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丛书--甜樱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韩凤珠, 赵岩 97871221330

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丛书--甜樱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韩凤珠, 赵岩 9787122133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凤珠,赵岩 著
图书标签:
  • 甜樱桃
  • 樱桃种植
  • 果树栽培
  • 高效生产
  • 农业技术
  • 果树管理
  • 种植技术
  • 韩凤珠
  • 赵岩
  • 97871221330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3090
商品编码:296548924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丛书--甜樱桃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定价:18.00元

作者:韩凤珠, 赵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22133090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推荐您关注更多樱桃栽培技术图书:大樱桃实用生产技术; 樱桃山楂番木瓜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 图说设施甜樱桃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更多好书:

内容提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露地和保护地无公害栽培甜樱桃的园址选择、建园技术、品种选择、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病虫草害以及营养缺乏的防治、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并对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了重点阐述。本书编写中融入了我国近几年制定的一些标准、规程,技术先进,科学实用。部分内容配有墨线图和彩色插图,更加易懂。
本书适用于广大甜樱桃生产者、甜樱桃生产企业员工、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林院校师生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温室草莓安全高效栽培技术 引言 草莓,以其鲜艳的色泽、诱人的香气和酸甜可口的风味,深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高品质、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草莓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市场前景广阔。然而,传统露地栽培方式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病虫害防治难度高,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温室栽培技术应运而生,为草莓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书旨在系统阐述现代温室草莓安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涵盖从品种选择、设施建设、基质配制、繁育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各个环节。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为广大草莓种植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一本实用的技术指南,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克服生产中的难题,实现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一章 温室草莓栽培的优势与挑战 1.1 温室栽培的优势 1.1.1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量与品质: 温室能够有效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子,为草莓生长创造最佳条件。这不仅能显著提高草莓的产量,还能改善其外观、风味和营养成分,生产出商品率更高的优质草莓。 1.1.2 延长生长季节,实现周年生产: 摆脱了自然季节的限制,温室栽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控环境条件,实现草莓的早熟、晚熟甚至周年生产,有效填补市场空白,增加经济效益。 1.1.3 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 温室环境相对封闭,能有效隔离外界病虫害的侵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和绿色防控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生产出安全、健康、无公害的草莓。 1.1.4 节约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采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同时,循环水肥系统也能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1.1.5 提高抗逆性,稳定生产: 温室能够抵御恶劣天气,如霜冻、干旱、强风、冰雹等,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草莓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生产的稳定性。 1.2 温室草莓栽培面临的挑战 1.2.1 初期投入成本高: 温室建设、设备购置等初期投入较大,对于部分农户而言,资金是制约温室栽培推广的重要因素。 1.2.2 技术要求高: 温室栽培需要掌握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技术,包括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对种植者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1.2.3 环境调控难度: 尽管温室能提供相对可控的环境,但仍需精确监测和调控,特别是在季节转换期或极端天气下,环境调控的难度会增加。 1.2.4 潜在病虫害风险: 封闭的环境也可能导致某些病虫害一旦发生,蔓延速度更快,且由于长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生长,草莓植株的抗逆性可能有所下降,一旦病虫害侵入,防治难度会增加。 