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网球技战术训练手册 | 作者 | 周海雄 等 |
| 定价 | 26.00元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0931393 | 出版日期 | 2007-06-01 |
| 字数 | 页码 | 263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介绍给广大教练员和网球爱好者的是训练方法,针对网球运动的现状,分三个部分。部分是技术训练,训练内容分为发球和接发球、落地球、中场、截击、挑高球、高压球和迷你场地训练7个部分。第二部分是52个战术类型,第三部分是62个针对战术类型的战术训练,这些内容分为发球和接发球、落地球、中场、网前(截击)和防守。本书可供网球教练员和运动提供参考,并为网球的业余爱好者提供指导。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训练说明 部分 技术训练 1.发球动作与节奏 2.发球落点与压力 3.发球控制与速度 4.发球上网 5.接发球动作与控制 6.接发球的快速反应 7.发球、接发球和底线抽球 8.落地球动作与击球节奏 9.落地球的步法移动 10.落地球的落点深度控制 11.落地球的控制和步法 12.落地球的落点和方向控制 13.控制落地球的落点 14.移动中直线落地球底线深度的控制- 15.落地球的角度控制 16.落地球的移动和落点控制 17.向前移动回击落地球 18.落地球的移动和配合 19.中场移动击球的落点控制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打了十年网球的业余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惑往往不是动作本身,而是如何将技术融入到快速变化的比赛节奏中去。这本书在战术层面展现出的深度令我惊喜。它不仅仅停留在“进攻”和“防守”的简单二元对立上,而是引入了“控制落点”、“预判对手移动轨迹”以及“利用球场几何学”等更高级的概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二跳预判”的分析,作者用了一种类似于概率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解析对手击球的初始速度、旋转量和球拍触球瞬间的角度变化,从而推导出发球者应该提前移动的最佳区域。这种将抽象的比赛直觉具象化的处理方式,非常对我的胃口。它帮助我理解了那些顶尖选手看似随意的跑动背后,其实蕴含着严密的逻辑计算。阅读时,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模拟几个不同的场景,想象自己在那个位置应该如何选择回球的深度和角度,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临场决策能力。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从入门到精通”的认知框架,而不是零散的技巧集合。它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金字塔,让你明白在学习某个高难度旋转球之前,必须先牢固掌握哪些基础发力点。尤其在谈到心态管理和比赛韧性时,作者的描述非常到位,提到了“控制可控因素”和“接受不完美”的哲学思想。这远超了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心理学和运动科学的综合指南。我发现,每当我重读某一章时,都会因为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这说明这本书的层次很深,具有很高的复读价值。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打球,更教会了我如何像一个思考者一样去对待网球这项运动,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项运动的整体热爱和理解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张充满力量感的击球瞬间定格,色彩搭配既有运动的激情又不失专业感,让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翻开。纸张的选择也挺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读起来比较舒服,长时间翻阅也不会太累眼。不过,内页的排版布局上,个人觉得还有提升空间。有些图文混排的地方略显拥挤,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复杂的站位和步伐转换时,如果能用更清晰的留白和更具引导性的箭头标注,理解起来可能会更直观一些。比如,关于底线截击的调整部分,文字描述很到位,但配图的视角如果能再多几个,比如侧面和后侧的对比图,对于业余球友模仿练习的效果会更好。总体来说,作为一本指导训练的工具书,它的物理形态和初步印象是相当合格的,散发出一种让人信赖的专业气息,至少在书架上是很有分量的存在感。我期待它内在的内容能和这精心制作的外壳一样,充满干货。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系统化地提升我的高压球技术,尤其是在双打中面对对手突然来网时如何应对。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划分得非常清晰,从基础的发球原理、步法基础,到进阶的底线相持战术,再到专门针对双打和混双的配合策略,覆盖面相当广。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非惯用手回击”的章节,描述得非常细致,提到了力量的传递链和身体重心的转移技巧,这一点是很多市面上常见教材中容易一笔带过的地方。作者似乎非常理解不同水平球手在实战中遇到的具体瓶颈,语言风格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他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打好”,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会打不好”,并提供了可操作的“微调方案”。这种由浅入深、注重实操性的叙事方式,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进行一场结构化的思维训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硬朗、直接,完全没有拖泥带水,这一点我很欣赏。它给人的感觉是“这是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有效方法,请直接采纳并执行”。在讲解体能储备和专项力量训练的部分,它没有推荐那些华而不实的“炫技”动作,而是聚焦于提升网球专项运动所需的爆发力、耐力和柔韧性。比如,它详细列出了针对肩袖肌群和下肢核心力量的五种复合训练组,并给出了具体的组数和间歇时间建议,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自己安排训练的非职业选手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蓝图。唯一略感遗憾的是,部分更偏向生理学的解释部分,对于完全没有运动生理学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多查阅一些资料才能完全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但瑕不掩瑜,这种务实到近乎“军事化”的训练指导,确实能让人迅速进入高效备战的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