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受欢迎的全民健身项目指导用书-健身理论指导
:29.80元
售价:21.8元,便宜8.0元,折扣73
作者:周洪生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472207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周殿学,1958年出生,吉林长春人,现任大学体育教师,教授职称。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从事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相关理论研究。 周洪生,1980年出生,吉林农安人,现任大学体育教师,讲师职称。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从事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相关理论研究。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我以前看的很多健身指导书,插图总是那种僵硬的、一看就是模板化的动作分解图,看起来既枯燥又不容易捕捉到动作的关键细节。但这本书不同,它采用了大量的真实场景照片和高质量的动作捕捉图,尤其是在讲解那些需要精细控制的动作,比如深蹲的深度、硬拉时的背部角度时,摄影师的抓拍角度非常到位,正好能让人看清关节的相对位置。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不仅展示了“正确姿势”,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常见错误及纠正”的板块,用红圈和箭头清晰地标出哪里容易出错,以及应该如何微调。这对于独自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卧推时总觉得肩膀不舒服,翻遍了网络视频都没找到原因,结果在这本书里,一个关于肩胛骨后收的细节图点醒了我,原来是我过度追求重量而忽略了肩胛骨的稳定。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体验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开篇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的感觉。作者在讲解基础理论的时候,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复杂的生理学和运动科学概念。比如,他把肌肉收缩的过程比喻成拉紧绳子,把心肺功能的提升描述成发动机的“升级换代”。这对我这种以前只知道“流汗等于锻炼”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超量恢复”的章节,以前我总觉得练得越狠越好,经常练完第二天就动弹不得,结果训练效率反而下降了。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科学训练的关键在于“适度刺激+充分休息”,并且给出了不同体能水平人群的恢复时间参考表,非常实用。我按照书里的建议调整了我的训练计划,虽然强度没有盲目增加,但明显感觉到力量和耐力都在稳步提升,那种‘控制感’和‘理解感’让人对健身这件事的热情都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这种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的全面梳理,让健身不再是一件盲目跟风的事情,而是一门可以被掌握的学问。
评分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它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阐述上,而是提供了大量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和“工具”。例如,书中附带的几个月的周期化训练计划范例,详细到哪一天练什么动作、组数、次数、组间休息时间,甚至连热身和拉伸的固定流程都写得明明白白。对于那些时间紧张、不知道如何安排训练周期的上班族来说,这简直是福音。此外,书中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初步处理”的部分也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列出了高风险动作,还给出了预警信号和简单的自救拉伸动作。我上次不小心拉伤了小腿后侧,根据书里描述的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进行了初步处理,第二天肿胀就明显消退了,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和延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运动科学,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可以改善日常健康状况的工具箱。
评分内容组织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阅读体验极为流畅。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首先从最基础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原理入手,让你建立一个运动的“地图”,理解身体的运作方式。然后,它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训练模块中,比如心肺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并且为每个模块提供了从入门到进阶的清晰路径图。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不同训练器械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比如,在讲解胸部训练时,它不仅介绍了杠铃卧推,还同时分析了哑铃卧推和器械夹胸的优缺点、激活肌群的侧重点,以及对关节的压力差异。这种并列对比,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选择面,也避免了“唯杠铃论”的偏颇。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个体化”,反复提醒读者,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训练,只有最适合当下自己的方案。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排方式,让阅读过程始终保持着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宏观规划部分远超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只是个动作指南,没想到它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方式重塑手册”。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营养学和运动心理学,而且非常接地气。关于宏量营养素的分配,它没有强行推销某种流行的饮食法(比如生酮或纯素),而是提供了一个基于“能量平衡”和“个体需求”的计算框架,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和目标体重,定制出最适合自己的热量区间和蛋白质摄入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训练依从性”的那一章。作者承认了很多人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实,并提供了一系列基于行为科学的激励策略,比如如何设置“里程碑奖励”,如何处理训练瓶颈期的心理挫败感,甚至提到了“社交支持系统”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动,更是教你怎么坚持下去,这才是健身路上最大的挑战。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个随时待命的私人教练和心理咨询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