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序盘攻杀宝典
定价:50.0元
作者:朱金丹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67620254
字数:409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缜密精妙的序盘,是终盘取胜的法宝。
左图右文,图文并茂,一书在手,序盘攻防的多种可能和正解了然在胸。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有关围棋序盘攻杀的精彩战例和序盘阶段出现的高级死活题,通过详细解说攻防战术,来提高读者的序盘力量,为后续战斗奠定基础。
本书对抽象的序盘阶段进行了技术化的讲解,让读者在破解题目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夯实基础,开发潜能,提高局部攻杀的计算力,进而提高棋力。书中采用左图右文的格式,图文并茂,以变化图探讨、说明攻防的多种可能和佳手段,讲解详细、生动,指导性、启发性强。
本书整体水平在业余3段以上,适合具有围棋基础知识的读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朱金丹,安徽安庆人。200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现任教于岳西县汤池中学。1998年学棋,2003年达到业余5段,曾得到黄希文(六段)指点,在弈城围棋网是强7段(秘境探幽)。在博弈围棋教育网发帖很多,引起广泛关注,深受好评。精通“围棋助手”程序。在2013年岳西县“翡冷翠”杯职工围棋赛中荣获冠军,在2014年安庆市职工运动会围棋赛中取得6胜2负的佳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用心,封面的设计简约而不失大气,色彩搭配沉稳中透着一股对棋艺的敬畏感。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内页用纸非常厚实,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棋谱图解,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研究棋局细节的棋手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方式也很扎实,翻阅起来手感极佳,完全不用担心用几次就散架的问题。作者在排版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章节的划分和段落的留白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既不会感到拥挤压抑,也不会因为过于疏松而显得信息量不足。特别是那些关键的定式图解部分,图注和文字说明的结合方式非常流畅自然,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迅速捕捉到核心思路。总而言之,从书籍的物理形态上来看,这无疑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值得珍藏的专业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绝对能满足中段棋手的需求,甚至对一些业余定段的棋手也会有所启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变化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逻辑推演能力。他不会满足于给出一个“最佳”答案,而是会深入探讨几种看似合理的走法背后的优劣权衡,并且会考虑到对手可能的反制手段。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局面价值”的判断能力。例如,在处理一块看似已活的棋形时,书中会探讨如何通过限制对方的眼位空间,在不轻易动子的前提下,为后续的中腹战斗埋下伏笔,这种“着眼长远”的布局思想,远超一般入门书籍的范畴。读完有关某一个定式章节后,我感觉自己对该定式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记住怎么走”,而是升华到了“理解为什么这么走”的境界,这是对棋艺理解的一次质的飞跃。
评分我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可操作性”极强。很多围棋教材往往理论性太强,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脱离实战的“完美棋谱”,读完后依然不知道在实战中该如何应对。然而,这本书似乎完全避开了这些陷阱。它不是单纯的知识堆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思考。书中对“急所”和“缓手”的区分描述得极其细腻,即便是对气、对形等抽象概念的解释,也能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阐述,让我这个“棋感”一直不佳的爱好者茅塞顿开。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基本思路运用到日常的线上对弈中,效果立竿见影,至少在序盘阶段,我的心态稳定了许多,不再是稀里糊涂地下完一盘棋。这本书成功地将高深的棋理“翻译”成了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应用的实战语言,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围棋爱好者,我接触过的相关书籍不下数十本,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书一样,让我产生立刻想上盘棋进行验证的冲动。这种“即时反馈”的驱动力,才是衡量一本围棋书价值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一些在职业棋手中流传已久、但鲜为棋迷所知的“微妙手筋”和“形的变化”公之于众。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因为信息不对称,普通棋手很难接触到。书中对这些细微处的剖析,配上恰到好处的图解说明,就像是作者拉着你的手,在棋盘上细细摩挲那些不易察觉的棱角。我发现,很多我以前凭感觉下的棋,在这本书的分析下,找到了更扎实、更科学的理论依据,甚至发现自己过去下的“好棋”中也隐藏着一些被对手利用的隐患。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助你系统性地“修补”自己棋艺体系中的那些看不见的漏洞。
评分这本书在逻辑组织和章节衔接上,展现出一种近乎教科书般的完美结构。它不像一些作者随意记录自己心得的笔记式合集,而是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层层递进的难度设置。开篇的基石概念奠定后,会逐步深入到更复杂、更具实战意义的布局形态。不同于传统教材以“流派”划分的方式,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问题类型”的归纳,比如如何应对对方的“侵消”、如何构建“厚势”等,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编排,使得读者在遇到相似实战问题时,能够快速在记忆中定位到相关的处理方法。每当感觉有点理解疲劳时,作者总会穿插一些简短的“经验之谈”或“失败教训”,这些穿插的小故事不仅起到了放松心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用生动的案例强化了前面所学的理论,使得知识点的吸收率大大提高,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自然,没有那种硬邦邦的理论压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