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上消化道+下消化道第2版多田正大日芳野纯治胃镜诊断图谱消化道图谱消

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上消化道+下消化道第2版多田正大日芳野纯治胃镜诊断图谱消化道图谱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芳野纯治 著
图书标签:
  • 内镜
  • 消化道
  • 胃镜
  • 诊断
  • 图谱
  • 鉴别诊断
  • 上消化道
  • 下消化道
  • 多田正大
  • 日芳野纯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香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87526
商品编码:29575286924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 上消化道 9787538187526

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 下消化道 9787538193039













内容介绍

上消化道-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第2版

本书作为从日本引进的ZUI经典图书《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消化道)》,第1版就受到了国内众多的消化内镜医生的欢迎和喜爱,广受赞誉。现重磅推出更全、更加精的第2版!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内镜下所见来进行诊断。即看到病变后,如何抓住其特征,如何把病变的特征与病名联系起来,从而与其他疾病相鉴别,ZUI终做出争取的诊断,并提出了的基本原则。与第1版相比,本书不但收集了更多的病例,也添加了很多少见病例,增加并精选了很多内镜图片。在内容上,新增了“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出血变-急诊内镜检查”及“咽喉部病变”。本书与临床联系紧密、系统性很强,相信一定会成为消化内镜医生的必备和喜爱之书。



目录

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第2版)(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1 
1.消化道内镜教育法的基本概念2 
基础教育3 
医学伦理及知情同意3/基础课程3/基础技能课程4 
小肠镜4 
基础教育4/操作教育4/必修的具体项目5 
结肠镜5 
基础教育5/操作教育5/必修的具体项目6 
2.消化道内镜指南6 
3.消化道内镜的风险管理7 
知情同意7 
适应证和x忌证8 
术前准备8 
并发症发生时采取的对策9 
第2章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必要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11 
1.小肠(空肠、回肠)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12 
基本的局部解剖12 
各部位的正常内镜像12 
2.大肠的局部解剖及正常内镜像13 
基本的局部解剖13 
各部位的正常内镜像15 
肛管和直肠15/乙状结肠和降结肠17/横结肠17/结肠肝曲部17/升结肠17/盲肠和阑尾开口部17/回盲瓣18 
第3章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应用及诊断步骤21 
1.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22 
诊断步骤22 
内镜检查和X线检查的优劣22 
小肠镜的特点和应用分类23 
推进式插入法23/循管插镜式插入法25/探条式插入法26/双气囊法和单气囊法27/胶囊内镜27 
2.大肠肿瘤性疾病的内镜检查30 
诊断步骤30 
内镜检查和X线检查的优劣30 
结肠镜插入技巧31 
结肠镜插入技巧的进步31/插入手法基本的注意事项32 
3.结肠炎症性疾病的内镜检查35 
诊断步骤35 
流行病学意义36/背景因素和临床症状36/发病过程37 
内镜检查和X线检查的优劣38 
第4章肿瘤性疾病的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43 
1.小肠肿瘤的种类和分类44 
2.小肠肿瘤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44 
根据形态进行的鉴别诊断44 
根据发生个数的鉴别诊断46 
3.结肠肿瘤的种类和分类46 
4.结肠肿瘤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的要点46 
结肠癌的大体分型及大小的测量47 
大体分型47/肿瘤大小的测量50 
SM癌浸润深度分级的意义51 
根据肿瘤直径的鉴别诊断55 
根据形态的鉴别诊断56 
根据隆起型肿瘤性状的鉴别诊断56 
蒂的有无57/表面的凹凸57/分叶57/溃疡·凹陷57/糜烂·发红57/色泽浑浊57/白斑57/其他57 
浅表型肿瘤的鉴别诊断58 
凹陷面的形状58/边缘隆起部分的形状59/腺管开口形状诊断60 
根据发生个数的鉴别诊断61 
PG和NPG61 
结肠癌浸润深度的诊断62 
内镜所见的解析62/non-liftingsign63/超声内镜检查63 
结肠癌的辅助诊断65 
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 
①有蒂性病变 
(1)有分叶的病变70 
(2)轻度凹凸不平的病变74 
(3)发红·糜烂的病变78 
(4)头部破溃的病变82 
(5)表面光滑的病变86 
(6)蒂较粗的病变90 
②亚蒂性病变 
(1)有分叶的病变94 
(2)无分叶的病变98 
(3)发红·糜烂的病变102 
(4)头部破溃的病变106 
(5)表面光滑的病变110 
(6)多发的病变112 
③无蒂性·广基性病变 
(1)有分叶的病变114 
(2)无分叶的病变118 
(3)二段隆起122 
(4)表面光滑的病变126 
(5)小的半球形病变132 
(6)凹陷·浅溃疡病变136 
(7)深溃疡病变140 
(8)绒毛状外观的病变144 
(9)多发的无蒂性病变146 
④表浅型病变 
(1)扁平的病变150 
(2)伴有轻微凹陷的病变154 
(3)伴有广泛凹陷的病变156 
(4)以凹陷为主体的病变160 
⑤特殊型病变 
结节集簇、侧向发育的病变164 
⑥伴有狭窄的病变168 
⑦病变部位·分布 
(1)直肠肛门部的病变170 
(2)回盲部的病变174 
(3)阑尾的病变180 
(4)吻合部的病变182 
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184 
第5章炎症性疾病的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191 
1.炎症性肠病的种类及分类192 
2.炎症性肠病鉴别诊断的要点192 
根据炎症的扩散方式进行鉴别诊断192 
根据局部的炎症所见进行鉴别诊断194 
溃疡194/糜烂195/口疮样病变195/发红197/出血197/挛缩197/狭窄·假憩室197/铺路石征(cobblestoneappearance)197/瘘198/指压痕征198 
综合的鉴别诊断198 
3.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诊断201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的特征201 
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202 
内镜诊断的基本(根据小凹进行诊断)要点202 
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的恶性肿瘤203 
内镜所见及鉴别诊断 
①颜色 
(1)发红208 
(2)血管透见消失·减少212 
(3)血管异常214 
(4)水肿明显的病变220 
(5)其他的颜色变化224 
②溃疡·糜烂的形态 
(1)口疮样病变230 
(2)环周性溃疡·糜烂234 
(3)纵行溃疡·糜烂240 
(4)环状溃疡246 
(5)带状溃疡250 
(6)圆形溃疡254 
(7)不规则溃疡262 
(8)铺路石征266 
(9)具有隆起的病变268③形态 
(1)狭窄·狭小274 
(2)肠管的变形278 
④病变部位·分布 
(1)与直肠相延续的弥漫性炎症282 
(2)局限性炎症286 
(3)非连续性炎症290 
(4)直肠·肛门的炎症296 
(5)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304 
(6)阑尾开口部的炎症306 
(7)回盲部的炎症308 
(8)吻合部的炎症314 
其他 
(1)寄生虫316 
(2)肠套叠·肠扭转318 
(3)瘘320 
(4)异物322 
附录:下消化道内镜诊断及治疗的必要事项325



