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第4辑)·国手风范13:后两高峰 | 作者 | 陈祖德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37730 | 出版日期 | 2011-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简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1.203Kg |
| 内容简介 | |
周鼎(小松)与陈毓性(子仙),是施范之后,并立于后乾隆棋坛的两座高峰,号为“陈周”。陈才气横溢,被誉为西屏之“流亚”;周棋风扎实,功力深厚,晚清知名棋手多受其指导。两人于同治年间游皖,在安徽巡抚英翰府中对垒,凡二十一局。本书选取其中十局精解,以见座子围棋时代“绝响”之作。 |
| 作者简介 | |
| 陈祖德 |
| 目录 | |
| 总序 吴清源 壹 局 〇周小松 ●陈子仙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套系统精解中国围棋古谱的系列丛书,三年陆续出齐,是对中国围棋智慧的总结和提升,给围棋专业、人士、围棋爱好者的精品珍藏礼物。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开本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版本。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光滑细腻,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棋谱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围棋爱好者来说太重要了。封面设计更是独具匠心,那种古朴与现代交织的美感,让人爱不释手,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尤其欣赏的是排版上的用心,行文流畅,注释和棋谱的对应关系做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围棋艺术的尊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内容,但仅从外在的制作水平来看,就知道这套书的价值绝非同一般。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围棋大师们的温度。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提升实战水平的进阶读物,朋友极力推荐了这一系列,说是对现代棋手的风格演变有着深刻的洞察。我初步浏览了一下目录结构,发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旧谱,而是采用了非常深入的解构和分析方式,将古谱融入到现代棋理的体系中进行探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对我这种既喜欢传统又追求新知的棋手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特别期待书中对于那些经典对局中蕴含的“活棋”思想的阐释,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积累,更是棋道哲学的传承。阅读这样的书籍,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学习,更是一种心性的磨砺,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醒和定力。
评分说实话,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素有情结,围棋自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套书光是名字就充满了诗意和厚重感——“国手风范”,听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那些顶尖棋手们在棋盘上展现出的那种气度和风骨。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已经定型的古谱,用现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评价的。是继承,还是批判性的发展?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探讨,远比单纯的“吃子技巧”更有吸引力。它关乎民族的智慧沉淀,关乎艺术的永恒魅力,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道”的理解更进一步,而非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业余段位徘徊的棋手,我深知瓶颈期的突破需要更高层次的启发。我希望这套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我注意到,很多成功的棋手都强调从历史中汲取灵感,而历史的精华往往就浓缩在这些经典的对局之中。这本书既然是“精解大系”,想必对棋谱的讲解不会流于表面,而是会深入到布局的宏观构思、中盘的攻防转换、以及官子的微妙之处,力求将每一手棋背后的意图完全揭示出来。如果能从中领悟到哪怕一招半式能够应用于我的实战,那投入的每一分精力都是值得的。我更看重的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自己的棋风更加大气和深远。
评分我购买的很多围棋书籍,要么是过于偏重某一特定流派的实战手册,要么是偏学术性的历史考据,很少有能将两者完美结合得恰到好处的。我期待这套书能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兼顾到普通爱好者的可读性。特别是对于那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彩对局,如果能通过这本书重新焕发生机,被现代棋手所重新认识和研究,那无疑是对宝贵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和发扬。它应该是一本可以经常翻阅、每次都能读出新东西的“常青树”级别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我希望它能陪伴我度过未来许多个安静的下午,在棋盘的黑白世界里,与古之贤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