1.2.5 能源消耗: 在寒冷或炎热地区,温室的加温或降温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增加了生产成本。 第二章 温室类型选择与设施建设 2.1 温室类型选择 2.1.1 塑料薄膜连栋温室: 成本相对较低,透光性好,适用于大多数地区。可根据需求选择单体跨度、高度等。 2.1.2 玻璃温室: 透光率高,耐久性好,保温性能优异,但成本较高,多用于科研示范或高端生产。 2.1.3 阳光板温室: 兼具塑料薄膜温室和玻璃温室的优点,保温性和透光性均较好,且不易破碎,安全性高。 2.1.4 智能温室: 集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温室环境的精准调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但投入成本最高。 选择建议: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规模、投资预算和管理能力,选择最适宜的温室类型。 2.2 温室结构与材料 2.2.1 骨架结构: 常用镀锌钢管,要求强度高,防腐蚀性好。主架、立柱、斜拉杆等设计应考虑风雪荷载。 2.2.2 覆盖材料: 薄膜: 聚乙烯(PE)农膜,要求透光率高,保温性好,具有一定的防滴露、防紫外线功能。 阳光板: 聚碳酸酯(PC)阳光板,透光率高,保温性好,耐冲击,寿命长。 玻璃: 钢化玻璃,透光率最高,但易碎。 2.2.3 密封性: 温室的密封性至关重要,影响保温效果和环境调控的精度。要确保门窗、搭接处等部位的密封。 2.3 温室配套设施 2.3.1 控温系统: 加温设备(如燃气炉、电加热器)、降温设备(如湿帘风机、喷雾降温系统)、风机、侧开窗、顶开窗等,用于调节温室内温度。 2.3.2 湿润与灌溉系统: 喷灌、滴灌、微喷灌等系统,根据草莓生长需求进行精准灌溉。 2.3.3 补光系统: LED植物生长灯、高压钠灯等,在光照不足的季节或阴雨天气补充光照。 2.3.4 增湿与除湿系统: 喷雾加湿器、除湿风扇等,调节温室内湿度。 2.3.5 CO2 施加系统: 可选,用于在特定生长阶段提高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2.3.6 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 传感器(温湿度、光照、CO2等)、控制器、执行器等,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控。 第三章 优质品种选择与繁育管理 3.1 优质草莓品种选择 3.1.1 品种特性分析: 考虑草莓的适应性(耐寒、耐热)、抗病性、产量、果实性状(大小、颜色、硬度、风味)、商品率、成熟期等。 3.1.2 推荐品种: 早熟品种: 如‘红颜’(丰香)、‘甜查理’,果实大,口感好,早熟性强。 晚熟品种: 如‘全明星’、‘卡姆罗萨’,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耐储运品种: 果实硬度较高,不易损伤,如‘章姬’。 特色品种: 如白草莓、四季草莓,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1.3 区域选择: 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最适宜的品种。 3.2 繁育管理 3.2.1 种苗来源: 优先选择从信誉良好的种苗繁育单位购买脱毒种苗,确保种苗无病无虫,遗传性状稳定。 3.2.2 种苗检疫与消毒: 进场种苗需进行严格检疫,发现带病带虫的应作销毁或隔离处理。可对种苗进行药剂浸泡消毒。 3.2.3 驯化与炼苗: 购买的种苗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将其放置在略低于温室生长环境的条件下进行驯化,逐渐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3.2.4 营养杯育苗: 采用标准化的营养钵进行育苗,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成活率。 第四章 栽培基质与营养管理 4.1 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4.1.1 基质的重要性: 基质为草莓根系提供生长环境,其通气性、保水性、保肥性、pH值等直接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 4.1.2 常用基质材料: 有机基质: 泥炭、椰糠、腐熟的农家肥、草炭、树皮等。 无机基质: 珍珠岩、蛭石、炉渣、沙子等。 4.1.3 基质配方: 通用配方: 泥炭:椰糠:珍珠岩 = 2:1:1,pH值调至5.5-6.5。 无土栽培基质: 纯粹的泥炭、椰糠、岩棉等。 4.1.4 基质消毒: 对配制好的基质进行高温(蒸汽、日光暴晒)或药剂消毒,杀灭病原菌和虫卵。 4.2 营养液配方与施用(无土栽培) 4.2.1 营养液配方: 遵循草莓生长各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采用标准化的营养液配方(如Hoagland配方、岩棉专用水肥等),确保氮、磷、钾、钙、镁、硫以及铁、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的均衡供应。 4.2.2 EC值和pH值管理: EC值: 衡量营养液中总盐浓度的指标,通常控制在1.5-2.5 mS/cm之间,根据品种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pH值: 影响营养元素吸收的关键因素,一般控制在5.5-6.5之间。 4.2.3 营养液循环使用: 采用滴灌或喷灌系统,定期补充和更换营养液,并监控EC值和pH值。 4.3 土壤栽培的施肥管理 4.3.1 底肥施用: 结合基质改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合适量复合肥。 4.3.2 追肥管理: 根据草莓生长发育进程,在移栽、开花、结果等关键时期,及时追施速效肥,如水溶性肥料,通过滴灌或撒施。 4.3.3 叶面施肥: 在生长不良或缺素症状出现时,叶面喷施0.2%-0.5%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肥料等,补充营养。 第五章 温室环境调控与管理 5.1 温度调控 5.1.1 不同生长期的适宜温度: 苗期: 白天20-25℃,夜间15-18℃。 营养生长期: 白天18-22℃,夜间12-15℃。 开花结果期: 白天22-28℃,夜间10-15℃。 5.1.2 昼夜温差管理: 保持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草莓糖分积累和花芽分化。 5.1.3 极端温度应对: 夏季高温时,通过风机、湿帘、喷雾、遮阳网等降温;冬季低温时,及时加温,防止冻害。 5.2 湿度调控 5.2.1 适宜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80%。 5.2.2 高湿应对: 增加通风,使用除湿设备,减少喷雾次数。 5.2.3 低湿应对: 采用喷雾系统进行加湿。 5.3 光照调控 5.3.1 光照强度与时长: 草莓是喜光作物,生长季日照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光照强度适宜。 5.3.2 补光措施: 在光照不足的季节,使用LED植物生长灯等进行补光,补充光谱,提高光合效率。 5.3.3 遮阳: 夏季高温强光时,适当使用遮阳网,防止灼伤。 5.4 二氧化碳(CO2)管理 5.4.1 CO2 浓度: 大气中CO2浓度约400ppm,草莓生长适宜浓度可达800-1500ppm。 