胃肠道疾病影像学诊断精要:一本全面深入的指南 前言 胃肠道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主要健康问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胃肠道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变得尤为重要。精确的影像学诊断不仅是临床决策的基石,更是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本书旨在为临床医生、影像科医师、病理科医师以及相关领域的医学生提供一本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易于理解的胃肠道影像学诊断参考书。我们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全面掌握胃肠道各种常见及少见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第一部分:食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食管作为食物通道,其病变直接影响吞咽功能,并可能发展为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本书将重点介绍食管黏膜病变、食管动力学异常以及食管壁结构性病变。 食管黏膜病变: 食管炎: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感染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等。我们将详细阐述其内镜下的表现,如充血、糜烂、溃疡、假膜、狭窄等,并结合影像学征象,如黏膜增厚、蠕动减弱等,进行综合分析。 食管息肉/肿瘤: 重点介绍良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食管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的内镜形态学特征,包括息肉的形态、大小、蒂、表面纹理,以及早期食管癌黏膜改变(如隆起、糜烂、凹陷),进展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范围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此外,还将讨论食管的良性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及其影像学鉴别要点。 食管静脉曲张: 详细描述其在内镜下的形态,如蚯蚓状、结节状、囊状,以及出血的风险评估。 Barrett食管: 介绍其发生机制,以及内镜下识别其特征性改变,如橙色黏膜的延伸,并强调其癌变风险。 食管动力学异常: 贲门失弛缓症: 详细阐述其发病机制,以及在钡餐造影和内镜下的典型表现,如食管扩张、远端狭窄、鸟嘴征等。 弥漫性食管痉挛: 描述其在造影和内镜下的特点,如串珠样改变、节段性痉挛。 食管壁结构性病变: 食管憩室: 介绍咽下部憩室、胸段憩室等不同类型憩室的形成原因、内镜下表现以及与吞咽困难、反流等症状的关联。 食管狭窄: 区分良性狭窄(如炎症、瘢痕)和恶性狭窄,分析其长度、光滑度、周围黏膜情况等,并结合影像学征象进行鉴别。 食管异物: 概述常见食管异物的类型及其内镜下的处理原则。 第二部分:胃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胃作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器官,其病变种类繁多,对消化功能影响显著。本书将对胃部各种常见和少见疾病进行深入剖析。 胃黏膜病变: 胃炎: 重点介绍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巨细胞胃炎等)的内镜表现,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颗粒状改变、皱襞增粗、白苔等。同时,将讨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 消化性溃疡: 详细阐述胃溃疡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溃疡的部位、大小、深度、边缘形态(如光滑、隆起、浸润)、底部情况(如平坦、肉芽组织、黑褐色渗出物),以及其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的影像学表现。 胃息肉/增生: 区分良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早期胃癌,详细描述其形态、大小、蒂、表面特征。特别强调腺瘤性息肉的癌变潜力。 胃癌: 深入分析早期胃癌(如隆起型、糜烂型、凹陷型)和进展期胃癌的内镜表现,包括癌肿的形态(如隆起、浸润、溃疡、环状)、边界、黏膜颜色、血管纹理以及是否累及幽门、贲门等重要解剖部位。同时,将介绍胃癌的病理分型及其对内镜表现的影响。 胃黏膜异位/黏膜下病变: 探讨异位胰腺、淋巴管瘤、平滑肌瘤、间质瘤等黏膜下病变的内镜表现,以及其与黏膜病变的鉴别。 Ménétrier病: 介绍其典型特征,如皱襞显著增粗、呈巨沟样改变。 胃部结构性病变: 胃结石: 描述其形成原因及内镜下外观。 胃扭转: 介绍其罕见性及其影像学表现。 胃壁浸润性病变: 如淋巴瘤、肉芽肿性疾病等,分析其对胃壁结构和蠕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十二指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十二指肠作为胃与小肠的连接部,其病变同样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十二指肠黏膜病变: 十二指肠炎: 介绍其常见的内镜表现,如充血、水肿、糜烂。 十二指肠溃疡: 详细描述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溃疡形态,重点分析其与胃溃疡的鉴别要点,以及其并发症。 十二指肠息肉/肿瘤: 介绍十二指肠良性息肉(如腺瘤)和恶性肿瘤(如腺癌、类癌)的内镜下表现。 十二指肠憩室: 重点描述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的影像学特征。 十二指肠动力学异常: 十二指肠憩室综合征: 介绍其可能引起的症状。 第四部分:结直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结直肠是消化系统的末端,其病变与消化、排便功能密切相关,且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结肠黏膜病变: 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 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分布(连续性/节段性)、溃疡形态(深浅、星芒状)、黏膜充血、水肿、假息肉、管壁增厚、狭窄、瘘管等。 感染性结肠炎: 描述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结肠炎的特点。 缺血性结肠炎: 分析其好发部位、黏膜表现及愈合过程。 放射性结肠炎: 描述其在放射治疗后的影像学改变。 结肠息肉/腺瘤: 重点介绍结肠息肉的分类(如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锯齿状腺瘤),以及腺瘤的形态学特征(如大小、表面、蒂),并强调腺瘤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其癌变风险与类型、大小、异型增生程度相关。 