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象棋法练习4000题-第二册-801-1600题 体育/运动 书籍 |
| 作者: | 周晓朴 |
| 定价: | 29.0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3-08-01 |
| ISBN: | 9787509625453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象棋法练习4000题》丛书的第二册。这套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列化。丛书共分5册,每册800局,从一步到多步(含连及缓),题量之大**;2、习题化。《象棋法练习4000例》采用习题的形式,便于教练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以及学生课后练习;3、阶梯化。《象棋法练习4000例》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实用性强。从第二册起,每一册既有上一册的同等难度,又适当有所拔高。**册多为一步到三步;第二册多为二步到四步;第三册多为三步到六步;第四册多为四步到七步;第五册多为五步到多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丛书编委会邀请到了象棋全国**、象棋特级大师陶汉明先生为本丛书作序!以期给广大爱好者更进一步的指引。 |
| 目录 | |
| **章 两步(801~900题) 第二章 三步(901~1000题) 第三章 四步(1001~1100题) 第四章 两步至四步混(1101~1600题) 附件参考答案 |
| 编辑 | |
| 《象棋法练习4000题(第2册)(801-1600题)》在编写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既有与前一册水平相当的练习,又有通过《象棋法练习4000题(第2册)(801-1600题)》提高的练习,这是我们编写这套书的原则。 |
| 前言 | |
| 在棋战中,擒住对方的将、帅就是胜利。因此,熟练掌握各种能够简捷、迅速地擒对方将、帅的方法,便成为下好象棋的重要基本功。虽然每盘棋的法千差万别,但认真分析之后,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我们所选择的法练习题,有的来自实战对局,有的改编于古谱,还有很多是来自编委的辛勤创作。这些法练习题千姿百态,难度有深有浅,但其实质都融合了战术组合的技巧。希望读者能在解答这些题目的过程中仔细揣摩、用心体会,终达到对各种法熟练掌握并能收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本书在前一册的基础上难度有所提高。相信读者完成册练习以后,再学习第二册难度不会感觉很大。本书的内容是从两步开始到四步结束。之所以从两步练习开始,主要是考虑读者在练习完册以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局技巧,但是对其中的规律并不熟悉,尚待提高。所以我们在编写时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既有与前一册水平相当的练习,又有通过本书提高的练习,这是我们编写这套书的原则。 全书分为四章:章100道题(第801~900题),为两步练习;第二章100道题(第901~1000题),为三步练习;第三章100道题(第1001~1100题),为四步练习;第四章500道题(第1101~1600题),为两步至四步混题型。附件部分是参考答案,是从法答案的多样性考虑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本书提供的答案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是答案。 之所以把第四章做成两步至四步的混型,主要是考虑可以拓展读者的思路,提高练习的难度,这样对读者的学习更有帮助。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难免有失当之处,请广大读者和方家批评指正,顺致谢意。 |
我过去总觉得,提高象棋水平,要么是多看特级大师的棋谱,要么是找高手对弈,但这两者都有局限性。看棋谱,很多精彩变化自己看不懂;找人对弈,水平不够高,对手给不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本习题集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把成千上万种实战可能中,最关键、最具有代表性的变化提炼出来,强行塞入你的脑海。我最近在攻克的是关于“仕相全和单车仕”的残局处理,这在业余棋手中往往是失分的重灾区。书中的讲解没有丝毫的花架子,直击核心——如何利用精确的调动和有限的资源,将对方的主帅逼入死角。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空间控制”在残局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在一些传统的残局理论中往往会被轻描淡写。通过这套书的刻意练习,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残局的节奏感”有了质的提升,不再是盲目地走棋,而是每一步都在为最终的胜利布局。这套书就像是一个极其耐心的教练,它知道你最弱的环节在哪里,然后用无数精心设计的考题来“围攻”你的弱点,直到你不得不把它补强为止。
