。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紧密围绕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发送设备,以接收、发送设备为背景,从信号传输与电路实现的角度,将各功能电路的分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建立起整机的概念。
本教材可以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大、职大的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本书常用符号表
绪论
0.1 通信系统的组成
0.2 无线通信系统
0.3 本书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思考题与习题
章 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
1.1 LC谐振回路
1.2 窄带无源阻抗变换网络
1.3 常用滤波器
1.4 宽带阻抗变换网络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2.1 概述
2.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3 高频调谐放大器的稳定性
2.4 高频集成放大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正弦波振荡器
3.1 反馈型振荡器的基本原理
3.2 LC正弦波振荡器
3.3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3.4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3.5 晶体振荡器
3.6 RC正弦波振荡器
3.7 负阻振荡器
3.8 几种特殊的振荡现象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频谱搬移电路
4.1 频谱搬移的基本原理及电路组成模型
4.2 相乘器电路
4.3 振幅调制电路
4.4 调幅信号的解调电路
4.5 混频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5.1 角度调制信号的基本特性
5.2 调频信号的产生
5.3 直接调频电路
5.4 间接调频电路——调相电路
5.5 扩展大频偏的方法
5.6 调频波解调电路
5.7 调频系统中的特殊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反馈控制电路与频率合成技术
6.1 反馈控制电路概述
6.2 锁相环的基本组成与原理
6.3 锁相环的静态特性和跟踪特性
6.4 锁相环捕捉过程的定性分析
6.5 集成锁相环简介
6.6 集成锁相环的应用
6.7 数字锁相环
6.8 频率合成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7.1 概述
7.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原理与应用
7.3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7.4 功率合成器
7.5 丁类和戊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7.6 晶体管倍频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噪声与干扰
8.1 起伏噪声特性
8.2 噪声的来源与特点
8.3 信噪比和噪声系数
8.4 外部干扰与抗干扰措施
8.5 灵敏度与动态范围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附录A 常用滤波匹配网络的结构及元件表达式
附录B 余弦脉冲分解系数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这本书的主题探讨得非常深刻和尖锐,它触及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竭力回避却又无法逃脱的本质问题。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用最直白却又最富诗意的方式,撕开社会的某些伪装,直抵人性的幽暗之处。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弊病以及个体在巨大洪流面前的无力与挣扎。里面的角色都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他们都有着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和驱动力,让你在批判的同时,也不禁产生强烈的共情。这种对灰色地带的深入挖掘,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思辨的张力。读完之后,你可能会感到一丝凉意,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醍醐灌顶的清醒,它强迫你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背后的重量。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提供如此高质量的精神刺激,让人读完后仍然忍不住思考很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简直就是一场文字的盛宴。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词造句极其考究,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特定的情绪和氛围。读起来,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湿气,能感受到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光影。尤其是那些环境描写的段落,简直就像是高清的电影画面,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脑海里,细节丰富到令人发指,却又绝不拖沓冗余。更难得的是,作者成功地将那种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犀利熔铸一炉,使得整体的文风既有厚重感,又不失鲜活的生命力。我常常会为了一个精妙的比喻而停下来,反复品读,那种浑然天成、恰到好处的感觉,是很多作家穷尽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境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看”,不如说是“沉浸”,你完全被作者构建的语言迷宫所包裹,心甘情愿地迷失其中。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虽然可观,但通读下来,竟无一句废话或赘述,整体的叙事效率高得惊人。作者对情节的掌控力堪称一绝,每一个场景的设置、每一段对话的展开,都像是一枚精密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绝不容许任何冗余的存在。即使是看似闲笔的描写,细究之下也隐藏着对未来情节的铺垫或者对某个角色深层心理的侧写。这种高度凝练的写作风格,使得信息密度极大,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我喜欢这种紧凑感,它给人一种在高速列车上飞驰的感觉,风景不断变幻,但目标始终明确。对于追求高质量、高信息密度的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上乘之选,它证明了优秀的作品不需要依靠篇幅来堆砌厚度,真正的力量在于其内容的精纯和结构的完美。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开篇处理得极为大胆且极具实验性,它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惯例,一开始甚至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需要极大的耐心去适应这种独特的节奏。作者似乎刻意将关键信息碎片化、非线性化,让读者像考古学家一样,从大量的、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中去挖掘真相。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对阅读门槛有所提高,但一旦你找到了那个契合点,那种豁然开朗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考验的不仅是读者的专注力,更是一种解读和联想的能力。全书的意象运用也极其丰富,常常是同一个物体或场景,在不同的章节中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这种多层次的符号系统构建,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自觉性。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意义的建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信息,这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情节跌宕起伏,让你根本停不下来。作者的笔力老辣,构建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引人入胜的世界观,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和隐藏的秘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时的细腻手法,那种刀光剑影般的对话和心理博弈,读起来酣畅淋漓,却又暗藏着深沉的哲思。它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的快餐文学,你需要全神贯注地去梳理那些线索,体会那些潜台词。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预示着后文的惊天逆转。最让我震撼的是,故事的结局并非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留下了一片灰色的地带,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然久久不能平息,不停地回味那些关于人性、选择与命运的拷问。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极为巧妙,采用多线叙事,不同角色的视角交替出现,像拼图一样,慢慢拼凑出全貌,每一次真相的揭露都带着强烈的冲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