结直肠癌: 深入分析早期结直肠癌(如黏膜内癌、黏膜下癌)的内镜下细微改变,以及进展期结直肠癌(如隆起型、浸润型、溃疡型、环状狭窄型)的形态学特征、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影像学征象。特别强调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 结肠憩室病: 介绍憩室的形成、好发部位(乙状结肠、降结肠)及其并发症(如憩室炎、出血、穿孔)的影像学表现。 结肠出血: 探讨不同病变(如息肉、血管畸形、炎症)引起的出血的内镜下鉴别。 结肠壁结构性病变: 结肠肿瘤: 如间叶源性肿瘤(平滑肌瘤、脂肪瘤)、淋巴瘤等。 结肠狭窄: 区分良性狭窄(如炎症、术后瘢痕)和恶性狭窄。 第五部分:影像学技术与鉴别诊断原则 本书不仅关注各类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还将强调影像学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建立科学的鉴别诊断思维。 内镜技术精要: 普通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强调其在观察黏膜、黏膜下层病变中的作用,以及标准操作流程。 结肠镜检查: 介绍其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包括病灶的发现、活检以及息肉的切除。 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等技术: 介绍这些新技术在提高诊断精度,特别是早期病变和黏膜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治疗性内镜技术: 简单提及这些技术在处理早期病变中的作用。 鉴别诊断策略: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鉴别: 强调从病变的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纹理、蒂、边缘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分析。 基于病变分布的鉴别: 考虑病变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是单个还是多发,以及其在消化道内的具体部位。 结合临床信息: 强调将影像学发现与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循证与经验: 鼓励读者在掌握经典影像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结论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而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通过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等消化道主要部位的常见及少见疾病进行系统性的影像学阐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全面、权威的诊断工具。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胃肠道疾病诊疗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共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更深入地了解胃镜和肠镜检查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生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检查来诊断疾病的。在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了这本图谱,虽然它看起来更像是专业书籍,但我还是被它精美的排版和大量的图片所吸引。阅读的过程比我想象的要轻松许多,书中的图片非常直观,很多时候,即使不看文字,我也能大致理解图片所展示的是什么。那些彩色、高清的内镜图像,让我仿佛置身于检查室,亲眼看到消化道内部的真实景象。书中对于各种病变的描述也通俗易懂,并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医学术语,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部分印象深刻,它教会我如何区分一些看起来相似的病变,以及在出现某些症状时,可能存在哪些不同的原因。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消化道疾病的好奇心,还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白了一些常见的消化道不适背后可能隐藏的真相。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医学的魅力,让我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也更理解医生工作的严谨和专业。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饱受消化道问题困扰的患者,我一直想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生在诊断时会看到什么。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我对医学术语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但书中大量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各种消化道疾病在内镜下的真实样貌。我之前做胃镜时,医生说我有一些“小溃疡”,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溃疡在内镜下是什么样子,以及不同程度的溃疡有什么区别。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部分,也让我对自己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我曾经疑惑过自己有时出现的腹胀,这本书能让我了解,这可能和某些息肉或者炎症有关。我并不是要自己诊断,而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的诊断结果,也能在与医生沟通时,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症状和疑虑。它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诊断,而是能够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这让我感到安心和 empowered。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医学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能够拉近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距离,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更加透明和有效。

