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方法问答
定价:15.00元
作者:曹国义著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3-01
ISBN:97875009286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对2004年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方法和国际篮联技术委员会对规则的解释资料,以及2000~2004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对有关规则问题的解释和一些知名专家的学习资料,进行了整理,精选出800个问题和判例,系统地把规则和裁判方法中的主要条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进行了解答。对裁判员掌握、理解规则,运用规则处理临场中出现的问题,展示高水平的执裁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精选的问题和判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裁判员和广大裁判爱好者学习篮球规则、裁判法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体育工作者的工具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曹国义,副教授,男,汉族,1960年1月生。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人。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任教至今。担任华北区医学院体育理论教学用书《体育保健与健康医学》副主编。 多年来,积极从事社会体育活动,任太原篮球
文摘
序言
初翻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所吸引。作者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血来构建这个知识体系的。它不像某些规则手册那样堆砌条文,而是采用了“问题导向”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规则拆解成一个个读者最关心的实际场景。比如,关于走步和二次运球的界定,它不是简单地引用官方定义,而是通过列举一连串极具迷惑性的动作分解图和文字描述,让人瞬间明了其中的细微差别。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是对篮球规则不太熟悉的“伪球迷”,也能很快抓住重点。我特别欣赏它在关键术语上的处理,那些晦涩的术语旁边都附有通俗易懂的解释,甚至还标注了其在不同级别联赛中的适用差异,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和对规则的深刻洞察力,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产物。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采用那种刻板、冷峻的官方文风,而是融入了一种恰到好处的“球场智慧”。阅读过程中,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急切希望读者真正理解规则精神的热情。比如,在阐述犯规判罚的艺术时,作者用了不少比喻,将场上的对抗比作是“舞蹈中的平衡”,强调了裁判工作中的主观判断和对比赛流畅性的维护,这比单纯背诵“接触性犯规”的定义要来得生动和深刻得多。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吹哨”,更是在教你“如何去看”一场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培养一种对比赛的敬畏感和预判能力。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哨子在给你传授“带徒弟”的秘籍,充满人情味和实战的烟火气。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封面采用了高质感的哑光纸,搭配上醒目的橙色和黑色主色调,一下子就把“运动”和“专业”的感觉传递出来了。尤其是那个手绘风格的篮球剪影,虽然简单,但线条流畅有力,让人联想到赛场上的激情碰撞。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不是那种反光的亮面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累。排版方面,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文,也能让人保持专注。装订得也非常结实,感觉可以经受住高频率翻阅的考验,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查找规则的球迷或者基层教练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工艺完全达到了专业书籍的水准,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体育纪念品。
评分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情景模拟运用到我业余打球时进行对照,发现效果惊人。以前,我们队里经常因为“出界”和“脚踢球”的判罚产生争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本书里对这些边缘情况的分析极其到位,它不仅给出了明确的判罚依据,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规则要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通过书中的分析,我明白了许多判罚背后的“哲学”用意,而不是死板地套用公式。这使得我们在场上沟通时,争论点从“你错了”变成了“我们来看看规则是怎么说的”,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比赛的质量和氛围。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转化能力,是衡量一本体育专业书籍价值的关键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极致。
评分从排版和内容的深度来看,这本书明显超越了一般的“入门指南”。它更像是一本面向进阶学习者和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士的参考典籍。内容涵盖的广度令人赞叹,从基础的争球程序到复杂的升级犯规处理,再到技术台的工作流程,几乎没有遗漏。特别是关于录像回放和申诉流程的介绍,内容详实且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反映出作者对现代篮球规则体系的紧密追踪。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近几年国际赛事的案例来佐证观点,这使得书中的知识点不仅仅是静止的条文,而是鲜活的、不断演进的体育规则的缩影。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篮球运动管理和裁决层面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并且能提供持久价值的深度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