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后期处理篇-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下-(含1DVD) | 作者 | 王晓军 |
| 定价 | 99.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372207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Photoshop是一个神奇的软件,其不同的工具组合,可以实现千变万化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学习Photoshop以及图像后期处理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下)——后期处理篇》根据作者自己十多年的修片经验,摒弃Photoshop强大、繁杂的功能使用讲解,而是完全从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角度出发,撷取了与后期处理有关的工具、方法进行讲解,让读者学以致用、即学即用。内容包括Photoshop操作基础、调整图像的明暗对比、处理图像的局部细节、图像的色彩调整、图像的美化处理、写意处理等。学习使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的修片练习,才能融会贯通,熟练掌握Photoshop中的工具,创作出神奇的效果。 |
| 作者简介 | |
| 王晓军,网名“幺蛾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议、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理事。自2001年开始,自学数码摄影和后期处理技术,经过10余年不断的实践和磨练,在数码摄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将前期拍摄与后期融合处理而得到的效果,特别对画意摄影有独到的简介,曾出版《画意摄影(第二版)》等书。 |
| 目录 | |
| 目 录 前 言 第7章 了解一些Photoshop的基本知识 7.1 打开和存储文件 7.1.1 Photoshop CS5 的工作界面 7.1.2 打开文件 7.1.3 存储文件 7.2 图层 7.2.1 图层的特性与构成 7.2.2 “图层”面板及其主要操作 7.3 直方图 7.4 色阶 7.5 曲线 7.6 颜色调整的有关知识 7.6.1 颜色模式 7.6.2 设置颜色的基本方法 7.7 色彩调整的主要方法 7.7.1 快速调整 7.7.2 其他自选调整命令 7.8 选区 7.8.1 建立选区的主要工具 7.8.2 选区的基本操作 7.9 通道 7.9.1 “通道”面板 7.9.2 编辑通道 7.10 蒙版 7.10.1 “蒙版”面板 7.10.2 图层蒙版 7.10.3 创建图层蒙版 7.10.4 从选区中生成蒙版 7.10.5 剪贴蒙版 7.10.6 快速蒙版 7.11 其他几种常用的操作 7.11.1 调整图层 7.11.2 用“历史记录”面板来还原操作 7.11.3 照片修复工具 7.11.4 擦除工具 7.11.5 填充和描边工具 7.11.6 图像的变换及变形操作 7.12 在Camera Raw中做基本调整 第8章 调整图像的明暗对比关系 8.1 使用“阈值”来确定图像的明暗关系 8.2 在阈值模式下调整照片的对比度 8.3 色阶的调整 8.4 曲线的调整 第9章 处理图像的局部细节 9.1 利用叠加灰场来修正局部曝光 9.2 利用蒙版来修正局部曝光 9.3 利用蒙版来编辑选区 9.4 利用通道来修正局部曝光 9.5 利用渐变来辅助修正局部曝光 0章 图像的色彩调整 10.1 还原真实的色彩 10.2 表现艳丽的色彩 10.3 表现清淡的色彩 10.4 单一色彩的表现 10.4.1 彩色图像转化为黑白图像的方法 10.4.2 控制反差 10.4.3 局部影调的控制 10.4.4 单一颜色的转换和调整 1章 图像的美化处理 11.1 背景的处理 11.1.1 利用“画笔工具”来处理背景 11.1.2 利用“色彩范围”获得选区来制作渐变背景 11.1.3 利用“橡皮擦工具”来处理背景 11.1.4 利用“填充工具”来调整背景色调 11.1.5 背景的模糊处理 11.2 图像的锐化处理 11.3 纠正景物变形 11.3.1 直接使用“变换”工具来纠正 11.3.2 使用“镜头校正”滤镜来处理 11.3.3 几种工具合用 11.4 画幅与底衬的制作 11.4.1 直接使用“剪裁工具”裁剪 11.4.2 利用“选区”裁剪的特殊画幅 11.4.3 底衬的做法 11.5 文字编辑和印章的制作方法 11.5.1 文字的创建与编辑 11.5.2 印章的基本知识 11.5.3 电脑制作印章的方法 11.5.4 文字和印章使用综合示例 2章 写意处理方法示例 例1 紫藤萝 例2 牡丹图 例3 元阳梯田 例4 水乡写意 例5 仿花鸟画 例6 船坞码头 例7 哈纳斯之春 例8 海边印象 例9 岜沙汉子 例10 泊舟版刻 例11 线描新荷 例12 苗寨欢歌 下篇结束语 写在后面的话 |
| 编辑推荐 | |
| 没有花哨的语言和图片,完全是实用的技巧,只有深入阅读与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融会贯通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技术。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上)——后期处理篇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最近刚拿到一本关于摄影后期处理的书,打开一看,内容相当详实,简直是一本“后期秘籍”。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项调整背后的原理和逻辑。比如,在讲解曝光补偿时,作者不仅告诉你怎么调,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调,以及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应该如何选择最优方案。