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体育教程
定价:28.00元
作者:杨建华,李海停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811178661
字数:493000
页码:4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因此,积极构建具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课程管理体系和教学运行体系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313号)提出的体育教材“一纲多本”指导思想,遵循《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31号)提出的以应用为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育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够用为度,加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编写原则,按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316号)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需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课程教学要求,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高职实用体育教材。本教材无论在教材体系、教材内容选择和教材版式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知识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本书内容分上下两个部分,上篇是对体育理论的阐述,下篇是实践总结的结晶。旨在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品位,激发大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引导大学生个性化体育发展,培养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实现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进程。
本书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的精神融入其中,充分体现“健康”的指导思想。书中融量新知识、新理论,内容精炼,结构实用合理,对健康、营养、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锻炼的方法与规律等内容着重进行了阐述,力求使本书成为伴随学生成长并终生受益的良师益友。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普通高校其他类型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选用教材和体育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排版和视觉设计的角度来看,《大学体育教程》无疑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很多教材为了追求内容饱和度,往往牺牲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页面拥挤、字体密密麻麻,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设计团队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它大量使用了留白空间,使得文字区域呼吸顺畅,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关键在于那些功能性的图示,比如分解动作的步骤图,线条流畅、比例精准,完全避免了传统图谱的僵硬感。我尤其欣赏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侧记”和“文化视野”的小栏目,它们将体育运动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去审视,比如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或者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些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体育不仅仅是身体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载体。它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一场充满探索欲的旅程,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很高,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绝对值得收藏。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瞬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专业与严谨。作为一名追求效率的学生,我最看重的是信息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而《大学体育教程》在这两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浮夸的健身指南,这本书的理论基石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经过验证的运动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是它对不同体能水平人群的个性化训练方案的构建逻辑,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赞叹。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柔韧性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拉伸动作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肌肉群的协同作用和生物力学原理。这种深度,让我意识到体育学习绝非是表面的模仿,而是需要深刻理解内在机制的科学。全书的结构安排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知识点的递进自然流畅,从基础理论到专项技能,再到健康管理,层层深入,让人有种“登高望远”的清晰感。对于想真正掌握科学锻炼方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可供长期参考的工具书,而非一次性的阅读材料。它带来的知识沉淀,是实实在在地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精髓,那一定是“平衡”。它巧妙地在竞技体育的激情澎湃与全民健身的持久温和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它既不鼓吹不切实际的“唯金牌论”,也不流于表面的“随便活动一下就好”。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持续、可融入大学生活,乃至未来人生的运动哲学。书中关于运动负荷的科学计算和恢复机制的讲解,非常实用,让我学会了如何科学地安排每周的锻炼强度,避免了过度训练带来的厌倦感。此外,书中对团队合作精神的阐述,超越了单纯的球类运动,延伸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冲突管理,这对于正在建立社交圈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无价的软技能。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以体悟人”,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成为运动员,而是在塑造一个更健康、更有韧性、更懂得合作的“人”。它的知识广度和实践深度完美结合,称得上是一部当代大学生的必备读物,能真正地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评分这本《大学体育教程》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身体与精神的对话。我原本对体育这门课抱着一种“凑学分”的心态,没想到这本书竟然能激发出我内心深处对运动的渴望。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什么运动很重要”。书中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分析,细致入微,让我第一次明白,原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的加速,背后都隐藏着科学的奥秘。作者的文笔非常富有感染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味儿。特别是关于运动心理学的那一章,对我触动很大。它剖析了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失败时的心理状态,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待运动,乃至对待生活挑战的态度。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极为用心,色彩搭配和谐,图文并茂,使得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是在实际的体育课上,带着这本书去实践,效果一定会加倍。它成功地将“体育”从一门必修课,转化成了一种值得深入探索的生活哲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身健康和运动潜能感兴趣的大学生,它提供的价值远超课本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风趣幽默的体能教练在耳边耐心指导。我个人最大的困扰一直是“缺乏运动的内驱力”,总是三分钟热度。然而,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不居高临下地要求你“必须动起来”,而是巧妙地通过讲述运动英雄的故事、解析运动带来的长期益处,潜移默化地激发你的好奇心和参与感。它谈论的不是汗水和肌肉酸痛,而是运动如何重塑你的时间管理能力、如何提升你的专注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小小的插叙,关于一位马拉松选手在低谷期的心路历程,那段描写真实到让人心疼,却又充满了力量感,让我瞬间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盟友。而且,它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建议,写得极其人性化,没有冷冰冰的医学术语,而是非常贴近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比如如何处理长时间伏案学习后的颈椎不适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了你“怎么动”,更教会了你“为什么值得为之付出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