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毽球教程
定价:30.00元
作者:董刚,冯聪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825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对作者在清华大学体育部任教毽球课程十余年经验的总结,积累和整理出了有关毽球运动教学和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将教学经验及训练经验与广大的毽球爱好者们一起分享。全书共八章,章介绍了毽球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第二章讲解毽球的基本技术动作。第三章讲解毽球技、战术及人员阵容配备下的攻防技、战术部署及场上实战应用。第四章讲解毽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第五章介绍毽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员法。第六章讲解毽球竞赛组织与筹划。第七章介绍花毽与竞赛规则。第八章介绍毽球的体能训练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董刚,清华大学,教师,1999级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主修毽球、藤球;2003级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专业;2009级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主修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期间多次获得沈阳市、辽宁省毽球比赛冠军;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毽球比赛第七名;2001年至2006年蝉联全国藤球锦标赛冠军;2000—2003年世界藤球锦标赛季军;2001年亚洲藤球锦标赛亚军。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常年混迹于羽毛球场,偶尔也尝试接触其他网带类运动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有一本能系统性梳理理论与实践的“武功秘籍”。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发力原理和身体协调性讲起,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耳边细心指导。作者在解释核心技术点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那些关于“肌肉记忆的建立”、“如何克服心理紧张”的章节,简直是直击痛点。特别是它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场地硬度下技术调整的分析,细腻入微,这绝对是那种在专业训练中学到的“内功心法”,而非一般入门书籍能涵盖的。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动作,更深层次地是在教你如何“思考”这个运动,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去“优化”动作。读完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整个运动的认知层次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开始理解动作背后的力学逻辑。这种由表及里的引导,是真正的高质量教程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对基础训练方法的分类上做得非常精妙和科学。它不是简单地将训练划分为“正手”、“反手”这种表层结构,而是采用了基于“生物力学链条”和“反应速度阈值”的划分维度。例如,关于脚步移动和身体重心的控制那一章,作者用流程图和时间轴的方式,将一个完整击球过程中的微小动作顺序做了量化分解,这对那些总是感觉“慢半拍”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尝试按照书里建议的那些“微小阻力训练”来做,比如用轻微负重去模仿某些发力瞬间的肌肉募集,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总觉得哪里别扭的发力感,现在清晰多了。而且,它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进阶路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初学者不会被高难度内容劝退,而有一定基础的人也不会觉得内容空泛无聊。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自我评估和调整的学习框架,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有迹可循,而不是盲目瞎练。这种结构化的教学思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育功底。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罕见的、介于学术严谨与民间智慧之间的独特气质。它在描述技术细节时,引用的数据和理论分析是相当扎实的,让人信服。但转过头来,在讲解如何放松或如何调整心态时,它又会变得非常生活化和接地气,像是一位知心好友在分享心得。我特别喜欢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处理方式,书中选取了几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的“典型学员”作为对照组,展示他们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时遇到的普遍困难,以及作者是如何“对症下药”的。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感,让人感觉作者完全理解学习者在实践中会遇到的困境。这种双重叙事策略——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身临其境的实践反馈——使得全书的阅读体验丰富而立体。它成功地避免了许多技术书籍常有的“高冷”或“说教感”,反而让人感觉像是在与一位既博学又亲切的导师进行持续的对话。
评分从一个资深体育器材评测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于器材与技术的结合点阐述得相当到位。它并非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是巧妙地将技术动作的施展与不同类型器材的特性关联起来。比如,它会详细分析使用不同磅数球拍或不同气压的球,会对某个特定击球技术产生何种细微影响,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自身发力来适应器材的变化,反之亦然。这对于追求“人器合一”的进阶玩家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知识。书中对“过度发力”的弊端分析得尤其透彻,指出很多业余选手的低效能往往来源于不必要的蛮力输出,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减少无效功耗,用更少的体力打出更具威胁性的击球。这种对“效率美学”的追求,贯穿了全书始终,也正是区别于普通教程的关键所在。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力量的理解,认识到控制远比蛮干更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心,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让人一眼就觉得内容应该很专业又不失亲和力。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细小的图示和文字,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尤其欣赏的是它排版上的留白处理,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没有让人感到拥挤和压迫,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内页的插图和照片选取得非常到位,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它们完美地配合了文字的讲解,让抽象的动作分解变得直观易懂。比如,介绍某一个高难度接球姿势时,书里提供的多角度照片简直是救星,比单纯看文字描述有效率太多了。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的物理成品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对照的教程类书籍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一本好的教程,光内容好是不够的,这种“手感”和视觉上的愉悦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我甚至愿意把它放在书架上当作一件装饰品来看,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希望后续的修订版也能保持甚至提升这种高水准的制作工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