5.4.2 CO2 施加: 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且通风受限时,可采用CO2发生器或液态CO2进行补充,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第六章 病虫害绿色防控 6.1 常见病害防治 6.1.1 灰霉病: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药剂防治可选用腐霉利、异菌脲、百菌清等。 6.1.2 炭疽病: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避免连作;药剂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等。 6.1.3 猝倒病: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苗,基质消毒,避免密度过大;药剂防治可选用甲基硫菌灵、腐霉利等。 6.1.4 白粉病: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加强通风,降低湿度;药剂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三唑酮等。 6.2 常见虫害防治 6.2.1 蚜虫: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保护天敌,物理防治(如黄色粘虫板);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 6.2.2 螨虫(红蜘蛛):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保持湿度,药剂防治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 6.2.3 蓟马: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物理防治(如蓝色粘虫板);药剂防治可选用啶虫脒、阿维菌素等。 6.2.4 烟粉虱: 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如寄生蜂);药剂防治可选用吡虫啉、氟啶虫酰胺等。 6.3 绿色防控技术 6.3.1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等。 6.3.2 物理防治: 黄色、蓝色粘虫板,防虫网,诱捕器等。 6.3.3 农业防治: 轮作,清除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 6.3.4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在必要时,优先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第七章 授粉与疏果管理 7.1 授粉 7.1.1 授粉方式: 风媒传粉: 通过自然通风或人工摇动植株辅助。 昆虫传粉: 引入熊蜂、蜜蜂等传粉昆虫,提高授粉效率。 人工授粉: 用毛笔、棉签等蘸取花粉进行授粉。 7.1.2 授粉时间: 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在上午9-11时进行。 7.1.3 授粉注意事项: 确保花粉活力,避免低温、阴雨天气授粉。 7.2 疏果管理 7.2.1 疏果目的: 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品质(大小、着色、风味),防止植株衰老。 7.2.2 疏果标准: 疏除畸形果、小果、病果、过密果。通常每穗留2-3个果实。 7.2.3 疏果时间: 在果实幼果期进行。 第八章 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 8.1 采收 8.1.1 采收标准: 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选择果实充分成熟,色泽鲜艳,硬度适中时采收。 8.1.2 采收时间: 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采收,以减少果实损伤和水分蒸发。 8.1.3 采收方法: 轻摘轻放,保留果柄,避免碰伤。 8.2 采后商品化处理 8.2.1 分级: 按果实大小、色泽、形状、有无损伤等进行分级。 8.2.2 包装: 根据销售渠道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如保鲜盒、塑料筐等,防止挤压损伤。 8.2.3 预冷: 采后尽快将草莓进行预冷处理,迅速降低果实温度,减缓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 8.2.4 贮藏: 短期贮藏可置于阴凉通风处;长期贮藏需在低温(0-5℃)、高湿(90%-95%)条件下进行。 第九章 设施草莓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市场营销 9.1 成本收益分析 9.1.1 成本构成: 温室建设、种苗、基质、肥料、农药、人工、能源、包装等。 9.1.2 收益构成: 草莓产量、销售价格。 9.1.3 效益分析: 详细计算各项成本,预测产量和销售额,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计算投资回报率。 9.2 市场营销策略 9.2.1 品牌建设: 打造优质草莓品牌,突出绿色、健康、安全等特点。 9.2.2 销售渠道: 拓展线上销售(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线下销售(超市、农贸市场、专卖店)、合作社直销等多元化销售渠道。 9.2.3 差异化营销: 推出礼品装、认养模式、采摘体验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9.2.4 政策支持: 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 结语 现代温室草莓安全高效栽培是一项集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本书系统阐述了从温室建设到采后处理的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希望能为广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合理利用温室资源,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并结合市场需求,相信草莓种植者一定能够实现草莓的优质高效生产,获得丰厚的回报。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将为草莓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草莓产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它在技术细节上的深入剖析,简直是为我们一线生产者量身定制的。尤其是在关于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这一块,书中给出的建议具体到每个生长阶段的用肥种类、用量,以及如何根据土壤墒情来调整灌溉量。我之前总是凭经验施肥,有时候是过多,有时候是不足,搞得树长得不均匀,产量也不稳定。看了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科学的肥水管理能够如此精准地调控树体的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而且,关于修剪,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剪掉枝条,而是根据树形、树龄、生长势,分时期、分部位地进行精细化修剪,目的是为了通风透光,均衡营养,培养结果枝组。