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因为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书中对色彩管理的讲解尤其到位,从色彩空间的选择到ICC文件的应用,再到不同显示器校色仪的使用,都有条不紊地介绍。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后期处理不仅仅是“美颜”,更是对真实色彩的还原和艺术化表达。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风格化”的部分,作者分享了多种不同的后期风格,比如复古风、电影感、小清新等等,并详细拆解了实现这些风格的关键参数和技巧。这不仅拓宽了我的思路,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后期方向。
评分我一直对摄影后期处理充满好奇,最近终于找到了一本令我眼前一亮的书。这本书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数码摄影后期处理的诸多环节,从构图的优化到色彩的细致打磨,再到光影的微妙营造,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旁边指导你一样,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如何利用后期来“讲故事”。作者通过分析大量优秀作品,揭示了如何通过调整色温、对比度和局部色彩来引导观众的情绪,从而赋予照片更深层次的含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拟胶片感”的章节,那里有非常多实用的技巧,能够帮助我将数码照片处理出独特的胶片韵味。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特别厚重,但内容的密度和实用性都相当高,让我觉得学到了很多真材实料的知识。
评分我最近购入了一本摄影后期教程,希望能在假期里提升一下自己的照片处理能力。这本书的整体内容非常注重实践性,几乎每一页都配有详细的图示和操作步骤,我跟着书上的教程一步步尝试,感觉很快就能掌握一些基础的后期技巧。比如说,书里关于如何调整照片的“氛围感”的部分,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调整光影、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书中的一个亮点是它提供了大量的练习素材,让我可以直接套用书中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比光看理论要有效得多。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如何修复老照片的部分,一些简单的瑕疵和褪色,通过书中的方法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然而,我也发现这本书在一些非常专业或者非常小众的后期技术方面,可能没有那么深入,它更适合那些刚开始接触后期处理,或者想要巩固基础知识的摄影爱好者。
评分作为一名数码摄影爱好者,我对能够提升照片表现力的后期技术一直很感兴趣。最近我读完了一本探讨数码摄影后期处理的书籍,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色彩校正到复杂的影调控制,再到细节的锐化和降噪等一系列重要的后期流程。作者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让我能够一步步理解每一个调整选项的作用,并学会如何灵活运用它们。 书中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教授“如何做”,更注重“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讲解高光和阴影调整时,作者会深入分析不同调整方式对照片细节和整体画面的影响,这有助于我建立起更扎实的后期理念。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后期工作流程建议,让我能够更高效地组织和处理我的照片。虽然其中某些高级技巧的讲解可能需要一些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但总体而言,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和完整的后期学习路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摄影技巧类的书籍,虽然标题听起来很专业,但实际内容却让我有些意外。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技巧,从基础的裁剪、调整曝光和白平衡,到更复杂的色彩校正、锐化以及各种艺术滤镜的使用,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图片,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处理前后的效果对比,这一点我非常喜欢,因为它能让我更清楚地理解每一个操作带来的变化。 另外,书中还特别强调了RAW格式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AW文件进行无损的后期调整,这对于追求画质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我还学到了如何运用图层和蒙版来精细地控制局部区域的调整,这大大提升了我对照片的掌控能力。不过,书中对一些高级插件的使用介绍相对较少,这可能对于想要深入学习摄影后期的高阶用户来说,会稍显不足。总的来说,这本书更侧重于基础和进阶的通用后期处理技巧,对于想要快速提升照片效果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入门和进阶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