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丛书 物理系列:原子中的幽灵 [英]保罗戴维斯 [英]朱利安布朗 9787535795

推动丛书 物理系列:原子中的幽灵 [英]保罗戴维斯 [英]朱利安布朗 978753579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保罗戴维斯(英)朱利安布朗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学
  • 原子物理
  • 量子力学
  • 科学史
  • 科普读物
  • 保罗·戴维斯
  • 朱利安·布朗
  • 推动丛书
  • 科学哲学
  • 现代物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5795335
商品编码:2952605605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推动丛书 物理系列:原子中的幽灵

定价:29.00元

售价:21.2元,便宜7.8元,折扣73

作者:保罗戴维斯 朱利安布朗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57953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量子力学让人着迷,让人困扰。连爱因斯坦都不相信它,连玻尔都为之感到困惑。《原子中的幽灵》是一本让你搞懂什么是量子力学的书。本书由BBC轰动全英的科普节目改编而成,八位科学家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这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真人秀。

《原子中的幽灵》是《*推动丛书》物理系列其中之一,这是一本了解量子力学的入门书籍。首版三十年,仍历久不衰。

2018年新版的《*推动丛书》全新设计了版式、封面,提升了阅读体验,让读科普不再艰难。随书附赠价值39.6元由汪洁、吴京平掰开揉碎,带你懂科学好书的《经典科普解读课》6折券。

内容提要


在激烈地变革人们对于实在的看法方面,量子革命是无与伦比的。诞生于20世纪前25年的量子物理学,主宰着现代物理学。
1982年一个关键性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复苏了人们对基本争端的兴趣。这个实验似乎一劳永逸地与爱因斯坦这样一个信念发生矛盾,即:他认为上帝不会同宇宙掷骰子。这件事促成英国广播公司广播部第3广播台编辑了的一个纪实专题广播,里面包括对许多的量子物理学家的采访。

本书就是以那些采访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所编辑而成的。书中还就量子理论、其疑难与佯谬,以及为弄懂具奇妙的哲学涵义所作的种种尝试,给出了一个清晰而简明的介绍。
虽然本书处理的是科学研究前沿中的一个议题,却写得通俗易懂,面向物理学家、哲学家以及普通读者。

目录


目录:

章 奇妙的量子世界

第2章 阿恩莱·阿斯派克特

第3章 约翰·贝尔

第4章 约翰·惠勒

第5章 鲁多尔夫·佩尔斯

第6章 大卫·多奇

第7章 约翰·泰勒

第8章 大卫·玻姆

第9章 巴度尔·海利

术语汇编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保罗?戴维斯,主要研究现代宇宙学。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科学基本概念Beyond中心主任,在SETI(地外智慧生物搜寻)计划中负责探测后工作,并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中心。他曾两次获得尤里卡奖,并于1995年获坦普尔顿奖,2001年获开尔文奖,2002年获皇家学会法拉第奖。小行星6870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做了大量科学普及工作,近40年来出版了20余部科普图书。曾入选澳大利亚“十位有创造性的人物”,并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大西洋两岸好的科学作家”。