书里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实例,把各种修剪方法,比如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回缩修剪等等,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曾经对修剪感到头疼的人,现在也敢于动手尝试了。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太强了,它解决了我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很多难题,让我的种植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在病虫害防治这一块,可以说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一直很担心甜樱桃容易生病,尤其是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子,一旦爆发起来,损失惨重。而这本书,把甜樱桃常见的病虫害,比如褐腐病、炭疽病、蚜虫、螨虫等等,都一一列举出来,并且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发生规律、为害症状,最关键的是,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用什么药,更强调了综合防治的理念,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有机结合。比如,对于某些病害,它会教你如何通过改善通风透光来减少发病几率,如何清除病残枝来减少初侵染源。对于虫害,它会建议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种群数量,以及在必要时如何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给出了准确的使用时间和剂量。这种科学、环保的防治方法,让我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我的甜樱桃树,还能确保果品的安全,这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明白,病虫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科学的应对方法。

评分

对于甜樱桃的采后处理和商品化处理,这本书可以说是把“最后一公里”的文章做得非常到位。我之前总是觉得,只要把果子摘下来卖出去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从采摘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甜樱桃的品质和价值。书里详细讲解了最佳的采摘时间,如何判断果实的成熟度,以及在采摘过程中如何避免机械损伤,避免果实碰伤、擦伤。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采后贮藏和运输的建议。不同的成熟度、不同品种的甜樱桃,对温度、湿度有不同的要求,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让我知道如何通过适当的贮藏条件来延长果实的货架期,减少损耗。还有关于分级、包装的建议,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根据果实的大小、颜色、硬度来分级,以及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不仅能提升产品的外观形象,更能保护果实,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甜樱桃,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这整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甜樱桃的书,真是收获满满,感觉像是给我的果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本书的介绍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把甜樱桃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都做了非常清晰的点拨。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甜樱桃种植的农户来说,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手把手地教你从零开始。书里提到的选址、土壤改良,还有各种砧木的特性介绍,让我对甜樱桃的生长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种果树就是简单地把苗栽下去,然后浇水施肥,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每一个环节都大有学问。比如,书里关于苗木的选择,就详细讲解了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以及如何辨别健康、优质的苗木,这对我避免买到劣质苗木非常有帮助。还有关于定植时如何处理根系,如何进行初期修剪,都写得非常细致,图片也很清晰,即使是第一次操作也能照猫画虎地学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要想获得高品质的甜樱桃,前期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管理是多么重要。这本书的开篇,就像是为我的甜樱桃种植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对甜樱桃的“优质高效”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解。之前我可能只注重产量,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高效”是在保证甚至提升产量的前提下,实现品质的飞跃,并且用最经济、最可持续的方式来实现。书中对于新品种的介绍,以及不同品种的产量潜力、抗性特点的对比分析,为我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品种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数据,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管理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且,它在“高效”的理念上,也体现在了资源的优化利用上,比如如何通过科学的修剪来提高树体的光合作用效率,如何通过精准施肥来减少养分浪费,这些都能够直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甜樱桃生产者,不仅仅是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种科学、智慧的生产理念,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