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後奧運時代”我國省級體育工作績效評價研究
定價:36元
作者:李宗浩,肖林鵬 等
齣版社: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4420994
字數:198000
頁碼:1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提高績效,是當今世界各國緻力追求的一個基本目標。當前,我國在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效率低下,沒有建立健全體育工作績效評價體係。
《“後奧運時代”我國省級體育工作績效評價研究》從“後奧運時代”我國省級體育工作績效的實際齣發,結閤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國傢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工作任務和目標的變化,按照決策學係統分析方法,開發瞭“後奧運時代”我國省級體育工作的總目標,明確瞭省級體育工作績效評價的相關內容,構建瞭省級體育工作績效評價指標體係。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傳統的研究報告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政策分析與生動的案例研究穿插融閤。在探討某個省級指標體係的構建時,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引用瞭某省份在某個特定體育項目上投入産齣比的巨大差異,這種鮮活的對比瞬間讓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基層體育官員在麵對指標壓力時的躊躇滿誌,也能感受到運動員們在追求突破時所付齣的艱辛。這種“有人情味”的寫作手法,使得復雜的行政管理學和公共政策分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的切身體驗,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現代感的字體,仿佛預示著裏麵內容的嚴肅與深度。我拿起它的時候,首先被它散發齣的那種厚重感所吸引,這絕不是一本可以輕鬆翻閱的消遣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學術著作。它的裝幀非常考究,紙張的質感也很好,這種細節上的用心,讓我對內容的質量也充滿瞭期待。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纔能將如此龐大而復雜的議題梳理得井井有條。光是看目錄的架構,就能感受到那種邏輯上的嚴謹性,每一個章節的標題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寶石,閃爍著各自獨特的光芒,指嚮瞭國傢治理和區域發展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這本書的重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負擔與饋贈。
評分初讀這本書的引言部分,我就被作者那種近乎偏執的求真精神所摺服。他/她似乎並不滿足於對宏觀政策的簡單解讀,而是試圖深入到最微觀的執行層麵,去探究那些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真實睏境與成功經驗。我注意到作者在開篇就提齣瞭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直指當前體育管理體係中普遍存在的“重投入輕産齣”的怪圈。這種不迴避矛盾、敢於直麵問題的勇氣,是真正優秀的研究者所具備的品質。這種開篇的論調,一下子就抓住瞭讀者的心,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她將如何運用其嚴謹的分析工具,層層剝開這層看似光鮮亮麗的錶象,揭示齣地方政府在體育事業發展中的真實績效是如何被衡量,又是如何受到各種非量化因素的微妙影響。
評分對我這樣一個對公共管理和區域經濟發展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體育研究的範疇。它實質上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樣本,展示瞭如何將復雜的社會目標(如體育強國戰略)分解為可量化、可評估的省級層麵的具體行動和産齣指標。書中對不同區域差異性的分析,尤其精彩,揭示瞭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乃至氣候條件如何形塑瞭地方政府的績效錶現。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副新的“透視鏡”,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到國傢戰略在廣闊地域上落地生根時所遭遇的摩擦、挑戰與適應性變化,這是一份對理解中國式治理體係運作方式的寶貴財富。
評分整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極其紮實,可以看齣作者在藉鑒國內外先進的績效管理理論時,做瞭大量的本土化工作。特彆是關於“可持續發展”與“競技體育成績”之間關係的處理上,處理得相當微妙和高明。很多研究往往會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但這本書似乎找到瞭一種更為平衡的視角,它沒有完全否定競技體育的價值,但同時也極力倡導全民健身的長期效益。這種多維度的考量,讓這本書的觀點具有瞭極強的解釋力和預見性,它不僅僅是在描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深入探討“為什麼會這樣”,並為未來的政策製定者提供瞭極具操作性的思考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