文摘


序言



宇宙的神秘低语:从量子纠缠到意识的边界 在浩瀚的宇宙图景中,存在着一些最令人着迷的谜团,它们挑战着我们最基本的认知,也驱动着我们对现实本质的探索。这些谜团并非遥不可及,它们就隐藏在我们周围,甚至在我们自身之中,以最难以置信的方式显现。从微观粒子令人费解的行为,到宏观宇宙的终极命运,再到意识如何从无生命的物质中涌现,人类的智慧一直在努力解读这些宇宙的神秘低语,试图揭开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 量子世界的诡异舞步:超越经典直觉的现实 当我们深入到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单元——原子及其内部的粒子时,经典物理学的宏大框架开始瓦解。在这个微观尺度上,粒子不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有确定位置和速度的小球。相反,它们表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幽灵”般的特性。量子力学,这个描述微观世界行为的理论,引入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概念。 叠加态(superposition)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组合之中,直到我们对其进行测量,它才会“塌缩”到其中一个确定的状态。这就像一个硬币在抛出后,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正面和反面的某种叠加,只有落地后才能确定是正面还是反面。但与硬币不同的是,量子叠加态的“不确定性”并非由于我们观察不到,而是其固有的性质。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则更加奇特,它揭示了粒子之间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联系。当两个或多个粒子发生纠缠后,它们的状态就会变得相互依赖,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到其他纠缠粒子的状态,这种“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爱因斯坦曾这样形容,至今仍是物理学中最深刻的谜团之一。这种联系似乎无视了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光速的限制,挑战着我们对因果律的理解。 概率,在量子世界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无法精确预测单个粒子的确切行为,只能计算其处于某种状态的概率。这种概率性的本质,与宏观世界中确定性的因果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否意味着宇宙在最深层次上是随机的?还是我们目前对现实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存在着我们尚未发现的“隐藏变量”? 宇宙的编年史:从大爆炸到可能存在的终结 当我们仰望星空,目光穿越数十亿光年的距离,我们实际上是在回溯宇宙的历史。从大爆炸(Big Bang)开始,宇宙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壮丽的演化过程,从一个炽热致密的奇点,膨胀、冷却,逐渐形成了恒星、星系,乃至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和地球。宇宙学,作为研究宇宙起源、演化和结构的学科,试图绘制出这幅宏大的宇宙图景。 宇宙加速膨胀(accelerating expansion)的发现,更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观测表明,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而驱动这一过程的神秘力量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暗能量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绝大部分,但其本质至今仍然未知。它是一种全新的能量形式,还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某种修正?它是否预示着宇宙的最终命运将是无限膨胀,最终导致“热寂”(heat death)或者“大撕裂”(Big Rip)? 另一个同样令人费解的宇宙构成部分是暗物质(dark matter)。通过对星系旋转速度和星系团引力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可见的物质(恒星、行星、气体等)远远不足以解释观测到的引力效应。因此,推测存在一种不发光、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暗物质”,它通过引力影响着宇宙的结构。暗物质占宇宙物质总量的绝大部分,但它的粒子性质以及如何探测它,仍然是当代物理学和天文学面临的巨大难题。 这些未知的成分——暗能量和暗物质——构成了宇宙的绝大部分,而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物质”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是否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黑暗中的才是宇宙的主体? 意识的涌现:物质与精神的迷人交织 在探索宇宙的宏大尺度和微观世界的奥秘时,我们无法回避一个同样深刻的谜团:意识(consciousness)的本质。作为人类体验世界、思考、感受的主体,意识如何从非生命、非意识的物质(如大脑中的神经元)中涌现出来?这是科学和哲学领域最古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之一。 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知道,意识的活动与大脑中的神经活动密切相关,特定的脑区负责处理特定的信息,产生特定的体验。但神经元的电化学活动如何转化为主观的感受,例如看到红色的“红”,或者听到音乐时的“喜悦”?这种从物理过程到主观体验的“质的飞跃”,被称为“难问题”(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一些理论试图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意识。例如,一些研究者将量子力学的概念引入到意识的研究中,认为量子过程可能在大脑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甚至与意识的某些非局域性特征有关。然而,这些理论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意识的出现是否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或者它只是地球生命一种偶然的产物?如果意识仅仅是大脑活动的副产品,那么它是否具有独立的实在性?意识与我们所理解的物质世界之间,是否存在着我们尚未理解的更深层联系? 超越已知: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 从原子中的“幽灵”般的量子粒子,到塑造宇宙命运的暗能量和暗物质,再到我们自身内在的意识之谜,这些都指向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永恒好奇和不懈探索。科学的进步,正是源于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来寻找答案。 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前沿,新的发现不断挑战着我们固有的认知框架,也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宇宙和我们自身的新视角。这些谜团并非是终点,而是通往更深层理解的起点。它们激励着我们不断深入探索,去揭示宇宙隐藏的规律,去理解意识的奥秘,去描绘更加完整和深刻的宇宙图景。在这场对未知的追寻中,我们不仅拓展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在不断地重新审视和定义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在宇宙中的位置。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非常喜欢那种能够激发思考、引导探索的科学读物,尤其对物理学中那些挑战我们日常经验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原子中的幽灵》这个书名,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它暗示着这本书将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神秘、却又真实存在的微观世界,去探寻那些“幽灵般”存在的物理现象。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将量子力学中那些令人着迷的概念,例如波粒二象性、量子隧穿效应,甚至更深层次的场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和清晰的逻辑。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记住了一些科学名词,而是能够真正地“理解”它们,能够想象出原子内部粒子活动的情景,并体会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幽灵”是如何构建起我们所处的宏观世界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用科学的语言拆解那些“幽灵”的奥秘,并且不失趣味性,那它将会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佳作。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科学本质,又不过于枯燥的读物。很多物理科普书籍,虽然内容扎实,但读起来总感觉像是硬啃教科书,缺乏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心领神会的“顿悟”。《原子中的幽灵》这个标题,巧妙地融合了科学的严谨与文学的想象,我非常欣赏这种角度。它让我联想到,在看似坚实的物质背后,隐藏着多少难以捉摸、但又至关重要的“幽灵”。比如,量子纠缠的概念,就常常被比喻成一种“幽灵般的超距作用”,这种说法本身就足够吸引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概念,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将那些抽象的物理原理具象化。我希望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物理学的美妙之处。如果这本书能让我读完后,对原子、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那它就是我近期阅读中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了。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科学探索的魅力——《推动丛书 物理系列:原子中的幽灵》。单单是“幽灵”二字,就足够勾起我对微观世界的无限遐想,想象着那些肉眼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于原子内部的奇妙现象。我一直对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领域充满好奇,但往往被其中深奥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所困扰。这本书的名字暗示着它可能会用一种更易于理解、更具故事性的方式来解读那些“幽灵般的”原子现象,让我感到非常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像一位优秀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迷宫,去揭示那些潜藏在物质最深处的秘密。想象一下,我们能够“看见”电子在轨道上的跃迁,如同幽灵般闪烁;或者理解原子核内部粒子之间那股强大到足以束缚一切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种智力探险,一场与宇宙基本法则的亲密对话。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给所有对科学怀有赤子之心的人。