评分

我是一名消化内镜技师,日常工作中,我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医生进行内镜检查,并协助医生进行录像和图片的采集。虽然我不是直接的诊断者,但我深知高清、准确的图像对于诊断的重要性。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们技师的“宝典”。书中收录的每一张图片都堪称教科书级别,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做得非常好,而且病灶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经常会参考书中的图片,来对比我们采集到的图像,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医生在检查时所关注的重点,也能让我更加熟练地捕捉到具有诊断价值的画面。书中关于不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描述,也让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标记病灶。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比较细微的病变,如果没有书中的引导,我们很容易就会忽略。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从视觉上建立起对各种消化道病变的认知。它就像一本“图文并茂”的指南,帮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能更好地与医生沟通,确保我们采集到的每一份资料都能为诊断提供最可靠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对消化内镜诊断领域的一大贡献。我是一名资深的消化内镜医生,多年来,我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始终觉得,想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紧跟最新的诊断理念和技术。这本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它不仅收录了大量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病变图片,而且这些图片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整理,质量极高。从上消化道到下消化道,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遇到的病变类型,而且针对每一种病变,都提供了多角度、多形态的图像展示,这对于我们进行精细的诊断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鉴别诊断的阐述非常透彻,很多时候,一个微小的病灶,或者不典型的表现,都可能导致误诊。这本书将这些易混淆的病变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列出了关键的鉴别要点,这对于我们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最新的内镜技术和诊断思路,这让我能够及时地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并将最新的知识应用到我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消化内镜领域的“百科全书”!我是一名消化科的规培医生,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图像判读方面,总是希望有更权威、更直观的学习资源。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就是“找到了宝藏”。它的内容涵盖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各种病变,从最常见的溃疡、炎症,到各种息肉、肿瘤,甚至是少见的特殊病变,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清晰度极佳,而且涵盖了内镜下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病灶表现,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医生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不仅仅是图片,每张图片旁边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病变的特点、鉴别诊断的要点、甚至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部分,很多时候,不同的病变在肉眼看来非常相似,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区分。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关键点一一列出,并给出清晰的指导,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学习负担,也提升了我诊断的准确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消化道内镜下病变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看到教科书上的案例,还是在临床上遇到的真实病例,都能更快地做出初步判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本书的价值,真的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它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也是我临床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