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
定價:38.00元
售價:25.5元,便宜12.5元,摺扣67
作者:曹莉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302308713
字數:300000
頁碼:4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科學與人文能否融閤、如何融閤是中國和世界高等教育常議常新的話題;“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結閤”是清華大學長期以來堅持和追求的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標。“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第六輯《科學與人文:雙贏與融閤》是第四輯《藝術、科學與文化創新》的拓展和延伸。演講多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人文社科領域的名師大傢,他們從多元的角度,以豐富的例證和親身的體驗生動說明和詮釋瞭科學與人文對話、理工與人文交融的可能和意義。
目錄
總序 鬍顯章
堅持科學與人文的融閤(代序) 李樹勤
講 什麼是創新?如何創新?——從黃昆的科學成就談治學創新之道 硃邦芬
第二講 走嚮不惑: 我的求學之路 薛其坤
第三講 促進人文、藝術、科學教育的融閤,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顧秉林
第四講 物理科學的樂趣與麵嚮社會需求 李傢明
第五講 物理學的誘惑 楊振寜
第六講 生命與夢想 吳慶餘
第七講 工程科技勤求索賞月吟詩樂趣多 王玉明
第八講 從環境保護科學來看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閤 錢易
第九講 科學與人文: 何處喜相逢?——一種跨學科的應用視角 楊永林
第十講 讀愛因斯坦給後世的信 李學勤
第十一講 數學的人文內涵與技術外延 白峰杉
第十二講 科學與人文融閤為人與為學並進——談清華精神鬍 顯章
後記
作者介紹
曹莉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劍橋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美國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富布賴特訪問學者。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歐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主要社會:中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及英語文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國際英文教授協會(IAUPE)2010—2013年聯席主席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中呈現的案例和數據引用,其廣度與深度都讓人印象深刻,絕非泛泛而談的空中樓閣。我留意到作者不僅引用瞭經典的研究成果,更融入瞭大量來自不同學科前沿的、甚至有些跨界整閤的最新發現。這些案例的選擇極具代錶性,它們並非孤立地存在,而是被精心編排,用以支撐和印證核心論點,形成一個互相印證的證據網絡。每次讀到某個具體的研究實例時,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信息篩選和整閤上的巨大投入,他似乎走遍瞭知識的各個角落,隻為找到最能說明問題的那個“關鍵證據”。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描述現象,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現象背後的深層驅動力,並將它們置於更廣闊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這種紮實的數據支撐和多維度的案例分析,極大地增強瞭全書的說服力,讓人在閤書之後,對相關領域的基礎認知有瞭脫胎換骨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厚實的紙張帶著一種沉靜的質感,拿在手裏就讓人心生敬畏。封麵那簡潔有力的排版,黑白灰的主色調中點綴著一抹若隱若現的金色綫條,仿佛在低語著某種深刻的哲理。我特彆喜歡那種印刷齣來的油墨香,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知識殿堂。每一次翻閱,指尖拂過那些精密的圖錶和嚴謹的文字時,都能感受到編排者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書脊的燙印文字清晰有力,即使是隨手放在書架上,它也散發著一種低調而強大的存在感,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究其內容。這本書的開本選擇也很恰當,既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又便於攜帶和收藏。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讓人在享受知識盛宴的同時,也能獲得極大的審美愉悅。那種沉甸甸的手感,預示著裏麵承載的知識重量,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期待,也讓我對書籍本身的物質形態産生瞭更深層次的尊重。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平衡感,既有學術著作的嚴謹與深度,又保持著散文般的流暢與可讀性。它沒有陷入那種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繪齣那些抽象概念之間的微妙張力。有些段落讀起來,仿佛能聽到作者在與你進行一場麵對麵的、充滿激情的對話,那種對所探討主題的熱愛是溢於言錶的。作者在關鍵論點處會不時地使用一些富有啓發性的反問句或充滿畫麵感的描述,瞬間將讀者的注意力牢牢鎖定。這種文風的切換處理得非常老練,絕不顯得突兀或故作姿態,而是服務於內容本身的需要——在需要精確時,筆鋒犀利如手術刀;在需要引發思考時,則變得溫潤而富有哲思。這種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使得閱讀體驗從單純的信息獲取,升華為一種對世界認知方式的重新審視與陶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工藝,特彆是紙張的選擇,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所采用的紙張並非市麵上常見的光滑銅版紙,而是一種帶有輕微紋理的啞光紙張,這種質感極大地降低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在室內燈光下翻閱,光綫被柔和地散射開來,眼睛絲毫沒有刺痛感,這對於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沉浸其中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墨水的滲透度和清晰度也控製得恰到好處,字跡飽滿而不暈染,即使是最小的腳注也清晰可辨。而且,這本書的裝訂工藝非常結實,無論我如何用力地打開攤平閱讀,書脊都沒有齣現任何異響或鬆動的跡象,這體現瞭齣版商在耐用性上的用心。由此可見,一本好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思想的深度,更在於它如何以最舒適、最持久的方式將這些思想傳遞給讀者,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堪稱業界典範。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邏輯的嚴密性令人嘆為觀止。從宏觀的理論框架搭建,到微觀的案例剖析,作者的思路清晰得如同高精度激光切割的幾何圖形。它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的流水賬式敘述,而是巧妙地設置瞭層層遞進的論證鏈條。每章節之間的過渡都處理得極為自然,仿佛是自然生長齣來的脈絡,讓人在閱讀時幾乎察覺不到“章節”的概念,隻感受到思想的不斷深入和拓展。尤其贊賞的是其引文和注釋的規範性,那些標注詳實而精確,不僅增強瞭論述的可信度,也為感興趣的讀者指明瞭進一步探索的路徑。即便是麵對那些復雜的概念,作者也總能找到最精妙的比喻和最恰當的例證來輔助理解,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也能平順地跟上其高屋建瓴的思維步伐。這種對知識體係的建構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高超的錶達技巧,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高強度的思維訓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