评分拿到这册书的时候,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实战价值”而非理论深度。毕竟,我们下棋,最终还是要落到对局之中去检验学习成果。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似乎洞察到了现代象棋中某些被忽略的“灰色地带”。很多旧教材侧重于死板的开局套路,但这本书却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那些动态平衡、步步紧逼的复杂中盘缠斗上。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马炮配合的攻击节奏”,书中给出了好几个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杀机的定型,一旦掌握,能瞬间将对手从优势推入被动。我试着在几盘快棋中运用了其中一个理念,效果立竿见影,对手明显出现了节奏混乱。这本书的编辑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去收集和筛选材料的,每一组习题的背后,都能感觉到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精华”。而且,它没有那种填鸭式的重复,即使是类似的题材,换一个侧重点,考察的思维方向也完全不同。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走”,更深层次的是训练你“怎么想”——如何预判对手三步之后的意图,如何构建长远的进攻蓝图。对于那些想从“业余好手”晋升到“区域高手”的棋友来说,这套习题集无疑是最好的陪练,它让你在不断的试错中,构建起自己稳固的棋艺大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沉下心来钻研棋局的“硬货”。我特地选在最近的一个长假期间开始啃这套书,目的就是想把自己的中局处理能力彻底拔高一个档次。首先,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讲究,题目的空间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计算复杂变化时,眼睛不会感到疲劳。而且,我注意到它的例题选取角度非常刁钻,很多都是我在线上对弈中经常遇到的、但自己却束手无策的局面。比如,书中有一组关于“双车对车炮”的残局处理,书上给出的并非一步到位的大杀招,而是提供了一系列‘防守反击’的渐进式策略,这比直接告诉你答案要实用得多。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对着棋盘反复推演,直到能形成肌肉记忆为止。这本书的难度梯度设计得也很有层次感,前面的题目让你热身,后面的题目则像是一道道技术瓶颈,逼着你去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说实话,如果不是对象棋有一定基础,直接上手这本书可能会有些吃力,它更像是给那些已经建立了基本功,渴望精进技艺的棋手准备的“进阶秘籍”。我特别喜欢它在解析部分用到的那种严谨的逻辑推导,绝不含糊其辞,每一个关键点都给出了详细的红黑双方的“必走”或“被逼走”的分析,让人心服口服。
评分从装帧和印刷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有一种敬畏感,仿佛面对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对字体和符号的清晰度有很高的要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无论是“俥”、“傌”这些重载汉字,还是表示进退的箭头符号,都清晰锐利,不会在计算复杂变化时产生任何阅读障碍。更值得称道的是,它附带的参考答案部分,并不是简单的“A-B-C”式罗列,而是采用了类似于棋谱的详细解说,将每一步棋的意图、对局势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经常会对照答案,去思考“如果我不走这一步,而走了另一着看似合理的棋,局势会如何恶化?”通过这种“反向推演”,我发现自己对于弃子的时机和价值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这本书的学习过程,与其说是“做题”,不如说是一场与高手的“深度对话”。它提供的不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局思维的训练方法。它要求你慢下来,沉浸进去,用最精细的头脑去处理每一个细节,这对于在浮躁的快棋时代保持清醒的棋艺判断力,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比较“固执”的学习者,如果不把一本书吃透,很难进入下一个阶段。这套书的特点是,它没有给你“走捷径”的感觉,每一步提高都需要实打实的脑力投入。我更看重的是它所蕴含的“棋理”而非单纯的招法。例如,在一些涉及到“弃子取位”的章节中,它会反复探讨“物质平衡”与“速度优势”之间的权衡艺术。书中的解析非常到位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多一车不如抢得先手,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即使多一兵也要稳固阵地。这种对“度”的把握,是光靠实战很难在短时间内领悟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经过提炼和升华的“知识体系”,让你可以系统性地查漏补缺。我甚至发现,有些看似是“老套路”的局面,在这本书中被赋予了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处理方式,证明了经典理论在新的棋风冲击下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想真正深入理解象棋内在逻辑,而非仅仅停留在“会下”这个层面的棋友来说,这套书绝对值得拥有,它会成为你棋艺生涯中一座坚实的里程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