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辑名局03:徐程十局 | 作者 | 陈祖德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30229 | 出版日期 | 2011-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981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内容简介: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王者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今日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的棋谱,再配以超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
| 作者简介 | |
| 陈祖德,1944年生,上海人。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国际围棋联盟副会长。我国建国以来的杰出运动员和教练员。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曾两次获得体育荣誉奖章。曾获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他是我国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著有《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其中《自我》曾获“人民文学奖”。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代表。 |
| 目录 | |
| 总序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古代棋谱,发现很多老版本在讲解上都有时代的局限性,要么过于简略,要么就是对古代布局思想的阐释不够深入。但这套《精解大系》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精解”二字绝非浪得虚名。作者显然对历史背景和棋手心境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不仅仅是复述棋谱,更像是请来了当年的高手,在你耳边细细道来每一步棋背后的“为什么”。比如某一个看似平淡的转换,在精解部分被剖析出其对全局掌控力的影响,或者对未来十步的潜力布局的奠基作用。这种由表及里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围棋策略纵深的认知,让我不再满足于“记住”某个定式,而是开始思考“理解”定式的合理性。对于那些渴望从初级棋手跃升到中高级水平的棋友来说,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引导,比任何时下流行的AI推荐都来得更扎实、更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一股浓郁的古典韵味扑面而来,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是那种沉下心来能读很久的好书。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光滑细腻,油墨印刷得清晰锐利,无论是棋谱的线条还是文字的排版,都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它在谱式处理上的考究,不同于市面上一些草率的电子转印,这里的每一局棋都像是经过了精心的校对和美化,棋子的位置、落子的顺序标注得非常规范,即便是初学者对照着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棋局的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让人每次翻开它,都能沉浸在那份厚重的历史感和专业性之中。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对照历史脉络来学习棋艺的爱好者而言,这套书的注释系统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局部的提点,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围棋历史百科全书。每当出现一个在当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局或定式,作者都会旁注说明该招法在围棋发展史上的地位,或者引用同时期其他高手的评论作为佐证。这种多维度的信息交叉引用,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学术性。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争议性下法的处理方式,作者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可能性,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这种尊重读者智力的编辑思路,非常难得,让每一次阅读都变成了一次主动的学术探索,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灌输。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实用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研究范畴。虽然是古谱,但很多对局中体现的理念,例如如何处理复杂的中盘战斗,如何在劣势局面下寻求最大利益的转换,或者如何构建厚势并将其有效转化为实地,这些核心的作战思想,在现代竞技围棋中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尝试着将其中一些看似过时的布局进行微调,尝试代入现代的AI新思路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如果底层的逻辑是坚实的,那么任何时代的优秀招法都能找到其立足之地。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逻辑地基”,让我们在学习现代快速变化的围棋理论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而是能够稳固地建立起自己的判断体系。这是它区别于那些只关注最新AI变化的快餐式教程的真正价值所在。
评分我个人对徐程这个棋手的对局一直很感兴趣,他的棋风有一种特有的刚柔并济之美,既有老派棋手的沉稳大气,又不乏现代棋手的锐利变化。这次专门辑录他十局精选,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我注意到,这十局棋的跨度似乎涵盖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从早年力克劲敌的惊艳之作,到中后期稳扎稳打、滴水不漏的成熟之风,都能在其中窥见一斑。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对局,我仿佛能感受到棋手心境和棋风的演变轨迹,这比单纯看AI复盘的“最优解”要有趣得多。这种对个体生命力、对棋手个人哲学的捕捉,是任何纯粹的数据分析都无法替代的。我期待着能从这十局棋中,汲取到更多关于大局观和心理博弈的经验,真正领悟到高手对弈的精髓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