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战术一本就够
定价:39.00元
作者:刘准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222841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将中国象棋主要战术分为十大类,通过典型棋型、古今名家名局进行分类详解,并通过实战棋局讲解各战术的综合应用方法。每种战术按照得子、入局、抢先三种目的安排实战案例,适合有棋力的象棋爱好者学习、参考。
目录
章捉吃战术/1
节围控捉子2
一、孤军深入2
二、边线底线4
三、夹道之间6
第二节借杀捉子8
第三节捉双17
第二章抽将战术/23
节抽将得子24
第二节抽将入局30
第三节抽将抢先34
第三章牵制战术/36
节牵制得子37
第二节牵制入局42
第三节牵制抢先46
第四章拦挡战术/48
节拦挡得子49
第二节拦挡入局53
第三节拦挡抢先57
第五章兑子战术/62
节兑子得子63
第二节兑子入局67
第三节兑子抢先71
第六章弃子战术/76
节弃子入局77
第二节弃子抢先89
第七章顿挫战术/95
节顿挫得子96
第二节顿挫入局100
第三节顿挫抢先105
第八章腾挪战术/110
节腾挪得子111
第二节腾挪入局117
第三节腾挪抢先122
第九章驱逐战术/127
节驱逐得子128
第二节驱逐入局132
第三节驱逐抢先137
第十章堵塞战术/142
节堵塞得子143
第二节堵塞入局147
第三节堵塞抢先152
第十一章解攻还攻/156
节解攻还攻得子157
第二节解攻还攻入局163
第三节解攻还攻抢先173
第十二章实战组合战术选粹/178
局179
第二局180
第三局181
第四局182
第五局183
第六局184
第七局185
第八局187
第九局188
第十局189
第十一局190
第十二局191
第十三局192
第十四局193
第十五局194
第十六局196
第十七局197
第十八局198
第十九局199
第二十局200
第二十一局201
第二十二局202
第二十三局203
第二十四局204
第二十五局205
第二十六局206
第二十七局207
第二十八局208
第二十九局210
第三十局211
第十三章十冠军精品战术组合点评/213
局杨官璘先胜何顺安214
第二局李义庭先胜何顺安216
第三局胡荣华先胜吕钦218
第四局柳大华先胜钱洪发221
第五局李来群先胜吕钦223
第六局黄志强先负吕钦227
第七局徐天红先胜孙树成229
第八局柳大华先负赵国荣230
第九局许银川先胜林宏敏232
第十局陶汉明先胜徐天红235
作者介绍
刘准,北京市少年宫,象棋教练,师范专业毕业,退休教师。从事象棋教学40余年,所教弟子中,有多人现已成为国家象棋裁判及北京各棋院、少年宫象棋骨干教师。该教师的教学水平被业内人事普遍认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象棋书中的习题皆出自该教师20世纪90年代出版图书中的内容。
文摘
序言
这本棋谱的排版和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古朴典雅的墨韵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内页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手感,这对长时间伏案研究棋局的棋友来说太重要了。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图例清晰度非常高,每一个棋子的摆放、每一个着法的箭头指示都精确无误,即使是复杂残局的变招,也能看得一目了然。作者在布局图示时,很巧妙地使用了不同颜色和粗细的线条来区分主线和变化线,这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避免了在分析时产生混淆。此外,书中很多经典对局的注释部分,不仅仅是简单地写明“好手”,而是加入了大量对棋手心理活动的细腻描摹,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棋盘上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种人文关怀和专业性的完美结合,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开头引入的那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典故,为略显枯燥的战术学习增添了一份雅致的韵味。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战应用的学习者,很多理论书籍读起来总感觉像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然而,这本书的实战导向性非常强,让我感觉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对手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我。它并没有拘泥于一些过时的、已经被研究透彻的古典棋谱,而是大量引用了近十年来的高水平比赛案例,这些案例往往更贴近现代棋手的思路和对局节奏。书中对于如何将宏大的战略构思转化为具体的战术执行步骤,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特别留意了它关于“弃子取位”的章节,作者不仅展示了弃子的结果,更详细剖析了弃子前后的局面势态变化,包括时间、空间、子力活性等多个维度的量化分析。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在实战中对于“敢于牺牲”的把握度提高了很多,不再是盲目地“送子”,而是有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撑。这种将理论与现代实战完美结合的处理方式,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市面上那些汗牛充栋的所谓“战术大全”感到有些审美疲劳,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采用那种堆砌案例的传统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系统化、递进式的教学方法。开篇从最基础的“点、线、面”的控制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破点”、“穿插”等战术手法,逻辑链条清晰得像是数学证明过程。作者非常擅长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最复杂的战术意图,避免了冗长晦涩的术语堆砌。比如在讲解“双将”这一复杂战术时,他用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其核心矛盾点,一下子就让我醍醐灌顶。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每组练习题后都设置了一个“自我反思”的小栏目,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么走是优于其他着法的”,而不是仅仅记住答案。这种强调思考过程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棋手的实战判断能力,比单纯记住几十个定式要有效得多。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棋艺提升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深度挖掘复杂局面的潜力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很多我自认为已经理解透彻的陷阱和反陷阱,在这本书里都被挖掘出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它对“时间差”在战术中的运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阐释。作者甚至探讨了在特定子力结构下,如何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紧要的“闲招”来制造对手的心理压力,从而迫使其犯错,这种“慢刀子割肉”的战术思维,是普通棋手很难察觉到的。书中对于“着法质量评估”的论述也十分精辟,它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评估模型,认为某些着法在当前局面下的价值可能远超其表面上的交换价值。这种对局面复杂性的尊重和深入探索,让这本书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它不是教你走“最好的棋”,而是教你理解“为什么这步棋是最好的”,这才是高手之间的区别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沉稳而又不失激情的魅力,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不会让人感到拖沓或仓促。特别是关于如何建立和瓦解“攻防平衡点”的章节,分析得极其透彻。他将复杂的攻防转移过程分解成了若干个清晰的阶段,并为每个阶段定义了明确的目标,这使得读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棋局时,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锚点。我欣赏它敢于探讨一些“灰色地带”的战术——那些既不完全是正统进攻,也不完全是防守反击的模糊领域。例如,书中对“消耗战”中战术时机的把握,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指导原则。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行距处理都非常人性化,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易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非职业棋手来说,是一个非常贴心的细节设计。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精细的战术认知框架,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