评分

作为一名对科学发展史和基础物理学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展我知识边界的书籍。《原子中的幽灵》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所蕴含的“幽灵”意象,让我立刻联想到量子力学中那些违反经典直觉的现象——比如,粒子同时处于多种状态,或者观察行为会影响结果,这些现象确实如同幽灵一般神秘而难以捉摸。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介绍那些冷冰冰的物理公式,而是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幽灵”背后的科学原理,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去解释它们是如何被科学家们发现、理解,并最终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层面,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惊叹的规律和力量。如果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看见”那些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世界的“幽灵”,并理解它们对于宏观世界的意义,那么我将视其为一次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最近对现代物理学的某些前沿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探索物质构成和宇宙起源方面。很多文章和资料都提到了量子力学的奇异之处,但往往晦涩难懂。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原子中的幽灵”这个副标题,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给人的感觉是,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在讲述枯燥的理论,而是会尝试以一种更富故事性和想象力的方式,去解读那些构成我们世界最基本单元的奥秘。我设想着,作者或许会用一种类似侦探小说的叙事手法,一步步揭开原子内部那些“幽灵般的”粒子活动的真相,解释它们为何如此难以捉摸,又为何对宏观世界的表现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讨量子世界的一些反直觉现象,比如叠加态、不确定性原理等等,并且用一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方式来呈现。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和理解这些深刻的物理概念,那么它无疑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